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骨折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变化,临床表现多以骨折为主,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患者心理负担重,提出应根据骨折和糖尿病的病情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做好低血糖的护理、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作者:陈姣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各种外伤造成四肢动脉主干的缺损常引起肢体缺血,甚至肢体坏死,自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我院采用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缺损52例、52条血管,通过严密观察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例动脉损伤大隐静脉移植后血栓形成致截肢,其余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8.1%.
作者:龙友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叶切除始于19世纪末期,至今已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项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临床护理中如何配合医生主动积极地观察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做好病人围术期管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能取得优良效果的关键.
作者:唐宏英;秦月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通过总结分析102例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股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护理,如穿刺的定位、进针方法,导管感染的预防,静脉置管针堵管及脱管的预防等,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保证了各项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维持了有效的静脉通路,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成功率高且较为安全,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较,不受气管切开后因痰液污染穿刺部位而感染的影响.
作者:刘静;任邦玉;牟红;蒙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配合体会进行总结,就LC中转开腹的原因、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对所有LC病例术前都应做好中转开腹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当LC术需中转开腹时,器械护士迅速撤离腹腔镜器械车,快速开启术前准备好的中转开腹器械包;巡回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手术进展情况,并认真清点撤下的各种器械物品及保护好腹腔镜器械,避免碰撞损坏;术后随访正确解释中转开腹的原因、必要性及安全性.
作者:向蔡云;李旋;姜文;周晓银;张兰秀;禹晓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配合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综合介入治疗,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全程的护理.结果:除1例无效转院行血栓摘除术外,其余病人均获痊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系统专业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使病人得到好的康复.
作者:谢幸华;付开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和治疗棘手的急腹症,因其发病机理未能完全阐明,治疗对策仍有争议.
作者:许琴芬;陆雪倩;惠菊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总结了55例采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的监护措施,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监护、预防和护理,可使病情稳定,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作者:梁细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因人口的基数大,感染病毒性肝炎者数量多,所以肝癌的病例数也特别多,估计全球每年发生的肝癌患者中,约44%发生在中国[1].
作者:蒋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的心内科专家开始施行的,于90年代逐渐广泛用于临床,它是通过外周血管的穿刺、插管将消融电极送至室上速特定的好发部位,经低频电流在局部心肌组织中形成阻抗性热效应和电效应,使心肌细胞脱水、干燥、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罗榕翠;龙黔清;杜莉群;黄毅;杨胜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医院周围工厂林立,近年来时有发生工厂食堂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春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往往造成众多病人在短时间内集中入院.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笔者连续4天完成8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繁重的ICU监护任务及围手术期的护理,使笔者体会到护理管理的重要作用,如平时训练好专科护士,使其成为一支训练有素队伍,是完成好工作的基础,关键时候,面对突击繁重任务,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好计划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合理明确分工,又积极配合,同时充分利用协同护理模式[1],使医护患共同配合,是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方小君;周佩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洛阳市120急救中心设于我院,急诊科承担着院外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急诊重症监护、急诊留观和急诊处置五大功能.
作者:王花云;张艾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发挥和病人的安危.为此,我院护理部自1998年以来,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护理工作沿着科学的管理轨道运行.
作者:陈金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绝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负担不起高额的透析费用,不能坚持有规律的长期透析,不愿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更负担不起中心静脉插管费用.
作者:谢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报告了对3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监护病房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的观察分析,并介绍了该项治疗的操作方法、疗效观察及护理,强调整体护理在提高疗效、尽早处理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等方面非常重要.
作者:邹永谦;杨玲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白血病患儿由于长期反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容易导致血管的损伤,药液外渗,严重时造成皮下组织的坏死以及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作者:许秀贤;林海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透病人血管穿刺后的止血方法,提高止血效果.方法:采用带钮扣的弹力止血带压迫止血.结果:从1996年10月至2003年7月使用该法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认为带钮扣的弹力止血带可用于血透及止血、凝血功能障碍病人血管穿刺后的止血.
作者:张芬;王冬梅;杨家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化休克就是个体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综合征,表现为生物学、心理、情绪三方面的反应.由于CCU的特殊性,导致CCU病人文化休克的程度增高,严重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身心康复.
作者:戴晓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TDP理疗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TDP+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和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治疗30天后对照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70例中治愈6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50例中治愈8例,好转36例.总有效率88%.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DP具有止痛、消炎、解痉等功效.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罕见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对于每位医护工作者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我院从2003年4月19日至6月9日共收治39例,其中累计诊断病例13例,治愈13例;累计疑似排除19例;留观病例5例,出院5例;诊断排除2例.
作者:赵素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2003年3月份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省部分地区流行而且医务人员感染人数较多,我院从4月15日至5月10日共收治SARS患者5例,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生命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领导组、感染管理专家组.
作者:张春仙;王希军;张静平;康玉萍;王翠花;李爱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观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份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1].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硝普钠化学名称亚硝基铁氰化钠二水合物,是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药,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但不影响子宫、十二指肠或心肌的收缩.
作者:刘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的慢性并发症,常见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症状,以双下肢多见.
作者:喻灿球;姚小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沿单侧皮肤神经分布,伴有神经痛.本病常突然发生,好发于春秋季,成人多见.
作者:贾巧;杨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相对恒温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用相对恒温药浴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药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1.9%,2组比较P<0.05.结论:用相对恒温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作者:楚庚香;杨晓芳;彭小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特征为过多的铜聚积,特别是聚积于肝、肾、脑和角膜中,终引起肝脏的病变.
作者:王卫军;汪巧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异常基因存在于第8对或第12对染色体上,但也有少数病例无阳性家族史,这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1].
作者:朱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总结了301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儿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认为撤机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并加强撤机后拔除气管插管的观察和护理是成功撤机的关键.通过治疗与护理,全组患儿顺利撤机,未发生并发症.
作者:刘伟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存的质量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和服务观念正向着人文医学的方向发展[1].近年来,为了改变护理模式,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我院得到了重视.
作者:屈良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56例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邹爱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总结了56例恶性胸水病人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胸腔内化疗的护理措施,同时介绍了静脉留置导管的结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认为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恶性胸水腔内化疗,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李佳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以胎儿胎盘、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原因,发生率为2.7%至3.85%,且74.9%至98.2%发生在分娩期,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或留下后遗症,所以应引起重视,在产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
作者:汤彩凤;陈文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2000年根据护生的学习效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反馈,购买了华西医科大学基护电教教材,实验班136人运用该录像片教学,对照班127人则是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结果示实验班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提示该录像片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距离.
作者:何亚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护理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使医院的护理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跃上了现代管理的台阶.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可见于几乎所有的术后病人,但对其护理质量较差.据报道有50%以上的病人术后72h仍疼痛不止[1].
作者:卢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在新世纪里,人们日益关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如心身耗竭综合症、工作疲溃感,焦虑等.
作者:胡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产妇实施镇痛分娩(实验组),50例产妇给予氧气吸入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及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 2组产妇镇痛效果、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产妇及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等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是安全、有效、简便的镇痛分娩方法.同时,高质量的护理更能有效提高无痛分娩的效果.
作者:龙旭胤;曹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中期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中期引产妇女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个体、不同阶段增加口头讲解和行为指导的宣教方法.结果 2组分娩时心理状态比较,良好者与较差者例数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平均产程、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期引产妇女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调动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引产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美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青光眼自测表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及自我预防的实用意义.方法 1998年至2002年对125例门诊患者用青光眼自测表进行自测.13分以上评定为可疑青光眼,对可疑青光眼患者进一步做激发试验,阳性者确诊为青光眼.结果 125例中有68例(54.40%)为13分以上,疑为青光眼,其中46例经激发试验得到确诊,另外22例因未及时做激发试验等进一步诊断导致1年之内青光眼发作.结论青光眼自测表对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作者:于莉莉;周昕宇;王春艳;齐雪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对分娩途径有无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288例产妇进行调查,将孕妇学校来源的产妇列为实验组,非孕妇学校来源的产妇列为对照组,对产妇分娩方式、有无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剖宫产指征而行剖宫产者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妇学校的孕产期知识教育可以影响产妇的自我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
作者:李龙琼;黄明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是集医疗和法医鉴定于一体的属公安部门和上级卫生部门双重管理的医院,主要收治在交通事故和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中受伤的患者.
作者:刘爱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院于去年按上级部门部署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转制为股份合作制医院.产权制度的改变,使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差错,使护士心理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同资历、修养和个性的人,心理变化也不同,作者就几种常见的心理变化作以下浅析,供护理管理者处理差错时参考.
作者:臧岫云;贾云岭;龙美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通过总结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期间13批重大车祸131例伤病员的抢救工作,提出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检伤分类,评估伤情,合理分工,分组抢救,快速分流,妥善安置的救护措施,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对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行为提出了要求:机警敏捷、快速应变、技术精湛、一专多能.
作者:李爱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的环境和工作性质对护士身心健康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如密闭的环境、化疗药、消毒剂等,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常规,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娱乐,保证足够的睡眠,从而将危害减到小,以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芳;李柳芳;林婷;范祖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