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中苏丹红Ⅰ号的单扫示波极谱测定法

张文德

关键词:苏丹红Ⅰ, 染料, 食品, 极谱法
摘要:为快速、简便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Ⅰ号,探讨了测定食品苏丹红Ⅰ号的单扫示波极谱法.在10%丙酮介质中,苏丹红Ⅰ号在电位Ep-0.860Ⅴ(vs·SCE)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催化波,在0.2~5.0μg/10 ml范围与波高呈良好的直线关系,相关系数r=0.9992.低检出限为0.05 μg/10 ml.用标准加入法测得试样加标回收率为84.0%~98.5%,RSD为4.6%.该方法操作简捷、灵敏、快速,适用于辣椒制品、火锅汤料及番茄酱等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

    为探讨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选择4种果蔬类食物分别贮存于有/无安装紫外灯(5瓦)的冰箱(5℃)内,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第3、7 d取样测定维生素C、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并计算各营养素的保留率(%).冷藏后维生素C损失为明显,有随冷藏时间延长损失增加的趋势(P<0.01),第7 d保留率降至48.2%.紫外灯照射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没有显著影响,胡萝卜素损失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 d的冰箱冷藏过程中,紫外灯照射不显著加剧维生素的损失.

    作者:门建华;王竹;杨晓莉;王国栋;边立华;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行为异常与铅摄入量关系的研究

    为探讨儿童行为异常与食品中铅摄入的关系,在南京市选取404名儿童,用询问法调查其3 d的膳食摄取情况,了解儿童食物、营养素及铅的摄入量,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水平,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食物中铅含量的测定,用CBCL行为量表分析儿童行为.在404名调查对象中,行为异常的学生有44例,占总人数10.9%,男生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行为异常组儿童的血铅水平及铅摄取量明显高于行为正常组,且蔬菜、水果、畜肉及其它(主要是膨化食品)类食品摄取量显著多于行为正常组,其脂肪摄取量相对较高,而维生素C摄取量则相对较低,在农贸市场或个体摊点购零食人数显著多于在商场、超市者.食品中铅摄入量过高与儿童血铅水平升高、行为异常有关.

    作者:周自新;陈凤娟;莫宝庆;尹学震;赵人铮;周靖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零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及启示

    为给我国饮食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介绍了美国的管理方法.美国零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用法定检查评分、评级制度,其检查程序和评分设计科学,以预防为主;检查手段快捷、操作性强;检查结果公开透明,有法律效力;教育贯穿始终,执法服务并重.建议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强化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技术研究和人性化服务,提高监管效率.

    作者:李世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国桶装水企业卫生许可证情况监督检查情况通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ry1Ie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蛋白对小鼠血液生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为检测大肠杆菌表达的Cry1Ie蛋白为模式蛋白对小鼠血液生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Cry1Ie基因的食用安全依据.将72只ICR小鼠分为Cry1Ie基因表达蛋白组(以833μg/kg BW d-1剂量喂饲小鼠30 d)、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大肠杆菌菌液对照组,观察小鼠体重、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苷、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和肠道菌群数量(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Cry1Ie基因表达蛋白组与大肠杆菌菌液对照组、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比较,小鼠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各指标的影响均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Cry1Ie基因表达蛋白未对动物健康产生影响.

    作者:张小霞;杨宝兰;严卫星;刘允军;王国英;徐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番茄和胡萝卜中类胡萝卜素的C30与C18HPLC分离

    为提高胡萝卜素的分离水平,在相同的HPLC条件下比较了C30与C18柱对番茄和胡萝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离情况.比较的色谱条件为:C30固定相:YMCTM Carotenoid S-5柱(YMC,250 mm×4.6 mm,5μl);C18固定相:DIAMONSILTM柱(Dikma Technologies,250 mm×4.6 mm,5 μl);流动相A:乙腈+水=9+1;流动相B:乙酸乙酯;线性梯度洗脱:在前15 min内,B由0%增为100%,随后,B保持10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50 nm,进样量为20μl,室温.从二者色谱图的比较可以看出,C30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几何异构体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分离成分复杂、多样、结构相似的不合氧类胡萝卜素顺反异构体.可以认为,C30柱在分析食品中类胡萝卜素组分的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惠伯棣;李京;孙拿拿;裴凌鹏;廖萍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毒理学研究现状

    为了解食物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综述了食物中丙烯酰胺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人群通过食品的丙烯酰胺暴露量评估(吸烟、食品和职业暴露),丙烯酰胺生物转化和排泄以及毒性研究的现状.

    作者:汤菊莉;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总黄曲霉毒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研制

    为敏感、特异和快速地检测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制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包被抗原为AFB1-BSA,包被量为0.0625μg/ml,抗体工作浓度为1:1.6×106.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G标准品的低检出浓度为0.13 ng/ml,对样品的低检出量为1.50μg/kg.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6~20.00ng/ml,线性方程y=-0.4463x+0.353 2(R2=0.9915);对黄曲霉毒素B+G 50%的抑制浓度为2.08 ng/ml;对玉米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6%和112.05%,对花生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0%和85.60%.该方法所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7.5%、104%和19%,与其它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

    作者:江涛;柳桢;郑佳;李敏;计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合氨基酸胶囊提高缺氧耐受力研究

    为观察复合氨基酸胶囊(谷氨酰胺、精氨酸、支链氨基酸)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功能的影响,选用3批共132只雌性昆明种小鼠,每批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1只,分别灌胃0.42、1.68、2.52g/kg BW d-1的受试物和同等量蒸馏水,共30 d.实验结束后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3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1.68、2.52g/kgBW d-1剂量组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该复合氨基酸胶囊能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

    作者:陈竞;许洁;杨艳华;曲宁;朴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YBR(R) GreenⅠ实时PCR快速检测沙门菌

    为应用SYBR(R) Green Ⅰ实时PCR技术建立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以沙门菌及非同源性参考菌株做特异性检测;沙门菌不同群菌株做重现性检测;将沙门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该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沙门菌属5个群菌株均为阳性,而其它非同源菌株均为阴性.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为19 CFU/ml.该方法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敏感性高,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沙门菌.应用实时PCR技术,利用SYBR(R) Green Ⅰ染料能选择性结合双链DNA的特点,可检测到沙门菌中inv A基因特异性靶序列扩增所产生的荧光信号,且通过熔解曲线可知其熔点值约为80.4℃,而对其它非沙门菌则检测不到荧光信号.SYBR(R) Green Ⅰ实时PCR能通过熔解曲线有效地区分特异性产物、非特异性产物以及引物二聚体,是基因鉴定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王耀;郑秋月;曹际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学校两食堂同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2004年10月21日松潘县75名学生因在镇中小学校回族和汉族食堂就餐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郭光才;张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东省部分城市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制度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城市在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综合成效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有针对性的推行策略,并对推行过程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利用推行过程成效影响因素模型对广东省部分城市在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皮尔逊卡方值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所调查的城市中均有监督员掌握标准程度、监管机制、预期目标实现、宣传培训、监督频率落实和推行方案的可操作性等20余项指标存在不足,影响了推行的总体成效;城市之间影响因素实施情况与成效评价结果及现实情况相一致.本次研究建立的推行过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能较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在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策略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推行的策略.

    作者:杨卫国;黄彪;黄宏瑜;张永慧;连玉峰;周红华;袁永红;陈哲;陈玉梅;任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探讨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沙门菌的检验,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编号为AE016841的沙门菌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在fimY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同时应用BLAST程序进行网上序列比对,并进行筛选、优化.用鼠伤寒标准菌和60份食品样本进行本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与常规法和科玛嘉平板分离法做比较.本方法对沙门菌的检测具高度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达102CFU/ml,从增菌至完成检测仅需24h左右,是一种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作者:郑友限;杨育红;陈培蓉;陈秀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实施HACCP的必要基础程序(待续)

    为推动我国HACCP的实施,从GMP、化学品控制、清洗和消毒、微生物控制、水的安全、空气的安全、卫生设计、预防性维护、产品溯源和回收、虫害控制、接收、贮存和运输控制、供应商控制、食品安全培训、设备的校准、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及审核和监督程序16个方面阐述了必要基础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生产控制中容易忽视的过敏原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作为卫生监督员的现场审核的参考.

    作者:徐娇;齐小宁;吕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状况及对策分析

    为了解国际上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模式,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包装材料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法规设置、管理机构、管理程序等角度进行比较,发达国家都建有比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高效清晰的管理程序,对包装材料的安全管理比较成熟.我国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包装材料准入制度,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并加强对包装材料安全评价和检测能力的建设.

    作者:樊永祥;王竹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调查

    2005年5月14日,一顾客在餐馆用餐后,出现头晕、无力、口唇皮肤青紫等中毒症状,将所剩食物送到邯郸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发现牛柳中亚硝酸盐为阳性.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此菜在炒制前为了提高口感,用嫩肉粉拌过.随后又对所剩嫩肉粉检验,结果为亚硝酸盐阳性,定量检验结果为9 717.8mg/kg,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6-1996),确定此次中毒为嫩肉粉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所致.为此邯郸市卫生防疫站对在邯郸市销售和使用的嫩肉粉进行了全面的采样调查.

    作者:李建英;高学英;邢沛然;卢峰;高瑞林;邓子波;高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欧盟、加拿大和中国新资源食品管理法规的比较

    为了解国内外新资源食品法规的状况,为今后我国的法规修定提供依据.采用横向对比法,重点对我国与欧盟和加拿大新资源食品法规中的定义、审批和标签进行比较.我国目前的新资源食品法规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应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资源食品法规,增强对新资源食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张潮;李宁;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和补充乳酸亚铁改善血红蛋白水平研究

    为探讨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及补充乳酸亚铁后大鼠生长发育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采用二级初断乳Wistar大鼠25只,体重50~60g,在二级动物房单笼饲低铁饲料4周,测定尾血血红蛋白(Hb),将Hb低于100g/L的大鼠依血红蛋白水平随机分成缺铁对照组和补充铁组,每组10只.实验期为4周.缺铁大鼠和乳酸亚铁补充组大鼠的及其差值均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缺铁性贫血大鼠肝脏重量和心脏重量低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2),而脾脏和肾脏重量高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两组脾脏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脾脏/体重与心脏/体重显著大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5),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的肾脏/体重则大于缺铁性贫血大鼠(P=0.001);缺铁对照组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非常显著低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1),而缺铁对照组大鼠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非常显著高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1),缺铁组大鼠的白细胞数量是补充组的3.4倍,红细胞数量却仅为补充组的33.9%.缺铁大鼠模型建立需要严格控制饲养条件,缺铁大鼠通过一定的代偿性增生改善机体适应缺铁和缺氧状况的能力有限,补充乳酸亚铁后可以有效地改善缺铁状况.

    作者:汪会玲;孟晶;潘丽莉;赖建强;荫士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品中苏丹红Ⅰ号的单扫示波极谱测定法

    为快速、简便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Ⅰ号,探讨了测定食品苏丹红Ⅰ号的单扫示波极谱法.在10%丙酮介质中,苏丹红Ⅰ号在电位Ep-0.860Ⅴ(vs·SCE)产生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催化波,在0.2~5.0μg/10 ml范围与波高呈良好的直线关系,相关系数r=0.9992.低检出限为0.05 μg/10 ml.用标准加入法测得试样加标回收率为84.0%~98.5%,RSD为4.6%.该方法操作简捷、灵敏、快速,适用于辣椒制品、火锅汤料及番茄酱等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作者:张文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