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

吴健;周作福

关键词:鼻/损伤,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部结构完好的头颅标本和自愿者以及因其他疾病需要检查鼻区者共9例行CT检查,按鼻部靶扫描技术,层厚2 mm,获取解剖标本与活体标本的CT影像;43例鼻区外伤的病人按此标准扫描并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鼻区CT可以清晰显示鼻骨和鼻旁骨,隐约或较清晰地显示骨缝结构.43例中,CT呈阳性结果32例.结论鼻区CT是鼻区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其效果优于X线平片,特别是在伤残鉴定、有纠纷的鼻外伤、对外形要求较高的职业的人群中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评价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诊治的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与术后听力学效果.结果 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均有耳蜗底转轻度骨化,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磨除耳蜗底转骨化部分,电极全部植入蜗内,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声场听阈与无内耳畸形或耳蜗骨化的病人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脑膜炎后全聋病人耳蜗骨化发生率高,手术有一定难度,但术后听力效果好,因此脑膜炎后全聋耳蜗轻度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可行的.

    作者:王轶;曹克利;黄颜;潘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道异物合并吸入性钡肺致死1例报告

    食道异物系常见病,但因检查不当,引起钡肺致死的病历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

    耳、鼻、喉和气管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已分别在裸鼠和具有免疫力动物体内形成了与耳鼻咽喉有关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并有初步应用的实验研究报道.随着胚胎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和智能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耳鼻咽喉科软骨组织工程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孙安科;裴国献;陈文弦;李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隐匿性乳突炎(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例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治经验,其中2例在发生耳源性并发症前明确诊断.结果 4例病人经详细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给予相对保守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可疑的隐匿性乳突炎病人,要注意详细收集病史,辅以必要的检查,颞骨薄层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要注意掌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志宏;倪道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Alport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目的分析遗传性血尿肾病耳聋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As)病人的听功能改变特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测试的意义.方法对10例As病人进行了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s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 As病人全部DPOAEs反应缺失或高频、中频振幅下降,声导抗测试10例病人鼓室压图均为A型曲线,除2例重度感音性耳聋病人声反射阈与听阈之差<60 dB,提示Metz重振试验阳性外,其余病人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10例As病人DPOAEs均不正常,声导抗、ABR均能引出,验证了As病人耳部病变定位为耳蜗基底膜,与肾脏基底膜病变为共同靶器官,DPOAEs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微病理改变,对A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对遗传咨询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清明;冯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骨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预防性处理

    目的针对部分甲状腺上静脉回流障碍的舌骨下肌皮瓣,采用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和保留非常见型回流静脉的舌骨下肌皮瓣等方法提高该皮瓣的成活率.方法采用同侧舌骨下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38例,包括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6例;带动静脉蒂舌骨下肌皮瓣32例,其中以颈外浅静脉和甲状腺上静脉2条静脉为回流静脉的5例,以面总静脉和甲状腺上静脉2条静脉为回流静脉的3例,以1条甲状腺上静脉为回流静脉的24例.结果本组37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皮瓣成活率97.4%.1例肌皮瓣远心端皮肤坏死约5%,剪除坏死组织后皮瓣成活.结论保留颈外浅静脉或面总静脉等非常见型静脉为该肌皮瓣的回流静脉和采用切断静脉再吻合的舌骨下肌皮瓣的手术方法,是解决部分舌骨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晓;瞿吉保;李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作者:文忠;李永贺;肖健云;郭梦和;赵素萍;田勇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92~2002年鼻息肉临床医疗技术变化及费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近十年来鼻息肉手术临床医疗技术及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近十年来360例鼻息肉手术出院病例临床医疗技术及医疗费用的变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方法及用药、鼻窦CT检查、鼻内镜使用、凝血机制检查、抗生素使用、入出院评估宣教、总住院天数及术前住院天数等均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随着耳鼻咽喉专科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变化,医疗技术的变化对医疗费用必然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张小芸;王小万;肖健云;刘晟;黎正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对60 例行扁桃体、增殖体手术的儿童家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对于儿童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积极地手术治疗是有益的;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可以用于客观的术后评估.

    作者:邰旭辉;王晓倩;徐振明;孙兴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PTTG、bFGF mRNA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 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陈凌;刘运生;王陆申;尹海贵;文路;刘志雄;袁贤瑞;陈立华;曹美鸿;凌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体会

    目的介绍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22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在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手术的疗效.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27例病人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53.7%(122/227)、30.4%(69/227)、15.9%(36/227);并发症14例.结论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满意,优于传统鼻窦手术,可在不具备内镜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楼正才;包翼飞;金忠平;张健;何国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对15例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15例,包括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1例,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11例采用硬脑膜内入路,4例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地结合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坚;陈刚;李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流量节制段狭窄的手术治疗

    流量节制段(flow limiting segment FLS)位于鼻前庭深部,下鼻甲前端的前方,此处狭窄,致吸气时气流阻力过大,通气不足,临床较为常见.我院1998年4月~2002年5月收治45例FLS狭窄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加以小结,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张伟;鲁文军;姜杰;刘煜;许生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喉镜在鼻咽部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相关.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改良纤维喉镜介导下对32例鼻咽部有可疑病变的病人进行鼻咽部活检,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杰;袁小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例慢性上颌窦炎再手术原因临床分析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笔者自1996年6月~2000年9月从术后随访病人191例中发现19例病人术后无效,需再次手术.本文就这19例病人疗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洋;聂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息肉术后中药冲洗对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应用中药冲洗液及地塞米松对30例鼻息肉术后术腔进行1~12周冲洗治疗(盐水冲洗对照),以探讨中药冲洗液对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计量方法检测局部EOS的数目及面积、周长、直径等参数.结果中药组、地塞米松组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EOS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EOS面积、周长、直径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应用中药冲洗对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有抑制EOS渗出的作用.

    作者:张玉莉;郭文君;朱维娜;张红茹;刘清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部结构完好的头颅标本和自愿者以及因其他疾病需要检查鼻区者共9例行CT检查,按鼻部靶扫描技术,层厚2 mm,获取解剖标本与活体标本的CT影像;43例鼻区外伤的病人按此标准扫描并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鼻区CT可以清晰显示鼻骨和鼻旁骨,隐约或较清晰地显示骨缝结构.43例中,CT呈阳性结果32例.结论鼻区CT是鼻区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其效果优于X线平片,特别是在伤残鉴定、有纠纷的鼻外伤、对外形要求较高的职业的人群中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作者:吴健;周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根、咽旁肿瘤外科手术径路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舌根、咽旁肿瘤几种主要手术径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正中-颌舌沟径路.方法对41例住院且行外科切除术的舌根、咽旁肿瘤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体会、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内直接入路、口底舌骨上入路、旁侧入路、正中-颌舌沟入路等4种手术径路皆能满足该区域外科手术的需要,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和即刻修复的目的.4种径路各具不同的特点.结论合适的外科径路是舌根和咽旁肿瘤外科手术的关键,正中-颌舌沟径路是一种损伤小、组织保护好的外科径路.

    作者:唐瞻贵;仝向娟;张雷;苏彤;谢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唇黏膜瓣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

    1995年3月~2001年12月,笔者利用上唇黏膜瓣通过一侧鼻腔底隧道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江千珍;刘鹏原;朱秀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前庭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新生物,以往多认为系性接触感染所致,一阒环⑸谄し艉宛つそ唤绱η页笔耐馍称骷案孛鸥近,偶见发生于腋部等处,发生于鼻前庭者甚少.笔者自1990年3月~1997年5月,对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鼻前庭尖锐湿疣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师晶华;夏青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