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6年6期文献
  • 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切除术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上肢、躯干等部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仅占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的4%[1].临床上多采用鼻外径路广泛切除.我科1999~2004年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学林;常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鼻咽喉镜引导下激光治疗鼻腔后部出血

    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在纤维鼻咽喉镜引导下对30例鼻腔后部出血进行YAG激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吉仲;张彩英;王淑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糖试纸在脑脊液鼻漏中的应用4例报告

    脑脊液经破裂或缺损的蛛网膜、硬脑膜和颅底骨板流入鼻腔或鼻窦,再经前鼻孔或鼻咽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在某些外伤性或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病人中,因漏口较小,CT及MRI检查常难以发现漏口的位置,对此类脑脊液鼻漏的诊疗常较困难.而直接内镜下进行各部探查具有盲目性,且损伤较大.尿糖试纸是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存在的特异性试纸[1],当液体中葡萄糖含量>30 mg/dl时可使尿糖试纸明显变色,而<30 mg/dl时尿糖试纸无明显变色[2].因正常成人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为45~80 mg/dl,足以引起尿糖试纸变色,而鼻腔分泌物中不含葡萄糖[3],不能引起该试纸变色,如有少量泪液虽也能引起试纸变色,但其流入下鼻道.2004年2月~2005年11月我科对4例此类病人用尿糖试纸进行脑脊液鼻漏漏口初步定位,协助鼻内镜进行精确定位,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郑建文;何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小儿食管异物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1996~2005年我院共收治小儿食管异物152例.2000年前对小儿食管异物行硬食管镜下取出术一般以表麻为主,2000年后以气管插管全麻为主,现将不同麻醉方式异物取出术报道如下.

    作者:钟水军;钱林荣;杨雪明;李海同;王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在声带息肉中的应用

    声带息肉是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很多,如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及纤维喉镜等.各种术式有其利弊,应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范围及蒂部情况决定术式[1,2].对于巨大型及广基型声带息肉或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的息肉样变者,适合用支撑喉镜下手术.我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采用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1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映红;黄敏齐;张建国;严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难治性鼻腔深部出血的治疗

    2002年6月~2005年2月我院收治48例难治性鼻腔深部出血病人,经鼻内镜下微波热凝出血部位及明胶海绵填塞,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洪亮;黄益灯;夏思文;黄子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鼓室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术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保守治疗无效的75例(9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51耳),行鼓室置管术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36例(45耳),单纯行鼓室置管术.结果 治疗组患儿术后咽鼓管功能、鼓膜形态、中耳积液吸收.鼓室压图峰压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鼓室置管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除术治疗儿童SOM有较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的缺点.

    作者:林湘如;彭增龙;黎可华;吴雄文;周红胤;王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鼻内镜鼻腔进路的治疗

    目的 探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的鼻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再次出现溢泪的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时期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泪囊鼻腔间置入的扩张管脱落而再次出现溢泪,经重新置管后症状消失外,其余病人均未再出现溢泪.结论 对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病例,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常能使病人再次康复.

    作者:邢巍巍;王雪峰;谷京城;曹隆和;刘之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附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1例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结论 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CT和MRI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在鼻内镜下切除.

    作者:张帅;肖健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1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方法 126例垂体瘤病人内镜下单鼻孔入路,直达蝶窦前壁蝶嵴,打开蝶窦前壁、鞍底,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80例,次全切除26例,大部分切除20例.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95例,无脑脊液漏及脑膜炎发生.7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鼻腔干燥3例,未发现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嗅觉减退、鼻中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经鼻腔直达蝶窦入路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鼻腔功能恢复好.

    作者:凌红阳;李向东;惠国桢;贡伟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椎骨折病人的床边气管切开术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病人气管切开的操作要点和时机.方法 总结24例颈椎骨折病人行气管切开的病例资料.结果 24例病人无1例出现脊髓损伤加重和其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拔管率83.3%.结论 颈椎骨折行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术前准确的评估和术中仔细操作,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人应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王宝东;孙爱华;廖建春;赵舒薇;王海青;叶青;邱杰;邓彬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色甘酸钠鼻喷剂(色甘酸钠与盐酸赛洛唑啉混合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与已上市的同类有效药物立复汀鼻喷剂作为阳性对照,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入选病例240例,进入疗效分析229例,安全性分析230例.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症状积分变化率的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93.8%,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征积分变化率的疗效为:试验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88.4%,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总体疗效:实验组有效率70.9%,对照组有效率78.6%,两组比较元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并与立复汀鼻喷剂等效.

    作者:孙洁;袁勇;辛露;阎美兴;王少华;薛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筛泡基板前上端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的定位作用

    目的 寻找适合鼻内镜手术下开放额窦的解剖学标志,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30例(60侧)慢性鼻窦炎病人行鼻窦CT扫描,根据CT扫描中筛泡基板前上端向上附着的部位与纸样板/筛顶的关系,术中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标志,寻找额窦开口,进行鼻内镜额窦手术.并与同期40例(75侧)依据前筛顶额突为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30例(60侧)病人在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解剖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1/30),与同期40例(75侧)病人依照颅底额突作解剖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20%(8/40)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解剖标志,能有效地帮助寻找额窦开口,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定强;黎万荣;欧小毅;殷泽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子喉镜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病人咽腔塌陷的测量研究

    目的 运用电子喉镜检查病人咽腔,明确咽腔易塌陷部位和程度,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OSAHS病人和84例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行Muller氏试验,观察其咽腔易狭窄部位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 电子喉镜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作者:石崧;周水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双侧翼管口、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或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简便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 对65例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翼管及筛前神经丛集区行射频热凝,降低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随诊,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能有效消除或缓解病人症状,3个月内、6个月、1年后显效率分别为84.6%,83.0%,61.8%.结论 该手术方法视野清楚,方法简便,安全有较,可作为变应性或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耿宛平;雷迅;刘强和;何晓松;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发性外耳道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耳道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8例复发性外耳道癌,均有1~3次手术史.根据病变范围,手术采用颞骨外侧切除、腮腺部分或全部切除、颞颌关节或下颌升枝切除.结果 术后生存1年2例,2年1例,3年3例,存活5年和10年各1例,3年存活率5/8.结论 外耳道恶性肿瘤容易向腮腺转移和侵犯,大范围根治性切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赵敏;袁友文;陈辉;杨甫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腔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阻滞治疗鼻睫神经痛

    目的 探讨鼻腔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阻滞治疗鼻睫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8例鼻睫神经痛病人,在鼻内镜下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进行重塑,采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肥大、泡性及反曲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肥大钩突和筛泡切除及筛前神经微波热凝术进行治疗.结果 38例随访3个月至6年,治愈35例,头痛完全消失,无复发;好转3例,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其中2例鼻腔粘连,经复诊发现后予分离治疗,痊愈.所有病人未出现嗅觉减退并发症.结论 对鼻腔解剖异常病人进行鼻内镜下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微波热凝阻滞,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3年5月~2000年11月收治的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失败再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修补手术术后10 d内即发现仍有脑脊液鼻漏的12例,1个月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的7例,分别采用鼻外筛窦入路、额鼻联合入路、鼻内镜入路再行手术修补.结果 19例中再次手术1次修补术成功的18例,进行2次手术成功的1例,随访5~17年无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及修补材料,准确的漏口定位和正确的漏口处理及修补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云高;王荣光;武文明;韩东一;黄德亮;杨伟炎;陈雷;何志刚;刘健民;欧江勇;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耳内镜下对48例鼓膜穿孔施行修补术.结果 48例病人中,45例穿孔愈合;2例因移植物皱缩留有小缝隙;1例术后因感冒致中耳感染,移植物脱落,穿孔治愈率为93.8%,好转率4.1%,无效率2.1%.结论 耳内镜灵巧、精细、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在鼓膜修补术中可替代手术显微镜,穿孔愈合率高,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民;余文发;吴志燕;周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脑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 h内行脑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在32.0℃~35.0℃,持续1~7 d.对照组43例,未实行脑亚低温疗法,其他脱水、利尿、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同亚低温组.监测病人治疗后1周内的颅内压(ICP)、血糖变化,统计迟发性颅脑损伤、癫痫、脑血管痉挛、应激性溃疡等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迟发性颅脑损伤、癫痫、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但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别.亚低温组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杨长虹;柳浩然;薄巍巍;吴海权;郎明渝;辛续伟;陈风华;方加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腺病毒载体-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治疗豚鼠耳蜗神经元损伤

    目的 在建立卡因酸(kainic acid,KA)致豚鼠耳蜗兴奋性传入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腺病毒载体携带的人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基因在豚鼠耳蜗内的表达及对豚鼠耳蜗KA损伤后传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健康白毛红目豚鼠随机分成3组.第1组(6只):经右耳蜗鼓阶一次性灌注KA(4 mmol/L,10μl),建立耳蜗兴奋性损伤动物模型,7 d后再经右鼓阶灌注腺病毒载体-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复合物(pAdeasy-NT3)10 μl作为实验组(Ad-NT3组).第2组(7只):经右耳鼓阶灌注KA(4 mmol/L,10μl)作为实验对照组(KA组).第3组(7只):不做耳蜗灌注,作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Ad-NT3组和KA组均于KA处理后第20天处死,观察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传入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空白对照组经相同的存活期后处死,观察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Ad-NT3组灌注pAdeasy-NT3后第13天,应用免疫组化法可检测到耳蜗内NT-3表达明显,其强度大于KA组;而且Ad-NT3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数量低于KA组(P<0.001).结论 ①豚鼠耳蜗兴奋性损伤后第7天局部应用重组腺病毒pAdeasy-NT3仍可减轻KA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②对基因治疗而言,在KA造成螺旋神经节细胞不可逆损伤之前有一段宝贵的治疗时机.

    作者:潘曦;孙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兔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兔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手术建立兔视神经挤压伤模型.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 h、2周、4周组,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动物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 ①对照组视神经纵切面胶质细胞基本呈柱形均匀排列,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染色均匀,横切面见血管形态良好;损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见出血、肿胀逐渐加重的轴突变性,脱髓鞘样变,血管渗出,胶质细胞增生.②每只健康兔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均引出典型电压和时间曲线(NPN),视神经挤压伤后1 h 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后2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降低,伤后4周波形消失.伤后2周、4周分别与对照组、伤后1 h相比及伤后2周、4周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兔动物模型,视神经损伤后形态学与功能学均有显著改变,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吴昆旻;李泽卿;王秋萍;薛飞;程友;吴波;史继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 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98例鼻咽癌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P<0.01).Ⅲ期与Ⅱ期鼻咽癌病人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的含量均高于Ⅰ期(P<0.01),且Ⅲ期高于Ⅱ期(P<0.05).结论 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血清sP-selectin和sICAM-1含量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丽兰;章诗富;何胜华;徐军发;谭继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Gal-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非侵袭性和4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Gal-3和Bcl-2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Gal-3和Bcl-2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Gal-3和Bcl-2的表达增高有相关性.Gal-3和Bcl-2在抗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

    作者:刘志雄;侯永宏;黄垂学;刘运生;傅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寻找分泌性中耳炎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只(12耳),分别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注入豚鼠中耳腔内,然后观察豚鼠中耳变化;分析豚鼠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结果 A组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分别为(23.3±2.2)%和(42.5±3.6)%,B组分别为(17.0±1.9)%和(36.7±3.1)%,C组分别为(15.8±1.2)%和(35.8±3.1)%.A组的低表面张力(γmin)为(11.8±2.3)毫牛顿/米(mN/m),B组为(20.2±2.7)毫牛顿/米(mN/m),C组为(19.4±2.6)毫牛顿/米(mN/m)(P<0.001).结论 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廖志苏;杜瀚;吴秀玲;陈超;朱金昌;李智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表达HPV16-E6/E7基因的人喉鳞癌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建立表达HPV16-E6/E7基因的人喉鳞癌细胞系.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将携带有HPV16-E6/E7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导入体外连续传20代的HPV阴性的Lscc-02喉鳞癌细胞系,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PV16-E6/E7基因在Lscc-02细胞系中的整合和表达.结果 第22代和第35代细胞中,PCR和Western blot均分别检测出E6/E7基因和蛋白的存在,显示HPV16-E6/E7基因整合于Lscc-02细胞系中并能稳定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表达HPV16-E6/E7基因的人喉鳞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E7基因在喉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喉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蔡萍;吴展元;李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扁桃体淋巴管瘤1例报告

    病人,男,28岁,咽异物感2年余,曾多处就诊,诊断慢性咽炎.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自觉右侧咽部有活动性异物而来我院就诊.检查:右侧扁桃体下极表面可见一赘生物,呈圆柱形,灰白色、带蒂,约0.5 cm×3.0 cm大小,随吞咽而活动,向下垂至下咽侧壁,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右扁桃体赘生物性质待查(良性可能性大).门诊表麻下钳持肿物,从蒂部完整摘除,微波烧灼其根部,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病理诊断:扁桃体淋巴管瘤.

    作者:覃艾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鼻内镜下取支气管异物1例报告

    齿类异物多发生在食管,儿童发生在气管、支气管内的乳磨牙异物罕见,2005年8月,笔者治疗1例,报道如下.

    作者:樊而敏;温文胜;陈伊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喉癌误诊2例报告

    喉癌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诊断较容易,但近年来,由于不典型喉结核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而极少数喉癌早期临床表现不一,特别是伴有肺结核时.喉腺样囊性癌因发生率低,早期症状缺乏特征,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病理取材困难,因此临床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笔者所遇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鼻内镜及影像导航系统行脑脊液鼻漏修补1例

    病人,男,49岁,因右侧鼻腔流清水样物3个月,于2006年2月20日入院.3个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腔流出无色无嗅清水样物,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及喷射性呕吐,无手术外伤史,无鼻痒、喷嚏、鼻塞等症状.外院以变应性鼻炎予以治疗,症状无缓解.此后,清水样物流出渐增多,低头时明显,右眼视力下降,偶有头痛、头闷胀感.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双下鼻甲较大,鼻中隔明显右偏,右侧鼻腔狭窄,有水样分泌物流出.外院CT扫描示:右侧蝶窦、双侧筛窦内可见黏膜增厚,窦壁骨质连续,鼻中隔偏曲.外院MRI示:蝶窦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影,向周围波及右侧海绵窦及鞍底骨质,边界清楚.头颅CT三维成像示:中颅窝枕骨斜坡上部(蝶窦后壁)两个类圆形骨质缺损,大小为7.9 mm× 8.4 mm和3.1 mm×2.5 mm,另右侧见局限性骨质薄弱区约4.1 mm×6.9 mm大小(图1).取鼻腔清水样物化验示:蛋白(潘氏)阳性,细胞总数22×106/L,有核细胞数10×106/L.脑脊液蛋白1.12 g/L,氯124 mmol/L,糖4.2 mmol/L.

    作者:钱迪;洪苏玲;杨玉成;柯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听骨链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可对听骨链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从任意角度观察听骨链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现对多层螺旋CT听骨链重建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卢明;张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方法 对200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人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8人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如何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探索与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见习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只有不断对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承龙;冯永;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唐瑶云;张俊毅;田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2005年引文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下称该刊)引文引用规律及该刊情报吸收能力,找出我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特征,为该学科研究人员查阅文献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逐篇统计该刊2000~2005年刊载的598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结果 引文率为99.33%,篇均引文6.67条,主要引文类型为期刊(91.7%)和图书(8.3%).期刊自引率14.4%,被引用频次前21位的中外文期刊的文献引用量占总引用期刊文献量的49.0%.结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是该学科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专业期刊,该刊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引文语种以英、中文文献为主,引用文献新颖性好,质量水平高,引文数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杜文霞;陈贞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