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 主办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2095-4646
  • 国内刊号:42-1839/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医药卫生综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于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于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丙戊酸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拉莫三嗪,并逐渐替换为单纯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其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可知,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与观察组95.56%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治疗无效时采用添加-替换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可见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可积极推荐此项用药方案.

    作者:刘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咽癌IMRT中脑干外放距离对靶区和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分析

    目的 旨在找到较理想的脑干外放距离的参考范围,以提高放疗计划设计的精确度,为物理师提供方便.方法 我们挑选了10例原发性鼻咽癌IMRT患者的资料信息,在各类参数相同的同一计划下进行调强逆向运算,分析脑干的不同外放距离所引起的靶区剂量和其它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鼻咽癌IMRT放疗中综合权衡利弊,脑干外放距离为7野计划3~4mm,9野计划2~4mm是比较合适的.结论 物理师可直接参考这个数值,在这个范围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即可,操作更简便,更可靠.

    作者:鲍艳;瞿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然后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该组患者均使用钢板重建的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平均手术时间是(2.9±0.7)h,术中出血量是(682.3±21.5)mL,骨折愈合时间是(77.6±6.9)d.该组患者通过Matta评分系统和Torentta评分系统的评分,优良率为96.67%,骨折复位情况良好.该组患者通过Majeed评分系统的评分,优良率为93.33%,骨盆和髋臼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我们要对患者进行损伤的有效控制,同时要严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还要注意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的适度锻炼,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周炳康;郭庆功;杨广杰;肖亮;陈有;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索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出72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指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的发生,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再出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肌酶谱与脐动脉血气检测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心肌酶谱与脐动脉血气检测在新生儿窒息(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出生的150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以及1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比对两组心肌酶谱与血气分析指标、疾病预后与心肌酶谱、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新生儿窒息与脐动脉血气pH值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H值、PaO2水平低于对照组,BE、CK-MB、AST、HB-DH、LDH、PaC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有效处理后30例预后不良、120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患儿的CK-MB、AST、HB-DH、LDH、CK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儿,而pH值高于预后不良患儿;动脉血气pH值<7时脏器损伤率高(61.11%),≥7.20时脏器损伤率低(4.68%),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与心肌酶谱指标能为疾病预后、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2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01%);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TNF-a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炎症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腹痛感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乐元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04例早产儿骨密度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早产儿骨密度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共收取10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次日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年龄>30岁、文化程度高、规律补充维生素D、充足日晒的孕妇所产早产儿骨密度水平较高;早产儿骨密度不足的发生率为91.39%;不同性别早产儿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骨密度值不同,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骨密度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昆明地区早产儿普遍存在骨密度的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强对本地区孕妇监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避免早产,在怀孕期间注意合理补充钙和维生素D,加强户外活动,出生后及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早产儿佝偻病及代谢性骨病的发生.

    作者:刘旭;赵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东某高校在校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网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在校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控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网上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竞赛,对竞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参加艾滋病知识竞赛的3069名在校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知识贫乏、了解、熟悉和掌握的比率分别为35.42%、43.17%、12.15%和9.25%.大学一年级新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比率为13.84%,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的2.96%和大学三年级的6.11%(P均<0.05),美术、体育和音乐专业的术科生的掌握率为1.50%,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的生掌握率13.88%和6.14%(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掌握程度较低,对大学新生开展艾滋病教育的效果较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防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力度.

    作者:袁学文;佘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于6月龄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小于6月龄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8例小于6月龄婴儿KD患儿(A组),随机抽取同时段收治的6~12月龄婴儿KD患儿58例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疗结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眼球结膜充血和草莓舌发生率低(P<0.05),皮疹出现时间晚(P<0.05),不完全KD比例高(P<0.05),冠脉损害比例高(P<0.05);A组患儿第1次应用IVIG后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长(P<0.05).结论 6月龄以下KD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对于原有不明的发热,应及早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观察冠脉病变,提高KD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蒋丰智;罗文秀;曾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d后的效果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3.0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流速下降幅度、颅内压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动脉流速缓解颅内血压情况.

    作者:李爱霞;徐峰;朱封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结石切除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198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值以及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诱导后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拔管前即刻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全麻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苏醒和康复,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友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中医骨伤科9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敏感抗生素、改善循环及疮面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中医分期辨证论治予以中药内服外敷,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足部溃疡有效率达91.1%,对照组患者足部溃疡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显著效果,促进局部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可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治疔糖尿病足溃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华;何伟健;方玉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产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后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产妇产后感染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满足条件的产科住院患者病例,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为剖宫产产妇,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感染主要部位和因素,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感染6例,感染率为6.00%;观察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8.06%、2.63%.对照组产妇产后感染17例,感染率为17.00%;对照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感染率分别为12.07%、23.81%.观察组总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感染部位以宫腔、会阴切口、剖宫产切口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3.00%、6.25%和6.00%.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在产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低,自然分娩后要加强对产妇会阴切口和宫腔感染的预防,规范化操作,以减少产后感染率.

    作者:杨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症丘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对重症丘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选取丘脑出血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0例,对其中55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和培养并进行药敏性分析.结果 200名患者中5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50%;共收集到痰液标本292份,培养后共有409株病原体, 261株为G-菌株,占63.81%,其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5.67%)、大肠埃希菌(25.67%)和鲍氏不动杆菌(6.60%);100株为G+菌株,占24.4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16%)和表皮葡萄球菌(4.40%);其余48株为真菌菌株,占11.7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三种G-菌对氨苄西林均具有很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完全敏感;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种G+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 结论 我院丘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主要菌株为G-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

    作者:曹朝阳;雷晚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使用经皮经肝经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122例重症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分为A、B两组各61例,其中A组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B组使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使用经皮经肝经胆囊穿刺造瘘术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

    作者:陈爱国;叶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收治的11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切口美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疗效确切,切口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我院收治的11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1例确诊睾丸扭转患者睾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回声不均、睾丸上方精索明显增粗呈团状等超声图像改变,CDFI显示睾丸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8例发病10h内采用睾丸保留术,3例发病大于12h睾丸坏死行切除术.结论 高频彩超无创、快捷、可重复检查,能较准确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及病情发展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

    作者:卢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常见趋化因子的变化

    目的 检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生长相关蛋白(GRO-α)、白介素-8(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调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PCV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30例PCV患者血清,并以35例无眼底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多因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血清中的Eotaxin、GRO-α、IL-8、IP-10、MCP-1及RANTES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各因子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PCV患者血清中Eotaxin平均浓度为(48.90±24.76) pg/mL,高于对照组(37.49±14.3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种趋化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otaxin在PCV血清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Eotaxin可能在PCV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亚芳;操盛春;张晓斌;李青春;胡彩平;吴开力;文峰;李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疗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效果,并评价预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放疗方式为二维放疗,观察组放疗方式为三维适形放疗(50Gy/25次),对比两组乳腺美乳效果、不良反应和急性放射反应损伤情况,随访1年,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乳腺美乳效果达到良好者有25例(92.6%),高于对照组的15例(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对照组为7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反应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无局部复发25例(92.6%),无远处转移25例(92.6%),无死亡;对照组患者无局部复发21例(77.8%),无远处转移21例(77.8%),死亡2例(7.4%).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较二维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美乳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罗凤玲;魏展福;毛进星;何柱光;余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腹腔镜剥除方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采用直接剥离法和注水分离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术者60例,根据囊壁剥除方法分为对照组(直接剥离法)和观察组(注水分离法),每组30例.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且行超声探测窦卵泡数(AFC),镜下观察剥离囊肿壁附着正常卵巢组织阳性情况及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卵巢组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F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注水分离剥离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减少正常卵巢组织损伤且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姜桂芳;曹芸;谢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正畸-牙周手术-修复对保存残根患牙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正畸-牙周手术-修复在保留残根患牙中的治疗效果,为当前的牙科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保留残根患牙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给予正畸-牙周手术-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牙齿松动率(22.50%)低于对照组(45.00%),患者的满意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正畸-牙周手术-修复在保存残根患牙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列缺损、修复残根,更加受到患者的欢迎,值得推广.

    作者:程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不同通道经皮肾镜对老年多发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肾结石患者采取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不同经皮肾镜(单通道、双通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多发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通道组和双通道组.单通道组采取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双通道组患者采取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结石的清除率.结果 单通道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双通道组相当,两组差异不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清除率双通道组较单通道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相比单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老年多发肾结石而言,结石清除率较高,以逆行软输尿管镜联合双通道方法进行老年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的手术为好.

    作者:汪洋;孔东波;饶志刚;赵克栋;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采用红外光谱对434例结石成分的分析报道

    目的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组成,为结石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通过体外碎石及住院微创手术治疗采集的结石标本434例,使用红外光谱法对标本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 鄂南地区泌尿系结石94.65%含草酸钙成份,其中53.94%为草酸钙结石并伴磷灰石,结石发病部位以上尿路结石为主,符合中国南方结石病发病大规律;肝胆结石成分中全部含胆红素钙,78.04%混含胆红素钙及胆固醇.结论 结石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准确了解结石化学组成,推测结石形成原因,系统调查流行学情况,为结石病预防和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是结石病治疗和研究的重要技术.

    作者:徐忠勇;石珺;秦萍;张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情况对分娩方式指导价值

    目的 分析运用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情况对分娩方式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有一次剖宫产史且为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孕妇78例,其中剖宫产8~24个月的38例设为对照组,≧25个月的40例设为观察组.运用腹部不同频率超声的方式对两组孕妇的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进行扫查,观察其愈合情况.就观察结果进行瘢痕分级,分别比较Ⅰ级和Ⅱ、Ⅲ级瘢痕的剖宫产率和阴道自然分娩率以及两组孕妇的子宫破裂率.结果 随着剖宫期延长,Ⅰ级瘢痕子宫出现增加.观察组Ⅰ级瘢痕数(31例)明显比对照组(2例)多,相应Ⅱ、Ⅲ级瘢痕数较少;观察组较多出现Ⅰ级瘢痕,Ⅰ级瘢痕剖宫产率(30.30%)明显较Ⅱ、Ⅲ级(95.56%)低,阴道自然分娩率(69.70%)较Ⅱ、Ⅲ级(4.44%)高(P<0.05);跟踪孕妇妊娠结局后发现,观察组孕妇术后总子宫破裂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P<0.05).结论 评测瘢痕分级情况可为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对降低子宫破裂率、降低剖宫产率和增大阴道自然分娩率以及预防生产风险的发生都有显著意义.

    作者:孟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物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联合使用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收治的6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药物联合射频消融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93.8%恢复窦性心率,术后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为65.6%,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相应数据依次为68.8%、43.7%、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时采用药物联合射频消融手术方式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窦性心律的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成星;胡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手术切除标本纳入研究对象,入院后患者采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进行诊断,包括:固定取材、透明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封固及染色,将检测结果与常规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结果 快速石蜡切片固定时间、透明脱水时间、浸蜡第一次及第二次时间短于常规切片(P<0.05).快速石蜡切片的标本制作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切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楚度与普通切片无差异.结论 病理检验中应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标本制作时间短,能清晰的显示细胞形态、细胞核及胞质.

    作者:刘细荣;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对比帕洛诺司琼与昂丹司琼用于头颈癌化疗止吐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帕洛诺司琼与昂丹司琼用于头颈癌化疗止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头颈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相同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A组患者应用帕洛诺司琼止吐,B组应用昂丹司琼止吐,对比两组患者的止吐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急性呕吐期和延迟呕吐期的止吐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头颈癌化疗患者应用帕洛诺司琼,比应用昂丹司琼的止吐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止吐方案.

    作者:饶关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与IL-1β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HbA1c≤7%组、7%

    作者:熊玉平;黄胜楠;汪云云;张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临床指标、活动能力及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 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则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心率、LVEF及收缩压的变化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恢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活动能力(MA)、疾病影响(DA)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分别为18.87%、11.32%,对照组分别为48.08%、46.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劼琳;张灿强;何继宏;张芳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16年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随机抽取的480份出院病历,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金额等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该院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为49.9 DDDs/(100人·d).头孢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的使用依次排在前三位;其中,头孢呋辛钠AUD所占比例高.结论 该医院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选药级别过高,用药时间长,少数品种使用过于集中,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管理.

    作者:饶志威;龚亚红;梅同荷;夏松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 总结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33例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2±1.8)d.结论 对全肺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林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DCA循环法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对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影响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对患者血糖控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们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糖尿病患者452 例,研究组222例,对照组2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法指导下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时血糖控制情况、妊娠母婴结局.结果 发现研究组血糖比对照组控制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肩难产、产钳助产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妊娠期糖尿病管理能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依从性,降低妊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吴贤菊;石华;董晨;周俊;黄静;黄志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对ICU男性患者围术期导尿燥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对ICU男性患者围术期导尿燥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ICU男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导尿,对照组采用石蜡油作为润滑剂导尿.观察导尿插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导尿插管中及置管后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导尿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导尿前MAP、HR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插管时MAP、H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插管中以及插管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导尿,能够维持血压稳定,减少躁动及疼痛不适感,可在ICU男性患者导尿术中使用.

    作者:林静丽;梁燕金;梁天英;廖伟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中应用路径式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路径式护理方法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45例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护理模式.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22%,观察组患者为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径式护理方法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9例经阴道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综合分析,评价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产检次数与产次等指标.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47例(79.66%);凝血功能差5例(6.33%);软产道损伤7例(11.86%).子宫收缩乏力和其他两种出血原因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时间<2h有46例,占77.97%;出血时间2~24h 13例,占22.0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产妇明显多于初产妇;产检次数<3次者明显多于产检次数≥3次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产房助产士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症状,并根据产妇情况给予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的危害性.

    作者:柯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芒柄花黄素对小鼠体内SOD、MDA、GSH-Px和BUN的影响

    目的 验证芒柄花黄素对小鼠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血尿素氮(BUN)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四个组,将芒柄花黄素按不同浓度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连续给药7d后进行小鼠游泳实验,小鼠在水中游泳10min后将其捞起,颈椎离断致死后立即抽取血清样本制作肝脏匀浆,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UN和肝脏中的SOD、MDA、GSH-Px等指标.结果 芒柄花黄素在浓度为32mg/kg时,能有效的降低小鼠体内MDA活性,并且提高小鼠体内SOD、GSH-Px的活性,还能降低小鼠体内血清BUN的含量(P均<0.05).结论 芒柄花黄素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对小鼠起到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梁馨元;韦姗姗;李礼顺;谢为舜;黄永生;陈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维格列汀重要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

    目的 重点考察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学物收率的影响.方法 以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用氯乙酰酰化、二碳酸二叔丁酯催化酰胺化、三氟乙酸酐(TFAA)脱水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腈.结果 在氯酰化反应中当n(氯乙酰氯)∶n(L-脯氨酸)=1.8∶1、反应时间2.5h时为适条件,反应收率87%;在酰胺化反应中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酸]:n(NH4HCO3)=1∶4.5,且室温下反应为适条件,反应收率76.5%;脱水反应时,n[(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酰胺]∶n(TFAA)=1∶2,反应时间为2h为适条件,反应收率为89.2%.结论 优化后目标产物三步总收率为59.36%,效果较好.

    作者:郭丽媛;董志艳;黄胜堂;吴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性快速产前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方法的研究进展

    染色体异常中约75%为非整倍体,常见的为21三体.核型分析为诊断性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提供了金标准.然而,羊水、绒毛膜等标本来源具有创伤性,且结果回报时间超过2周.妊娠母体血中存在胎儿DNA使无创性产前检测成为可能,其后发展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近来,游离胎儿RNA、胎儿DNA甲基化、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技术也用于研究无创性快速产前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本文就无创性快速产前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程兰芳;丁洁琼;高彦茹;何智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