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4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口服组48例、中药灌肠组49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8例.对3组病例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西药口服组与中药灌肠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口服组、中药灌肠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而提高疗效.
作者:彭飞;吴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金片对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确诊为慢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三金片;对照组31例给予环丙沙星或先锋霉素VI,必要时配合琥乙红霉素口服.2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85%、94.0%,对照组分别为48.39%、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亦以治疗组为低(P<0.05);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所需时间均以治疗组为短(P<0.05或P<0.01).结论:三金片对慢性尿路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其远期效果较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其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冯永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理气活血法治疗阳萎39例,并与采用右归丸治疗的19例对比,结果前者治愈率为64.1%、总有效率为94.9%,后者分别为37.9%、82.8%.结果提示:气滞血瘀是阳萎的重要病机之一,采用理气活血法治疗能取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新明;龙莉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方治疗,外敷痄腮清痛膏,每日1次,针刺合谷、颊车、翳风、曲池,每日1次.对照组用潘生丁和安达芬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每天记录体温、腮腺疼痛及肿胀范围减轻的变化,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60.5%.且治疗组的体温下降、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对照组54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对照组54例,给予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组56例,予以西药和中药结合治疗.结果:西药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70.38%;中药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79.64%;治疗组显效14例,总有效率92.86%.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邓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穿山甲加减排石汤在超声碎石后的排石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将100例经超声碎石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服用穿山甲加减排石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抗炎、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山甲加减排石方运用于超声碎石后的排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新朝;邱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行膝关节腔内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关节肿胀、远期疗效等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与玻璃酸钠疗效相当.
作者:姜升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柴胡陷胸汤煎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硝酸甘油减少量、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硝酸甘油减少量、心电图疗效、调节血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侯全忠;晏桂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西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作者:李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驳骨油纱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50例外敷驳骨油纱并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对照组B组50例外敷驳骨油纱;对照组C组50例外敷凡士林纱布.疗程2周.检测各组治疗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和整体疗效.结果:在浅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深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A组与B组与C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整体疗效上,A组与B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驳骨油纱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驳骨油纱或凡士林纱布的治疗结果.
作者:王浩杰;邬黎平;文雅洁;薛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将三消洗剂加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吸引,同时加入肝素预防引流管堵塞治疗;对照组38例以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冲洗-吸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可靠,并且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
作者:蔡友毅;姜升平;肖军德;姜正其;刘新辉;杨德俊;李亚平;熊才;赵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60ml静滴,每日1次,14 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客观检查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为优.
作者:张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苍耳虫油膏治疗颜面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复方苍耳虫油膏、百多邦软膏外敷.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全部有效.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苍耳虫油膏外治颜面疔疮疗效显著.
作者:伍梅芳;廖昆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医抗炎、输卵管通液、热敷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疏通汤治疗.2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90%;对照组45例分别为37.8%、64.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童平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将42例1、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西医予以降糖、中药予以益气通络解毒)治疗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12例;疗程1~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作者:文绍鹤;钟炳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附睾炎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山山;潘明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银杏叶片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改善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其机理可能是与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粘度,改善冠脉循环,增加心肌供血有关.
作者:夏仪莹;张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崩漏汤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崩漏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5.00%、98.75%;对照组分别为72.50%、85.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崩漏汤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良圣;张潋;王德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42例,结果治愈3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沈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拟中药祛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根据临床辨证加减使用自拟祛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中,治愈38例,有效2例;对照组40例中,治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祛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任小红;成永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脑益智合剂的配制和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法对健脑益智合剂的研制及葛根与粉葛根所含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粉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较野葛根低约8~10倍.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宜选用含葛根素高的野葛根.
作者:王晓梅;阳利龙;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主药黄芪、赤芍、龙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主药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接骨胶囊质量标准稳定,可作为该品种的内控标准.
作者:张清;伍鹏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大黄饮片与其免煎颗粒有效成分的含量,了解两者质量的差异.方法:以HPLC法测定大黄免煎颗粒与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结果:大黄免煎颗粒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3.52mg/g、 9.41mg/g、3.12mg/g,大黄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量分别为3.34mg/g、9.55mg/g、3.03mg/g.结论:大黄免煎颗粒与大黄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基本接近.
作者:宋清;罗霄山;陈其煌;王宗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制定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苦参凝胶中苦参碱的含量,色谱柱为NH2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采用TLC法可鉴别出与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对应的斑点;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苦参碱在0.384μg~2.30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0.54%(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来评价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
作者:朱如彩;周作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音频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按病情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予以推拿音频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儿经过1~9个月治疗,痊愈7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推拿配合音频治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杨平;李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针刺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下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麻醉拔牙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麻醉组(简称针麻组)28例,采用针刺麻醉,西药麻醉组(简称药麻组)26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对针麻效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针麻组优良率96.43%,药麻组优良率92.3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麻组术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麻醉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拔牙术,具有镇痛作用,且安全简便、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故可作为临床拔牙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唐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就针灸辨病论治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针灸辨病防治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法的完善和提高.
作者:贺萍;刘伍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8例,与单纯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7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3.6%,总有效率达96.4%;对照组分别为29.4%、82.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迎红;陈俊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一切专业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能较好掌握自己所教专业课程的特点,方可有的放矢,使教者轻松,学者受益.文章从高职医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归纳出该专业课的四个主要特点,即教材教学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与实际应用、师生之间的情绪沟通、时间和内容安排的节奏合理.
作者:汤迪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具有同情感、仁慈心.而目前医疗行业存在一股医疗不正之风,部分医疗人员职业责任感、同情感、荣誉感淡薄.因此,培养医学生同情感、仁慈心就成为当前医德教育的重大课题.通过加强教育,开展活动,体验情感等,逐步培养医生的同情感和仁慈心.
作者:胡爱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浅述了要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设定目标,建立阶梯式的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来提高语言能力.
作者:郑湘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论述高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目前实行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通过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指出实验课开设双语课程可作为过渡,不失为摆脱目前的困境的一个方法.
作者:程力惠;李晓蒙;谢郁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对移植肾破裂病人的护理,分析了移植肾破裂的原因,且从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移植肾破裂的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对策.
作者:关丽华;全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1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由专人负责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对肝癌介入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文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24例颈椎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224例患者中治愈165例(73.7% );好转46例(20.5% );无效13例(5.8% ).总有效率为94.2%.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应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指导,科学有效,易于接受,但同时也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周华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正清风痛宁加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n=40)单纯行膝关节腔注射正清风痛宁,B组(n=40)膝关节注射正清风痛宁后加物理疗法(中频、强化中频).结果:治疗10天后,A、B两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天后,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B组的疗效为优.结论:正清风痛宁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此基础上加物理疗法其疗效更优于单纯使用正清风痛宁.表明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关节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小玉;夏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可实现对皮肤病的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当前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不足,探讨生存质量和中医学的关系及生存质量评价在皮肤科的应用,认为生存质量能客观的反映中医特色,提出了将生存质量引入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观点.
作者:王畅;杨志波;匡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提出银屑病的发生与肝的关系为密切,肝郁气结、肝郁化热、木郁土衰、肝肾亏虚是银屑病的重要病机,可导致不同类型银屑病的发生.其论治中,分别提出了疏肝理气、清泻肝热、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等相对应的治法.文章后还强调了情志因素对银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患者宜保持健康心态.
作者:米兰;欧阳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率100%,平均疗程25.6天,随诊1年无1例复发.而采用常规低位部分切开,高位部分橡皮筋挂线的低切高挂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97.5%,平均愈合时间40.5天.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方法与传统挂线术比较,具有痛苦小,恢复快,不易复发,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葛华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访采用张力带内固定和锁骨钩铜板内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分别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6例和40例,发现两者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及肢运动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17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全为III型.按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30周,平均15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优4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和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作者:周伟平;谈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9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予局封后小针刀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予局封后手法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33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中治愈17例,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封后予小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胫骨平台骨折60例,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双侧支持钢板、L-TCP支持钢板、螺钉及植骨手术治疗,术后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及中药煎水外熏洗、CPM机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60例随访3~30个月,经综合评分:优45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解剖复位,内固定牢靠,尽早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向军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 130°)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和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优4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优3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尧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诊断和治疗问题.对CSM正确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手术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减压方法、植骨与内固定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木清;姚共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微创三棱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86例,结果在3~6月内全部愈合,后出现股骨头塌陷1例,轻度股骨头坏死8例.总有效率达89.2%.
作者:范和平;范花平;范卫平;曾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用亚甲蓝布比卡因混合注射混合痔术后创面,加中药液坐浴观察对术后的肛门疼痛及创面愈合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术后在创面注射的基础上加中药液坐浴,对照组40例用0.1%高锰酸钾液坐浴,观察两组术后的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为临床痊愈,但治疗组对术后肛门疼痛改善效果明显,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改善肛门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阿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间牵引复位,牙弓夹板钢丝结扎固定,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骨质透光影一致,髁状突外型接近正常,开口度、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愈合时间短,并且可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邹丽华;胡革;伍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为钢板螺钉组35例,外固定支架组31例和小夹板加跟骨牵引组27例,分别从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延迟愈合例数、踝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感染、延迟愈合者,小夹板加跟骨牵引组分别为2例、1例,较钢板螺钉组、外固定支架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加跟骨牵引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从肾脑相关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肾脑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目前所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多是围绕肾对脑的影响而展开,尚缺少脑对中医五脏的影响的研究.因此,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冯新玲;杨立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阐述了医院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转变观念,沟通和谐医患关系和建立服务长效机制,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作者:徐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基层医院图书馆馆藏不多、工作人员和馆舍有限、资金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基层医院图书馆应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挖掘潜力,积极争取经费,建立电子阅览室,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范围,提供特色化的服务,使基层医院图书馆在半废旧的状态中获得新生.
作者:吴筱英;黄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目前医患利益矛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合理的利益运行机制、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欠合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以理性精神直面医患利益矛盾、在深化改革中钝化医患利益矛盾等.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龙芽百合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水分测定第一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龙芽百合的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总灰分的含量.结果:测得15批中药材龙芽百合的水分平均含量为11.35%;总灰分平均含量为3.07%;冷浸法和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20.51%和36.6%;60%乙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21.81%.结论:中药材龙芽百合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4.0%,总灰分含量不得高于3.60%,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9.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7.50%,60%乙醇浸出物量含量不低于19.0%.
作者:童巧珍;周日宝;高彦宁;贺又舜;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室56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结果:本组5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4例累及腹膜后隙,主要CT征像有:胰周蜂窝织炎、肾筋膜增厚积液及破裂、肾周及肾旁后间隙内条索状小片状及弥漫浸润灶等.结论: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受累范围和程度特别是肾旁后间隙和双侧肾筋膜的受累往往反应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符合率大于70%.
作者:李松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