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7例,疗效较好,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5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喜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病的严重的合并症之一,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为特征的常见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杜仲味甘,性温、微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之功效,临床长期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以此探讨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笔者自2005~2008年使用蜈黛软膏治疗皮肤病68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超;冷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指目前尚无器质性疾病可查,但临床上可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纳差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不明,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无疗效可靠的理想药物,相比之下中医辨证施治,则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调中安神方治疗FD56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凤怡;张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较重,常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桥;卢燕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以及伴有甲亢等,均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除单纯性甲状腺肿外),但术后并发症多,且易复发,年老体弱者不能胜任手术.笔者采用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的原则治疗甲状腺肿块1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宇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1年内累计超过3个月,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肝胃不和证.病人主诉症状较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主要采取胃肠动力药予以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在FD的治疗上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笔者采用快胃舒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红;臧力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以女性尤为明显[1-2].对这类患者应采取抗焦虑与降压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用逍遥散加减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虚患者30例,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治疗的2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以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反应异常等所致的高血糖和高血糖继发的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全身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2003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冠心病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内耳眩晕又称为梅尼埃氏综合征,是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三五七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本病45例,疗效满意,并与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医学研究证明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近20年来肥胖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疾病.笔者自2007年8月-2008年6月在援马耳他工作期间采用腹针合耳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儿童复发性扁桃体炎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及复发性扁桃体高度肿大致上气道梗阻,引发睡眠呼吸困难,影响儿童健康发育.临床上单用西药治疗容易复发.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中方;吕雪峰;张小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陈旧性肛裂是指肛门部裂口出现陈旧性溃疡,常合并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或皮下瘘,且便后肛门部疼痛数小时.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6例,伤口愈合较好,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3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福星;龙亚军;欧阳旭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有关剖宫产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出生的565例新生儿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和产前吸氧对新生儿血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柯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终结局,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胃脘胀满、溲溺闭阻等症,治疗颇难.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四联疗法治疗CRF 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顺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尿毒症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笔者于2004.年1月-2006年9月采用糖肾Ⅰ号方治疗糖尿病肾病3期4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单纯性肥胖症目前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常见病,肥胖症的形成是由于摄人能量多于消耗,造成内脏和皮下脂肪的蓄积,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的障碍,但无明显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异常表现.肥胖不仅影响外观,给人们造成心理负担,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密切相关.笔者自2004年起采用针刺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珊珊;熊健;姚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中由于酸(碱)返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引起返流性食管炎(RE)而就诊者尤为多见.RE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笔者于2005年12月-2007年10月采用辨证治疗返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润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吴媛媛;王燕;王幼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笔者自2002年9月-2006年3月采用痄腮消散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世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肛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复杂性肛瘘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近年来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5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炎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病,但以16~50岁多见.而临床上急性附睾炎合并结核者也并不少见,且治疗时也比较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附睾炎并结核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宏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药在治疗妊娠病及妊娠合并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之一.由于人们对西药的毒副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却错误地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毒副作用.这一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妇女在孕期选择中药防病治病,据有关文献报道78.7%的孕妇曾使用过中药进行治疗[1].因此孕期应用中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损害胎元、影响妊娠的中药乃禁忌药,同时影响胎儿本身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具有遗传毒性的中药也应禁用.遗传毒性作为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方面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目前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刘英;尤昭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心力衰竭(A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现代医学对于心衰的治疗除强调减轻心脏负荷、纠正体内水钠潴留、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等外,近年来十分强调要稳定心力衰竭的适应或代偿机制,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对心肌的损害,改善心室的重塑.有关心衰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步,现笔者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朱筱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等,少数继发于腹腔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后FDGE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非胃肠手术后的FDGE的发生时有报道[1],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2].临床上虽对其治疗有所报道,但治疗方法各异.现笔者就近年来有关非胃肠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研究及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尹天雷;白雪松;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2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6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防止大肠癌转移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探讨中医药的抗癌转移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笔者将中药抗大肠癌转移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蒋益兰;荆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金储之(1919~2004年),江苏吴江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老从医60余年,行医水乡,服务桑梓,救死扶伤,在临床、科研、教学成果甚丰,研治疑难重症,独有创新.总结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出版<莺湖医集>、<中医治疗血液病>等专著,早年自编<中医理法方药简编>上下册及<中医金氏临床手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财富.笔者随金老临证多年,深得教诲,受益非浅,现将金老的部分学术理论和l临床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邵继芳;金跃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更为多见,好发于婴幼儿时期.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小儿肺炎的病因甚为复杂,一般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原虫、寄生虫等,其中又以病毒感染为多见;后者有物理化学及变态反应等因素.依据x线表现按病理形态又可分为大叶型、小叶型、间质型肺炎.近年来病原发生了变化,病原学的变异和大气污染,更增加了防治的复杂性.由于本病对小儿的健康威胁较大,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等体质虚弱的小儿更容易患肺炎,并且病情常常严重,或迁延不愈,是当代儿科的四大病症之一,因此防治小儿肺炎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沈坚华主任医师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中医药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治疗慢性病及养生保健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急症亦可收到理想效果.笔者有幸师从于沈坚华主任医师多年,对治疗感染性疾病(热病)颇有心得,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谭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刘某,男,70岁,贵州遵义人.因吐词不清1周,口角歪斜1天于2008年2月20日入住遵义某医院.查四肢能行.CT示:左侧半卵圆中心区占位.行占位病灶切除,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中西医结合治疗4月余罔效,术后CT示:半卵圆中心区见大片状低密度影.于2008年6月10日延请熊继柏教授诊治,询其素体肥胖,精神亢奋,然数月来偏瘫、语蹇、肢体麻木及疼痛,诊其舌不紫,舌苔薄黄腻,脉细略数.考虑中风(中经络)挟痰、风痰阻塞经络所为,以疏风化痰通络为要,用黄芪虫藤饮合解语丹加减治疗.
作者:李天禹;刘朝圣;彭纪临;徐明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痛经虽以实证居多,然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虚证引起的亦屡见不鲜,且以肾虚痛经占多数,尤其青年女子发病率较高.笔者临床上以补肾法治疗痛经,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薛朝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寿胎丸乃清代盐山名医张锡纯所创,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为护胎而设,后经多年来临床医家们反复实践与锤炼,已演绎成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自发流产、滑胎的首选方.
作者:刘丹卓;尤昭玲;赵新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降酶灵胶囊为抗肝炎药,由五味子果仁提取物制成,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的治疗.据文献报道,五味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测定其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正平;朱立华;杨灿;李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注射部位刺激现象(俗称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反应,表现为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局部组织坏死[1].
作者:刘娇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妇炎消片是治疗妇科炎症的有效方剂,该方由酢浆草、败酱草、天花粉、大黄、牡丹皮、苍术、乌药加辅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瘀、除湿止带的作用,用于妇女生殖系统炎症、痛经带下等.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方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红先;黄水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松宝颗粒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是由淫羊藿、续断、赤芍、三棱等9味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补肾活血、强筋壮骨的功效,主要用于骨痿(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痛、骨关节炎,以及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其中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是其主药,故通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的
作者:龙丽萍;雷玉萍;殷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药金樱子来源于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金樱子为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肾固精、止泻之功效,历来是制药企业生产多种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特别是医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有造血、活血、软化动脉以及解毒抗菌的功能[1],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利用.随着对金樱子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其重要成分鞣质的药理活性也不断被发掘.由于金樱子中的鞣质成分不但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药效作用,且中药材金樱子内所含的鞣质含量很高,为金樱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故本文对全国15个主要产地的中药材金樱子的鞣质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为中药材金樱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玉叶;周成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灵芝属担子菌科植物,含有多糖、氨基酸、生物碱及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和胃之功能,用于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许向平;向海洋;湛冬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 3展,由于高能量创伤导致的股骨干骨折日趋增多.笔者于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 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中药熏洗治疗股骨干粉 碎性骨折6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达准;梁红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退行性骨关节炎(OA)与骨质疏松均为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临床发现,这两种疾病常常并存出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运动及肢体功能逐渐受到影响,同时可并发畸形或骨折.笔者对湖南省长沙、湘潭、邵阳地区138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伴发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辉;杨少锋;何东;姚共和;罗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科手术后术口早期感染是骨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出现术口深部感染.甚至可以导致骨髓炎.一般常规治疗术后早期感染除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外,还要配合术口外酒精湿敷等治疗.我科近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术口早期感染患者除常规应用抗生素外,还在术口周围外敷如意金黄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智平;袁普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胸椎综合症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憋气、背痛、沉重或以心前区有压迫感为主.久站、久坐、弯腰活动时可使疼痛加重,多数患者吸气时疼痛加剧.除此之外,常会引起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症状.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本病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绍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神经,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得到改善.笔者运用壮腰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5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外伤后综合症是许多颅脑损伤疾病中产生的一种病证,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症样反应为主.其中部分病人以头昏、头痛、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笔者临床上采用清脑益智汤治疗本病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草乌甲素胶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草乌甲素胶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甲氨碟呤治疗.结果:草乌甲素胶丸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值,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未发现肝肾及血液毒副作用.结论:草乌甲素胶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银山;刘柏炎;郑爱华;周兵;喻正科;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肾灵结合激素、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灵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近期疗效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9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后(远期疗效),复发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41.6%,两组比较,P<0.05.结论:益肾灵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作者:黄子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通窍醒脑汤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通窍醒脑汤治疗,对照组羊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而对照组仅为62.5%,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窍醒脑汤治疗tSAH疗效满意.
作者:喻坚柏;张占伟;罗刚;韩景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门诊病人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祛风宁嗽汤合虎耳草素片治疗,对照组单用虎耳草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柔肝汤和益肝灵胶囊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并与单用益肝灵胶囊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分别于3个月、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血细胞计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部分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虽有部分改善,但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作用.
作者:赵正孝;周晓玲;颜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同治加针法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52例,主要观察内外同治对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多数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内外同治加针法能减少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贺晓文;黄瑞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心电图及症状疗效方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
作者:陈坪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合辛伐他汀治疗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通脉降脂汤加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降脂汤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优于单纯使用辛伐他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唐修宇;邹碧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糖饮.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BG、F2BG均有所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而两组治疗后FBG、F2BG分别比较,均P<0.01.结论:降糖饮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
作者:李家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多由流产、产后感染、经期不洁、手术和上环等引起,或由急性盆腔炎迁延演变而成,易反复发作,甚至引起月经失调、痛经、不孕和宫外孕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对诊断为巨大子宫肌瘤或短期内快速增大的肌瘤,或围绝经期肌瘤合并子宫内膜明显增生等,原则上不主张行药物保守治疗,而对其他情况的子宫肌瘤均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我院于2006年8月~2008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笔者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三梅;孙晓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的综合反应.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历代医家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使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印证、升华,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治病的归宿点,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随着循证实践(EBP)医学模式的兴起,如何在医学实践中概括、评价和应用科学证据,并科学评价临床新药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作者:朱沛;朱克俭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