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2岁4月余.因“右髋部疼痛、右下肢跛行7天”入院就诊.体检:右髋部及右大腿肿胀,张力不高,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发红,皮温不高,未扪及波动感;右髋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稍受限;双下肢不等长,右侧较左下肢长约1 cm,明显跛行;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儿无明确外伤史.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血红蛋白降低;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行骨髓穿刺结果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作者:吴博;席珊珊;刘衡;骆科进;黄可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女,25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专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明显,无压痛,质地硬,可活动,双附件(-).实验室检查:血浆甲胎蛋白(AFP) 8465.20 ng/ml,糖类抗原125(CA125)54.0 U/ml,余为阴性.B超示:双侧卵巢未见显示.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33 mm×91 mm×120 mm,边界欠光整,部分囊液尚清.内见细线状分隔光带,光带欠光整.CDFI:实性部分见“树枝”状血流信号.MRI示:盆腹腔内见一大小约13.4 cm ×7.7 cm×11.5cm的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T1WI(图1A)呈低信号;T2 WI、T2WI-FS(图1B、1C)呈混杂高信号,内见分隔;增强扫描(图1D、1E)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囊腔内未见强化;DWI上(图1F)囊壁及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囊腔为低信号.右侧附件亦见一大小约4.9 cm×2.7 cm×2.6 cm的囊性肿块,内含脂肪、脂液平面.MRI诊断:考虑左侧卵巢内胚窦瘤合并右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可能.
作者:鲁丽;王秀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男,13岁.双下肢皮肤出现多发性水泡状结节多年并逐渐增多(图1),1个月前双下肢开始出现疼痛不适.双膝关节X线检查:双侧股骨与胫骨多发性斑片状或类圆形低密度,边缘不清(图2).双膝关节CT检查:双侧股骨与胫骨、腓骨见多发性大小不一类圆形与斑片状低密度,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双侧腿部皮肤增厚,多处皮下脂肪密度增高,边缘欠清晰(图3).
作者:刘少强;邱兴庭;卢绍辉;彭长院;苏子慧;钟俊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女,74岁.因发现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自觉左眼视物模糊,视野变窄.专科检查:颞侧视野偏盲.CT:蝶窦内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3.4 em ×3.7 cm×2.4 cm,周围骨质破坏,病灶突入左侧鼻腔(图1),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2).影像意见:蝶窦内占位病变,建议行MRI进一步检查.
作者:尹如娇;朱云;王梦莉;赵卫;孙学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男,5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未引起重视,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未见好转.10天前患者因车祸致头晕、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行CT检查发现右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体检:体温36.5℃,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4/7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口角无歪斜,无转颈无力,颈软;四肢肌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一).
作者:许娟;许乙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29岁.因腹痛、腹胀6天入院.阵发性腹痛、腹胀并进行性加重.体检:全腹膨隆,腹肌稍紧张,轻度压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3.25×109/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2.2%,绝对值1.62×109/L;腹腔积液涂片见较多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见肿瘤细胞.胸片、心电图及上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大便集卵检查未找到寄生虫.
作者:刘子蔚;胡秋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女,64岁.因“体检发现左甲状腺包块2个月余”于2014年6月16日入院.体检:气管偏右,左侧甲状腺区可触及肿块,呈长椭圆形,大小约5.0 cm ×6.0 cm ×9.0 cm,质稍硬,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左甲状腺内可见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清楚.
作者:李海军;聂晓;聂思;彭德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儿男,1岁5个月.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羊水量正常.主因间断呕吐10余天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未见咖啡样物.神经科检查:前囟未闭合,张力较高,余均阴性.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CT平扫:后颅窝偏左侧可见类圆形等-稍低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楚,双侧脑室颞角明显扩张(图1).
作者:陈静;李欣;王春祥;刘俊刚;赵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1岁.右鼻间断出血10余天,加剧并不易止血入院.左鼻堵塞不通气.既往史:2000年车祸致右侧头颅受伤,右眼外伤.体检:P 80次/分,Bp 140/93 mmHg(1mmHg =0.133 kPa),体温36.6℃.专科检查:双侧鼻腔见较多血迹,右侧后鼻孔变窄,后鼻孔顶部塌陷,左侧后鼻孔见灰白色新生物,鼻腔未见明显出血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9.1×109/L,红细胞4.69×1012/L,血红蛋白149.5 g/L,血小板394×109/L.
作者:匡永才;冯苏;李红;张永学;郭聿彭;赵家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浆细胞瘤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002年WHO分类中,孤立性浆细胞瘤分为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 plasmacytoma,EMP)两种类型[1].EMP占浆细胞肿瘤的1.9% ~2.8%[2],临床少见,发生于脾脏内的EMP十分罕见.
作者:许多;余日胜;向可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可行性,并辨认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肾窦脂肪侵犯27例,术前均接受MD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通过CT图像中肿瘤大小、灌注程度、侵犯肾盂肾盏、肿瘤边缘等征象判定是否存在肾窦脂肪侵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危险系数.结果 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准确性为79.2%(x2=40.85,P<0.001)、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9%.肿瘤大小、灌注减低、侵犯肾盂肾盏和肿瘤边缘不规则均是肾窦脂肪侵犯的主要预测因素,其中肿瘤大小、侵犯肾盂肾盏可作为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MDCT对检测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刘莹莹;张雪宁;夏庆来;侯文静;赵博;励贺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CE-MRI定量渗透性与T1灌注分析预测高强度超声消融术(HIFU)治疗子宫肌瘤首次体积消融率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患者(36个肌瘤,直径3.1 ~9.2 cm),治疗前、后3天内分别行DCE-MRI和常规MRI检查,术前测量子宫肌瘤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Vp、BF、BV),术后测量肌瘤首次体积消融率,根据体积消融率划分为消融70%以上组(H组)和70%以下组(L组),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术前渗透性与T1灌注定量参数值有无差别及其与体积消融率的相关性,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预测价值,寻找术前预测首次体积消融率的佳临界值.结果 (1)H组(n=20)Ktrans、Kep、Ve、BF低于L组(n=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余两组各参数间无统计学差异.(2)Ktrans、BF、BV与首次体积消融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1、-0.452、-0.396,P值均<0.05).(3)Ktrans、BF、BV值预测首次体积消融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9、0.750(P值均<0.05).以体积消融率70%分界,均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不同消融率组之间术前Ktrans、Kep、Ve、BF存在差异,Ktrans、BF、BV与首次体积消融率呈负相关,即术前Ktrans、BF、BV值越高,首次体积消融率越低,这三种参数中BF预测效能好,Ktrans次之.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值可用于预测瘤灶的首次体积消融率,为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病例筛选和初步判断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韦超;董江宁;方昕;王培培;王传彬;陈雨;周虎;徐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CT检查,1例行MRI扫描.结果 6例SFT中,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阴道及尿道各1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5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欠清,大小约1.0 cm ×0.9 cm~ 15.2 cm×14.1 cm,平均约8.3 cm×7.1 cm.CT平扫3例呈等稍低均匀密度,3例呈不均匀等密度,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3例内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肿块内或表面可见粗大供血血管.MRI 1例T1WI呈等稍低信号,T2 WI呈等稍低信号,其内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及粗大的流空血管.结论 CT或MRI表现为孤立性、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尤其看到肿块内粗大的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可能.
作者:李海军;彭德昌;聂晓;聂思;曾献军;戴西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IVIM)在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模型的IVIM序列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径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疗效组间IVIM参数值差异和各组治疗前后参数值差异.结果 (1)肿瘤稳定(SD)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6,0.001);(2)肿瘤部分缓解(PR)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0.01),D*值低于治疗前(P=0.044);(3)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后ADC、D和f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3),D*值低于治疗前(P =0.011);(4)治疗前SD组ADC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P =0.000,0.000),但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4);SD组D值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3);SD组D*值高于其他两组,但仅SD组和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SD组D*值高于PR组和CR组(P=0.000,0.004),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2).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IVIM序列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VIM参数值改变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靖;王莉;成慧君;张宏凯;张建伟;黎海亮;曲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卵泡膜瘤不同病理亚型的CT表现,提高卵泡膜瘤各亚型不同CT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卵泡膜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卵泡膜瘤的CT表现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5例中卵泡膜细胞瘤15例,纤维卵泡膜瘤18例,卵泡膜纤维瘤12例;共54个病灶,其中单发40例,多发5例.肿瘤长径为2.2 ~18.0 cm(平均9.0 cm),其中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瘤及卵泡膜纤维瘤的平均长径分别为10.0 cm、12.8 cm及5.2 cm,后者与前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个病灶呈分叶状,后者多见于卵泡膜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瘤及卵泡膜纤维瘤平扫CT均值分别为21 HU、35 HU及48 HU.增强扫描54个病灶均轻度强化,其中52个病灶CT值增幅<10 HU.39例(86.7%)伴有腹腔积液,23例(51.1%)伴有胸腔积液;34例(75.6%)血清CA125升高,其中12例>500 U/ml;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卵泡膜瘤患者胸腹腔积液量及CA125水平较高,并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结论 卵泡膜瘤的大小、形态及密度与病理亚型相关;胸腹腔积液量及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毛庆聪;张敏鸣;邝平定;邵国良;邹煜;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前列腺癌灶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22例)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转移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的前列腺癌灶组和前列腺增生组Ktrans、Kep、BF值分别为(2.33 ±0.93) min-1和(1.21±0.71)min-1、(3.46±1.41)min-1和(1.81 ±0.85) min-1、(182.63±74.79)ml· g-1·min-1和(140.88±50.73)ml·g-1·min-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rans、Kep、BF值在前列腺癌灶组和前列腺增生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对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前列腺癌灶和前列腺增生间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贾媛;王海宝;余永强;吴津民;柏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透明细胞肾癌(CRCC) R2*值变化与肿瘤组织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血氧水平依赖MRI与HIF-1α、HIF-2α的结果.使用Furhman法划分肿瘤的病理级别,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低级别和高级别两个亚组.测量所有患者肿瘤实质的R2*值.比较高低级别组CRCC之间HIF-1 α、HIF-2α表达情况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R2*值与HIF-α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组(Ⅰ+Ⅱ)17例,高级别组(Ⅲ+Ⅳ)9例.高级别组R2*值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 <0.005).高级别组HIF-α阳性表达率值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CRCC的R2*值与HIF-2α表达与组织的R2*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R2*值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价指标有助于CRCC的病理核分级,且R2*值与HIF-2α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蔡利忠;邢伟;陈杰;张永成;孙军;陈铜兵;茅旭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0T)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OGCT和OT两组的临床及MRI特征,记录患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月经及子宫变化等临床情况,记录肿瘤位置、大小,分析肿瘤质地、信号、增强及腹腔积液等MRI表现,并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病例腹盆腔包块、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紊乱、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异常、子宫肌瘤/腺肌症、腹痛、体重下降等发生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年龄按绝经后、30岁至绝经、绝经及<30岁分段细化后再次统计学分析,发现绝经后患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0.05).两组左右侧发生概率及肿瘤长径、短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肿瘤质地、信号不均匀性、T2WI及DWI信号等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边缘清晰,肿瘤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腹腔积液及囊内出血等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GCT与OT临床表现相似,但OGCT子宫内膜异常更常见且绝经后患病年龄更小;两者MRI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绝大多数OGCT呈囊实性,信号不均匀,T2 WI上呈高信号,DWI呈稍高-高信号等更为常见.
作者:朱北川;王冬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MS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例肾脏SFT的MSCT影像资料,分析病变良恶性、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和方式、供血血管等.结果 CT诊断良性6例,恶性1例,与病理符合率100%.7例均为局灶型,大直径2.8~11.2 cm,4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良性肿瘤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各3例,其中1例肿瘤伴有钙化及坏死,余呈稍高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恶性病变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实质部分稍高于肾实质,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CT增强皮质期肿瘤实质呈轻中度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更明显,呈进行性强化方式.后处理显示肾动脉分支参与供血.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纤维及血管组成.结论 肾脏原发性SFT罕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CT可以用于鉴别其良恶性.
作者:孙毅;刘静芳;孙志先;张苏波;杨波;杨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维非刚性配准在提高肝脏动态增强MR应用中的可重复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18例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的肝硬化背景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资料.使用Omni Kinetics软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非刚性配准,采用Extended Tofts双输入模型对配准前、后的图像进行计算.由两位观测者采用盲法测量配准前、后同层面病灶、肝脏及竖脊肌的Ktrans、Kep值,并对测量值的变异度、一致性进行组间(两位观测者之间)及组内(一位观测者间隔一周测量两次)比较,并使用Bland-Ahman Plot对组间和组内测量值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三维非刚性配准后同层不同期两幅图像有差异,像素均值为32761±13575,小于配准前(43202±20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7,P<0.05).相对差值百分比箱图显示组间及组内病灶、肝脏、竖脊肌Ktrans、Kep均数配准后差异均小于配准前,离群值及极值减少或消肖失;配准后组内竖脊肌Ktrans和Kep的四分位间距稍增大,余四分位间距均变小;配准后组间四分位间距均变小.配准后组内、组间病灶、肝脏、竖脊肌Ktrans、Kep可重复性均提高,均值差变小.结论 三维非刚性配准可提高病灶、肝脏及竖脊肌Ktrans、Kep的可重复性.
作者:梁宏伟;胡春洪;邢飞;陆健;姜吉峰;曹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影像资料,其中1例术前仅行CT平扫,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7例卵巢Brenner瘤中,发生于左侧卵巢7例,右侧卵巢10例;良性病变13例,交界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1例;10例Brenner瘤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影;有9例患者卵巢伴发其他病变;增强扫描良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轻度强化,而恶性Brenner瘤强化明显.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建华;韦强;李惠;陈井亚;孙鑫;王中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睾丸化脓性炎症8例,3例合并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明显肿大,实质内密度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睾丸内坏死液化区无强化,周围包膜明显环形强化,同时累及附睾和周围皮肤软组织.睾丸结核7例,2例合并结核性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形态不规则,实质密度不均,可见结节及坏死区,增强扫描实性结节持续明显强化,合并脓肿者可见多发环状厚壁强化,与附睾及阴囊隔粘连、分界不清.睾丸肿瘤25例,精原细胞瘤(13例)CT表现为患侧睾丸稍低密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影,轻中度持续强化,散在少许坏死;淋巴瘤(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睾丸肿块,密度均匀,呈中度均匀强化;另有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畸胎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内胚窦瘤2例,胚胎性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 睾丸感染性病变(化脓性炎症、结核)和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如发病时间、年龄、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
作者:杨海涛;吕发金;欧阳羽;吕富荣;罗天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CT(MDCT)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AMLmf 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43例,嫌色细胞肾癌(ChRcc) 46例,均在术前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平扫强化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CT征象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结果 AMLmf较PRcc及ChRcc有更高的女性患病率.AMLmf在肿瘤大小、钙化、假包膜、肿瘤内血管、囊变坏死方面与PRcc及ChRc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cc较AMLmf及ChRcc晚期强化发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内血管和囊变坏死是区分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有价值的预测变量.AMLmf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及廓清率均高于PRcc及ChRcc(P<0.05).ROC曲线分析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39和0.772.当肿瘤平扫CT值为41.1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77.5%;当皮髓期△H值为39.3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68.5%;当廓清率为-7.26%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4.3%.结论 肿瘤内部血管和囊变坏死是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有价值的预测变量.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有助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
作者:罗厚丽;叶兆祥;李绪斌;马菊香;张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边界、转移及侵犯、强化特点.结果 发生于小肠系膜3例,结肠系膜2例,膀胱2例,左腹腔内1例.肿瘤大径1.7 ~ 13.6 cm.8例均呈等-低密度,1例膀胱IMT边缘见点状、条状钙化影,1例结肠系膜IMT前缘见气体影,1例左腹腔IMT后上缘见囊性低密度影.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2例,模糊6例.1例小肠系膜IMT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T2 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为明显低信号.增强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8例,其中3例IMT见多发结节状强化影,1例呈多发环形强化,1例侵犯脾门、胰腺及横结肠,术后发生肝脏转移,门静脉右前上支见负影.结论 小肠及结肠系膜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的肿块需要考虑IMT可能,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作者:许奇俊;邢振;游瑞雄;肖泽彬;范秋玲;曹代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MRKH)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MR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表现.结果 23例均有原发性闭经,5例伴有周期性下腹痛,1例脐、耻无毛发,女性激素低.在MRI上,10例表现为双侧始基子宫,4例表现为单侧始基子宫,9例表现为子宫完全缺失;10例表现为阴道部分闭锁,13例表现为阴道完全闭锁;3例合并泌尿系畸形,6例合并骨骼畸形.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MRKH综合征的子宫、阴道受累及其他伴随畸形.子宫受累可表现为双侧始基子宫、单侧始基子宫或子宫完全缺失;阴道受累表现为闭锁或部分闭锁,多系统伴随畸形以肾脏、骨骼系统受累多见.受累情况不同,MRI表现亦不同,但均易于辨识.
作者:王悦;陆菁菁;朱兰;孙智晶;姜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logy,VBM)及静息态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分析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神经结构的微观变化及神经活动协同性的改变.方法 研究共纳入26例T2DM患者及24名健康自愿者对照,采集所有被试大脑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数据.计算全脑体素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及ReHo值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提取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GMV/ReHo值与临床数据做相关分析.结果 VBM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双侧纹状体、双侧丘脑、左侧岛叶及左侧小脑的部分区域灰质体积明显降低(P <0.05,FDR校正).ReHo减低的脑区(P<0.05,FDR校正)主要位于双侧舌回/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左侧枕上回/枕中回.ReHo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颞叶、双侧纹状体、两侧丘脑、右侧额中回.患者双侧丘脑、右侧纹状体灰质体积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纹状体、丘脑等灰质核团存在广泛的结构萎缩,并且这种结构的缺损与长期的血糖控制密切相关.局部脑区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基础,纹状体、丘脑等灰质核团体积萎缩而功能活动一致性增强可能是糖尿病脑病中枢系统损伤的早期代偿性表现.
作者:瞿航;高君艳;李澄;王苇;谢鹏;杜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网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40例术前PACG患者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组(HC)均接受静息态fMRI检查,10例PACG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静息态fMRI.计算所有受试者全脑ReHo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40例术前PACG患者与HC组ReHo值差异;同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10例PACG患者术前与术后ReHo值差异.结果 与HC组对比,术前PACG组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双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ReHo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后叶,双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33个体素).10例PACG患者术后与术前对比,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叶神经活动一致性增加,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神经活动一致性减低(AlphaSim校正,P< 0.01,33个体素).结论 PACG患者术前存在视觉以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外,通过青光眼手术,PACG患者视觉区域出现脑功能活动重塑,为进一步研究PACG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监测PACG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江菲;李海军;蔡凤琴;龚洪翰;周福庆;戴西件;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B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皮层改变区域,并寻找与精神症状相关的皮层改变脑区.方法 依据入组标准,纳入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招募2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全脑磁共振扫描,获取3D脑结构图像,通过VBM8计算脑皮层体积,通过FreeSurfer软件计算脑皮层厚度与表面积,分别比较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将有差异脑区的皮层与PANSS评分(总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病理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组左侧额叶直回、中央前回、颞中回、顶上小叶及右侧额上回、颞中回、颞上回、海马旁回、楔叶皮层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左半球中的舌叶、颞下回、额中回后部及右半球中的颞下回、中央旁小叶、纺锤体、额上回、额中回后部皮层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皮层表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半球中额中回后部皮层厚度与PANSS阴性评分、PANNS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右半球中额上回皮层厚度与PANSS阴性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异常,且有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与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陈慧铀;刘文;肖朝勇;隋毓秀;姚晶晶;李宗鸿;冯源;殷信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随访在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2例(30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采用TAI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MRI影像改变.随访观察9~ 36个月.按ARCO分期,0期1髋;Ⅰ期6髋;Ⅱ期20髋;Ⅲa期3髋.结果 TAI术后,0期+Ⅰ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82.7±2.48)分增至术后平均(99.98±3.45)分;Ⅱ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76.9±3.23)分增至术后平均(95.07±3.68)分;Ⅲa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9.8±1.22)分增至术后平均(90.09±3.1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MRI随访发现19髋(63.3%)有不同程度好转,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骨髓水肿范围变小,髋关节积液减少;2髋(6.7%)病变基本保持不变;9髋(30%)病变加重,表现为骨髓水肿范围增大、髋关节积液增多,但在继续随访中病变好转.结论 非创伤性ANFH患者TAI术后MRI随访有一定的价值,但需结合患者的临床及其他影像资料才是科学的随访措施.
作者:林俊东;徐建成;何彬娟;黄亚兰;汤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BUP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BUPS的影像表现.2例行X线、CT和MRI检查,5例行X线和MRI检查,1例行X线和CT检查,3例仅行CT检查,11例仅行X线检查.结果 22例中,15例发生在四肢骨,3例发生在骨盆,左肩胛骨、第6肋骨、下颌骨、第5腰椎各1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可合并膨胀改变,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反应或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理上表现为瘤细胞的多形性,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论 BUPS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但结合病史,如在长骨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应考虑该病可能,终需依靠病理确诊.
作者:胡振彬;陈卫国;文婵娟;秦耿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涎腺肌上皮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肌上皮瘤的MRI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大涎腺4例,小涎腺8例;10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T1WI上7例呈均匀等信号,1例呈均匀低信号,4例呈不均匀等信号;T2WI上10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高信号;12例信号不均,4例呈混杂磨玻璃样低信号,4例呈混杂网格状低信号,2例呈混杂网格状高信号,2例合并囊变.1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结果:8例良性,4例恶性.12例见黏液样基质及玻璃样变.结论 肌上皮瘤的MRI表现与其内细胞成分及黏液样基质、玻璃样变含量有关,特别是T2WI中心云絮状或磨玻璃样稍低信号及云絮状强化较弱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刘颖;马隆佰;郭文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初诊鼻咽癌患者42例,均行DCE-MRI和DWI检查.Ktrans、ADC对不同临床分期及T分期诊断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Ktrans值、ADC值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T分期分别呈正、负相关.Ktrans与ADC对鼻咽癌早期及晚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分别为80%、88.9%、91.1%;53.3%、88.9%、68.1%.Ktrans与ADC对鼻咽癌T1、T2和T3、T4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分别为83.3%、77.8%、83.4%;70.8%、61.1%、67.4%.结论 Ktrans和ADC可以很好的对鼻咽癌临床分期进行诊断,且Ktrans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效果要好于ADC的诊断效果.
作者:倪良平;刘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渗透性等血管特性的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全身多系统良恶性病变、动态监测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等方面[1].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对DCE-MRI原理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余永强;李小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铁参与了包括DNA合成、神经递质生成、髓鞘合成等多种重要生命活动[1].脑铁代谢相关蛋白及血脑屏障共同维持着脑铁平衡,然而在大脑衰老或是病理状态下,这种平衡将被打破,异常增多的自由铁会诱导产生高活性自由基,加剧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造成神经系统的破坏,该过程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联系[2,3].AD临床表现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为神经元胞外的淀粉样沉积及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4].组织学研究表明AD患者病变脑区铁沉积异常增多,AD患者的神经元斑块如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绕中可以发现铁蛋白含量增高[5].尽管脑铁增加与AD之间孰因孰果尚未明确,但不可否认评估A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脑铁含量能为理解AD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罗骁;邱甜甜;荚耘路;张敏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体型指数对肝脏CT门(静)脉成像的影响,探讨对比剂剂量估算的优化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行上腹部CT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注射相同剂量的对比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门脉期图像的门脉-肝实质对比度和肝实质增强与体重、体表面积(BSA)和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并计算根据不同体型指数估算对比剂剂量时,增强每增加1 HU所需碘投放量(EU).结果 门脉-肝实质对比度与BSA、体重和BMI的相关性(r分别为-0.53、-0.50、-0.41,P<0.001)依次递减.按体重和BSA估算对比剂剂量的平均碘投放量增强比EUBW和EUBSA分别为0.01005 gI/kg/HU和0.36299 gI/m2/HU.结论 为了提高患者间门脉增强的一致性,应根据BSA估算对比剂剂量.
作者:杨克柽;李莲;王建杰;李永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BMI)为20~25 kg/m2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CTPA扫描,扫描范围为270~320 mm.第1组扫描模式为能谱CT扫描模式;第2~4组使用普通扫描模式,但噪声指数不同,分别为26、36、46,扫描参数为12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和智能管电流调制技术(Smart mA);记录4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及DLP并取平均值,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计算上述扫描条件影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并取平均值,请3位影像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双盲法评分,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SNR、CNR、评分值及有效剂量.结果 不同扫描模式下4组扫描模式产生影像的SNR平均值分别为25.55 ±3.13、23.32±2.63、22.38±1.83、20.11 ±2.88;CNR平均值分别为27.71 ±3.78、25.91 ±2.38、24.87±3.38、24.28±2.36;3位影像学家对上述影像主观评价平均值分别为4.52±0.52、4.55±0.22、4.51 ±0.16、4.21 ±0.32;不同扫描模式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17.77±2.26) mGy、(7.11±1.78) mGy、(6.07±1.16) mGy、(5.56±1.22)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89.89±25.68) mGy、(235.69±20.68) mGy、(178.23±19.56)mGy、(160.08±19.67)mGy,并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值分别为(7.33±0.36) mSv、(3.52±0.22) mSv、(2.67±0.31) mSv、(2.41 ±0.18)mSv.4组间影像的SNR和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P>0.05),3名影像学专家的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859,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1组低67.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56,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2组低31.5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32,P<0.01).结论 CTPA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26、36、46)的普通扫描模式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普通扫描模式较能谱CT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低;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其辐射剂量却有明显差别.
作者:赵永霞;索红娜;李盛蓝;常津;左紫薇;王赛;李冬雪;李孟阳;于晓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对子宫动脉CTA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行能谱CT盆腔或腹盆腔检查的40例女性的影像资料,采用佳单能量、70 keV单能量、140 kVp混合能量及佳单能量与70 keV单能量融合图像显示子宫动脉,比较4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背景噪声及图像主观评分.结果 子宫动脉佳单能量范围为60~68 keV,均值为(62.38±1.61) keV.佳单能量组、70 keV组、140kVp混合能量组及融合图像组对子宫动脉的CNR分别为23.16±6.48、17.40 ±4.77、9.51 ±2.73及24.55±5.97;SNR分别为25.98±6.80、20.32 ±5.21、11.41 ±3.00及27.88±6.28;背景噪声分别为25.35±4.74、16.64±3.49、21.30±3.67及18.25 ±3.07.融合图像组CNR与佳单能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03±0.75、3.71 ±0.77、3.06±0.83及4.24±0.67,融合图像组与佳单能量组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融合图像组CNR、SNR及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其余3组,背景噪声高于70 keV单能量组,低于佳单能量及混合能量组.结论 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能够优化子宫动脉图像质量,提高子宫动脉远端小分支的显示.
作者:刘筱霜;周孟;肖艳;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IR)在腹部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因怀疑腹部血管性疾病行腹部CTA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A、B两组.A组采用100 kV、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采用120 kV、FBP重建.分别测量A组IR、FBP重建及B组FBP重建的平膈肌下缘水平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开口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A组IR与FBP重建及A组IR与B组FBP重建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IR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建(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FBP重建(P<0.01),CT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的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B组FBP重建(P<0.01),两者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FBP重建相比,A组IR的ED降低40.70%.结论 低管电压IR用于腹部CTA能够提供较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
作者:安攀;王照谦;王浩;杨志强;贾崇富;孙喜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行介入治疗的65例肝门区肿瘤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对照组)单纯行胆道支架术;29例(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肝门区肿瘤.结果 2个月后,根据m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观察组65.5% (PR 19例,CR 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11.1%(PR 4例,CR0例)(P<0.05).支架术后4个月内两组再梗阻率无差异(P>0.5),而4个月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架平均通畅时间:观察组(8.9±0.7)个月较对照组(6.3±0.5)个月长(P<0.05).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2.0±1.1)个月较对照组(8.1±0.7)个月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门区继发肿瘤(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3);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P=0.00)是患者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支架植入术和125I粒子植入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瘤内照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胆道支架组,且安全可行.
作者:苟庆;王一焯;周泽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儿特发性混合型胃扭转X线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混合型胃扭转患儿上消化道造影不同体位的X线表现.结果 仰卧正位整个胃影表现为梨形(16例)或类圆形(3例),同时伴有胃食管连接与幽门间距缩短.左侧卧位17例见胃大小弯倒置,立式正位与仰卧正位相比,胃影形态均有变化.结论 仰卧正位的梨形胃影及左侧卧位的大小弯倒置是婴儿特发性混合型胃扭转的特征性X线表现.
作者:李杰;贺新民;邢楠;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中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间收录的应用IVIM 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及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研究病灶共计710个.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汇总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95%CI 0.87 ~0.93)、85% (95%CI 0.75 ~0.91)、5.9(95%CI 3.4~ 10.1)、0.12(95% CI 0.08 ~0.17)、0.92(95%CI 0.90~0.94).D值提示恶性的乳腺病变验后恶性率为90%,D值提示良性的乳腺病变验后恶性率为15%.经Deeks线性回归分析,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 IVIM D值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作者:覃云英;黄向阳;金观桥;苏丹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 男,32岁.因双侧髋部发麻1年,渐重伴大小便异常、性功能减退3个月,行走受限1个月入院.否认外伤、手术史.体检:脊柱胸段曲度加大,纵向叩击时双足发麻,T2椎体水平压痛、叩击痛,四肢活动自如,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胸骨角水平向下至双足痛觉减退,以大腿前外侧为著,温度觉未见减退.
作者:裴春梅;乔鹏飞;高阳;牛广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