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作者:文忠;李永贺;肖健云;郭梦和;赵素萍;田勇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根、咽旁肿瘤外科手术径路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舌根、咽旁肿瘤几种主要手术径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正中-颌舌沟径路.方法对41例住院且行外科切除术的舌根、咽旁肿瘤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体会、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内直接入路、口底舌骨上入路、旁侧入路、正中-颌舌沟入路等4种手术径路皆能满足该区域外科手术的需要,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和即刻修复的目的.4种径路各具不同的特点.结论合适的外科径路是舌根和咽旁肿瘤外科手术的关键,正中-颌舌沟径路是一种损伤小、组织保护好的外科径路.

    作者:唐瞻贵;仝向娟;张雷;苏彤;谢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9例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采用耳后颌颈联合侧进路,全切肿瘤.本组有1例术中剥断颈内动脉,出现短期对侧肢体偏瘫,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侧颅底肿瘤以原发良性肿瘤多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史也不可忽视.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此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术前和术中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大脑供血,术中视野要大,采用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

    作者: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92~2002年鼻息肉临床医疗技术变化及费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近十年来鼻息肉手术临床医疗技术及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近十年来360例鼻息肉手术出院病例临床医疗技术及医疗费用的变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方法及用药、鼻窦CT检查、鼻内镜使用、凝血机制检查、抗生素使用、入出院评估宣教、总住院天数及术前住院天数等均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随着耳鼻咽喉专科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变化,医疗技术的变化对医疗费用必然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张小芸;王小万;肖健云;刘晟;黎正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Alport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目的分析遗传性血尿肾病耳聋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As)病人的听功能改变特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测试的意义.方法对10例As病人进行了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s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 As病人全部DPOAEs反应缺失或高频、中频振幅下降,声导抗测试10例病人鼓室压图均为A型曲线,除2例重度感音性耳聋病人声反射阈与听阈之差<60 dB,提示Metz重振试验阳性外,其余病人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10例As病人DPOAEs均不正常,声导抗、ABR均能引出,验证了As病人耳部病变定位为耳蜗基底膜,与肾脏基底膜病变为共同靶器官,DPOAEs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微病理改变,对A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对遗传咨询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清明;冯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隐匿性乳突炎(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例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治经验,其中2例在发生耳源性并发症前明确诊断.结果 4例病人经详细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给予相对保守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可疑的隐匿性乳突炎病人,要注意详细收集病史,辅以必要的检查,颞骨薄层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要注意掌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志宏;倪道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PTTG、bFGF mRNA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 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陈凌;刘运生;王陆申;尹海贵;文路;刘志雄;袁贤瑞;陈立华;曹美鸿;凌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骨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预防性处理

    目的针对部分甲状腺上静脉回流障碍的舌骨下肌皮瓣,采用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和保留非常见型回流静脉的舌骨下肌皮瓣等方法提高该皮瓣的成活率.方法采用同侧舌骨下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38例,包括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6例;带动静脉蒂舌骨下肌皮瓣32例,其中以颈外浅静脉和甲状腺上静脉2条静脉为回流静脉的5例,以面总静脉和甲状腺上静脉2条静脉为回流静脉的3例,以1条甲状腺上静脉为回流静脉的24例.结果本组37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皮瓣成活率97.4%.1例肌皮瓣远心端皮肤坏死约5%,剪除坏死组织后皮瓣成活.结论保留颈外浅静脉或面总静脉等非常见型静脉为该肌皮瓣的回流静脉和采用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的手术方法,是解决部分舌骨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晓;瞿吉保;李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评价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诊治的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与术后听力学效果.结果 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均有耳蜗底转轻度骨化,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磨除耳蜗底转骨化部分,电极全部植入蜗内,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声场听阈与无内耳畸形或耳蜗骨化的病人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脑膜炎后全聋病人耳蜗骨化发生率高,手术有一定难度,但术后听力效果好,因此脑膜炎后全聋耳蜗轻度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可行的.

    作者:王轶;曹克利;黄颜;潘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对15例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15例,包括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1例,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11例采用硬脑膜内入路,4例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地结合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坚;陈刚;李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电视动态喉镜下声带病变手术

    声带息肉、小结、囊肿的手术以往多在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进行,其术式各有优缺点.2001年3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电视动态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小结、囊肿手术及喉部活组织检查8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红威;任树北;彭荣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唇黏膜瓣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

    1995年3月~2001年12月,笔者利用上唇黏膜瓣通过一侧鼻腔底隧道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江千珍;刘鹏原;朱秀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中隔黏膜刮除术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126例

    我科采用鼻中隔黏膜刮除术治疗利特尔氏区鼻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将1990年4月~2000年3月手术治疗的12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华磊;杨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喉镜在鼻咽部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相关.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改良纤维喉镜介导下对32例鼻咽部有可疑病变的病人进行鼻咽部活检,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杰;袁小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挤切法摘除成人扁桃体32例分析

    我科自1999年2月~2000年2月,采用局麻下挤切法摘除成人双侧扁桃体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挤切法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9~40岁,平均32岁.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30岁,采用局麻下剥离圈套法摘除双侧扁桃体.全部病例均选择非萎缩型、咽黏膜粘连瘢痕不重的病人.严重心肾疾病者排除在外.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前庭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新生物,以往多认为系性接触感染所致,一阒环⑸谄し艉宛つそ唤绱η页笔耐馍称骷案孛鸥近,偶见发生于腋部等处,发生于鼻前庭者甚少.笔者自1990年3月~1997年5月,对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鼻前庭尖锐湿疣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师晶华;夏青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流量节制段狭窄的手术治疗

    流量节制段(flow limiting segment FLS)位于鼻前庭深部,下鼻甲前端的前方,此处狭窄,致吸气时气流阻力过大,通气不足,临床较为常见.我院1998年4月~2002年5月收治45例FLS狭窄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加以小结,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张伟;鲁文军;姜杰;刘煜;许生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例慢性上颌窦炎再手术原因临床分析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笔者自1996年6月~2000年9月从术后随访病人191例中发现19例病人术后无效,需再次手术.本文就这19例病人疗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洋;聂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体会(附45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救治方法,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1996~2001年6年4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成功,1例术后第3天死亡;1例开胸取出;1例气管切开后致气管塌陷.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的关键是及时明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手术时机及麻醉方法和熟练轻巧的手术操作、特殊异物的正确处理、术中窒息的及时处理,后三者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俊文;李志祥;田兴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息肉术后中药冲洗对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应用中药冲洗液及地塞米松对30例鼻息肉术后术腔进行1~12周冲洗治疗(盐水冲洗对照),以探讨中药冲洗液对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计量方法检测局部EOS的数目及面积、周长、直径等参数.结果中药组、地塞米松组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EOS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EOS面积、周长、直径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应用中药冲洗对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有抑制EOS渗出的作用.

    作者:张玉莉;郭文君;朱维娜;张红茹;刘清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体会

    目的介绍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22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在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手术的疗效.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27例病人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53.7%(122/227)、30.4%(69/227)、15.9%(36/227);并发症14例.结论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满意,优于传统鼻窦手术,可在不具备内镜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楼正才;包翼飞;金忠平;张健;何国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电视支撑喉内镜下沿Reinke隙行声带息肉摘除术(附32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支撑喉内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拟诊断为声带息肉的病人(其中双侧11例,单侧21例),在支撑喉内镜及监视摄像系统下沿Reinke隙彻底摘除声带息肉,并将其术前纤维喉镜检查和整个手术过程及术后纤维喉镜复查的结果录像并保留.结果术后1~4周复查纤维喉镜29例,声带及发音基本接近正常,治愈率达90.6%,其余3例因对侧声带肥厚,声音较正常略差.随访1~14个月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喉内镜和电视监视系统的放大,喉部图像尤其是Reinke隙更为清晰,使病灶得以彻底切除,而正常声带组织得以很好地保护,并通过保留的录像可以对术前、术中及术后声带情况作动态比较.

    作者:丁吉女;蒋建华;宋月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息肉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对Wiolal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3例鼻息肉病人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 2例经紧急气管切开术,1例经严密观察药物治疗,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鼻息肉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并非罕见,且其中部分病情发作迅速,后果严重,一定要仔细检查,迅速诊断,及时作好抢救准备,加强预防.

    作者:王庭阔;黄世凡;金永东;陶自珍;邓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前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2年6月,12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或CT脑池造影确定骨折部位及漏口,经额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入路寻找漏口,采用自体肌片或带蒂额肌腱膜修补漏口,耳脑胶固定.结果根据CT或CT脑池造影,术前可确定骨折部位及漏口,与术中相符,12例病人除1例复发外,其余11例均获得治愈.结论 CT扫描及CT脑池造影是术前确定骨折部位的有效途径,经额硬脑膜下入路,采用自体肌片或带蒂额肌腱膜是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猛;刘玉光;徐淑军;江玉泉;王磊;周茂德;吴承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咽旁隙肿瘤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佳手术入路.方法对15年间收治的50例咽旁隙肿瘤病人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例中原发肿瘤46例,转移癌4例.原发肿瘤中以涎腺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为常见,分别占36%(18/50)和32%(16/50),其他少见肿瘤占24%(12/50).肿瘤主要表现为临近器官和结构受压所出现的症状,包括咽喉部不适、局部疼痛、鼻阻塞和耳部症状、气道阻塞、第IX~XII脑神经损害症状和Horner氏征等.44例接受不同入路的手术治疗.结论 咽旁隙肿瘤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类型多样,且恶性肿瘤预后差.手术入路以颈-腮腺入路较理想,术野宽敞清晰,瘤体显露充分,适于绝大多数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晓明;张慰天;郭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病人中自我延误病情1个月以上71例;医院首诊误诊49例;二者均具备者30例.结论应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增进各科医师诊断鼻咽癌的技能,以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魏瑞;申良方;李建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E、AB-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16 例样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人中观察到鳞状上皮化生的例数明显高于鼻息肉病人;而观察到杯状细胞化生、嗜酸性细胞浸润、黏膜下腺体的例数明显低于鼻息肉病人;在病理分型方面,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以纤维型为多,鼻息肉以浸润型为多.结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不大,较多偏重炎性过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一般息肉有明显区别.

    作者:李长青;金春顺;文莲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部结构完好的头颅标本和自愿者以及因其他疾病需要检查鼻区者共9例行CT检查,按鼻部靶扫描技术,层厚2 mm,获取解剖标本与活体标本的CT影像;43例鼻区外伤的病人按此标准扫描并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鼻区CT可以清晰显示鼻骨和鼻旁骨,隐约或较清晰地显示骨缝结构.43例中,CT呈阳性结果32例.结论鼻区CT是鼻区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其效果优于X线平片,特别是在伤残鉴定、有纠纷的鼻外伤、对外形要求较高的职业的人群中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作者:吴健;周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对60 例行扁桃体、增殖体手术的儿童家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对于儿童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积极地手术治疗是有益的;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可以用于客观的术后评估.

    作者:邰旭辉;王晓倩;徐振明;孙兴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

    耳、鼻、喉和气管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已分别在裸鼠和具有免疫力动物体内形成了与耳鼻咽喉有关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并有初步应用的实验研究报道.随着胚胎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和智能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耳鼻咽喉科软骨组织工程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孙安科;裴国献;陈文弦;李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腮腺结核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1例

    病例资料:男,48岁,因发现右耳垂前下方肿块3个月,局部皮肤溃烂半个月而就诊.检查见右腮腺区4 cm×3 cm×3 cm,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无压痛、质硬、活动差,表面皮肤溃烂,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无面瘫,胸片及B超未见异常,CT示右腮腺浅叶肿块,约4 cm×3 cm×3 cm大小,边界不清,临床考虑为右腮腺肿块性质待查(恶性可能性大),拟手术治疗而收住入院.

    作者:覃艾球;杨建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道异物合并吸入性钡肺致死1例报告

    食道异物系常见病,但因检查不当,引起钡肺致死的病历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长期误诊1例报告

    临床资料:病人,女,24岁.右耳后反复感染14年,曾先后在当地医院行7次手术治疗(囊肿摘除4次,脓肿切开引流3次),均未治愈.于2001年8月以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入院.

    作者:刘江雁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