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

刘猛;刘玉光;徐淑军;江玉泉;王磊;周茂德;吴承远

关键词:脑损伤/并发症, 脑脊液鼻漏/病因学, 脑脊液鼻漏/外科学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术前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2年6月,12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或CT脑池造影确定骨折部位及漏口,经额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入路寻找漏口,采用自体肌片或带蒂额肌腱膜修补漏口,耳脑胶固定.结果根据CT或CT脑池造影,术前可确定骨折部位及漏口,与术中相符,12例病人除1例复发外,其余11例均获得治愈.结论 CT扫描及CT脑池造影是术前确定骨折部位的有效途径,经额硬脑膜下入路,采用自体肌片或带蒂额肌腱膜是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病人中自我延误病情1个月以上71例;医院首诊误诊49例;二者均具备者30例.结论应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增进各科医师诊断鼻咽癌的技能,以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魏瑞;申良方;李建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腮腺结核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1例

    病例资料:男,48岁,因发现右耳垂前下方肿块3个月,局部皮肤溃烂半个月而就诊.检查见右腮腺区4 cm×3 cm×3 cm,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无压痛、质硬、活动差,表面皮肤溃烂,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无面瘫,胸片及B超未见异常,CT示右腮腺浅叶肿块,约4 cm×3 cm×3 cm大小,边界不清,临床考虑为右腮腺肿块性质待查(恶性可能性大),拟手术治疗而收住入院.

    作者:覃艾球;杨建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中隔黏膜刮除术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126例

    我科采用鼻中隔黏膜刮除术治疗利特尔氏区鼻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将1990年4月~2000年3月手术治疗的12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华磊;杨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例慢性上颌窦炎再手术原因临床分析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笔者自1996年6月~2000年9月从术后随访病人191例中发现19例病人术后无效,需再次手术.本文就这19例病人疗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洋;聂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对60 例行扁桃体、增殖体手术的儿童家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对于儿童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积极地手术治疗是有益的;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可以用于客观的术后评估.

    作者:邰旭辉;王晓倩;徐振明;孙兴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部结构完好的头颅标本和自愿者以及因其他疾病需要检查鼻区者共9例行CT检查,按鼻部靶扫描技术,层厚2 mm,获取解剖标本与活体标本的CT影像;43例鼻区外伤的病人按此标准扫描并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鼻区CT可以清晰显示鼻骨和鼻旁骨,隐约或较清晰地显示骨缝结构.43例中,CT呈阳性结果32例.结论鼻区CT是鼻区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其效果优于X线平片,特别是在伤残鉴定、有纠纷的鼻外伤、对外形要求较高的职业的人群中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作者:吴健;周作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隐匿性乳突炎(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例隐匿性乳突炎的诊治经验,其中2例在发生耳源性并发症前明确诊断.结果 4例病人经详细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给予相对保守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可疑的隐匿性乳突炎病人,要注意详细收集病史,辅以必要的检查,颞骨薄层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要注意掌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志宏;倪道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道异物合并吸入性钡肺致死1例报告

    食道异物系常见病,但因检查不当,引起钡肺致死的病历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侧颅底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9例侧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采用耳后颌颈联合侧进路,全切肿瘤.本组有1例术中剥断颈内动脉,出现短期对侧肢体偏瘫,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侧颅底肿瘤以原发良性肿瘤多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史也不可忽视.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此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术前和术中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大脑供血,术中视野要大,采用显微手术有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

    作者:袁旭平;黄振先;张建国;陈观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E、AB-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16 例样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人中观察到鳞状上皮化生的例数明显高于鼻息肉病人;而观察到杯状细胞化生、嗜酸性细胞浸润、黏膜下腺体的例数明显低于鼻息肉病人;在病理分型方面,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以纤维型为多,鼻息肉以浸润型为多.结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不大,较多偏重炎性过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一般息肉有明显区别.

    作者:李长青;金春顺;文莲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PTTG、bFGF mRNA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 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陈凌;刘运生;王陆申;尹海贵;文路;刘志雄;袁贤瑞;陈立华;曹美鸿;凌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

    耳、鼻、喉和气管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已分别在裸鼠和具有免疫力动物体内形成了与耳鼻咽喉有关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并有初步应用的实验研究报道.随着胚胎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和智能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耳鼻咽喉科软骨组织工程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孙安科;裴国献;陈文弦;李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根、咽旁肿瘤外科手术径路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舌根、咽旁肿瘤几种主要手术径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正中-颌舌沟径路.方法对41例住院且行外科切除术的舌根、咽旁肿瘤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体会、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内直接入路、口底舌骨上入路、旁侧入路、正中-颌舌沟入路等4种手术径路皆能满足该区域外科手术的需要,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和即刻修复的目的.4种径路各具不同的特点.结论合适的外科径路是舌根和咽旁肿瘤外科手术的关键,正中-颌舌沟径路是一种损伤小、组织保护好的外科径路.

    作者:唐瞻贵;仝向娟;张雷;苏彤;谢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评价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诊治的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与术后听力学效果.结果 3例脑膜炎后全聋病人均有耳蜗底转轻度骨化,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磨除耳蜗底转骨化部分,电极全部植入蜗内,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声场听阈与无内耳畸形或耳蜗骨化的病人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脑膜炎后全聋病人耳蜗骨化发生率高,手术有一定难度,但术后听力效果好,因此脑膜炎后全聋耳蜗轻度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可行的.

    作者:王轶;曹克利;黄颜;潘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息肉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对Wiolal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3例鼻息肉病人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 2例经紧急气管切开术,1例经严密观察药物治疗,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鼻息肉术后并发Wiolal综合征并非罕见,且其中部分病情发作迅速,后果严重,一定要仔细检查,迅速诊断,及时作好抢救准备,加强预防.

    作者:王庭阔;黄世凡;金永东;陶自珍;邓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Alport综合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目的分析遗传性血尿肾病耳聋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As)病人的听功能改变特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测试的意义.方法对10例As病人进行了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s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 As病人全部DPOAEs反应缺失或高频、中频振幅下降,声导抗测试10例病人鼓室压图均为A型曲线,除2例重度感音性耳聋病人声反射阈与听阈之差<60 dB,提示Metz重振试验阳性外,其余病人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10例As病人DPOAEs均不正常,声导抗、ABR均能引出,验证了As病人耳部病变定位为耳蜗基底膜,与肾脏基底膜病变为共同靶器官,DPOAEs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微病理改变,对A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对遗传咨询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清明;冯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唇黏膜瓣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

    1995年3月~2001年12月,笔者利用上唇黏膜瓣通过一侧鼻腔底隧道翻转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1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江千珍;刘鹏原;朱秀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挤切法摘除成人扁桃体32例分析

    我科自1999年2月~2000年2月,采用局麻下挤切法摘除成人双侧扁桃体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挤切法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9~40岁,平均32岁.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30岁,采用局麻下剥离圈套法摘除双侧扁桃体.全部病例均选择非萎缩型、咽黏膜粘连瘢痕不重的病人.严重心肾疾病者排除在外.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作者:文忠;李永贺;肖健云;郭梦和;赵素萍;田勇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流量节制段狭窄的手术治疗

    流量节制段(flow limiting segment FLS)位于鼻前庭深部,下鼻甲前端的前方,此处狭窄,致吸气时气流阻力过大,通气不足,临床较为常见.我院1998年4月~2002年5月收治45例FLS狭窄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加以小结,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张伟;鲁文军;姜杰;刘煜;许生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