学术投稿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9-2595
  • 国内刊号:42-1602/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1 MHT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许多学者通过重复试验均证实,在缺血后给予亚低温治疗能减少梗塞灶面积,减轻脑神经元结构的破坏.若在短暂脑缺血后1小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并持续24h,甚至可使海马CA1神经元几乎全部得到保护[1].

    作者:符照明;徐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联系

    凋亡是以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一系列改变为特征的,这些变化包括细胞内蛋白水解酶对细胞核以及细胞浆中底物的分解等.凋亡可能是由于生存信号的缺乏所引起的,也可能由于各种损伤刺激而被激活,如缺氧、反应性氧自由基拉动、补体激活、一氧化氮以及肿瘤坏死因子、CD95细胞表面终末的Fas受体配体等细胞因子.

    作者:罗莉漫;余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34名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儿童的营养状况,我们对134名3~6岁的本院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调查及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珠;丁志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物合剂和维生素B12、叶酸治疗3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急性白血病(急白)化疗后引起血细胞减少,尤其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较常见.我们用四物合剂和维生素B12、叶酸治疗32例急白患者,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作者:熊金元;张新华;王军;谢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视网膜脱离伴持续性青光眼16例病因分析

    视网膜脱离(网脱)伴青光眼的病例临床上时有报告,多以网脱手术后不久发生的一过性继发性青光眼为主.除网脱术后2周内一过性眼压升高外,网脱伴青光眼的病因构成还很复杂,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集的16例20眼网脱伴持续性青光眼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和政;吴建国;王柏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甘利欣与川芎嗪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疗效观察

    有资料表明,川芎嗪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有抗炎、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本研究将川芎嗪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上述两药联合静滴治疗临床有明显黄疸的慢性乙型肝炎6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降酶、退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观海;匡东生;邹丽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人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也是老年人的直接死因.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外表现较多而常被误诊.现将我科1988-10~1998-12底收治的老年人肺炎120例分析讨论,旨在探讨老年人肺炎的特点,加强对老年肺炎防治的认识.

    作者:曹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12例

    骶髂筋膜脂肪疝在临床易被忽视.多见于中年肥胖妇女,常诉腰部、臀部疼痛,或伴有同侧肢体外侧麻木.作者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峰;林卓栩;薛渭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短波紫外线治疗老年肛周红肿36例

    老年肛周红肿是老年病人常见的症状.它是病人腹部受凉、吃生冷不洁食物、使用某些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而产生过敏和不良反应引起腹泻、肛周疾病等原因使老年人肛周皮肤粘膜受到异常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红肿甚至破溃,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对上述症状常采用外涂药物法或烤灯法,效果均不明显.近三年来,我们对36例76~92岁老年患者,用短波紫外线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斌;涂颖;马容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战时战伤救治中漏诊原因分析

    目前,战伤救治专著和经验论文发表了不少,但至今很少有人去研究战伤救治中失误的教训.本文通过战伤再手术伤例和尸解中遇到漏诊伤例作原因分析,找出其漏诊教训,以便改进今后战伤救治工作,提高战伤救治能力.

    作者:李全岳;付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义务兵恶性血液病临床诊治特点及善后工作对策

    近年来,人群中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难治)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军队中义务兵恶性(难治)血液病的发病情况也是如此.我院于1985~2001年9月共收治辖区内义务兵初发住院的恶性(难治)血液病患者31例,下面就其临床诊治特点及善后工作对策谈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佘亚军;张建国;朱凌;周天红;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兵下肢疲劳骨折的力学机制及防治

    我院担负着武汉及附近地区驻军的医疗保健工作,我科门诊于1996~2000年共处理初训新兵下肢疲劳骨折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成忠;谭宗奎;刘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部在职师以上干部胃镜体检结果分析

    2001-06,我们应用潘太克斯EPK-2900电子胃镜对某部46位师以上干部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毕超;黄修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部队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分析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它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甚至导致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高度集体化,平时接触密切,一人患病很容易引起群体发病.而且,传染病住院时间长,造成部队非战斗性减员,影响战斗力,为了了解部队伤病员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流行规律,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本文收集了我院1995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部队传染病住院病人共360例进行传染病构成分析,探讨保障官兵健康,维护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玉洁栓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玉洁栓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笨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玉洁栓的抗炎作用.并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玉洁检的镇痛作用.结果:①抗炎作用:玉洁栓能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②镇痛作用:玉洁栓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的提高小鼠热刺激的痛阈水平.结论:玉洁栓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陈大军;唐瑛;杨李;王小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诊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8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病因,提出了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82例肝功损害患者中,药物毒性肝损害70例(85.5%),全部治愈;乙肝病毒性肝损害12例(14.5%),8例治愈,4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应仔细鉴别,区别处理,应特别注意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和环孢素A浓度的监测.

    作者:晏强;眭维国;董力;陈怀周;钱锦涛;谢申平;张清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脏直视术围术期电解质的管理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及尿液中钾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补钾用量和方法.方法: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的病人47例.于围术期各时点测红细胞比积、血清钾,同时测尿量、尿钾浓度.结果:围术期血清钾除停机及停机后15min时高于4.0mmol/L外,其余时间均低于4.0mmol/L.停机后钾离子主要通过尿丢失.结论:转流期间每10min补钾 0.134mmol/kg的方式易引起机体缺钾.适当增加转流初期钾的补充量有利于防治转流中、后的低钾血症.

    作者:陈新忠;孙宗全;朱水波;刘超;李星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受者环孢素药动学特性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受者环孢素药动学特性与术后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及环孢素中毒(CsA-NT)的关系.方法:4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环孢素A(CsA)6mg*kg-1*d-17d后,常规留取服药即刻及服药后1,2,3,4,5,6,8,10,12h血样测全血环孢素浓度,计算各自的药动学参数.根据检测后1月内移肾功能状况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受者药动学指标的差异.结果:47例肾移植受者中,观察期内共有12例出现急性排斥,7例出现CsA-NT,其余28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急性排斥组CsA吸收半衰期T1/2(a)(0.9±0.3)h,清除半衰期T1/2(e)(2.3±0.7)h,药物清除率CL/F(42.3±15.7)L/h,达峰时间Tmax(1.3±0.5)h,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801±0.977)μmol*L-1*h,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分别为(1.7±0.6)h,(3.2±1.0)h,(27.4±11.6)L/h,(2.0±0.7)h和(4.294±1.224)μmol*L-1*h],差异有显著性.急排型药动学曲线特征为Tmax较早,吸收峰尖削,AUC较小.CsA-NT组T1/2(e)为(4.5±1.2)h,CL/F(16.9±7.2)L/h,Tmax(2.9±0.9)h,AUC(5.559±1.617)μmol*L-1*h,与稳定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CsA-NT型药动学曲线表现为Tmax延迟,吸收峰宽泛或呈双峰.在出现急性排斥或CsA-NT时,各组间CsA之谷浓度(Co)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①通过多点浓度进行环孢素的药动学检测可以较准确反映肾移植受者的药物暴露剂量强度,环孢素谷浓度对移植肾功能变化的预测性不强.②环孢素吸收清除较快的患者,容易出现急性排斥;而清除慢的患者存在并发CsA-NT的危险.③术后早期了解不同的环孢素药动学特点,有助于及时调整环孢素的用法,从而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和CsA-NT的发生.

    作者:谢森;陈云辉;唐礼功;潘铁军;吴笑春;余爱荣;刘幼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肾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血浆、外周血白细胞HCMV D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评价其监测肾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重组质粒PQHY-1制作标准曲线;分别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肾移植术后病人采血标本动态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定量PCR低可检测出20拷贝/孔的HCMV DNA,且可重复性强(批内及批间误差均<5%),在102~107拷贝/孔的浓度范围时与Ct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78).与PP65抗原血症检测结果比较,血浆及外周血白细胞定时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8.5%,94.2%;特异度分别为97.8%,95.4%.HCMV活动性感染时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HCMV DNA平均含量分别为102.4拷/ml和103.2拷贝/106PBL.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 DNA阳性检出时间较PP65抗原血症阳性检出时间平均要早1.6和3.8天.结论: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度好的定量检测方法,可用于监测早期HCMV活动性感染.

    作者:成俊;谢森;许贤林;史晓峰;夏穗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2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AMI)是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病人产生胸骨后剧烈疼痛,以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阶段.老年人AMI发病急,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80~90%).特别是对不典型的AMI我们必须尽早的作出诊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刘锐;王早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垂体后叶素致严重低钠性脑病1例报告

    垂体后叶素又称脑垂体后叶素,其常见不良反应腹痛、呕吐、血压升高、心绞痛、渗漏导致皮下组织坏死等已为临床所重视,此病例的临床症状可能系垂体后叶素所致,其不良反应少见,药典未提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王早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例部队跳楼精神病人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科共收治了5例因患精神病跳楼自杀致四肢、脊柱骨折的部队患者,现就其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谢琦;刘传太;杨华;蒋仕华;张幼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烟曲霉菌致脑肺多发性脓肿抢救成功1例

    2002-01~2002-11我院成功抢救一例因酒精性肝病合并毛细胆管炎并发烟曲霉菌性脑肺多发性脓肿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吴恒义;顾葆春;王伟民;杨自力;王卫;蒋仁超;刘燕;李志斌;刘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左侧第二前肋疲劳性骨折1例报告

    疲劳性骨折是由于持续外力或反复、多次轻微损伤和长期负重、跳跃、行军及运动起步过猛等造成的一种骨折.好发于趾骨、胫腓骨和尺桡骨,其它部位的疲劳性骨折国内报道较少,本文介绍的这例就属少见部位疲劳性骨折.

    作者:陈岩;李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囊异位并肝左叶胆管多发性结石1例B超诊断分析

    患者男性,23岁,上腹部疼痛不适多年.经临床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而就诊.应用SSD-17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0MHz,经腹部探查,超声所见:肝左叶见多个强回声光点光带,较大者1.3cm×0.7cm,较小者0.5cm×0.5cm,均伴声影,肝内胆管内径扩张约1.0cm,在正常胆囊床处未探及胆囊回声,于肝右后叶(近膈肌处)见一大小约6.2cm×2.6cm的囊性回声(外院诊断为肝囊肿)并可探及门脉及胆总管回声,为明确诊断,嘱病人脂餐后1小时B超检查,肝右后叶囊性回声明显减小,约3.4cm×1.6cm,B超诊断为:胆囊异位并肝左叶胆管多发性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

    作者:赖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主动脉瓣返流对二尖瓣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程度的AR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求深入探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AR对于二尖瓣(MV)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谢晓明;王伟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钙质沉着症的X线表现及分析

    钙质沉着症属少见病,过去往往定性诊断困难.近几年来,本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之趋势.为评价X线平片及CT在诊断钙质沉着症中的价值,笔者回顾性复习了从1983-09~2002-05月本院及院外经确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钙质沉着症病例43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文星;熊统生;陈山川;李旭;康衡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CA)为隐匿性血管畸形,其临床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0.7%.笔者对我院2001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颅内CA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强;章必成;金德勤;曾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批烧伤门诊急救的护理组织

    成批烧伤入院,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的特点,病人往往入院急、病情重,门诊接诊过程中容易产生忙乱,若平时未能做好各项准备、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临场工作就易产生被动.如何组织好成批烧伤的门诊抢救工作、保证接诊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除了平时作好抢救预案、物品准备、搞好人员培训外,临场及时调动足够的人手、合理的安排好门诊人力物力、作好有力的组织指挥、分清主次落实好各项医护措施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下面谈谈成批烧伤门诊急救中护理组织工作的体会.

    作者:林爽;吴晓华;曾丽艳;陈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kg以内小儿心脏外科术后静脉输液的管理

    小儿心脏外科兼具外科和儿科的特点,其术后监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由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自身的心脏外科疾病所决定的.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日益进步,可有效纠治的先天性心脏病适应症不断扩大,患儿可耐受手术的年龄和体重的降低,对术后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10kg以内小儿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正确实施患儿术后静脉输液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小结近年本院病例管理体会如下:

    作者:蒋萍;巴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重度烧伤腹胀的观察及护理

    1999-01~2002-12,我科共收治儿童烧伤792例,其中烧伤总面积TBSA≥30%,或Ⅲ度烧伤面积TBSA≥6%的14岁以下者共计263例,42例发生腹胀,占15*97%,我们对其并发腹胀的原因及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宇;龙仕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气管与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术治疗肺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支气管、上叶肺中心型肺癌,过去多采用全肺切除术治疗,虽然全肺切除手术操作较简单,但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极大.随着支气管外科的进展,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某些肺功能不全或者不宜作全肺切除的高龄体弱患者,可采用支气管和肺动脉同时袖状切除,以保留肺功能.我科2000-12~2001-08月行此手术3例.现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巴宁;戚纪周;吴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5年来,我院对全院各重点科室进行卫生学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医院感染的隐患.我院地处气候炎热地区,且潮湿季节相对较长,所以对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各类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等.其监测方法和卫生学标准,均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规定.

    作者:王作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白细胞滤过血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100%实行白细胞去除正在成为新的国际输血标准[1].随着临床输血观念的改变及对输血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提高,我院从2000年起全面实施用于临床的血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减少了与白细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输血安全.

    作者:李家德;刘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0名护理员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的观察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的途径,是防止感染扩散的简单而又重要的一项措施.经调查,全院95%的科室均采用肥皂洗手,而肥皂多处在潮湿的状态,易造成细菌生长,影响洗手效果,易引起交叉感染.针对这一情况,于2002-10对全院到我科交换物品的护理员进行洗手前后的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蓉;王晓娅;徐氚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