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年~2004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与分析

王竹天;蒋定国;杨大进;王茂起;常迪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食品, 数据说明, 统计, 危险性评估
摘要:为了掌握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危险性评估, 2003年~2004年在全国13个省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了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亮蓝10种添加剂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酱油、醋、酱菜、陈皮/话梅、果冻、果脯、熟肉类中使用情况的监测,获得数据12436个.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和超过适用范围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甜味剂中的甜蜜素和糖精钠过量添加,特别是陈皮/话梅类,甜蜜素含量的全国平均值为11.56 g/kg,超标率43.84%,大值49 g/kg,超过国家标准6倍;安赛蜜含量较低,超标率也较低;防腐剂中的苯甲酸过量添加严重,在酱菜类食品中,全国平均值为0.911 g/kg,超标率44.59%,大值13.30 g/kg;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较好,但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果冻等食品中存在违规添加色素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监管.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15号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003年~2004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与分析

    为了掌握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危险性评估, 2003年~2004年在全国13个省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了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亮蓝10种添加剂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酱油、醋、酱菜、陈皮/话梅、果冻、果脯、熟肉类中使用情况的监测,获得数据12436个.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和超过适用范围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甜味剂中的甜蜜素和糖精钠过量添加,特别是陈皮/话梅类,甜蜜素含量的全国平均值为11.56 g/kg,超标率43.84%,大值49 g/kg,超过国家标准6倍;安赛蜜含量较低,超标率也较低;防腐剂中的苯甲酸过量添加严重,在酱菜类食品中,全国平均值为0.911 g/kg,超标率44.59%,大值13.30 g/kg;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较好,但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果冻等食品中存在违规添加色素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监管.

    作者:王竹天;蒋定国;杨大进;王茂起;常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雌激素和大豆异黄酮在细胞水平上对钙代谢的调节

    为了解雌激素和大豆异黄酮对钙代谢的影响,对雌激素和大豆异黄酮对小肠细胞钙吸收的影响和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钙利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伶;金邦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就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定性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质谱法(MS)、氢谱法(HNMR)、碳谱法(CNMR)、核磁法(DEPT)的联用,红外光谱法、可见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定量方法包括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扫描法、毛细管电泳法(CE)等.

    作者:朱蕾;王竹天;杨大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六类食品中致病性细菌检测

    为了解昌平区细菌对食品污染的特点,2004年采集6类305件食品,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大肠杆菌5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肠毒素检测用minVIDAS测试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07%,其中生肉、生牛奶、生食水产品检出率比较高,分别为25%、16.98%、27.27%;散装熟肉制品、乳制品也有检出,分别为4.29%、5%.在检出的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有31株产生肠毒素,占63.26%,其中生、熟肉类肠毒素阳性25株;从奶类、生食水产品中各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34株,检出率为11.15%,其中生肉检出率高达20%,其次为散装熟肉制品(8.57%);另外从淡水鱼中检出4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8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hly、iap 、prfA)检测全部阳性.生肉中检出一株肠炎沙门菌.未检出O157:H7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昌平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食物的污染比较严重,生食品与加工后食品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王连秀;闫革彬;赵维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郑州市部分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郑州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更加科学规范化管理该行业,于2004年10月~11月对郑州市58家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食品加工场所普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加工场所大部分不密闭,达79.31%,现场加工炒菜呈暴露式,达13.79%,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而加工炒菜,达87.93%,缺少防蝇防尘设施,达86.12%.针对建筑工地食堂中突出的卫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城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有很大改观,卫生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作者:蒋孝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4]471号卫生部关于2005年果蔬汁饮料等食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根据2005年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安排,我部组织部分省区市对市售的果蔬汁饮料、酸奶、果冻和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进行国家卫生监督抽检.现将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为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33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PCR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临床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血清型分布于7个O抗原群,以O3为主,占临床菌株数的71.81%; O4血清型与往年相比有所上升,占到了16.60%.海产品菌株的血清型分布于8个O抗原群,以O5为主,占所有海产品菌株的47.30%.临床菌株的TDH检出率为95.65%,海产品菌株的TDH检出率为6.06%.血清型相同但来源不同的菌株的TDH检出率不同.浙江省从海产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与分离自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TDH都存在差别.该工作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程苏云;李恩民;张俊彦;朱敏;梅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餐饮业量化管理标准问题分析与探讨

    为更好地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对现行的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中的凉菜间二次更衣、采购食品索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票否决的关键项目的不适合性和标准本身与餐饮业现状如规模、类别等不相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法律规定并切合实际的建议.

    作者:张圣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兽药残留分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含有2个或2个以上氨基,通过糖苷键相连的化合物.由于其具有价格便宜、广谱抗菌和促进家畜生长的特点,兽药的应用比较广泛.为提高肉品中该类残留物的检测水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检测的放射免疫法、柱前和柱后衍生HPLC法、非衍生HPLC法(电化学检测、ELSD)、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龙朝阳;许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5]508号卫生部关于2005年植物油和水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根据2005年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安排,我部组织部分省市对市售的食用植物油和水产品进行国家卫生监督抽检.现将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叶菜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的快速分析

    为提高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水平,建立了新鲜叶菜样品中3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试样用乙腈一次性提取,凝胶色谱柱净化预处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的磷滤光片(FPD(P))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重现性好,灵敏度、精密度高,杂质干扰少.所检测的37种有机磷农药的低检出量在3.36×10-11(甲胺磷)~5.652×10-10 g(磷胺)之间,当青菜试样中有机磷农药的添加浓度为0.05~2.0 mg/kg时,方法回收率在54.57%~112.64%之间.低检测限和方法添加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少,测定结果可靠,灵敏度高,无论是进行多组分有机磷快速定量检测,或是突发性有机磷中毒检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作者:任一平;张晶;铁晓威;宋国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5]498号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中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管理,保障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健康,我部制定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5]440号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废旧金属易拉罐重新灌装食品饮料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卫生部教育部文件卫监督发[2005]431号关于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GFAAS中有机基体改进剂消除食盐基体干扰的研究

    为探讨有机基体改进剂消除食盐基体干扰的效果和作用机理,采用维生素C、草酸、酒石酸和草酸作为基体改进剂,比较加入有机基体改进剂前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Cu和Cd 3个元素的信背比、原子吸收信号与背景的峰值信号的峰型、原子化温度、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表明:采用有机基体改进剂后,原子化信号和背景信号分离,原子化温度降低了100~450 ℃, 信背比提高了5.1~45.8倍.精密度优于5.2%,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为91.0%~107%.说明有机基体改进剂可有效消除食盐的基体干扰,其作用机理为由于有机基体改进剂本身的表面活性和络合作用,分解产物形成强还原气氛.

    作者:彭荣飞;黄聪;黎淑端;张展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调查

    2005年5月14日,一顾客在餐馆用餐后,出现头晕、无力、口唇皮肤青紫等中毒症状,将所剩食物送到邯郸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发现牛柳中亚硝酸盐为阳性.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此菜在炒制前为了提高口感,用嫩肉粉拌过.随后又对所剩嫩肉粉检验,结果为亚硝酸盐阳性,定量检验结果为9717.8 mg/kg,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6-1996),确定此次中毒为嫩肉粉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所致.为此邯郸市卫生防疫站对在邯郸市销售和使用的嫩肉粉进行了全面的采样调查.

    作者:高瑞林;邓子波;高海;李建英;高学英;邢沛然;卢峰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14号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ygicult载片培养法快速检测表面大肠菌群的效果评价

    为探讨Hygicult载片培养法快速检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餐饮单位环节表面大肠菌群的效果,对代表3种不同清洁程度的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的636件环节样品,以及实验室人工污染标准大肠杆菌的样品分别用载片培养法和常规发酵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在现场样品中,两种检测方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其中,按食品行业分类,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0%,96.2%和93.8%;按样品种类分类:容器、工具、操作台、手、裱带、碗碟、砧板和刀具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6.5%、96.4%、93.2%和89.2%;按样品材质分类:不锈钢、瓷器、手、塑料、木质和布质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5%、95.0%、91.8%和89.2%;上述两法检测结果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室人工污染样品中,两种检测结果一致. Hygicult载片培养法可以代替常规发酵法作为食品行业环节表面大肠菌群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作者:彭少杰;李洁;张磊;傅长鸿;陈敏;王颖;孙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001年~2005年进口保健食品情况分析

    为了解进口保健食品的一般情况,分析了我国2001年~2005年的进口保健食品的国家分布及数量、配方组成、保健功能和功效成分.保健食品主要从美国进口,占全部进口保健食品的61%.配方组成有5类,分别是植物提取物类、营养素类、单一功效物质类、动植物油脂类、动物提取物类.申报的保健功能有25种,以补充营养素、免疫调节和抗疲劳较多.63%的进口保健食品有明确的功效成分.结果提示应加强进口保健食品的政策导向,以满足我国人民的健康需要.

    作者:肖东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