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内镜及影像导航系统行脑脊液鼻漏修补1例

钱迪;洪苏玲;杨玉成;柯霞

关键词:鼻内镜, 影像导航系统, 清水, 骨质缺损, 鼻腔狭窄, 蝶窦, 鼻中隔, 脑脊液蛋白, 变应性鼻炎, 症状, 枕骨斜坡, 细胞数, 物流, 头痛, 视力下降, 三维成像, 颈项强直, 病人, 中颅窝, 下鼻甲
摘要:病人,男,49岁,因右侧鼻腔流清水样物3个月,于2006年2月20日入院.3个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腔流出无色无嗅清水样物,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及喷射性呕吐,无手术外伤史,无鼻痒、喷嚏、鼻塞等症状.外院以变应性鼻炎予以治疗,症状无缓解.此后,清水样物流出渐增多,低头时明显,右眼视力下降,偶有头痛、头闷胀感.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双下鼻甲较大,鼻中隔明显右偏,右侧鼻腔狭窄,有水样分泌物流出.外院CT扫描示:右侧蝶窦、双侧筛窦内可见黏膜增厚,窦壁骨质连续,鼻中隔偏曲.外院MRI示:蝶窦内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影,向周围波及右侧海绵窦及鞍底骨质,边界清楚.头颅CT三维成像示:中颅窝枕骨斜坡上部(蝶窦后壁)两个类圆形骨质缺损,大小为7.9 mm× 8.4 mm和3.1 mm×2.5 mm,另右侧见局限性骨质薄弱区约4.1 mm×6.9 mm大小(图1).取鼻腔清水样物化验示:蛋白(潘氏)阳性,细胞总数22×106/L,有核细胞数10×106/L.脑脊液蛋白1.12 g/L,氯124 mmol/L,糖4.2 mmol/L.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兔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兔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手术建立兔视神经挤压伤模型.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 h、2周、4周组,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动物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 ①对照组视神经纵切面胶质细胞基本呈柱形均匀排列,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染色均匀,横切面见血管形态良好;损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见出血、肿胀逐渐加重的轴突变性,脱髓鞘样变,血管渗出,胶质细胞增生.②每只健康兔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均引出典型电压和时间曲线(NPN),视神经挤压伤后1 h 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后2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降低,伤后4周波形消失.伤后2周、4周分别与对照组、伤后1 h相比及伤后2周、4周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兔动物模型,视神经损伤后形态学与功能学均有显著改变,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吴昆旻;李泽卿;王秋萍;薛飞;程友;吴波;史继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双侧翼管口、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或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简便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 对65例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翼管及筛前神经丛集区行射频热凝,降低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随诊,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能有效消除或缓解病人症状,3个月内、6个月、1年后显效率分别为84.6%,83.0%,61.8%.结论 该手术方法视野清楚,方法简便,安全有较,可作为变应性或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耿宛平;雷迅;刘强和;何晓松;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寻找分泌性中耳炎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只(12耳),分别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注入豚鼠中耳腔内,然后观察豚鼠中耳变化;分析豚鼠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结果 A组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分别为(23.3±2.2)%和(42.5±3.6)%,B组分别为(17.0±1.9)%和(36.7±3.1)%,C组分别为(15.8±1.2)%和(35.8±3.1)%.A组的低表面张力(γmin)为(11.8±2.3)毫牛顿/米(mN/m),B组为(20.2±2.7)毫牛顿/米(mN/m),C组为(19.4±2.6)毫牛顿/米(mN/m)(P<0.001).结论 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廖志苏;杜瀚;吴秀玲;陈超;朱金昌;李智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扁桃体淋巴管瘤1例报告

    病人,男,28岁,咽异物感2年余,曾多处就诊,诊断慢性咽炎.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自觉右侧咽部有活动性异物而来我院就诊.检查:右侧扁桃体下极表面可见一赘生物,呈圆柱形,灰白色、带蒂,约0.5 cm×3.0 cm大小,随吞咽而活动,向下垂至下咽侧壁,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右扁桃体赘生物性质待查(良性可能性大).门诊表麻下钳持肿物,从蒂部完整摘除,微波烧灼其根部,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病理诊断:扁桃体淋巴管瘤.

    作者:覃艾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耳内镜下对48例鼓膜穿孔施行修补术.结果 48例病人中,45例穿孔愈合;2例因移植物皱缩留有小缝隙;1例术后因感冒致中耳感染,移植物脱落,穿孔治愈率为93.8%,好转率4.1%,无效率2.1%.结论 耳内镜灵巧、精细、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在鼓膜修补术中可替代手术显微镜,穿孔愈合率高,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民;余文发;吴志燕;周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1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方法 126例垂体瘤病人内镜下单鼻孔入路,直达蝶窦前壁蝶嵴,打开蝶窦前壁、鞍底,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80例,次全切除26例,大部分切除20例.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95例,无脑脊液漏及脑膜炎发生.7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鼻腔干燥3例,未发现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嗅觉减退、鼻中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经鼻腔直达蝶窦入路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鼻腔功能恢复好.

    作者:凌红阳;李向东;惠国桢;贡伟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小儿食管异物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1996~2005年我院共收治小儿食管异物152例.2000年前对小儿食管异物行硬食管镜下取出术一般以表麻为主,2000年后以气管插管全麻为主,现将不同麻醉方式异物取出术报道如下.

    作者:钟水军;钱林荣;杨雪明;李海同;王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鼻内镜鼻腔进路的治疗

    目的 探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的鼻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再次出现溢泪的病人,在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时期和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泪囊鼻腔间置入的扩张管脱落而再次出现溢泪,经重新置管后症状消失外,其余病人均未再出现溢泪.结论 对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不通病例,鼻内镜下对吻合口进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常能使病人再次康复.

    作者:邢巍巍;王雪峰;谷京城;曹隆和;刘之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子喉镜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病人咽腔塌陷的测量研究

    目的 运用电子喉镜检查病人咽腔,明确咽腔易塌陷部位和程度,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OSAHS病人和84例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行Muller氏试验,观察其咽腔易狭窄部位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 电子喉镜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作者:石崧;周水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在声带息肉中的应用

    声带息肉是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很多,如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及纤维喉镜等.各种术式有其利弊,应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范围及蒂部情况决定术式[1,2].对于巨大型及广基型声带息肉或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的息肉样变者,适合用支撑喉镜下手术.我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采用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1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映红;黄敏齐;张建国;严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喉癌误诊2例报告

    喉癌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诊断较容易,但近年来,由于不典型喉结核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而极少数喉癌早期临床表现不一,特别是伴有肺结核时.喉腺样囊性癌因发生率低,早期症状缺乏特征,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病理取材困难,因此临床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笔者所遇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方法 对200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人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8人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如何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探索与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见习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只有不断对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承龙;冯永;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唐瑶云;张俊毅;田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附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1例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结论 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CT和MRI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在鼻内镜下切除.

    作者:张帅;肖健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听骨链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可对听骨链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从任意角度观察听骨链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弥补了传统CT的不足.现对多层螺旋CT听骨链重建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卢明;张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筛泡基板前上端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的定位作用

    目的 寻找适合鼻内镜手术下开放额窦的解剖学标志,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30例(60侧)慢性鼻窦炎病人行鼻窦CT扫描,根据CT扫描中筛泡基板前上端向上附着的部位与纸样板/筛顶的关系,术中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标志,寻找额窦开口,进行鼻内镜额窦手术.并与同期40例(75侧)依据前筛顶额突为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30例(60侧)病人在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解剖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1/30),与同期40例(75侧)病人依照颅底额突作解剖标志进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20%(8/40)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以筛泡基板前上端为解剖标志,能有效地帮助寻找额窦开口,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定强;黎万荣;欧小毅;殷泽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腔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阻滞治疗鼻睫神经痛

    目的 探讨鼻腔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阻滞治疗鼻睫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8例鼻睫神经痛病人,在鼻内镜下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进行重塑,采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肥大、泡性及反曲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肥大钩突和筛泡切除及筛前神经微波热凝术进行治疗.结果 38例随访3个月至6年,治愈35例,头痛完全消失,无复发;好转3例,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其中2例鼻腔粘连,经复诊发现后予分离治疗,痊愈.所有病人未出现嗅觉减退并发症.结论 对鼻腔解剖异常病人进行鼻内镜下结构重塑及筛前神经微波热凝阻滞,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鼻内镜下取支气管异物1例报告

    齿类异物多发生在食管,儿童发生在气管、支气管内的乳磨牙异物罕见,2005年8月,笔者治疗1例,报道如下.

    作者:樊而敏;温文胜;陈伊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发性外耳道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耳道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8例复发性外耳道癌,均有1~3次手术史.根据病变范围,手术采用颞骨外侧切除、腮腺部分或全部切除、颞颌关节或下颌升枝切除.结果 术后生存1年2例,2年1例,3年3例,存活5年和10年各1例,3年存活率5/8.结论 外耳道恶性肿瘤容易向腮腺转移和侵犯,大范围根治性切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赵敏;袁友文;陈辉;杨甫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色甘酸钠鼻喷剂(色甘酸钠与盐酸赛洛唑啉混合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与已上市的同类有效药物立复汀鼻喷剂作为阳性对照,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入选病例240例,进入疗效分析229例,安全性分析230例.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症状积分变化率的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93.8%,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体征积分变化率的疗效为:试验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88.4%,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总体疗效:实验组有效率70.9%,对照组有效率78.6%,两组比较元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并与立复汀鼻喷剂等效.

    作者:孙洁;袁勇;辛露;阎美兴;王少华;薛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2005年引文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下称该刊)引文引用规律及该刊情报吸收能力,找出我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特征,为该学科研究人员查阅文献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逐篇统计该刊2000~2005年刊载的598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结果 引文率为99.33%,篇均引文6.67条,主要引文类型为期刊(91.7%)和图书(8.3%).期刊自引率14.4%,被引用频次前21位的中外文期刊的文献引用量占总引用期刊文献量的49.0%.结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是该学科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专业期刊,该刊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引文语种以英、中文文献为主,引用文献新颖性好,质量水平高,引文数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杜文霞;陈贞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