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4337
  • 国内刊号:42-1303/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药数学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特色期刊奖》、《现代计量医学最佳论坛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囊性肾癌12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对12例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囊性肾癌9例,单纯性肾囊肿1例,复杂性肾囊肿2例;其中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其中肾癌囊性坏死1例,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纯型囊肿恶病变1例,单房性囊性肾癌3例.随访12例,11例术后生存至今,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术前鉴别非常困难.对于诊断不清的病例,尤其对于 Bosniak 分级在Ⅲ级或以上者,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或采用保留肾组织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作者:荣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邻牙的影响及治疗探讨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与留的利弊是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就3年来收集的在门诊就诊的2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邻牙的影响及治疗方法作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常见的阻生牙中,以近中阻生牙对自身及邻牙的危害大,对机体危害风险随年龄递增而上升,所以应及早拔除.垂直阻生牙是急性冠周炎的主要病源牙,应当拔除.40岁以后,垂直阻生牙呈可萌出趋势且对机体危害风险下降,应予保留.水平阻生牙虽然对邻牙危害不大,但因萌出困难,为避免并发症,应尽早拔除.

    作者:吴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宫外孕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早期诊治及预防.方法:对10例持续性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异位妊娠部位,是否破裂或流产,术后腹痛阴道出血,血β-HCG监测及术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宫外孕中间质部妊娠1例,峡部妊娠4例,壶腹部妊娠4例,腹腔大网膜妊娠1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2例,切开取胚术4例,挤胚术4例,腹腔镜术后保守治疗9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部分大网膜切除术).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术式的选择,术后的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性运用MTX对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阎北风;彭祥炽;王灵英;黄巧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外用及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负压吸宫术中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减轻负压吸宫术中痛苦,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宫颈外用盐酸丁卡因胶浆5克,对照组为异丙酚静脉嘛醉,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术中镇痛效果和无阻力扩宫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流综合征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抑制发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宫颈外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和异丙酚静脉嘛醉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均好,均无人流综合征发生且无出血量的增加,但宫颈外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安全有效且方法简单,对呼吸无抑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灵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8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中放置新型宫内节育器-吉娜环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 年3月~2008 年1月,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剖宫产未放环90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后4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者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褥病率、术后腰腹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操作安全性高,是无痛且可逆的节育措施,可大限度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无需行输卵管再通手术即可恢复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秀兰;冯燕豫;曹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伤后薄层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单侧大脑半球肿胀65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后薄层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单侧大脑半球肿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65例外伤后薄层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单侧大脑半球肿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意识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能取得满意效果.本组65例患者,恢复良好30例,轻残9例,重残3例,死亡23例.结论:头部外伤后,由于伤侧半球多为对冲伤,使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急剧增加是形成急性单侧大脑半球肿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预后取决于伤后意识水平,要抓住临床有效治疗的佳时机,对意识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积极手术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培垛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培垛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单独及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消退作用.方法:选择90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培垛普利 4mg/d~8 mg/d控制血压) 和联合组45例(在培垛普利 4mg/d~8 mg/d基础上,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 ,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BP、DB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G、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hs-CRP无显著差异;服药24周后,两组IMT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BP、DBP分别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联合组血脂及hs-2CRP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垛普利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IMT增厚消退作用更显著,更有效延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作者:何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曲马多栓肛塞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10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曲马多栓对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产生的影响.方法:试验组术前10~15min肛门内塞入曲马多栓100mg,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试验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仅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无子宫穿孔和漏吸.结论:人工流产术前肛门塞入曲马多栓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疼痛,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黄百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观察组给予传统中药材,两者处方药味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胀、胃痛等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与传统中药材有类同的功效.

    作者:叶凤英;吴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静脉穿刺不同方法的效果观察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分别用直刺法和斜刺法对400例病人进行大、小静脉800人次穿刺比较.结果显示,直刺法和斜刺法两种病例疼痛不明显,滑动现象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静脉穿刺穿透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小静脉穿刺穿透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直刺法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用磷酸调节pH至3.50±0.05,检测波长为284nm,流速为1ml.min-1.该方法对双氯芬酸钠的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为1.24%(n=5).该法与与标准法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结果: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可用于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作者:闫韶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我院业务收入增长进行分析

    所谓因素分析就是将分析对象分解为各个要素,并通过对各要素的分析,对分析对象变动的原因进行解释的活动.医院的业务收入是反映经营成果、管理水平、员工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两年,我院致力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强化管理,争创二级优秀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为了使医院更好地发展,给院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特对我院2007年~2008年业务收入实际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作者:高朝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仿真操作演示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操作仿真演示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对2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把24名1~3年工作年资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人,两组均考核相同的12项护理操作,每人考核一项操作,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实验组.对照组每人随机分派一项操作,通过自己练习6天后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实验组每人随机分派一项操作,先观看12项护理操作的仿真操作演示后再自己练习6天,然后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把两组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护理仿真操作演示前后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仿真操作演示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而且对提高护理操作考核的优秀率等各项指标及沟通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陈国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聚克、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聚克、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9年5月某院门诊及住院部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聚克、思密达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聚克、思密达联合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疗效好.

    作者:徐会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赛罗卡因在动脉栓塞术中的新应用

    目的:观察赛罗卡因在动脉栓塞术中表面麻醉达到止痛效果.方法:将2%赛罗卡因注射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0.5%~0.25%溶液,在栓塞时直接从导管注入或分次注入给药.结果:应用赛罗卡因在动脉栓塞术中,出现疼痛晚,可忍受,达到止痛手段,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动脉栓塞术中赛罗卡因在栓塞剂注入前应用,从导管内注入,血管内膜受到表麻,虽时间短,但起效快,止痛效果呈现.而栓塞的同时,间隔给以赛罗卡因又使部分痉挛状态的血管扩张,止痛疗效更显著.只要栓塞术中总用量小于0.1% 20ml,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芳飘;邢孔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力比泰治疗恶性肿瘤17例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力比泰一、二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17例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5例,复发性乳腺癌4例,恶性间皮瘤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3例,复发性食管癌1例,复发性鼻咽癌1例.首次力比泰给药前7天开始口服叶酸600μg,1次/日,连服至末次力比泰给药后21天停药;Vit-B12 1000μg/次,首次力比泰给药前7天内肌肉注射1次,以后每3个周期肌注1次;力比泰500μg/m2,10min以上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结果:总有效率(CR+PR)41.8%,白细胞减少11.76%,血小板减少5.88%,恶心呕吐31.76%,口腔炎11.76%,腹泻11.76%.结论:力比泰作为一、二线治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明显,且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宋建;戈伟;徐细明;朱润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制药企业工艺技术分析

    提供一个制药企业工艺技术分析模板,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作者:邹美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标本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4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好,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8.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30%以上.结论:对于耐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作者:刘佳霖;邓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国产和进口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6%羟乙基淀粉130/0.4行术前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AHH)后机体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验证国产胶体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全麻胃肠外科手术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体重40~80kg,失血量在400~1000ml,无贫血、凝血障碍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A组进口6%羟乙基淀粉130/0.4组和B组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组,术前30min 输晶体液10ml/kg,插管后予国产或进口注射液10ml/kg,2h内输注完毕,结束后15min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Sonoclot 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凝血形成时间(ACT) 、凝血速率(Clot Rate) 、快速血小板功能(qPF)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两组输注前后,除B组国产CR值及PT值有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明显差异,其它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按10ml/kg的剂量进行AHH不会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与进口万汶有相似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陈涵;姚尚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G多糖提取物胶囊的成型工艺

    目的:探讨不同辅料对G多糖提取物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考察G多糖提取物硬胶囊成型工艺.方法:在温度25℃、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分别与G多糖提取物均匀混合制粒后,进行休止角、吸湿百分率比较,以确定辅料种类和辅料佳用量.结果:以10%微粉硅胶为辅料制得的颗粒佳,其临界相对湿度为58%,可满足胶囊剂装填要求.结论:制剂制备符合胶囊剂质量要求.

    作者:曹艳;范彦博;洪怡;方念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70例体会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CP)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7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35例UA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15天.35例仅采用药物治疗的UA患者作为对照.治疗15天后,所有观察入选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内ST段压低的大幅度及连续压低持续时间的乘积的总和即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缺血性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但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吸烟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运用Meta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并按研究设计类型、性别等分层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25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2篇,随访人群累计31366例,病例1104例;23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6466例,对照7540例.Meta分析吸烟与食管癌合并OR值及95% CI为1.81(1.47~2.24);男女吸烟与食管癌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为2.00(1.58~2.53),2.24(1.19~4.24).结论:吸烟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男性、女性吸烟与食管癌发病都有统计学关联,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与食管癌发病呈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廖震华;田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临床免疫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临床免疫室间质评(EQA)结果的分析,不断提高免疫检验质量.方法:将2005~2008年临床免疫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原因.结果:3年中共参加24批次的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IV、梅毒TP的质量考核,其中HBsAg、HBsAb、HBeAg、抗HIV、抗HCV的结果符合率为100%,TP和HBcAb-E结果符合率为92%,HBeAb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应该坚持室内质控(IQC),参加室间质评(EQA)活动,从而达到全面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晓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前状况与其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各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某院近5年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入院组与晚期入院组患者年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98,P=0.031).当收缩压<80mmHg或舒张压<60mmHg时,AMI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别为χ2=99.329,P=0.00;χ2=78.521,P=0.00).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对AMI患者死亡率有很大的影响(χ2=9.303,P=0.02);心肌梗塞面积对AMI死亡率有着重要的影响(χ2=25.016,P=0.00).结论:心梗病人的年龄、血压、梗塞部位、范围及有无侧支循环直接关系到AMI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许健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运动性损伤的知晓现状,分析在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结果,为学生健康教育寻找高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00、2005、2007年两所大学的军训新生17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对运动性损伤及急救方法了解比例为9.060%,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及时正确有效处理运动性损伤比例为100%,而未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正确有效处理运动性损伤比例为9.7%.结论:大学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效率高、普及性强,是一个较为理想地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

    作者:焦力群;焦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温州地区28077例新发恶性肿瘤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2004~2008年温州地区新发恶性肿瘤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地区28077例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气管支气管肺癌以及肝胆癌占据总发病前3位,甲状腺癌、女性生殖器官癌和乳腺癌占据女性发病前3位.结论:加强民众防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海光;王欢;曾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17例手足口病病人的统计信息分析

    2008年,我院手足口病出院病人共计317例,因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且主要是对婴幼儿造成侵犯,所以特对其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以供各有关部门参考.

    作者:夏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参与新农合运行状况调查及分析

    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但是由于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有限,影响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中医成本低廉,诊疗有效,适合农村医疗活动,利于解决过快增长的医药费用,减轻国家和农民负担.通过对湖北省中医药参与新农合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作者:雷晓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药类院校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药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持久的兴趣,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融入数学建模这个开放性的过程之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在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法中应做到:一、注重精选案例;二、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团队的作用;三、注重软件实现过程;四、注重与实验教学、建模竞赛的联系.后,就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做了一定的探讨.

    作者:王秀凤;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临床检验仪器学》精品课程建设

    医学事业的发展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临床检验仪器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打造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照芳;向华;谢国明;郑军;冉华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图像引导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放射治疗向高精度方向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放疗技术.将健康教育应用在IGRT的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帮助其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爱华;胡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医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毅敏;赵先英;肖湘;崔涛;陈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椭圆环刚体转动惯量的求解

    运用转动惯量定义计算出椭圆环刚体绕长轴和短轴的转动惯量,然后用正交轴定理计算椭圆环刚体绕垂直与环平面且通过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作者:郑民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改革探索

    以作者的教学体会,在数理统计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趣味性和案例教学法,并增强实验课程教学.

    作者:胡灵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笔者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方案.

    作者:古鲁峰;岳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物理实验方法及其与实验课程的结合

    归纳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和具体实验课程的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黎民红;尹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关于高职院校数理统计教学的一点思考

    数理统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应当将传授概率与统计知识和揭示随机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高专学生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性.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距离空间的概率列紧性

    讨论了距离空间中集合的概率列紧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距离空间中的概率列紧性是可分的.

    作者:张志旭;汪宏远;曹万昌;崔成贤;温绍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学物理教学中的记忆困难及应对措施

    从医学物理学的特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教师的教学理念等方面初步分析了医科大学学生在<医学物理学>学习中出现记忆困难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措施.

    作者:郭艾青;李乐霞;张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探究

    从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本着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总结出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作者:刘璐;赵会仁;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滞后于医学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存在诸多不足.思考和分析医用高等数学的现状,探索改进和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推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将有利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孙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声长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强反应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声长(sound duration)对听神经元声音强度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通过给予双耳不同声长和声强的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短纯音刺激,记录4~6周BALB/c小鼠下丘神经元听反应,并分别以动作电位发放数(spike counts,SC)和第一发放延时(first spike latency,FSL)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声长对神经元的声强反应关系的影响.结果:共记录到35个神经元反应.以发放数为评价指标,这些神经元分别表现出34%单调、26%饱和、40%非单调3种声强反应.较之发放数,FSL能更好地反映声强和声强变化,并展示出同一规律的FSL-声强反应曲线:FSL随着声强的增大而缩短.在不同声长下,所有神经元发放数-声强曲线和FSL-声强曲线基本重合,但后者变异性小.结论:声长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强度反应关系无明显影响;相比发放数,FSL则能更准确地反映声强和声强变化.

    作者:杨晓丽;从文东;王晓;肖中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和准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孙小斐;沈维青;陈志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因子分析法结合加权TOPSIS法对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某医院2007年度1~12月份医疗工作质量,为医院制定长久的工作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创造更大的效益.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结合加权TOPSIS法对该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医院2007年度医疗工作质量以4、7、11月份较好,2、5、10月份较差.该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法是可行的.结论:研究表明,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加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不损失原指标的信息,更为客观,更具科学性、真实性.

    作者:陈军;唐世星;易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学研究中不等距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及在SPSS16.0中的实现

    目的:以一实例介绍用SPSS16.0实现对不等距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结果解释.方法:用SPSS16.0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和程序编辑窗口实现不等距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球形检验结果P<0.05,重复测量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多元方差分析(P<0.05);个体内变异计算,表明时间因素有效应且时间与处理因素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个体间变异计算表明分组因素有效应(P<0.05).结论:处理不等距重复测量资料时要慎重,利用SPSS软件易于实现对此类资料的方差分析.

    作者:丛珊;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在阐述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其对某三级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刘涛;邓平基;孟晓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潜在类别模型及数据模拟分析

    目的:介绍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方法及其分析过程,为医学模式转变所带来的病因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所提出的要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plus软件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y模块,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型产生模拟数据并赋予一定的含义,然后导入Mplus软件直接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及多样本分析比较,用图示直观地表现模型参数变化.结果:单样本潜在类别分析显示模型M1中潜在类别2作用大于潜在类别1的作用;模型M2中潜在类别1的作用明显大于潜在类别2的作用.多样本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观察值区分为两类,模型M1与模型M2之间潜在类别具有差异性.讨论:潜在类别分析是描述一组分类变量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数学模型,综合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思想,可以做探索性研究,也可用于验证性研究,拓展了潜变量模型的应用范围.

    作者:郭小玲;裴磊磊;张岩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生存资料分析

    运用非线性回归法拟合生存资料.方法:对原始数据作生存函数分析,用PL法估计的生存率作因变量,生存时间为自变量,建立多种非线性回归方程并作比较.结果:若生存资料符合某种特定的分布,选择参数模型分析更准确.

    作者:张金旺;刘红;华琳;闫岩;李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职工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对1132名高校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教职工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指标对应的因子负荷显著.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应激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间接影响.

    作者:刘彪;舒剑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更上一个台阶.为了顺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我校采用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模式逐步构建了数字化校园.从我校新校区的网络基础建设、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浅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作者:戴冶;郭欣;张兵兵;任洪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基于MATLAB的医学图像增强技术课件设计

    利用Matlab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强大优势,制作医学图像增强技术的课件,着重介绍课件的组织结构、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设计,并重点阐述课件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作者:王瑾德;高晓红;杨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PSS与EXCEL在口腔护理人员培训情况调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针对湖北省部分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和学术方面做了一个调查,并应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系统的分析,反映出当前口腔医院的护理人员的整体受训情况不佳,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要更好的服务病人就要求一支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口腔医疗护理队伍,而对护理队伍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作者:申西芬;杨瑞琰;徐佑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洁净区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为了加强药品生产环境的控制,强化药品、药品包装材料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中技术监管,按照GMP的要求,对我市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药品辅料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进行了洁净室(区)性能的检测.

    作者:王丽华;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种新的药品零售价计算方法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药品零售价计算方法.方法:实行差别加价率,低价药品高加价率,高价药品低加价率.结果:按该方法计算后,生产、经营企业和患者均可受益,促使医疗机构药品结构合理化.结论:方法可行,但需行政干预.

    作者:周书明;刘琳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