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

李靖;王莉;成慧君;张宏凯;张建伟;黎海亮;曲金荣

关键词:宫颈肿瘤, 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一致运动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IVIM)在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模型的IVIM序列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径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疗效组间IVIM参数值差异和各组治疗前后参数值差异.结果 (1)肿瘤稳定(SD)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6,0.001);(2)肿瘤部分缓解(PR)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0.01),D*值低于治疗前(P=0.044);(3)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后ADC、D和f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3),D*值低于治疗前(P =0.011);(4)治疗前SD组ADC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P =0.000,0.000),但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4);SD组D值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3);SD组D*值高于其他两组,但仅SD组和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SD组D*值高于PR组和CR组(P=0.000,0.004),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2).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IVIM序列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VIM参数值改变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渗透性等血管特性的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全身多系统良恶性病变、动态监测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等方面[1].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对DCE-MRI原理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余永强;李小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中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中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间收录的应用IVIM 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及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研究病灶共计710个.D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汇总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95%CI 0.87 ~0.93)、85% (95%CI 0.75 ~0.91)、5.9(95%CI 3.4~ 10.1)、0.12(95% CI 0.08 ~0.17)、0.92(95%CI 0.90~0.94).D值提示恶性的乳腺病变验后恶性率为90%,D值提示良性的乳腺病变验后恶性率为15%.经Deeks线性回归分析,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 IVIM D值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作者:覃云英;黄向阳;金观桥;苏丹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和迭代重建进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IR)在腹部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因怀疑腹部血管性疾病行腹部CTA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A、B两组.A组采用100 kV、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采用120 kV、FBP重建.分别测量A组IR、FBP重建及B组FBP重建的平膈肌下缘水平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开口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A组IR与FBP重建及A组IR与B组FBP重建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IR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建(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FBP重建(P<0.01),CT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的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B组FBP重建(P<0.01),两者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FBP重建相比,A组IR的ED降低40.70%.结论 低管电压IR用于腹部CTA能够提供较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

    作者:安攀;王照谦;王浩;杨志强;贾崇富;孙喜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E-MRI与DWI对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初诊鼻咽癌患者42例,均行DCE-MRI和DWI检查.Ktrans、ADC对不同临床分期及T分期诊断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Ktrans值、ADC值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T分期分别呈正、负相关.Ktrans与ADC对鼻咽癌早期及晚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分别为80%、88.9%、91.1%;53.3%、88.9%、68.1%.Ktrans与ADC对鼻咽癌T1、T2和T3、T4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分别为83.3%、77.8%、83.4%;70.8%、61.1%、67.4%.结论 Ktrans和ADC可以很好的对鼻咽癌临床分期进行诊断,且Ktrans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效果要好于ADC的诊断效果.

    作者:倪良平;刘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E-MRI对前列腺平台型强化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平台型前列腺癌灶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22例)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转移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的前列腺癌灶组和前列腺增生组Ktrans、Kep、BF值分别为(2.33 ±0.93) min-1和(1.21±0.71)min-1、(3.46±1.41)min-1和(1.81 ±0.85) min-1、(182.63±74.79)ml· g-1·min-1和(140.88±50.73)ml·g-1·min-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rans、Kep、BF值在前列腺癌灶组和前列腺增生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CE-MRI定量和半定量参数对平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前列腺癌灶和前列腺增生间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贾媛;王海宝;余永强;吴津民;柏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盆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MRI表现(附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边界、转移及侵犯、强化特点.结果 发生于小肠系膜3例,结肠系膜2例,膀胱2例,左腹腔内1例.肿瘤大径1.7 ~ 13.6 cm.8例均呈等-低密度,1例膀胱IMT边缘见点状、条状钙化影,1例结肠系膜IMT前缘见气体影,1例左腹腔IMT后上缘见囊性低密度影.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2例,模糊6例.1例小肠系膜IMT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T2 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为明显低信号.增强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8例,其中3例IMT见多发结节状强化影,1例呈多发环形强化,1例侵犯脾门、胰腺及横结肠,术后发生肝脏转移,门静脉右前上支见负影.结论 小肠及结肠系膜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的肿块需要考虑IMT可能,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作者:许奇俊;邢振;游瑞雄;肖泽彬;范秋玲;曹代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患者女,29岁.因腹痛、腹胀6天入院.阵发性腹痛、腹胀并进行性加重.体检:全腹膨隆,腹肌稍紧张,轻度压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3.25×109/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2.2%,绝对值1.62×109/L;腹腔积液涂片见较多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见肿瘤细胞.胸片、心电图及上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大便集卵检查未找到寄生虫.

    作者:刘子蔚;胡秋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RI随访在经导管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随访在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2例(30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创伤性ANFH患者采用TAI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MRI影像改变.随访观察9~ 36个月.按ARCO分期,0期1髋;Ⅰ期6髋;Ⅱ期20髋;Ⅲa期3髋.结果 TAI术后,0期+Ⅰ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82.7±2.48)分增至术后平均(99.98±3.45)分;Ⅱ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76.9±3.23)分增至术后平均(95.07±3.68)分;Ⅲa期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9.8±1.22)分增至术后平均(90.09±3.1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MRI随访发现19髋(63.3%)有不同程度好转,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骨髓水肿范围变小,髋关节积液减少;2髋(6.7%)病变基本保持不变;9髋(30%)病变加重,表现为骨髓水肿范围增大、髋关节积液增多,但在继续随访中病变好转.结论 非创伤性ANFH患者TAI术后MRI随访有一定的价值,但需结合患者的临床及其他影像资料才是科学的随访措施.

    作者:林俊东;徐建成;何彬娟;黄亚兰;汤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行介入治疗的65例肝门区肿瘤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对照组)单纯行胆道支架术;29例(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肝门区肿瘤.结果 2个月后,根据m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观察组65.5% (PR 19例,CR 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11.1%(PR 4例,CR0例)(P<0.05).支架术后4个月内两组再梗阻率无差异(P>0.5),而4个月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架平均通畅时间:观察组(8.9±0.7)个月较对照组(6.3±0.5)个月长(P<0.05).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12.0±1.1)个月较对照组(8.1±0.7)个月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门区继发肿瘤(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3);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P=0.00)是患者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支架植入术和125I粒子植入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门区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瘤内照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胆道支架组,且安全可行.

    作者:苟庆;王一焯;周泽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脏CT门静脉成像中对比剂剂量的估算方法

    目的 比较不同体型指数对肝脏CT门(静)脉成像的影响,探讨对比剂剂量估算的优化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行上腹部CT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注射相同剂量的对比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门脉期图像的门脉-肝实质对比度和肝实质增强与体重、体表面积(BSA)和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并计算根据不同体型指数估算对比剂剂量时,增强每增加1 HU所需碘投放量(EU).结果 门脉-肝实质对比度与BSA、体重和BMI的相关性(r分别为-0.53、-0.50、-0.41,P<0.001)依次递减.按体重和BSA估算对比剂剂量的平均碘投放量增强比EUBW和EUBSA分别为0.01005 gI/kg/HU和0.36299 gI/m2/HU.结论 为了提高患者间门脉增强的一致性,应根据BSA估算对比剂剂量.

    作者:杨克柽;李莲;王建杰;李永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R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IVIM)在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模型的IVIM序列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径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疗效组间IVIM参数值差异和各组治疗前后参数值差异.结果 (1)肿瘤稳定(SD)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6,0.001);(2)肿瘤部分缓解(PR)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0.01),D*值低于治疗前(P=0.044);(3)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后ADC、D和f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3),D*值低于治疗前(P =0.011);(4)治疗前SD组ADC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P =0.000,0.000),但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4);SD组D值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3);SD组D*值高于其他两组,但仅SD组和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SD组D*值高于PR组和CR组(P=0.000,0.004),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2).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IVIM序列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VIM参数值改变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靖;王莉;成慧君;张宏凯;张建伟;黎海亮;曲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椎管内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男,32岁.因双侧髋部发麻1年,渐重伴大小便异常、性功能减退3个月,行走受限1个月入院.否认外伤、手术史.体检:脊柱胸段曲度加大,纵向叩击时双足发麻,T2椎体水平压痛、叩击痛,四肢活动自如,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胸骨角水平向下至双足痛觉减退,以大腿前外侧为著,温度觉未见减退.

    作者:裴春梅;乔鹏飞;高阳;牛广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RI诊断卵巢内胚窦瘤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一例

    患者 女,25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专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明显,无压痛,质地硬,可活动,双附件(-).实验室检查:血浆甲胎蛋白(AFP) 8465.20 ng/ml,糖类抗原125(CA125)54.0 U/ml,余为阴性.B超示:双侧卵巢未见显示.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33 mm×91 mm×120 mm,边界欠光整,部分囊液尚清.内见细线状分隔光带,光带欠光整.CDFI:实性部分见“树枝”状血流信号.MRI示:盆腹腔内见一大小约13.4 cm ×7.7 cm×11.5cm的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T1WI(图1A)呈低信号;T2 WI、T2WI-FS(图1B、1C)呈混杂高信号,内见分隔;增强扫描(图1D、1E)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囊腔内未见强化;DWI上(图1F)囊壁及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囊腔为低信号.右侧附件亦见一大小约4.9 cm×2.7 cm×2.6 cm的囊性肿块,内含脂肪、脂液平面.MRI诊断:考虑左侧卵巢内胚窦瘤合并右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可能.

    作者:鲁丽;王秀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0T)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OGCT和OT两组的临床及MRI特征,记录患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月经及子宫变化等临床情况,记录肿瘤位置、大小,分析肿瘤质地、信号、增强及腹腔积液等MRI表现,并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病例腹盆腔包块、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紊乱、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异常、子宫肌瘤/腺肌症、腹痛、体重下降等发生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年龄按绝经后、30岁至绝经、绝经及<30岁分段细化后再次统计学分析,发现绝经后患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0.05).两组左右侧发生概率及肿瘤长径、短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肿瘤质地、信号不均匀性、T2WI及DWI信号等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边缘清晰,肿瘤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腹腔积液及囊内出血等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GCT与OT临床表现相似,但OGCT子宫内膜异常更常见且绝经后患病年龄更小;两者MRI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绝大多数OGCT呈囊实性,信号不均匀,T2 WI上呈高信号,DWI呈稍高-高信号等更为常见.

    作者:朱北川;王冬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BUP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BUPS的影像表现.2例行X线、CT和MRI检查,5例行X线和MRI检查,1例行X线和CT检查,3例仅行CT检查,11例仅行X线检查.结果 22例中,15例发生在四肢骨,3例发生在骨盆,左肩胛骨、第6肋骨、下颌骨、第5腰椎各1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可合并膨胀改变,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反应或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理上表现为瘤细胞的多形性,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论 BUPS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但结合病史,如在长骨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应考虑该病可能,终需依靠病理确诊.

    作者:胡振彬;陈卫国;文婵娟;秦耿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优化子宫动脉CTA图像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对子宫动脉CTA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行能谱CT盆腔或腹盆腔检查的40例女性的影像资料,采用佳单能量、70 keV单能量、140 kVp混合能量及佳单能量与70 keV单能量融合图像显示子宫动脉,比较4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背景噪声及图像主观评分.结果 子宫动脉佳单能量范围为60~68 keV,均值为(62.38±1.61) keV.佳单能量组、70 keV组、140kVp混合能量组及融合图像组对子宫动脉的CNR分别为23.16±6.48、17.40 ±4.77、9.51 ±2.73及24.55±5.97;SNR分别为25.98±6.80、20.32 ±5.21、11.41 ±3.00及27.88±6.28;背景噪声分别为25.35±4.74、16.64±3.49、21.30±3.67及18.25 ±3.07.融合图像组CNR与佳单能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03±0.75、3.71 ±0.77、3.06±0.83及4.24±0.67,融合图像组与佳单能量组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融合图像组CNR、SNR及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其余3组,背景噪声高于70 keV单能量组,低于佳单能量及混合能量组.结论 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能够优化子宫动脉图像质量,提高子宫动脉远端小分支的显示.

    作者:刘筱霜;周孟;肖艳;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实质内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患者 男,5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未引起重视,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未见好转.10天前患者因车祸致头晕、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行CT检查发现右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体检:体温36.5℃,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4/7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口角无歪斜,无转颈无力,颈软;四肢肌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一).

    作者:许娟;许乙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影像资料,其中1例术前仅行CT平扫,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7例卵巢Brenner瘤中,发生于左侧卵巢7例,右侧卵巢10例;良性病变13例,交界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1例;10例Brenner瘤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影;有9例患者卵巢伴发其他病变;增强扫描良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轻度强化,而恶性Brenner瘤强化明显.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建华;韦强;李惠;陈井亚;孙鑫;王中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OLD-MRI评价肾透明细胞癌HIF-α表达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评价透明细胞肾癌(CRCC) R2*值变化与肿瘤组织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血氧水平依赖MRI与HIF-1α、HIF-2α的结果.使用Furhman法划分肿瘤的病理级别,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低级别和高级别两个亚组.测量所有患者肿瘤实质的R2*值.比较高低级别组CRCC之间HIF-1 α、HIF-2α表达情况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R2*值与HIF-α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组(Ⅰ+Ⅱ)17例,高级别组(Ⅲ+Ⅳ)9例.高级别组R2*值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 <0.005).高级别组HIF-α阳性表达率值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CRCC的R2*值与HIF-2α表达与组织的R2*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R2*值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价指标有助于CRCC的病理核分级,且R2*值与HIF-2α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蔡利忠;邢伟;陈杰;张永成;孙军;陈铜兵;茅旭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静息态功能MRI的局部一致性研究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网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40例术前PACG患者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组(HC)均接受静息态fMRI检查,10例PACG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静息态fMRI.计算所有受试者全脑ReHo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40例术前PACG患者与HC组ReHo值差异;同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10例PACG患者术前与术后ReHo值差异.结果 与HC组对比,术前PACG组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双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ReHo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后叶,双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33个体素).10例PACG患者术后与术前对比,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叶神经活动一致性增加,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神经活动一致性减低(AlphaSim校正,P< 0.01,33个体素).结论 PACG患者术前存在视觉以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外,通过青光眼手术,PACG患者视觉区域出现脑功能活动重塑,为进一步研究PACG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监测PACG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江菲;李海军;蔡凤琴;龚洪翰;周福庆;戴西件;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