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坏死性上颌窦炎常与干酪性鼻炎并存,临床症状与慢性上颌窦炎相似,影像学易与鼻窦占位性病变相混淆.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4例干酪坏死性上颌窦炎报道如下.
作者:戴嵩;孙兴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现已广泛开展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治疗,但因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效果仍感欠佳.我科1998年5月~2004年8月运用鼻内镜手术配合中西药综合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2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春华;李湘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蝇蛆病一般发生在贫困、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眼、鼻、耳、阴道、尿道、结肠等部均有发生蝇蛆病的报道,我国自1958年王琼报道的第1例鼻蝇蛆病以来,陆续有鼻蝇蛆病的报道,本文作者治疗1例双鼻腔及双上颌窦同时曹蝇蛆病袭击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扬持;姚文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2001年以来,我科对40例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病人在间接喉镜下,应用微波热凝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曰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对于前鼻镜下检查难以窥及出血点的鼻腔深部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及对有关动脉的结扎术、栓塞术等[1].我科于1998年起进行了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深部出血,并与传统的鼻出血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作者:卢炳红;顾兴华;张文忠;吴弋;顾永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咽喉及下咽部较大良性肿瘤,通常在支撑喉镜下完成手术,而麻醉的满意程度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神经安定镇痛术被广泛地用于外科的小手术,我们将其结合环甲膜穿刺强化表麻用于支撑喉镜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端军;刘红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多年来,鼻出血的治疗首先采用前或后鼻孔填塞,不能治愈的则采用血管结扎术或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等[1].近年来,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2].我科应用鼻内镜治疗鼻出血以来,病人的鼻腔填塞率和手术治疗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国;周本忠;孙敬武;兰兰;余鸿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复杂,腔隙深,不规则,不易充分麻醉.如果单纯采用局麻和表麻,麻醉效果常难以令人满意.如喉部和食管手术,即不易达到无痛及肌肉松弛的效果.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肌注咪唑安定和丁丙诺啡能减轻甚至消除局麻中的疼痛,有效改善局麻效果,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002年2月~2003年12月,在一些较复杂的手术中,我科采用咪唑安定和丁丙诺啡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韦孟灵;陈子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喉全切除气管食管裂隙状孔发音重建术方法简便,发音效果良好,但存在误吸.本文总结78例术后出现误吸病人的处理情况,效果满意,并分析误吸原因和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子宁;鲁宏华;杨彩虹;李少诚;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收集21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FESS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术后经系统处理,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观察,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旭;韩红威;任树北;胡延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喉损伤性肉芽肿又名肉芽肿性息肉,系损伤后非特异性感染所致.常见为气管内插管或直接喉镜、支气管镜等直接损伤所引起.我科近年来收治该类病人13例,其中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林;吴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鼻内镜和CT的广泛应用,对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报道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18例,报道如下.
作者:余永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的14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均经过手术证实和病理确诊.其中先天性3例,后天性11例.均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和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手术取颅中窝入路9例,经迷路入路3例,迷路-颅中窝联合入路2例.术中见14例有耳蜗、骨迷路骨质破坏.颈内动脉暴露4例,颈内静脉暴露3例.面神经连续性存在,行全程面神经减压5例;面神经迷路段中断6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2例因难以辨别中枢段断端,未行手术修复;内听道段损伤1例,因标志不清,无法修复;另外2例术前面肌萎缩,术中面神经未予手术修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除1例因复发行4次手术外,其余病人均未见胆脂瘤复发.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全程减压5例中3例由Ⅲ级恢复到Ⅱ级,2例无恢复.面神经吻合4例中3例由Ⅳ级恢复到Ⅲ级,1例无变化.结论颞骨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或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术中以完全清理病灶为主,尽量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
作者:杨仕明;梁晓杰;韩东一;黄德亮;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1997年8月~2003年10月,对23例萎缩性鼻炎病人,采用自身腭扁桃体组织在鼻腔底黏骨膜下进行植入填充治疗.结果对所有的病例进行0.5~3年的随访,总有效率达100%,其中21例效果明显,该疗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无并发症.结论采用自身腭扁桃体组织行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是治疗萎缩性鼻炎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庞玲;辛培尧;王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CT扫描确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病人上气道阻塞部位,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OSAHS病人进行上气道CT扫描,分别测量鼻咽、口咽及喉咽腔横截面积.与30名正常成人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病人咽腔3个部分的横截面积自小至大顺序排列为口咽<鼻咽<喉咽;OSAHS病人鼻咽及口咽横截面积与正常成年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OSAHS病人在接受了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术后进行上气道CT扫描,口咽部平均横截面积由(67.5±16.78) mm2扩大至(156.63±28.62) mm2(P<0.001).结论正常成人口咽部是咽腔狭窄的部位;OSAHS病人口咽部横截面积小于100 mm2时,建议手术治疗.UPPP术后上气道CT扫描可客观判定手术效果.
作者:刘立中;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率和探讨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Rathke囊肿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3.2%),视觉缺陷(53.6%)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42.1%).术前CT及MRI检查发现均为鞍区囊性肿物.13例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6例采用经右额底开颅手术.结果术前正确诊断垂体Rathke囊肿的9例,术后随访3个月,病人的头痛症状全部缓解,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62.5%得到改善,视觉缺陷80%得到改善.19例病人术后1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CT与MRI检查均有一定特异性,结合CT与MRI检查能提高Rathke囊肿术前诊断率.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Rathke囊肿的佳方法.
作者:霍雷;刘凌峰;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李学军;柳浩然;高俊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鼻中隔偏曲者应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中把切取的软骨修正后再植入鼻中隔腔内,骨性偏曲部分用骨折法进行矫正.结果 84例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中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无近、远期并发症.
作者:翁祖勋;黄慧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咽侧位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uphy,PSG)确诊为OSAHS的55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行扁桃体摘除和/或经口鼻内镜引导下行腺样体吸除,并完成治疗后的随诊.结果随诊6个月至2年,55例患儿术后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睡眠中鼾声减少,呼吸暂停消失或时间缩短.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急性呼吸道梗阻、腺样体残留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引起上气道阻塞的肥大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是儿童OSAHS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侧位X线摄片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确定.经口内镜引导下腺样体摘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特点.
作者:李淑洁;吕凌燕;高振峰;张宗珍;赵玉莲;翟付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颌面外伤中85例合并上颌窦骨折病人在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复位治疗.结果 85例上颌窦骨折病人均一次准确复位,其中62例随访0.5~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复位准确,窦腔功能的恢复及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满意.
作者:龚龙岗;罗艳;李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扁桃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慢性鼻炎、10例变应性鼻炎、12例扁桃体肥大、12例OSAHS进行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术后均分别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予以追踪治疗.结果 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中,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10例变应性鼻炎中,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12例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病人中,治愈9例,有效3例;12例OSAHS中,痊愈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4/66).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鼻咽喉部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
作者:贺建桥;唐红旗;陈一新;蒋建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26例中术前行及未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各13例,比较两者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90±167) ml、未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84±225) 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的出血量.
作者:邬佩云;肖运平;高文胜;龚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CT特点,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注意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4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实际血肿量大于估算量;术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各2例.结论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CT估算血肿量往往少于实际血肿量,临床应放宽手术标准,尽早手术.
作者:李运军;赵春平;魏群;沈春森;戴宜武;何江弘;秦家振;李培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68例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随访1~15年17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0.1%,其中以明胶海绵为衬垫的45例中复发8例,以自体肌片为衬垫的123例中复发9例,复发率分别为17.8%和7.3%.结论娴熟的手术技巧、正确的手术方式、术中使用合适的衬垫及避免副损伤、术后预防颅内感染,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宋美荣;桂训海;徐志勇;海占兵;魏芳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病人放疗前的鼻黏液纤毛系统输送功能的状况,并了解T分期及影像学上的鼻窦炎性改变对其输送功能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糖精实验法测量43例NPC病人(NPC组)放疗前及30例未患鼻及鼻咽部疾病的正常病人(对照组)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 MTR).43例NPC病人根据放疗前CT或MRI的影像检查结果又分为不伴鼻窦炎性改变的鼻窦正常组(18例),伴鼻窦炎性改变的鼻窦异常组(25例).结果 43例NPC病人与3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鼻黏液纤毛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NPC病人中,25例影像学显示有鼻窦炎性改变的病人与18例无鼻窦炎性改变的病人之间相比、43例NPC病人不同T分期之间两两相比,鼻黏液纤毛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分期病人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鼻黏液纤毛清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前的NPC病人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无明显异常改变,影像学上的鼻窦炎性改变对其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没有影响.
作者:黄振云;邹华;黄晓明;郑亿庆;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合理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方法对216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采用药物治疗,随机分A、B二组.A组84例,采用鼻内类固醇激素、3%高渗盐水滴鼻液、黏液促排剂、免疫调节剂,对有过敏倾向明显者加服西替利嗪;B组132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再加口服抗生素治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前鼻镜检查、CT、MRI检查诊断已无困难.经过合理化、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治愈.
作者:任科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2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结果 22例均有耳流脓史,20例(90.9%)有主观听力下降,17例(77.3%)有眩晕史,13例(59.1%)瘘管试验阳性,12例(54.6%)行颞骨CT扫描时发现瘘管.结论迷路瘘管术前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可靠的方法是手术探察,对于半规管瘘管无论大小均可Ⅰ期清除胆脂瘤基质.
作者:郭向东;叶放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救治方法.方法 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病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明确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部位,在双侧大脑血管造影明确脑底Willis环交通通畅后,用球囊栓塞颈内动脉破裂处.结果 3例均止血成功.1例术后1周后死亡;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亡,死因不明;另1例存活至今.结论对脑底Willis环交通通畅者,采用颈内动脉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但对于有放射性脑病的病人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唐隽;陈伟雄;刘悦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对两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息肉组织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TNFα、VEGF的表达,运用HPIAS 100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质浸润炎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分析.结果①地塞米松治疗前TNF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间质浸润炎性细胞;VEGF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间质浸润炎性细胞.②激素治疗后TNFα、VEGF表达下降,其中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鼻息肉组织中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通过减弱粘附分子、吸附分子的作用,而减轻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的浸润;影响鼻息肉形成的微环境,调节上皮细胞的增生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文涛;陈俊操;肖伯奎;严福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病人体液免疫及外周血T细胞表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病人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浓度分别是(9.81±3.12) g/L,(2.24±0.97) g/L,(1.75±2.94) g/L,(0.97±0.33) g/L,(0.25±0.22) 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分别是62.64±11.86,37.42±10.17,26.08±9.41,1.64±0.75,较健康对照组均减少,其中CD3+、CD4+细胞数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病人有一定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作者:赵春红;李宏慧;董明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mRNA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NGF/GAPDH(内参照)为0.42±0.04,对照组的NGF/GAPDH(内参照)为0.21±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GF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谢志海;赵素萍;王承龙;蒋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5,6-二氯-1-β-D-呋喃核糖苯并咪唑(DRB)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中蛋白激酶CK2(PK-CK2)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DRB作用于人喉癌Hep-2细胞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p-2细胞PK-CK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2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随着DRB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Hep-2细胞PK-CK2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二倍体峰前出现凋亡峰,5、10、20、40、80 μmmol/L DRB与Hep-2细胞共育2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68%、1.17%、7.25%、10.40%、22.66%.结论 DRB可下调 Hep-2细胞PK-CK2 mRNA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这些可能是DRB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建亭;刘英鹏;龚树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由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导致正常骨组织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和不规则排列的不成熟的骨小梁所取代的一种疾病.本科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君昭;于新;田增民;王亚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为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并非真正肿瘤,对其性质尚有争论.临床上少见.我科治疗耳部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1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伟;马艳红;李和清;谭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病人,女,25岁,因右侧鼻腔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于2004年11月5日入院.病人于2003年9月渐感右侧鼻腔鼻塞,流少量黏液性涕,症状逐渐加重.查体可见右侧鼻腔一粉红色肿块,与鼻腔外侧壁相连,于2004年11月8日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
作者:伍四春;林善平;赵明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气管导物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儿童,常见的异物种类主要是花生或其碎粒、瓜子壳、笔帽或玩具橡皮轮等[1].
作者:李文;张瑞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甲状腺非细菌性炎症,临床并非罕见.耳鼻喉科文献也屡见报道,但因基层耳鼻喉科医师对此病相对陌生,加之常合并咽部症状,易误诊为慢性咽炎.本文就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慢性咽炎加以分析,探讨误诊原因,以引起同道注意.
作者:马健;郑梅;黄咏梅;牟军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脊液鼻漏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需积极治疗.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内镜手术方法及器械的不断改进,使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复习文献,对其历史情况、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何跃;雷霆;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耳鸣是很难治疗的症状之一,临床实践中对耳鸣病人针对不同具体情况施以不同手段,其中掩蔽疗法为耳鸣治疗中有效的方法之一[1].掩蔽疗法对显著耳鸣的病人可获得70%的疗效[1].作者用Mp3下载或直接录制不同窄带噪声后改为耳鸣掩蔽器对38例神经性耳鸣病人(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显效)采用Mp3掩蔽器治疗耳鸣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作者:王承龙;冯永;梅凌云;蒋卫红;肖健云;赵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