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芦荟外用对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维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身血管条件差的106例血透患者(均已建立AVF),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内瘘侧手的常规功能锻炼,治疗组另加新鲜芦荟外用,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的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AVF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96.22%(51/53),远期疗效表明一年的通畅率大大的提高,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05).结论芦荟对AVF的功能维护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文育红;伍锟;宁建平;邓伯勋;许辉;邓娟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15例诊断及行胆管切开癌栓清除、支架管内引流术治疗,其中1例加做肝癌局部切除术.结果术前确诊7例,误诊9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加做肝癌局部切除术者1例存活18个月,余14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结论该病主要诊断依据为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胆管内栓子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胆管切开癌栓清除、支架管内引流术不失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一种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潘思波;叶观瑞;李运福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阴道B超介导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术后配伍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在B超下行囊肿穿刺术抽吸吓内液,留置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所有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将病检诊断为巧克力囊肿患者53例分为两组.用药组:穿刺术后给予诺雷德3.6mg皮下注射,每月1次,连用3~6月;对照组:穿刺术后不用药物治疗,随访9个月以上.结果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阴道B超下的囊肿穿刺术是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一种可行的微创性诊断与治疗方法,术后配伍GnRH-a维持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和促使异位病灶萎缩.
作者:马赟;李艳萍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维库溴铵、阿曲库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全麻惠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10例,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2×ED95);Ⅲ组10例,静注阿曲库铵0.5mg/kg(2×ED95);心率超过基础值的30%时,Ⅱ组15例,Ⅳ组10例,均给予艾司洛尔2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10秒左右静注,1min后分别静注与Ⅰ组、Ⅲ组同等剂量的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用Biometer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维库溴铵T190%恢复时间(min)分别为49.9±12.2和60.6±8.8,Ⅱ组明显延长(P<0.05);Ⅲ组与Ⅳ组阿曲库铵T190%恢复时间(min)分别为54.8±6.5和66.3±14.2,Ⅳ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恢复指数(min)分别为10.6±2.3和17.9±7.0,Ⅳ组明显延长(P<0.01),其余各指标Ⅰ组与Ⅱ组相比,Ⅲ组与Ⅳ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洛尔能延长维库溴铵、阿曲库铵T190%恢复时间以及阿曲库铵的恢复指数.
作者:穆娅玲;张宏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的冠心病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CABG治疗3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脑血管意外长期昏迷1例,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全组死亡率为6.7%.胸部伤口感染3例,下肢伤口感染5例,占28.6%.术后出现心率失常9例,占32.1%.28例病人冠心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的冠脉搭桥术,尽管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稍偏高,但术前明确诊断及制订良好的手术方案,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鑫;彭品贤;郭琳锐;曹嘉湘;张冬成;林清文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0例(治疗组)与未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 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P<0.05)、脑积水发生率(P<0.05)降低.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治愈率,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永红;郭科;资晓宏;宋治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菌斑控制的临床指标,评价其预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牙周疾病患者,于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后2周(基线)、基线后12,24及48周检测临床指标,其中23例实施严格的菌斑控制,另外17例加以对照.结果菌斑控制组基线后12,24及48周时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菌斑控制组基线后48周时的临床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菌斑控制能够有效地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小婷;周超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城镇居民进行糖尿病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2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对资料作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结果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患病史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患病史、体力劳动强度、脑力劳动强度、收缩压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密切相关,其比值比分别为1.239,0.990,1.223,2.752,1.897,1.373,0.916,0.884和0.996.结论该地区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广泛开展全民特别是老年人、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罗宏斌;吴炜戎;黄丽青;冉燕雪;潘颖;张佩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储尿囊尿液中SIgA在预防上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PEG双抗体法,测定10例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尿液中SIgA的浓度,并与9例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储尿囊尿液中SIgA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尿液中的SIgA的浓度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储尿囊尿液中具有高浓度的SIgA,对预防上尿路感染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作者:肖克峰;刘大乐;章道恒;关志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该文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PCEA对开胸手术病人的镇痛效果、副作用等方面的异同.方法40例ASA Ⅰ,Ⅱ级开胸手术病人,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0.2%罗哌卡因200 ml内含芬太尼2μg/ml、枢丹8 mg),Ⅱ组(0.15%布比卡因200 ml内含芬太尼2μg/ml、枢丹8 mg).术后病人清醒拔管,行PCEA,持续注入速度5 ml/h,病人自控剂量1 ml/h,间隔时间15 min.观察(1)镇痛效果:术后1,2,3 d病人静止(R-VAS)和咳嗽(C-VAS)疼痛评分(2)副作用:观察病人是否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结果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中瘙痒、恶心、呕吐、镇静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未观察到呼吸抑制、运动阻滞和尿潴留的发生.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PCEA可良好镇痛,无明显循环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小.
作者:于雪梅;关红漫;年爱时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应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CRI患者按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4组,行SPECT核素心室造影,测量左室短轴直径及心功能参数,与25例健康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除肾贮备功能下降组各参数无明显变化外,肾功能不全组PFR减低;肾功能衰竭组左室肥大,PFR减低、TPFR延长;尿毒症组左室肥大,EF和PFR均减低、TPFR延长.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RI患者不同分期对左心室功能影响不同,核素心室造影能准确、实时地反映CRI患者左心室功能.
作者:邓波;陈小凤;肖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AMI住院死亡病人3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存活病人随机挑选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病人的QT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QTd:78.50±38.15(ms),QTcd:70.50±35.10(ms)对照组QTd:65.00±22.40(ms),QTcd:53.50±26.32(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预测AMI死亡危险性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宏威;梁波;靳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0例SLE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20×109/L)患者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剂量激素以及激素与长春新碱联用三种方案治疗,比较3组间对血小板减少疗效的差异.结果大剂量激素组(甲基强的松龙120 mg/d)与超大剂量激素组(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近期(2周内)、远期(3~24周)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激素联用长春新碱组近期疗优于单用激素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以激素联用长春新碱治疗为宜.
作者:蒋建湘;左晓霞;游运辉;罗卉;王彦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确诊为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气囊扩张,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扩张技术成功率100.0%.38例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都得到缓解,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3个月时症状缓解率为94.8%(36/38),6个月时为92.2%(35/38).结论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创伤小,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雷光武;李海平;曹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防治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手术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1,2年,同侧胸腔无复发,病人呼吸困难分级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特别对于有巨大肺大泡和行部分肺减容术病人,呼吸困难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结论肺气肿并发气胸病人开胸手术有较高风险,但只要掌握开胸手术指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年龄和心肺功能减退都不应成为限制手术的绝对因素
作者:梁岿然;石敬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优化剖宫产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实施剖宫产新术式-半腹膜外剖宫产术80例(半腹膜外组),分别与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组)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膜内组)各80例比较.结果半腹膜外组与腹膜外组比较,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缩短(分别P<0.01);胎头娩出困难及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半腹膜外组及腹膜外组与腹膜内组比较,术后病率显著下降,术后发热反应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分别P<0.01).三组间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瑛;杨华光;李怡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56例54~82岁男性患者中施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56例病人手术效果满意,仅一例出现阴囊血肿,保守而愈;术后6 h下床活动,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与传统修补术比较,对于老年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宋怡才;冯铎;徐菲;林宗伟;蓝光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甘遂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SAP病人随机分成甘遂中西医结合观察组(n=30)和单一西医治疗对照组(n=30).两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甘遂.结果甘遂组病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血尿淀粉酶阴转,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结论甘遂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欧阳剑波;邓梅云;欧阳咏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阑尾切除术不适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40例ASAⅡ,Ⅲ级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药物组切皮即刻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加地塞米松10mg.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寒颤、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药物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预处理能有效防治阑尾切除术中不适反应的发生.
作者:余奇劲;周青山;陈明森;蔡忠香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发病率低,但是起病急剧,进展迅速,病情险恶,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通过对其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该病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0月~2001年10月间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该病的报道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该组病人发病前9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4例合并冠心病,3例既往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初表现.术前确诊6例(40%),9例分别误诊为出血坏死性肠炎,重症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2例在发病7~9h内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术中肠管血运恢复,避免了肠切除.其余13例分别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小肠大部切除术7例,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10例死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突发急剧腹痛,应该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的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作者:张宏;陈春生;丛进春;乔雷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鞘内注射甲氨喋呤(MTX)和地塞米松(DXM)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患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复发率及死亡率.方法对13例狼疮脑病用MP 500 mg静脉滴注3 d加鞘内注射MTX和DXM联合治疗,并与1990~1999年狼疮脑病用MP 500 mg或1000 mg冲击治疗病例中随机抽取的15例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2 d内症状缓解率在MP 500 mg+鞘内注射组为92.2%,MP 1000 mg组为84.6%.治疗后近期副作用:在MP 500 mg+鞘内注射组为0,在MP 1000 mg组为20.0%,治疗后随访3个月~3年,复发率:MP500 mg+鞘内注射组为15.4%(2/13),1000 mg MP组为33.3%.死亡率:MP 500mg+鞘内注射组为7.7%,MP1000mg组为33.3%.结论MP500 mg静脉滴注加鞘内注射组(MTX+DXM)联合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优于单用500 mg及1000 mg MP冲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卫东;左晓霞;游运辉;罗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均行再手术治愈.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壁缺损修复,T管引流4例;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引流3例;胆总管或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6例;左肝管撕裂原位修补并置U管支撑引流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2例;1例肝门部胆管损伤作左右肝管切开整形、大口径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3例两次手术,1例CD效果差改Roux--en--Y;2例为胆管壁缺损修复,T管引流效果差,改Roux-en-Y.26例获随访,优良率88.8%.结论胆囊切除术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但可以预防,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减少或避免胆道损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胆管损伤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凌伟;颜亚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10年间3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2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包括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6.1%.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作者:张伟;马俊勋;朱新勇;方驰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临床意义.方法42例行卵巢移位术,其中25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7例未接受放射治疗.结果17例术后未接受放射治疗者卵巢功能正常,25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者卵巢功能受到影响,但停止放疗后92%(23/25)患者卵巢功能恢复.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卵巢功能,但术后辅助放疗仍可直接影响卵巢的功能.
作者:曹兰琴;黎欣;李新国;张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衰减校正是否能提高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制作模型模拟人体的心脏、组织、肝脏或肠道,40例患者,分别常规进行不带衰减校正的心肌灌注显像(普通心肌显像)和带X线断层衰减校正的心肌显像,用entegra软件对采集的原始图象进行重建处理,获不带衰减校正的心肌影像(NC)和带衰减校正的心肌影像(AC).在各壁心肌划感兴趣区(ROI),计算平均计数值和相对计数值(R),分别比较这两种计数值在AC和NC之间的差别.结果心脏模型和40例受检者的AC各壁心肌ROI的平均计数值明显高于NC,t=4.17,P<0.001;对于不带干扰因素的心脏模型和受检者,AC和NC中各壁心肌的R值相接近;时于有组织衰减等干扰因素的受检者,其心肌的前壁或下壁,AC的R值明显高于NC,P<0.05;侧壁、间壁心肌其R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前壁近心尖部,AC的R值明显低于NC,P<0.05.结论X线衰减校正能有效校正因组织衰减或其他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对无干扰因素的心肌显像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前壁近心尖部,有校正过枉现象.
作者:胡硕;雷萌;罗湘建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组织发生、病理、临床表现.方法统计近40年上皮样肉瘤国外的文献500例,国内文献30例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样肉瘤组织起源为原始间叶组织,可发生于躯体任何部位,以上肢多见.结论上皮样肉瘤临床少见,系恶性肿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夏志雄;祝子清;罗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总结1986~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症39例.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男31例,女8例,有2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多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79.4%),71%男患有阳萎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ZTA和MRA检查能够确诊.主动脉造影或DSA检查对疾病状况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帮助.手术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全身状态以及受累血管的条件.本组中13例患者行腹主-髂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移植术、6例行腹主-双侧股动脉旁路术、解剖外旁路5例、2例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另有1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间置术加肾动脉成形术.腹主-髂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效果好,1年通畅率100%,5年通畅率仍为75%.腋-股架桥术5年通畅率仅为37.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及全面的综合治疗是提高Leriche综合征血管移植术后远期通畅率的关键.
作者:胡新华;杨军;张强;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患者34例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达77.1%和47.1%.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而检测外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正华;邓剑;向成玉;王开正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经路在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1990年1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其中103例采用胸腹联合经路根治手术.结果该组切除食管长度均在6 cm以上,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9例,阳性率18.45%(19/103);取幽门上、下淋巴结活检,84例贲门癌中8例阳性,19例胃体癌中17例阳性.术后因肺癌感染死亡3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72例,有胸骨后烧灼感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者12例,发生率16.67%(12/72),其余病例无明显不适.结论胸腹联合经路切除贲门癌,手术视野好、肿瘤切除范围广泛和淋巴结清扫彻底,不易造成肿瘤复发.
作者:孙卫国;张学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输卵管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非放射性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异位妊娠患者输卵管及绒毛组织HSV DNA的存在情况,并与正常输卵管比较.结果60例异位妊娠的输卵管中有23例检测到HSV DNA,占3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1例无合并症的妊娠输卵管HSV DNA的阳性率为4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绒毛组织HSV感染率较低,60例中只有7例阳性.结论结果显示部分输卵管妊娠可能是由于HSV感染所致,对于生育期妇女,应提倡性生活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生殖器HSV感染,以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可能.
作者:黄杰雄;陈映缄;褚桂芬;邱前程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心脏起搏患者术前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125例心脏起搏患者心脏起搏术前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125例心脏起搏患者存在以焦虑(60人)、躯体化(57人)、恐怖(38人)、抑郁(55人)、人际关系(34人)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其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明显高于25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积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与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显著关联(P均<0.01).收稿: Oct. 16, 2003结论心脏起搏患者存在焦虑、躯体化、恐怖、抑郁、人际关系等明显心理问题,社会支持不满意.同时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海涛;刘茜倩;李思特;祁述善;沈向前;金淑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判断骨转移瘤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后免疫学指标CD4+,CD8+及CD4+/CD8+的变化及该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监控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应用89SrCl2治疗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CD4+,CD8+及CD4+/CD8+值.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2,4和6个月行全身骨显像,记录骨转移病灶数及计算平均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CD4+/CD8+值高于骨转移瘤患者,而CD8+值低于骨转移瘤患者(P<0.05).89SrCl2治疗后病灶数随CD4+增加、CD8+降低、CD4+/CD8+增加而相应减少.第4个月89SrCl2作用达峰值,各指标也达到极限值.结论CD4+,CD8+,CD4+/CD8+可以灵敏反映89SrCl2治疗效果,客观反映骨转移瘤病灶的变化.
作者:房娜;李勇;杨志杰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功能和各磷脂组分含量的变化.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检测BALF中表面张力、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结果两组中的表面张力(Nn/m)、磷脂酰胆碱(g/L)、磷脂酰肌醇(g/L)和磷脂酰丝氨酸(g/L)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正常对照组60.508±1.327,7.437±0.736,0.382±0.032,0.262±0.041,65.151±1.791,6.184±0.465,0.377±0.045和0.255±0.039.哮喘模型组BALF中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负相关,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存在PS功能和磷脂含量的异常.
作者:史菲;邱晨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建立中药淫羊藿总黄酮的精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淫羊藿总黄酮的佳精制工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产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平均为54%以上.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切实可行、成本低廉.
作者:佘白蓉;秦达念;佘运初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比较Tju103和CTLA4-Ig分别调节、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用经丝裂霉素处理的异基因正常BALB/c(H-2d)小鼠巨噬细胞做耐受诱导原,分别用Tju103和CTLA4-Ig体外训导、调节C57BL/6(H-2d)小鼠T淋巴细胞,通过增殖效应(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杀伤效应(MTT法),考察经训导的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对BALB/c小鼠和CBA(H-2k)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伤效应的改变.结果经Yju103调节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BALB/c和CBA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红白病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未能诱导对已接触抗原(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经CTLA4-Ig孵育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这三种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对已接触抗原呈现免疫耐受,而对第三种抗原(CBA小鼠)和EL9611白血病细胞保持反应性.结论在特异抗原存在下,Tju103和CTLA4-Ig均能明显抑制异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和杀伤效应,但Tju103诱导非特异免疫抑制,而CTLA4-Ig诱导特异免疫耐受,更适合于诱导移植免耐受.
作者:陈永乐;郭坤元;李玉华;李江琪;王三斌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变化及细胞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TGF-β1,PDGF含量.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1,PD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TGF-β1,PDGF参与IPF的形成,检测BALF中TGF-β1,PDGF含量可作为IPF的辅助诊断指标及判断疾病活动的标志,对TGF-β1,PDGF的生物活性进行阻断,将是治疗IPF一条有前途的方法.
作者:吴晓梅;王欣燕;周丹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糖不同浓度刺激或抑制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负控蛋白P27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高糖(5.5 mmol/L和25mmol/L、内皮素-1(10-7mol/L)、白介素-13(10 ng/ml和100 ng/m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系膜细胞P27表达水平.结果5.5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5.10±0.94和3.84±0.81,较对照级明显降低(P<0.001),而2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26.82±3.15和30.88±3.6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皮素-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0.05).IL-13 10 ng/ml浓度组和100 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52和23.8±2.56,对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王新根;任莉莉;黄瑞芳;戴勇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CEA,CA199和CA125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40例良性肿瘤患者及214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40例、胃癌30例、结直肠癌42例,卵巢癌30例、胰腺癌20例、肺癌52例)血清中CEA,CA199和CA125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肺癌血清CEA,CA199和CA125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1),CEA,CA199和CA125单检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0.9%和50.4%,联检总的阳性率为85.5%.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125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提高总的检出率具有价值.
作者:余剑英;杨喜春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28天开始用两不同中药制剂(即中药1号和中药2号)分别灌胃C组和D组小鼠,0.5 ml/只/d,连续1周.感染后第35天给予吡喹酮半剂量进行治疗.同时设单用吡喹酮半剂量治疗对照组,吡喹酮全剂量治疗对照组和不用药感染对照组.感染后第49天剖杀小鼠灌注收集虫体.计算杀虫率、观察小鼠肝切片中虫卵肉芽肿大小并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动态水平.结果两种中药制剂分别将吡喹酮的杀虫率提高了33.97%和41.18%:虫卵肉芽肿大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在给中药前各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别,给中药后,中药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直到给吡喹酮治疗前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选用的两种中药刺剂均能在不加重虫卵内芽肿病变的同时提高吡喹酮杀日本血吸虫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增强剂促进宿主免疫应答,增强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生成有关.
作者:张祖萍;曾庆仁;龚燕飞;张顺科;沈杰;林雪迟;黄志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与盆腔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经腹腔镜检查确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36例)和因卵巢肿瘤等原因而行腹腔镜手术、有正常生育史的患者(对照组23例)进行宫颈分泌物和盆腔液体的UU检测,并通过腹腔镜观察盆腔粘连情况,在腹腔镜下行美兰通液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1.不孕组与对照组宫颈分泌物的UU阳性率分别为30.6%(11/36)和8.7%(2/2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腔液体UU阳性率分别为5.6%(2/36)和0%(0/2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孕组中UU阳性患者输卵管阻塞率为87.5%,明显高于同组UU阴性患者输卵管阻塞率64.6%(P<0.05);在两组共59例患者中,UU阳性患者中仅14.3%有盆腔炎症状,与无UU感染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孕组中UU阳性者输卵管粘连以无粘连或轻度粘连为主,占50%(12/24条输卵管);UU阴性者则以中、重度粘连为主,占79.2%(38/48条输卵管),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女性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相关;2.UU感染症状隐匿,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输卵管腔损害明显;3.早期腹腔镜检查对怀疑感染所致的不孕症患者有必要;4.不孕症患者应常规进行生殖道UU检测,并尽量减少阴道宫腔操作.
作者:张怡;张柯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易患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36例老年H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老年HAP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占71.1%;同时两种细菌或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严重,占46.2%.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泰能、氧哌嗪青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G+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变,机体抵抗力低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营养不良、肺功能低下,同时反复大量使用多种抗生素,是造成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增强免疫功能、加强营养及病房的空气消毒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蓝行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脑血管病人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用临床药物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比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比较.结果经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功能恢复分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及时对脑血管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大限度地改善受损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应大力开展现代综合康复治疗,不断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红;陈艳萍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重点探讨小儿特大面积烧伤(TBSA>40%)休克、脓毒症及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该科收治的90例小儿特大面积烧伤的病例资料.结果该组治愈69例,治愈率76.67%,死亡13例,死亡率14.00%,自动出院8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是提高小儿特大面积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饶忠;吴涛;周红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明确妊娠时期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妊娠中期妇女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FFA;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结果妊娠中期妇女出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胰岛素、FFA、TNF-α、瘦素水平的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以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为对象,分析发现ISI与BMI、FFA、TNF-α、瘦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基础胰岛素水平、体重也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身高、血糖水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妊娠妇女于妊娠中期即已出现IR,机体GGA、TNF-d、瘦素水平与此密切相关,是参与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玉岩;郭磊;都健;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连台手术中空气细菌污染程度及三氧消毒灭菌机对空气短时消毒效果.方法在相同恒定的室温、湿度条件下,连续两台2,3h的择期无菌手术80例.在连台手术间隙采用三氧消毒灭菌机分别对密闭手术间的空气进行短时消毒30min(Ⅰ组)和20min(Ⅱ组).结果Ⅰ组第1,2台术毕空气中细菌数分别超过卫生学标准的5.04倍和3.874倍;Ⅱ组第1,2台术毕空气中细菌分别超过卫生学标准的4.16倍和3.38倍;Ⅰ、Ⅱ组第1,2台术毕消毒后分别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比较显著性(P<0.001).两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手术室连续2台手术后空气污染较严重,三氧消毒灭菌机消毒20min效果良好.
作者:甘辞海;杨晓莹;饶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医疗信息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及基本内容,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质量,提高系统应用水平.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医疗信息标准化管理方面的资料,并结合该院信息标准化管理实际进行规范细化.结果论述了医疗信息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及基本内容;探讨了影响医疗信息标准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建议.结论医疗信息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系统字典的规范性是影响医疗信息标准化质量的主要因素,强化医务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严格执行各类规范与标准、加强检查监督是确保医疗信息标准化质量的根本.
作者:郭雪清;黄正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泌尿外科见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深入的病房见习,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大量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适应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思维的转变.我们根据见习期间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为进入临床学习及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合群;齐范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网络模式对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意义,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并结合该院工作实践,探讨网络模式下的医疗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法.结果提出了对数量指标监控、诊断治疗质量监控、医技工作质量监控、药品管理质量监控、医院感染监控、医疗行为监控及卫生经济管理质量监控等七个方面的控制管理.结论网络模式方便了信息交流,加速了信息反馈,为医院管理者实时动态掌握各类信息及质量监控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
作者:黄正东;张丽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我国每年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大约有1000万例,手术通常是安全的,严重的并产症少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升高,剖宫产后的人流手术亦随之增多.由于子宫存在疤痕,人流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增加,甚至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彬;曲军英;陈秋燕 刊期: 2004年第1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低热、胸闷憋气1周入院.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右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心(-).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体健.胸片、胸腔B超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出草黄色胸水,胸水常规、生化符合渗出液改变,细胞分类以单核为主,当日即予异烟肼0.3 g,1次/d、吡嗪酰胺0.5g,3次/d、利福平0.45 g顿服(为了保证病人空腹服用并减轻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我们一般都嘱病人将利福平于晚睡前顿服)三联抗结核治疗及反复胸腔穿刺抽液.
作者:王瑞娟;王萍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状况,探讨质粒与其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碱裂解法快速提取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质粒指纹图谱.对单质粒菌株采用质粒消除试验研究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显示出多重耐药性.71株临床分离株中有43株检测到质粒,根据质粒图谱可分为8个型别.质粒消除试验显示32.0 kb的质粒消除后耐药性无明显变化,22.0 kb的质粒消除后,该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丢失.结论亚胺培南、舒普深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质粒指纹技术仍可作为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结果表明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散发的流行态势.22.0 kg的质粒与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有关.
作者:唐银;阳大庆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肾癌中MTS1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42例肾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ST1基因产物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相关于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结论MTS1基因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蛋白缺失是肾癌恶性度高及晚期表现,P16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固新;党建功;南勋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与涎腺肿瘤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引物PCR法为44例涎腺肿瘤组织标本中31例HPVs阳性组织DNA进行分型检测.结果检出HPV16E7阳性率为13.60%,HPV18E7阳性率为47.72%,涎腺肿瘤组织中HPV18E7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6E7阳性率;恶性肿瘤组中HPV16E7和HPV18E7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HPV18型感染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6,18型E7基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梁志刚;楚雍烈;郑苍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 density,MVD).分析p53蛋白和MVD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为癌细胞核棕黄色着色,CD34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HCC的p53表达及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是否完整有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或MVD≥148的肝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比p53蛋白表达阴性或MVD<148者低(P<0.05).结论p53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p53蛋白及MVD可作为肝癌的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伟;王占民;吴小鹏;戴勇;胡三元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观察NT-3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能够稳定表达、分泌NT-3蛋白的NIH3T3细胞系;选择出生2~4 d的BALA/CA小鼠,进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原代培养并分为3组,其中Ⅰ组与稳定分泌NT-3的NIH3T3细胞共培养,Ⅱ组与传染空载体NIH3T3细胞共培养,Ⅲ组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共培养2周后,观察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及轴突长度的变化.结果共培养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NIH3T3-NT-3共培养组SGC的数量以及突起的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T-3可显著减轻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邓志宏;王锦玲;邱建华;刘顺利;黄维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25~125μmol/L浓度梯度的齐墩果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h,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Ⅴ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75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结果从50μmol/L齐墩果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88.36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齐墩果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调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作者:黄敏珊;黄炜;吴其年;罗惠玲;张志凌;张东方;杨凤仪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来自新生3~5 d SD大鼠海马组织,造缺氧损伤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应用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及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脑溢安对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培养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后发生凋亡,脑溢安能促进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减少神经干细胞凋亡;缺氧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内p38MAPK活性增强,脑溢安血清组p38MAPK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正常血清组(P<0.01).结论脑溢安能保护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抑制缺氧损伤激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肖岚;黎杏群;刘柏炎;罗杰坤;黄菊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假手术、单纯DBI和DBI后亚低温治疗4组,按Marmarou氏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CM),观察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HSP70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DBI后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较单纯DBI组显著增高(P<0.01),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HSP70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荆国杰;李雪松;陈建良 刊期: 200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