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王黎明;吴凡;荣维淇;林圣涛;柳云贺;郑艺玲;吴健雄
内脂素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内脂素不仅在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脂素抑制剂对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田文艳;王颖梅;张艳芳;薛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侵及胸壁或胸膜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22例侵及胸壁或胸膜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检查,评价局部疗效,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2例患者共27个病变,共接受26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根据术后即刻冰球覆盖病变范围分为冰球完全覆盖组(A组)和冰球未完全覆盖组(B组),其中A组18例,B组4例.术后1个月,A组患者肿瘤完全消融15例,残留3例,3例患者均再次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B组患者肿瘤均有残留.术后3个月,A组患者肿瘤完全消融17例,残留1例,再次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B组患者的肿瘤残留部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肿瘤均完全消融,B组患者的肿瘤残留部分均增大.22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95±0.57)分、(1.45±0.35)分、(1.45±0.35)分、(1.64±1.71)分和(2.00±2.35)分,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9%(20/22)、90.9%(20/22)、86.4% (19/22)和81.8%(18/22).中位随访时间为13.5个月, 中位PFS为7个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不良反应为短暂疼痛加重16例,胸腔积液5例,行闭式引流3例,发热5例,咯血3例. 结论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胸壁恶性肿瘤的方法.
作者:王猛;潘元威;周志刚;崔瑶;杜可朴;李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手术治疗的45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45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无复发间隔时间(RFI)为3~120个月,中位RFI为15个月.放疗野内复发21例,其中中心型复发18例,非中心型复发3例;非放疗野复发24例,其中盆腔复发(根治术后未行放疗)16例,远处复发8例.45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复发后生存时间为(39.1±1.0)个月,2年生存率为55.6%,5年生存率为2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RFI、复发部位、初治方式与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是影响复发性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7). 结论 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结合初治方式及复发部位进行选择.对于放疗野内中心型复发的患者,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也适合于非放疗野孤立性复发的患者,联合辅助放化疗可以改善其生存情况.
作者:韩瑛;吴令英;李宁;李晓光;张蓉;孙阳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后相关性胆管损伤与血管栓塞位置的关系及临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18日间21例肝癌TACE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发生胆管损伤的可能因素及临床转归. 结果 21例患者总共行TACE 48次,其中肝固有动脉14次,左肝动脉3次,右肝动脉10次,左右肝动脉9次,肿瘤动脉供血分支12次.21例患者发生胆管损伤数目35个,其中靠近肿瘤位置7个,非靠近肿瘤位置2个,右肝7个,左肝2个,左右肝11个,肝门部6个.21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及胆管内、外引流术后,肝功能好转;有4例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汁瘤患者,胆管外引流效果不明显,后期出现胆管感染、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等并发症;有3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出现肝硬化失代偿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肝性脑病死亡;有4例患者随访期间肝癌复发. 结论 TACE相关性胆管损伤部位与栓塞肝动脉位置具有高度吻合性,可能存在某种血管参与胆管供血,如果给予完全栓塞,易造成胆管损伤.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肝癌患者,胆管引流效果不佳,且后期易出现胆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徐后云;余细平;冯锐;胡红杰;肖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方法 68例首诊、未行任何治疗及有创性检查的软组织肿瘤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SWI扫描,观察肿瘤内部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级、分布及所占肿瘤体积比例,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68例肿瘤患者中,良性40例,恶性28例.良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以ITSS 1级和ITSS 3级(均为血管瘤)为主,占72.5%(29/40);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以ITSS 2级和ITSS 3级为主,占89.3%(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的ITSS分布以外周分布和弥漫性分布(均为血管瘤)为主,占90.0%(36/40);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的ITSS分布以中央分布为主,占78.6%(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软组织肿瘤患者ITSS所占肿瘤体积比例以<1/3和>2/3(均为血管瘤)为主,占90.0%(36/40);恶性软组织肿瘤以<1/3为主,占82.1%(2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WI对软组织病变内静脉及血液代谢物的显示敏感,有助于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杰;陈勇;包雪梅;凌小莉;丁建平;张泽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R0切除的98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 结果 9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98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91.7%和76.3%,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2个月.98例患者术后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66.2%和5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结节、肝被膜侵犯和术后复发时间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长期大量饮酒、卫星结节和肝被膜侵犯与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和肝被膜侵犯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长期大量饮酒是影响小肝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3). 结论 小肝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积极治疗,在保证肿瘤R0切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正常肝的切除范围对患者有利.小肝癌术后复发时间≤2年提示预后不良,长期大量饮酒能够促进小肝癌术后复发.
作者:张扬;王黎明;吴凡;荣维淇;林圣涛;柳云贺;郑艺玲;吴健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FOLFOXIRI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Ⅰ期临床试验设计以探索FOLFOXIRI方案的大耐受剂量,固定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剂量,按照150、165和180 mg/m2(静脉输注90 min)3个水平逐级提升伊立替康的剂量.针对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的患者进行UGT1A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共1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FOLFOXIRI方案的推荐剂量为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氟尿嘧啶2 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4 h),第1天给药;伊立替康150 mg/m2,第8天给药;每14 d为1个周期.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乏力,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全组有效率为66.7%.结论 FOLFOXIRI方案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宋岩;李伟伟;黄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纹理分析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47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组,分别测量NAC前和2个周期后的MRI纹理参数(能量、熵、惯量、相关和逆差距),其中正态分布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NAC前和2个周期后的MRI纹理参数变化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佳预测参数及其诊断阈值. 结果 47例乳腺癌患者NAC前和NAC 2个周期后的纹理参数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化疗前,pCR组的能量、熵、惯量、相关和逆差距分别为78.58×10-5(55.64×10-5, 135.23×10-5)、10.06±1.02、7 993.91±2 428.10、(4.76±0.99)×10-5和(18.10±4.13)×10-3,non-pCR组分别为76.84×10-5(48.68×10-5,154.15×10-5)、10.28±1.26、7 184.77(4 938.03,9 974.04)、(5.21±2.01)×10-5和(17.68±5.87)×10-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C 2个周期后,pCR组的能量、熵、惯量、相关和逆差距分别为(542.11±361.04)×10-5、7.95±1.28、16 765.08±9 706.56、(0.43±0.07)×10-5和(12.18±9.82)×10-3,non-pCR组分别为133.00×10-5(79.80×10-5,239.00×10-5)、9.29±1.46、7 916.64(6 418.89,10 934.40)、(0.38±0.08)×10-5和(14.80±5.06)×10-3,除了逆差距外,能量、熵、惯量和相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C 2个周期后,pCR组和non-pCR组的Δ能量、Δ熵、Δ惯量和Δ逆差距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AC 2个周期后Δ熵的AUC大(0.81),其预测pCR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5.7%.结论 DCE-MRI纹理分析能够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
作者:孙赛花;周纯武;赵莉芸;张仁知;欧阳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53亚体Δ40p53对p53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Δ40p53)、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野生型p53)和H1299肺癌细胞系(p53缺失),感染p53腺病毒使p53过表达,转染Δ40p53质粒使Δ40p53过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Δ40p53和p53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Δ40p53对p53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Δ40p53与 p53相互作用关系,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 Δ40p53在HCT116-p53-/-细胞中能够稳定转录并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Δ40p53对p53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无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显示,Δ40p53与 p53能相互结合.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CT116-p53-/——Control组、H1299+p53组、HCT116-p53-/-+p53组、H1299+奥沙利铂(Oxa)组、HCT116-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0±0.47)%、(2.40±0.32)%、(5.20±0.58)%、(4.10±0.18)%、(22.40±1.73)%、(19.30±1.11)%、(29.90±1.15)%和(39.30±2.26)%. H1299+p53+Oxa组与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1,P=0.021).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 Δ40p53组、H1299+Oxa组、H1299+Δ40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0±0.35)%、(2.20±0.17)%、(4.80±0.49)%、(4.90±1.10)%、(20.30±1.10)%、(19.60±1.45)%、(27.90±1.39)%和(35.20±1.43)%,H1299+p53+Oxa组与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2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Δ40p53组、H1299+Oxa组、H1299+Δ40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0.32)%、(2.20±0.24)%、(4.60±0.48)%、(3.90±0.67)%、(19.30±1.11)%、(17.70±0.66)%、(28.30±2.76%)和(37.50±1.51)%,H1299+p53+Oxa组与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42). 结论 Δ40p53与p53可相互结合,并能够增强p53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王贲士;赵红伟;乔录新;单军奇;侯庆生;陈德喜;郭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锁上淋巴结清扫术在初诊时锁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间90例初诊伴有锁上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了锁上淋巴结清扫术分为锁上淋巴结清扫组(34例)和对照组(56例). 结果 9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局部区域复发32例,远处转移47例,其中有25例患者同时伴有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32例局部复发患者中,锁上淋巴结清扫组11例,对照组21例.47例远处转移患者中,锁上淋巴结清扫组17例,对照组30例.90例患者中,死亡32例,其中锁上淋巴结清扫组16例,对照组16例.生存分析显示,锁上淋巴结清扫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P=0.246).锁上淋巴结清扫组和对照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7%和43.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 和5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8,P=0.951).锁上淋巴结清扫组和对照组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8% 和46.2%,5年生存率分别为50.6%和43.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7,P=0.973).锁上淋巴结清扫组和对照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2%和48.0%, 5年生存率分别为37.2%和65.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4, P=0.032).全组有47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锁上淋巴结清扫组和对照组患者的5年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37.3%和38.5%. 结论 锁上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是ER阴性、PR阴性且初诊伴有锁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局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能不利于HER2阴性且初诊伴有锁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延长.
作者:张薇;齐晓敏;陈翱翔;张培;曹旭晨;肖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间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患者84例,将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的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随访(≥2年)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的诊断价值. 结果 MRI显示,斜坡区病变71例,翼腭窝和颞下窝病变5例,咽旁间隙病变4例,海绵窦病变4例.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病理诊断肿瘤复发35例,其中低分化鳞癌30例,癌巢5例;非肿瘤病变49例.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病理诊断与MRI诊断结果有关(P<0.05).在随访≥2年的76例患者中,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病理诊断肿瘤复发28例,非肿瘤病变48例.MRI诊断肿瘤复发36例,非肿瘤病变40例.随访证实肿瘤复发30例,非肿瘤病变46例.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MRI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鼻内镜下鼻咽颅底活检术病理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90.0%、97.8%和95.0%.MRI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80.0%、73.9%和76.0%. 结论 内镜下鼻咽颅底病变活检术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且安全、有效,是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病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吕洁瑜;梁发雅;韩萍;黄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miR-17-92基因簇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过表达miR-17-92基因的质粒转染包装细胞,并构建过表达miR-17-92基因簇的前列腺癌DU145-17-92细胞.采用xCelligence系统实时动态监测DU145-control和 DU145-17-92细胞的生长能力,采用Ki-67抗原检测技术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DU145-control和DU145-17-92细胞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U145-control和DU145-17-92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U145-control和DU145-17-9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和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xCelligence系统监测显示,从接种24 h后,DU145-17-92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DU145-control细胞(P<0.01).细胞培养24、48、72 h后,DU145-control组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6.57±1.68)%、(85.48±0.26)%和(90.85±2.08)%,DU145-17-92组的Ki-6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3.64±0.68)%、(93.43±1.23)%和(97.36±0.86)%,两组仅在培养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培养24、48、72 h后,DU145-contro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6±0.09)%、(14.51±0.86)%和(20.73±1.64)%,DU145-17-92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0.15)%、(7.90±0.40)%和(4.92±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U145-control和DU145-17-92细胞中,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0和0.16±0.00,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00和0.1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过表达miR-17-92基因簇促进了蛋白激酶B(Akt)中丝氨酸473位点(p-Akt-473)的磷酸化,但对308位点(p-Akt-308)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DU145-control和DU145-17-92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01和0.7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表达miR-17-92基因簇能显著影响DU145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性,这与凋亡调控相关蛋白BIM和抑癌蛋白PTEN表达的下调有关,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失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鹏;马亮;周珺;徐晶晶;刘菲;国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预后影响因素和疾病复发率间的差异,分析适合手术的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51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251例PTC患者中,PTMC 169例,大PTC(肿瘤直径>1 cm) 82例. 结果 PTMC和大PTC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分别为65.1%(110/169)和78.0%(6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患者的腺外侵袭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12/169)和27.2%(46/169),大PTC患者的腺外侵袭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9%(13/82)和46.3%(3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MC和大PTC的随访时间分别为(45.6±3.6)个月和(45.0±3.4)个月(P>0.05).PTMC和大PTC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EDF表达和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危因素PTMC患者的复发率为1.6%(2/122),大PTC患者的复发率为4.9%(4/82). 结论 腺外侵及、淋巴结转移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PTMC复发的高危因素,合并高危因素的PTMC应考虑采取与大PTC相同的治疗策略.对于出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PTMC,更建议早期手术治疗.对于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高细胞亚型的PTMC患者,初次手术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以降低潜在的复发风险.
作者:石臣磊;郭勇;吕一辰;南丁阿比雅思;高文超;石铁锋;秦华东;刘绍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否通过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调节肺癌A549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方法 采用原代细胞分离方法获得肺癌患者的 CAF,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荧光定量PCR检测Bcl-xL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xL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AF分泌SDF-1的情况.结果 CAF可以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而正常纤维细胞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不明显.培养72 h后,A549+CAF上清组和A549+NF上清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14±0.006和0.753±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549组、A549+NF上清组和A549+CAF上清组的Bcl-xL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1、1.10±0.09和3.50±0.30,A549+CAF上清组与A549+NF上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549组、A549+NF上清组和A549+CAF上清组的Bcl-xL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1.10±0.12和3.10±0.25,A549+CAF上清组与A549+NF上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显示,A549+NF上清组和A549+CAF上清组中SDF-1含量分别为3.23±0.02和9.5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显示,A549组、A549+AMD3100组、A549+NF上清组、A549+NF上清+AMD3100组、A549+CAF上清组和A549+CAF上清+AMD3100组的A值分别为0.43±0.03、0.25±0.02、0.48±0.03、0.31±0.03、0.72±0.06和0.45±0.03,A549+CAF上清和A549+NF上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F通过分泌SDF-1激活肺癌A549细胞中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提高Bcl-xL的表达,增强肺癌A549细胞对顺铂的化疗耐药性,这为 CAF作为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邹芳;张志华;张玉妥;赵建清;张秀珑;温翠玲;宋现运;周外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在诱导解毒、肿瘤发生及抗氧化应激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耿文静;单立兵;王金生;李纳;吴又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