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T1通过调节CDK4/CDK6/CCND1复合物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胡晓玲;翟元芳;李国栋;邢建峰;杨洁;毕炀辉;王娟;师如意

关键词:食管肿瘤, 癌, 鳞状细胞, FAT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中FAT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AT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高表达FAT1食管鳞癌细胞系YSE2和Colo680N中,应用慢病毒感染法干扰FAT1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FAT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FAT1的表达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低FAT1的表达对细胞周期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FAT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66.97±21.53和78.13±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AT1表达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在YSE2细胞中,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570±51)min,敲低FAT1表达后细胞分裂时间为(1356±31)min;在Colo680N细胞中,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时间为(1532±53)min,敲低FAT1表达后细胞分裂时间为(1290±3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AT1表达促进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上调CDK4/CDK6/CCND1复合物的表达.结论 FAT1通过调节食管鳞癌细胞CDK4 /CDK6 /CCND1复合物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由G1 期向S期转化,抑制细胞增殖.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误诊为肝梗死一例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疼痛不适,伴发热,无恶心、呕吐、黄疸,当地医院CT提示肝左外叶占位(脓肿待除外),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转院. 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 36. 4℃,脉搏 75 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131/73 mmHg;血常规正常,血清乳酸脱氢酶为273 U/L,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为494 U/L,肝炎系列、梅毒和艾滋病病毒阴性;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为52. 42 μg/L、血清癌胚抗原为8. 59μg/L、血清糖类抗原 19?9为 3. 35 U/ml、细胞角蛋白 18 为892 U/L、组织多肽抗原为13 ng/ml. 超声检查示,占据肝左外叶约12.7 cm×8.7 cm×7.5 cm,弥漫状欠均匀低回声占位,与左内叶肝脏分界清晰,其内可见明显增厚、增高的Glisson鞘结构,门静脉血管填塞(图1) ,彩色多普勒检测增厚的鞘内纤细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检测呈动脉血流频谱,大范围的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肝脏左外叶实质弥漫性病变伴门静脉填塞. 超声造影示,肝左外叶低回声区约10 s肝动脉分支血管增强(图2);持续至120 s门静脉、肝实质无增强,增强肝动脉血管分布呈树枝状发散状增强(图3) ,考虑肝左外叶门静脉闭塞缺血性坏死.

    作者:张芳芳;薛改琴;任基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AT1通过调节CDK4/CDK6/CCND1复合物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中FAT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AT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高表达FAT1食管鳞癌细胞系YSE2和Colo680N中,应用慢病毒感染法干扰FAT1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FAT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FAT1的表达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低FAT1的表达对细胞周期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FAT1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66.97±21.53和78.13±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AT1表达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在YSE2细胞中,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570±51)min,敲低FAT1表达后细胞分裂时间为(1356±31)min;在Colo680N细胞中,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时间为(1532±53)min,敲低FAT1表达后细胞分裂时间为(1290±3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AT1表达促进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上调CDK4/CDK6/CCND1复合物的表达.结论 FAT1通过调节食管鳞癌细胞CDK4 /CDK6 /CCND1复合物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由G1 期向S期转化,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胡晓玲;翟元芳;李国栋;邢建峰;杨洁;毕炀辉;王娟;师如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腺癌患者血浆和肿瘤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T790M位点突变检测一致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血浆和肿瘤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T790M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12例可手术切除(Ⅰ~ⅢA期)及100例进展期(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组织或细胞学肿瘤标本,其中11例标本为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患者,并配对采集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期获得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肿瘤标本采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配对血浆标本采用二代测序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检测循环肿瘤DNA EGFR基因突变.结果 10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和肿瘤标本中,EGFR基因T790M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50.0%、72.9%和72.0%,L858R位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91.7%、100.0%和98.0%,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79.2%、100.0%和95.0%.5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T790M突变[(1.0±0.0)拷贝]7例(14.0%),未检出L858R突变和19外显子缺失突变.12例可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血浆中,T790M突变[(1.2±0.2)拷贝]4例(33.3%),未检出L858R和19外显子缺失突变.10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中,T790M位点突变28例(28.0%),拷贝数为(34.0±22.7)拷贝.11例获得性吉非替尼耐药患者血浆中,T790M突变5例,拷贝数为(268.2±119.9)拷贝.结论 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及肿瘤标本中,检测T790M位点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低.健康志愿者血浆中存在T790M突变,可能提示T790M位点突变为EGFR信号传导路径的调节者,且在健康人群中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作者:杜俊;王征;杨丽;邸婧;张建光;王天阳;刘东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目的 分析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估计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到全国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通过严格的审核和评估,339个登记处的数据符合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以及不同恶性肿瘤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并结合2014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结果 2014年纳入分析的339个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288243347人(其中城市144061915人,农村144181432人).病理诊断比例为68.01%,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2.19%,死亡发病比为0.61.估计全国2014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301.67/10万,女性253.29/10万),中标率为190.63/10万,世标率为186.53/10万,累积率(0~74岁)为21.58%.城市地区发病率为302.13/10万,中标发病率为196.58/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48.9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82.64/10万.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男性207.24/10万,女性126.54/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6.98/10万,世标死亡率为106.09/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2.00%.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74.34/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3.49/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0.0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1.57/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00%.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肿瘤的主要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3.36%.结论 我国肿瘤登记工作发展迅速,肿瘤登记覆盖范围逐年扩大,数据质量稳步提升.肿瘤登记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基础,为制订中长期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我国目前肿瘤负担依然很严重,且城乡、性别间肿瘤负担差异明显,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肿瘤防控策略,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陈万青;李贺;孙可欣;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邹小农;顾秀瑛;赫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强癌症监测助力癌症防控

    癌症是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本文综述中国癌症监测及防治的阶段性进展,为今后中国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中国癌症的流行状况和趋势进行描述分析,结合目前防治工作的进展,总结在政策制订、防治网络建设、监测体系建立、癌症预防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中国居民癌症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约380.4万,全国癌症标化发病率为190.63/10万,死于癌症人数约229.6万,癌症标化死亡率为106.98/10万.癌症防治体系已逐渐建立并完善,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群癌症监测数据收集,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存在,中国癌症负担不容忽视.未来几年,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防治工作中的职能,采用综合化的癌症防控理念,以癌症监测数据为依据,助力癌症精准防控.

    作者:赫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质子重离子肿瘤放疗的临床注册试验初步报告

    目的 探讨IONTRIS粒子放疗设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间共有35例肿瘤患者入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36~80岁,中位年龄69岁.头颈肿瘤10例(均为手术后复发),胸部肿瘤4例,原发性肝癌1例,腹膜后肉瘤术后复发1例,前列腺癌19例.碳离子照射剂量为2.74~10 GyE/次,质子照射剂量为2~5.5 GyE/次,5次/周.放疗前对每个放射野进行水箱剂量验证.结果 碳离子照射22例,质子照射13例.放疗后1年,35例患者全部生存.在16例头颈部、胸部和腹盆腔肿瘤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例,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3.8%(15/16).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1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为100%.35例患者对粒子放疗的耐受性良好,放疗期间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和体重无明显改变.25例(71.4%)患者发生了与粒子放疗相关的急性不良事件(AE)33例次,均为1级,在放疗1年时急性AE全部消失.有6例(17.1%)患者在放疗后1年发生后期AE 6例次,全部为1级.结论采用IONTRIS设备治疗肿瘤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陆嘉德;叶明;郭小毛;傅深;Moyers F.Michael;章青;茅静芳;孔琳;HSI Wen Chien;Shahnazi Kambiz;赵静芳;章真;马秀梅;来松涛;张晓萌;麻宁一;高云生;蔡昕;管西寅;张军华;吴斌;程竞仪;盛尹祥子;任炜;赵俊;孙力宁;蒋国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NS1?B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TB?Kelch蛋白家族成员NS1?B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2008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9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其中30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期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4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验证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NS1?BP的表达,分析NS1?BP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通过瞬时转染NS1?BP高表达质粒以及干扰质粒上调或下调食管鳞癌细胞中NS1?BP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1?BP低表达9例(30.0%);在14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NS1?BP低表达85例(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研究组中,NS1?BP高表达组和NS1?BP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3.2%和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验证组中,NS1?BP高表达组和NS1?BP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8%和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在研究组和验证组中,NS1?BP的表达和放化疗敏感性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P<0.05).在食管鳞癌细胞TE?1中,NS1?BP过表达导致细胞癌基因c?Myc的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而在食管鳞癌细胞KYSE510中,下调NS1?BP的表达导致c?Myc的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NS1?BP的表达水平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NS1?BP可能通过下调c?Myc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NS1?BP可能成为未来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任凯;钱东;王煜雯;庞青松;章文成;袁智勇;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T2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T2WI+DWI在直肠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术前MRI资料分为T2WI、DWI和T2WI+DWI 3组,分别对肿瘤T分期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不同序列T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用T2WI+DWI序列对N分期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2WI、DWI和T2WI+DWI序列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100/120)、65.0%(78/120)和92.5%(111/120).与T2WI和T2WI+DWI比较,DWI序列诊断直肠癌T1、T2期的特异度、T3期的敏感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诊断直肠癌T2期的敏感度(63.0%)低于T2WI+DWI序列(88.9%).T2WI+DWI序列对诊断直肠癌T2期的敏感度(88.9%)和T3期的特异度(94.0%)高于T2WI序列(分别为51.9%和72.0%).T2WI+DWI序列诊断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率为62.1%(72/116).结论 高分辨T2WI是直肠癌治疗前分期的关键序列,单独DWI序列尚不能进行准确分期,但T2WI联合DWI可以提高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T2WI+DWI评价直肠癌N分期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翀达;张红梅;孟闫凯;叶枫;姜军;欧阳汉;赵心明;周纯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食管黏膜下巨大原发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女,52岁,胸部CT及超声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下占位,于2017年6月7日入院治疗.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畅,伴反流症状,平卧位加重,反流物为黏液及白沫,偶有呼吸困难. 近2年症状渐进性加重,无胸背疼痛、声音嘶哑、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心悸、乏力等症状.1年前诊断为食管占位病变,未行任何治疗,患者自述瘤体较1年前增大.

    作者:刘桃桃;武鹏;张士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遗传性结直肠癌根据有无息肉大致可分为2类,第1类是以息肉病为特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第2类为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本共识主要分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综合征、息肉病性综合征以及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等3部分,分别针对各个遗传综合征的定义、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治疗策略以及随访监测策略展开阐述和推荐.除了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更强调防治结合,注重对家系成员的遗传筛查和监测随访.希望通过专家共识的制订,推动全国临床工作者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认识和多学科参与的规范化诊治,终有效提高中国遗传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水平.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胆囊癌组织中黏结合蛋白多糖1和黏结合蛋白多糖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胆囊鳞癌(SC)、腺鳞癌(ASC)和腺癌(AC)组织中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和syndecan?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46例胆囊SC和ASC、80例A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syndecan?1和syndecan?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囊SC、ASC和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6例SC和ASC患者中,syndecan?1和syndecan?2阳性表达(以鳞癌成分阳性为准,腺癌成分阳性表达而鳞癌成分阴性表达者也定为阴性表达)分别为29例(63.0%)和28例(60.9%).80例AC患者中,syndecan?1和syndecan?2阳性表达分别为47例(58.8%)和51例(63.8%).SC和ASC组与AC组患者的syndecan?1和syndecan?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decan?1和syndecan?2表达与SC和ASC患者的肿瘤大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侵犯周围组织情况和手术方式均有关(均P<0.05),syndecan?1和syndecan?2表达与A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侵犯周围组织情况和手术方式均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胆囊SC、ASC和AC患者中,syndecan?1和syndecan?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均低于阴性患者(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yndecan?1和syndecan?2表达情况为影响胆囊SC、ASC和A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syndecan?1和syndecan?2表达情况反映了胆囊SC、ASC和AC的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syndecan?1和syndecan?2阳性的胆囊SC、ASC、AC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谭兴国;杨竹林;苗雄鹰;刘子儒;李代强;邹琼;李景和;梁路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隐匿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原发癌灶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依据2013年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内病灶进行分析,研究隐匿性乳腺癌患者MRI增强后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4例患者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4例,其中18例在乳腺病理切片中可见原发癌灶.MRI检出原发癌灶17例,其中肿块型病变6例,直径0.6~1.2 cm(平均0.9 cm);非肿块样强化病变11例,其中线样分布4例,段样分布3例,局灶性分布3例,区域性分布1例.TIC类型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2例.34例隐匿性乳腺癌中,有完整免疫组化结果23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11例(47.8%),孕激素受体(PR)阳性10例(43.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7例(30.4%),Ki?67高表达(>14%)20例(87.0%).Luminal A型1例(4.3%),Luminal B型10例(43.5%),三阴性乳腺癌7例(30.4%),HER?2过表达5例(21.7%).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灶MRI常表现为体积较小的肿块型病变及局灶性分布、线样分布或段样分布的非肿块样强化病变,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Ki?67指数较高,其分子亚型构成以Luminal B型为多见.

    作者:张俊杰;杨晓棠;杜笑松;张建新;侯丽娜;牛金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臂试验支持抗肿瘤新药注册的考虑

    近年来单臂试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抗肿瘤新药的注册申请.与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单臂试验显著缩短了药品的上市时间,因此企业均期望以单臂数据支持新药注册.为鼓励创新,加速抗肿瘤药物研发,文章从单臂试验的产生背景、核心问题以及单臂试验支持注册的标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抗肿瘤药物单臂试验的设计和原则.

    作者:周明;陈晓媛;张虹;夏琳;仝昕;邹丽敏;郝瑞敏;赵肖;石远凯;杨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