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4337
  • 国内刊号:42-1303/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药数学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特色期刊奖》、《现代计量医学最佳论坛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及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及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单侧胫腓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和神经阻滞组(N 组),每组各30例。N 组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两组均实施常规诱导全麻及静吸复合维持,分别在神经阻滞前、止血带释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丙二醇和次黄嘌呤的水平。记录止血带充气前、止血带充气后、放气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术后两天的 VAS 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 C 组比较,X0时两组 MDA、HPX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X3时 N 组 MDA、HPX 明显降低(P <0.05)。T0、T1时两组 SBP、DBP、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6时 N 组 SBP、DBP、HR、MAP 降低(P <0.05);N 组术后两天 VAS 评分显著性降低(P <0.05)。N 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降低。结论: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可有效减少止血带反应的发生,减轻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美珍;李军;汪小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及发生规律。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并发症与病程、血糖、血脂、体重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类型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足等,且以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高,为54.55%。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与病程、体重、血脂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并发症,临床对老年糖尿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血脂、血糖水平,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晓霞;张瑞;严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 X 线、CT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5年5月在某院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57例患者的 X 线和 CT 的影像资料,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均行 X 线和 CT 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现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CT 提高了0级、Ⅰ级和Ⅱ级的诊断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Ⅲ、Ⅳ级的诊断,两者诊断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 线和 CT 在骶髂关节的影像征象均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侵蚀、骨硬化、关节间隙变化和脊柱强直,但 CT 对上述影像征象发现率上明显高于普通 X 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X 线,但 X 线检查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做为首选的筛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开东;金贤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痴呆患者60例,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 A、B 两组,A 组为 AD 患者,B 组为 VD 患者,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者为 C 组,采用MRI 进行扫描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 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 B、C 两组(P <0.05);B、C 两组海马体积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 B、C 两组(P <0.05)。A 组大脑萎缩26例,B 组19例,A 组大脑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 B 组(P<0.05)。A 组海马萎缩18例,B 组10例,A 组海马萎缩发生率明显多于 B 组(P <0.05)。结论:MRI 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从影象学角度活体区分 AD、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辉;金贤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68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 =34例),观察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治疗,对比研究血压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3.5%,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2±8)mmHg、(78±4)mmHg,同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麻醉病人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浅析

    目的::分析麻醉病人的体温变化对拔管时间、苏醒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某院外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6例手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在麻醉与手术过程中采用必要的保暖措施,将体温发生变化的麻醉病人作为研究组,将体温保持正常的麻醉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显著延长,苏醒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温降低的情况下可延长麻醉的苏醒时间,造成苏醒程度较低及意识状态较差,同时可导致拔管时间延长。

    作者:梁艳;冷述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某院治疗的9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有创组给予切开气管或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组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h 后,有创组患者的的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无创组,肺动脉压力明显低于无创组,血浆脑钠肽含量低于无创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比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姚红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4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中有21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25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治愈率高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但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方面,非手术方法治疗要比手术方法有一定优势。

    作者:杨耀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某院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诊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方法的护理,治疗组的患者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病率、住院费用、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活动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分和生活活动 Barthel 指数无明显差异(P >0.05);在出院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 Fugl-Meyer 评分和生活活动 Barthel指数明显的高于观察组(P <0.05);治疗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早期的康复训练的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蓝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呼吸配合在减少 PICC 置管异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吸配合在减少 PICC 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某院行 PICC 的患者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观察组在常规置管的同时患者给予呼吸配合,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置管异位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共发生置管异位2例,异位率为3.45%;对照组发生置管异位6例,异位率为10.53%。观察组患者发生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呼吸配合 PICC 置管能够提高成功率,减少置管异位的发生。

    作者:姚青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肛裂切扩术行后位与侧位治疗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某院接受并治疗的肛裂患者88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接受侧位切扩术治疗,实验组44例则采取后位切扩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与总有效率为86.4%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多,而切口感染率则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肛裂给予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均有各自适应症,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来遴选手术方案。

    作者:闫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检测与分析

    目的::分析炎性反应因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在某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排泄率分成3组,每组患者各28例,并挑选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8例,将其归为空白组,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炎性因子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正常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0.05);随着蛋白排泄率越高,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越高,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炎性因子检测,能有效对患者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行判断,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曹会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率。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率。结果: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可以达到73.47%。心电图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可以达到30.61%,两组检查方法比较,心脏彩超的检出率比心电图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来评估心脏的变化比较敏感,明显优于心电图,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一项检测高血压心脏病的方法。

    作者:戴宇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评价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铁蛋白(TRF)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110例肺结核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对其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与9个月的 TNF-α和 TRF 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痰标本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结果:观察组伴随痰液内结核分歧杆菌检出数量的增加,其TNF-α和 TRF 水平也随之升高(P <0.05);痰检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 TNF-α和 TRF 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9个月则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助于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与治疗效果。

    作者:江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宫腔积液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腔积液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宫腔积液患者100例,分别采用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检测结果与病检结果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宫腔粘连23例,宫外孕21例,宫颈癌13例,宫颈粘连12例,其他为内膜息肉、内膜癌等。超声确诊80例,漏诊7例,误诊13例。经阴道超声诊断总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P <0.05)。结论:宫腔积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能为确诊病因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

    作者:黄冬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患者80例(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50例(保守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复发率。结果:经分析发现手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保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0%,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手术治疗组明显比保守治疗组短,且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条件限制下急性阑尾炎发病时可进行保守治疗,若条件允许好选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急性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可进行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彭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近两年收治的输血者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输血者(n =61)采用盐水法检验,而观察组输血者(n =65)则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相关抗体阳性对照凝集强度较对照组高,并且共检出15个凝集细胞(23.08%),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个(4.92%),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观察组非特异性凝集于10s 内消失34例(52.31%),于20s 内消失31例(47.69%),而对于特异性凝集则在3min 内均无消失。结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可使红细胞快速准确地出现凝集反应,并速地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使用。

    作者:梁业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下颌第二磨牙根形态与根管型研究

    目的::探寻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外形和根管构筑规律。方法:85例下颌第二磨牙按根外形分组,继而平根颈1/3和根中1/3处切面统计根管类型,分析它们的规律。结果:该牙的根有3种类型,多为双根形(76%),根管构筑为近中根55%和远中根82%是单根管;其次为融合根形(16%),根管起始多呈单根管口(93%),但样本中约1/4的牙体在根中分叉呈双管型;该牙三根形态占6%,不论近中根还是远中根出现双根管的比占40%,且远中根之根管构筑更复杂。结论:该牙根管预备时双根形态相对容易,而融合根形的单根管在行进中常有分叉,需仔细寻觅;三根形的该牙根管预备复杂。

    作者:王勇;杜昌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62例呼吸衰竭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pH、PaO 2、PaCO 2、SaO 2、HR 以及 RR 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

    作者:夏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 MRI 表现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 MRI 上的表现,以此提高 MRI 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某院就诊的24例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 MRI 资料,且24例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术后病理的明确诊断。结果:24例患者中有23例淋巴瘤的和周围组织边界清晰,信号也较均匀,主要呈 T1 WI 等信号、T2 WI 稍高信号,所占比例是56.52%,和其他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 <0.05),脂肪组织为高信号。破坏的椎骨骨质信号则是斑片状的 T1 WI 等信号,而 T2 WI 则为低信号或者是高信号。结论:对于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行 MRI 检查,可以通过独有的特征进行诊断与鉴别,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和病理诊断提高指导和参考的价值。

    作者:汪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及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62例 SAP 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1例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另31例内科治疗联合 HD 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 <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ALT、AST、Scr、IL-6、TNF-α及 CRP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结论:HD 治疗 SAP 能够促进炎症因子的清除,改善和稳定血液内环境,促进病情康复,降低 SAP 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庆华;刘芳;崔纳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例,其中术后并发脑梗死12例,未合并脑梗死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受伤时间、损伤程度、诊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脑损伤程度以及脑疝发生率进行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 <0.05)。非脑梗死组的值 Bederson 评分(1.48±0.34)和凋亡细胞数(59±12)低于脑梗死组的(2.79±0.28和116±19),两者之间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 <0.05)。12例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率为33.33%,死亡率则为8.33%,且治疗前后 GOS 预后评分对比,治疗后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脑损伤程度等,需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提高脑梗死预后质量。

    作者:毛克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4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4例进行传统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总并发症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较传统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佳手术方式,以保证佳治疗效果。

    作者:吴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腹胀护理体会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早期干预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早期干预组患者的重度、中度、轻度腹胀发生率分别为2.5%、7.5%、1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15.8%、28.9%、31.6%;同时早期干预组患者未发生腹胀的患者有32例,显著多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9例,t =8.34,7.54,7.31,9.5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对预防以及避免腹胀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阚文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干预方式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目的::比较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不同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广州市胸科医院内三科的肺结核并发咯血症状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为60.0%(30/50),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肺结核并发咯血症状患者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促进疗效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优化应用。

    作者:龙慧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诊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门诊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某院门诊收治治疗的82例行超声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患者提供有效地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对全部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门诊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后,对其临床护理总满意度进行分析,其中有42例(51.2%)患者满意,有36例(43.9%)患者一般满意,其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5.1%。结论:在临床中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门诊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从而确保患者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曾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建模并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引流量、术前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上均无明显区别,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对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优化应用。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应用于儿科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应护理方案。方法:抽取某院儿科门诊以及住院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4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采用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总结相应临床护理要点。结果:干预组总有效67例(95.71%),对照组总有效59例(84.29%),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推广。

    作者:易纪津;梁素琴;潘立珍;成丽芳;张静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某院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保持 Hb 浓度80~100g/L,对照组保持Hb 浓度100~120g/L,并对红细胞输注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提高(P <0.05),但红细胞输注率以及输血前后 Hb 浓度存在显著降低(P <0.05);而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治疗策略较为安全。

    作者:康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的80例(90眼)RVO 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 =40,45眼)和治疗组(n =40,45眼),参照组单纯采用眼底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同比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和选择意义。

    作者:陈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全子宫切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DM)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152妇科疾病合并 DM 患者在全子宫切除术(TH)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仅接受常规护理的146例妇科疾病合并 DM 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前 SAS、SDS 评分和 VAS 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促进妇科疾病合并 DM 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周陶;罗捷;丁小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产妇术后的身体各项指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可有效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英;廖翔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7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6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SAS 评分、SDS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敖学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无肝素透析治疗高危出血肾功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肝素透析治疗高危出血肾功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76例高危出血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无肝素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改善率显著强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肝素透析过程中虽存在发生透析器凝血而丢失一部分血液的可能,且还会出现一系列并发征,但只要严密观察加强护理是可以有效规避的,进而能够让患者得到充分的透析并安全渡过危险期。

    作者:胡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73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对其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2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65%,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2.86%,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恢复,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可在临床广泛推荐。

    作者:赵常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某院收治的840例外科术后留置2根及以上管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24%,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14%,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有较好应用效果,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慧勤;彭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究分析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来某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200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孕妇给予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保健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妇产科的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孕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孕期女性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做好产前指导工作,提高新生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朱曲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 Hoffa 骨折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联合治疗 Hoffa 骨折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176例 Hoffa 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8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 Hoffa 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56例,恢复情况尚可的28例,恢复较差的4例,其优良率为63.63%;实验组中 Hoffa 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81例,恢复情况尚可的7例,恢复较差的0例,其优良率为92.04%。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Hoffa 骨折与空心拉力螺钉直接治疗 Hoffa 骨折相比有更高的优良率,适宜应用于临床及护理上的广泛应用。

    作者:赖瑞华;陈自主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特胰岛素对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对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某院收治的86例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同时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 FBG(空腹血糖)、HbA1 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量指数)、体重、腰围及臀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臀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 BMI、FBG、HbA1 c、体重及腰围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一定程度控制了患者体重,值得推广。

    作者:冉小平;邓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痔疮术后水肿疼痛给予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中药熏洗对痔疮术后水肿疼痛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104例痔疮手术患者参照随机分配原则划分入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水溶液常规熏洗,实验组则采用中药熏洗方法展开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疼痛、水肿等症状消失时间等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较之于总有效率为75.0%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范畴内(P <0.05)。结论:在痔疮术后应用中药熏洗护理有助于改善症状,加速愈合。

    作者:胡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析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某院手术的2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 SAS 及 SDS 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率为2.86%,优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获得性感染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治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18.2%,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1.8%,两组差异显著(P <0.05)。术后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手术室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朱世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其对病人的安全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某社区的9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8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管理,探究组病人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病人的安全用药效果。结果:探究组病人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管理后,其在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评分方面,相较于给予常规方式管理的比较组病人,都明显要好,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其能有效的提升社区病人安全用药评分,保障病人安全合理用药,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安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某社区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的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一般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后,血压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采用一般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治疗率为72.22%(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的治疗方式,患者的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在临床医学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裘剑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33例给予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给予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规范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未进行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 ADL 评分[(54±23)分]、FMA 评分[(50±30)分]高于对照组[ADL(41±10)分、FMA(31±12)分],其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规范社区康复治疗,可提高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满意度高。

    作者:李殿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龙附方不同提取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工艺(水提、醇提、水提醇沉)所得龙附方提取物对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对院内制剂龙附方制备工艺方法进行优化。方法:用小鼠热板镇痛实验,小鼠扭体镇痛实验,大鼠足跖肿胀抗炎实验药效实验,观察3种工艺龙附方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并对不同工艺得到的提取物的出膏率、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3种工艺提取物的药效实验的数据变化趋势一致,都反映了龙附方提取物可镇痛抗炎。证明了龙附方具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作用。相比于另外两种提取物,T1-3提取物具有更优药效,为更优工艺。且为龙附方新药开发工艺优化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作者:王玲玲;彭煜;姚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其中室性早搏49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心室颤动4例,其他13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房性早搏2例,心房纤颤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电图显示 ST 段抬高患者37例,病死率为2.70%(1/37),非 ST 段抬高患者35例,病死率14.29%(5/35),两者病死率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相近,对比无差异(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采取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采用表柔比星方案治疗)与观察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癌细胞叉头框蛋白及乳腺癌易感基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64.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5.5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效果显著。

    作者:向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治疗,4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治疗。结果:在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 FEV1%方面,实验组患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显著,能对患儿的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开典;刘万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急症重症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急症重症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某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症高血压病患者7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和单纯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临床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24h 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2)治疗24h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85.7%)(P <0.05);(3)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结论: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急症重症高血压,降压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适合急症重症患者的初期血压控制。

    作者:汪红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葛根素干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研制葛根素干混悬剂,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葛根素为主药,Avicel CL611、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辅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处方制备葛根素干混悬剂;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制备处方合理,工艺可靠。制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303~0.0101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平均 RSD 为2.38%。结论:优化后的制备工艺稳定可控,重复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葛根素干混悬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邺;王冰;刘云;浦益琼;张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施以贝那普利单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施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整个疗程为2个月,期间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评价其总体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内均各有2例出现头晕和胃肠道不适现象,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显著改善血压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填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7例新生黄疸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相较于对照组的72.3%显著更高(P <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用时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P <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更大(P <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施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收效确切。

    作者:贾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扁桃体切除应用瑞芬太尼及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评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其中对照组36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36例则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 SBP、DBP 与 HR的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5min 的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拔管后5min 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术后麻醉恢复快。

    作者:刘剑;毕平丽;杨卫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的影响与临床药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及临床药理。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院治疗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33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组各16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TC、TG、LDL-C 水平明显降低,HDL-C 水平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吕金涛;狄咏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智齿冠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 =55)和对照组(n =53)。对照组患者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差异,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28±0.97)d,总治疗时间为(8.51±3.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3±1.84)d、(23.62±7.12)d;并且,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冠周炎治疗有效率为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于智齿冠周炎的辅助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碘甘油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覃文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溃疡应用阿莫西林辅以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比照

    目的::评析胃溃疡应用阿莫西林辅以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胃溃疡患者根据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实验组56例,前者予以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后者予以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6%,较之总有效率为75.0%的对照组更具优越性。结论: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的泮托拉唑辅以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在临床疗效与跟踪随访复发情况上较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奥美拉唑辅以阿莫西林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首选口服用药方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敏;周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来某院接受治疗的8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 =42例)与对照组(n =4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随访得知,研究组患者存活36例(85.71%),死亡为6例,总死亡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存活30例(71.43%),死亡为12例,总死亡率为(28.5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促进血液正常的循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将并发生出现的几率降改善其到低,帮助患者的病情尽快的恢复,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家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建立蒙古族7~18岁学生腰围的参考值

    目的::建立蒙古族7~18岁学生不同年龄段腰围参考值范围。方法:对通辽校点的6087蒙古族学生,采用多因素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年龄进行优分割法划分。结果:城男和乡男划分为4个年龄段,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城女和乡女划分为4个年龄段,7~8岁、9~10岁、11~12岁、13~18岁;经回代验证,一致率超过8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蒙古族7~18岁学生不同年龄段超重、肥胖的腰围参考值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作者:赵宏林;王风英;王丽梅;孙红;钟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2010~2013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及术前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一段时间内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及术前治疗。方法:检索某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回顾分析2010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某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资料,以美国心脏病协会《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与治疗指南》为依据并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共调查手术病人431例次,术前合并内科疾病者181例次,术前无合并内科疾病者250例次。死亡患者8例。单因素分析影响围手术期死亡因素为: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既往合并冠心病、脑梗死。围手术期评估欠充分,治疗以中成药为主。结论: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既往合并冠心病、脑梗死是我院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围手术期评估与治疗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方亮;麦王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目的::探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方法:从某院2014级护理本科生中抽选130例学生,通过创新实验项目、优化教学手段以及开展自评式实验室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能力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测试,对比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基础护理技能成绩与思维能力的变化。结果: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成绩对比有明显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改革后学生各项能力均有显著变化,思维能力总分改革后较改革前明显较高,P <0.05;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认为有明显提高的比例数明显高于没有提高的比例数,学生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0.77%。结论: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于教学效果、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公选课网络教学实践

    各高校公选课学时数普遍偏少,利用本校公共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可以很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特点,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科数学视角下微课教学再认识

    微课与传统课堂在教学模式上所呈现出的特点比较,分析得出医科数学视角下微课的功能优势与劣势,后教学案例探索微课在医科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孙江洁;陈姚;刘国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医学研究数据小组学习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医学统计学教学新方法。方法:2015级基地硕士生和2012级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中介入教学助理,要求学生分析医学研究数据,期末开展“统计分析报告”会,采用自拟8个问题组间互评。结果:基地硕和卫管本科生总分为90.07±6.16和90.73±7.07;内容较为科学严谨分别为90.0%和91.8%;汇报较为清晰明了分别为93.3%和94.6%;统计方法较为合理分别为88.6%和90.6%;高级统计方法应用分别为87.6%和93.4%;综合评价较好分别为97.1%和93.9%。结论:基于医学研究数据小组学习法能激励学生主动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探索有专业意义的信息,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与借鉴。

    作者:徐玮斐;黄品贤;王忆勤;刘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ayes 判别判别效果的模拟研究

    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探讨 Bayes 判别的判别效果。方法:模拟类内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数据在不同类别数、样本量、变量个数、均值向量、方差协方差矩阵、先验概率的情况下 Bayes 判别的误判率,评价判别效果。结果:不同类别数、变量个数、均值向量、有无先验概率均能影响误判率;不同的样本量和方差虽然能够改变误判率,但误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计算机模拟实验是演示统计模型中关键概念以及直观的体验统计模型中参数间相互间关系的理想工具。

    作者:曾澄波;缪秋萍;郜艳晖;李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语言-事物与大脑之间的映射

    应用拓扑学思想,假设由事物或事件单位构成的空间A与大脑神经信息单位构成的空间B之间,通过语言空间L建立了映射L:A→B和它的逆映射L-1:B→A。将映射空间L和它的逆L-1单独取出进行研究,借以推导大脑神经信息单位构成的空间。

    作者:闫以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线栓法和电凝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的比较

    目的::观察线栓法和电凝法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 SD 和 WKY 两种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线栓组和电凝组,术后24h 测定脑含水量、脑指数、神经学评分和梗死面积的差异,同时观察术后24h、72h 时死亡率。结果:线栓法和电凝法制作 MCAO 模型后,动物存活率、脑含水量、脑指数、神经学评分和梗死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结论:线栓法和电凝法对 MCAO 大鼠评价和观察指标的结果不同,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作者:孙达;林莉莉;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排队论的图书馆服务台优化设置

    对校图书馆的服务台的排队问题做了相关研究,以数学理论中的排队论为依据,建立了一个实用的服务台设置模型,考察了不同时段的数据,得到了图书馆各个时间段的服务强度、排队等待时间和应当设置的服务台数量。这些数据能为图书馆服务台优化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蔡秋娥;黄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肩峰下滑膜囊的超声观测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技术观测肩峰下滑膜囊,探讨肩峰下滑膜囊与肩峰撞击综合症相互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测量15例肩峰撞击综合症患者的肩峰下滑囊厚度,2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结果: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膜囊平均厚度:滑液层(1.14±0.43)mm,滑液旁脂肪层(0.86±0.28mm );对照组滑液层厚度(0.91±0.40)mm,滑液旁脂肪层厚度(0.73±0.27) 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肩峰下滑囊与肩峰撞击综合征引起的肩关节疼痛无明显对应关系。

    作者:吴龙;盛天昕;李静;吴京雷;高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对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会对护士综合护理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血液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制定针对患者情况的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护理模式,对比调查其实施前后的结果。结果: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开展后,临床综合能力提升、临床效果明显提高,病情了解、并发症防范、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护理技能等分数均比实施前有较大增强,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护理质量明显增强。

    作者:舒成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选取当地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的3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学生。对照组不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结果:观察组学生及其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学生龋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具有积极影响作用,有效减少学生牙病的发生。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做为实验组,5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 VEGF、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 和 MMP-9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癌栓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MMP-9与 VEGF 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癌栓和分化程度有关,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石之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多重 PCR 技术鉴定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多重 PCR 技术鉴定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的方法。方法:从60株菌株中随机选取4株食源性的沙门菌(分别命名为84号,95号,99号和06号),采用多重 PCR 法扩增其鞭毛抗原(H 抗原)I 相鞭毛素编码基因 fliC 和 II 相鞭毛素编码基因 fljB,经测序比对鉴定各菌株的血清型。结果:多重 PCR 技术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法结果完全一致,84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1,4:z4,12:e,h:1,2,其血清型为 S.Saintpaul;95号血清型模式为1,4,12:i:1,2,其血清型为 S.Typhimurium;99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6,8:z4,z23:e,n,z15,其血清型为 S.Chailey;06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8,20:i:z6,不能确定其血清型。此外,测序结果还发现上述菌株存在新的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 PCR 技术结果可靠,操作方便,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血清型的鉴定。

    作者:洪有良;占伟海;周铁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