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学校两食堂同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郭光才;张小兵

关键词:食物中毒, 学生, 餐馆
摘要:2004年10月21日松潘县75名学生因在镇中小学校回族和汉族食堂就餐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04年中国省级疾控中心食品检验质控考核结果与分析——酱油和饮料中常见防腐剂和甜味剂含量测定

    为了解中国省级疾控中心食品检验能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监测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组于2004年3月~4月采用盲样考核方式,组织中国31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酱油质控样品中常见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甜味剂(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和饮料质控样品中8个同样的指标进行了考核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按照误差(检测值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在2倍标准差以内为满意结果,在2倍和3倍之间为可疑结果,在3倍之外及未报结果为不满意结果的原则进行评价.29个机构报送了结果,其中17个机构报送了全部8项检验结果.酱油检验8个指标结果均满意的单位占41.9%(13/31),其中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单个指标满意结果的百分率分别为83.9%、87.1%、64.5%、64.5%、77.4%、61.3%、61.3%、71.0%.饮料检验8个指标结果均满意的占45.2%(14/31).其中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单个项目满意结果的百分率分别为83.9%、80.6%、54.8%、54.8%、83.9%、71.0%、58.1%、74.2%.检验机构应积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平台,及时认真地对待不满意或可疑结果,查找原因,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李业鹏;杨大进;方从容;宋书峰;王竹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零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及启示

    为给我国饮食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介绍了美国的管理方法.美国零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用法定检查评分、评级制度,其检查程序和评分设计科学,以预防为主;检查手段快捷、操作性强;检查结果公开透明,有法律效力;教育贯穿始终,执法服务并重.建议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强化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技术研究和人性化服务,提高监管效率.

    作者:李世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总黄曲霉毒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研制

    为敏感、特异和快速地检测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制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包被抗原为AFB1-BSA,包被量为0.0625μg/ml,抗体工作浓度为1:1.6×106.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G标准品的低检出浓度为0.13 ng/ml,对样品的低检出量为1.50μg/kg.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6~20.00ng/ml,线性方程y=-0.4463x+0.353 2(R2=0.9915);对黄曲霉毒素B+G 50%的抑制浓度为2.08 ng/ml;对玉米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6%和112.05%,对花生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0%和85.60%.该方法所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7.5%、104%和19%,与其它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

    作者:江涛;柳桢;郑佳;李敏;计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毒理学研究现状

    为了解食物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综述了食物中丙烯酰胺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人群通过食品的丙烯酰胺暴露量评估(吸烟、食品和职业暴露),丙烯酰胺生物转化和排泄以及毒性研究的现状.

    作者:汤菊莉;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学校两食堂同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2004年10月21日松潘县75名学生因在镇中小学校回族和汉族食堂就餐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郭光才;张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合氨基酸胶囊提高缺氧耐受力研究

    为观察复合氨基酸胶囊(谷氨酰胺、精氨酸、支链氨基酸)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功能的影响,选用3批共132只雌性昆明种小鼠,每批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1只,分别灌胃0.42、1.68、2.52g/kg BW d-1的受试物和同等量蒸馏水,共30 d.实验结束后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3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1.68、2.52g/kgBW d-1剂量组急性脑缺血性耐缺氧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该复合氨基酸胶囊能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

    作者:陈竞;许洁;杨艳华;曲宁;朴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状况及对策分析

    为了解国际上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模式,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包装材料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法规设置、管理机构、管理程序等角度进行比较,发达国家都建有比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高效清晰的管理程序,对包装材料的安全管理比较成熟.我国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包装材料准入制度,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并加强对包装材料安全评价和检测能力的建设.

    作者:樊永祥;王竹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检测及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型

    为了解在昌平地区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携带毒力基因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型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8株Lm进行了溶血素基因(hly)、与侵袭性有关的iap和prfA基因的测定及RAPD分型.结果3个毒力基因PCR全部呈阳性反应,两株无害Lm为阴性反应.用RAPD分型,28株Lm分为12型,A、B两型共9株菌全部来自某肉联厂;C、D两型共10株来自某肉鸡公司;另外9株Lm有8个RAPD型,分男来自熟肉制品及零售市场.此次实验发现昌平地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Lm其RAPD型别变化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根据RAPD分型看出肉联厂与肉鸡公司可能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

    作者:王连秀;赵维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

    为探讨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选择4种果蔬类食物分别贮存于有/无安装紫外灯(5瓦)的冰箱(5℃)内,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第3、7 d取样测定维生素C、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并计算各营养素的保留率(%).冷藏后维生素C损失为明显,有随冷藏时间延长损失增加的趋势(P<0.01),第7 d保留率降至48.2%.紫外灯照射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没有显著影响,胡萝卜素损失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 d的冰箱冷藏过程中,紫外灯照射不显著加剧维生素的损失.

    作者:门建华;王竹;杨晓莉;王国栋;边立华;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调查

    2005年5月14日,一顾客在餐馆用餐后,出现头晕、无力、口唇皮肤青紫等中毒症状,将所剩食物送到邯郸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发现牛柳中亚硝酸盐为阳性.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此菜在炒制前为了提高口感,用嫩肉粉拌过.随后又对所剩嫩肉粉检验,结果为亚硝酸盐阳性,定量检验结果为9 717.8mg/kg,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6-1996),确定此次中毒为嫩肉粉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所致.为此邯郸市卫生防疫站对在邯郸市销售和使用的嫩肉粉进行了全面的采样调查.

    作者:李建英;高学英;邢沛然;卢峰;高瑞林;邓子波;高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24h膳食回顾询问法估计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的研究

    为了解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的膳食摄入量,应用24h回顾询问法,估计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摄入量.采用GC-MS方法检测在北京市场上购买的24类(162份)食物,并应用检测结果计算2460份食谱(820人×3 d)的丙烯酰胺含量.北京地区居民的丙烯酰胺的每天每人平均摄入量为:男性18.6μg,女性16.6μg;97.5分位数为:男性59.0μg,女性50.4μg.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量均值:男性0.282μg/kg BW d-1,女性0.284 μg/kg BW d-1;97.5分位数:男性0.898 μg/kg BW d-1,女性1.007 μg/kg BW d-1.各餐丙烯酰胺摄入比例为:早餐20.48%,午餐38.99%,晚餐39.42%,零食1.17%.检测结果表明午餐和晚餐食品是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改变北京地区居民的正餐的烹调方式和控制北京传统早餐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是减低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暴露量的主要措施.

    作者:金庆中;赵立文;徐筠;卫薇;罗仁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欧盟、加拿大和中国新资源食品管理法规的比较

    为了解国内外新资源食品法规的状况,为今后我国的法规修定提供依据.采用横向对比法,重点对我国与欧盟和加拿大新资源食品法规中的定义、审批和标签进行比较.我国目前的新资源食品法规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应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资源食品法规,增强对新资源食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张潮;李宁;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大型超市散装茶叶中铅含量的监测分析

    为了解深圳市售茶叶中铅含量,为食品中化学物污染水平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对深圳市内6大行政区有代表性大型超市中的散装茶叶作随机抽样,根据GB/T 5009.12-2003进行测定分析.共检测来自16个省市的荼样137份,铅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8.0%.茶叶中铅的平均含量为1.246mg/kg.其中铅含量为2.06~5.00mg/kg的茶样占5.1%(7/137),铅含量大于5.00mg/kg的仅占2.90%(4/137).茶叶总合格率为92.0%(126/137).深圳市售茶叶中铅残留状况总体尚好.应对超标茶样作溯源分析,以便确定铅污染环节与途径.

    作者:胡萍;周修琦;余少文;黎雪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YBR(R) GreenⅠ实时PCR快速检测沙门菌

    为应用SYBR(R) Green Ⅰ实时PCR技术建立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以沙门菌及非同源性参考菌株做特异性检测;沙门菌不同群菌株做重现性检测;将沙门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该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沙门菌属5个群菌株均为阳性,而其它非同源菌株均为阴性.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为19 CFU/ml.该方法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敏感性高,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沙门菌.应用实时PCR技术,利用SYBR(R) Green Ⅰ染料能选择性结合双链DNA的特点,可检测到沙门菌中inv A基因特异性靶序列扩增所产生的荧光信号,且通过熔解曲线可知其熔点值约为80.4℃,而对其它非沙门菌则检测不到荧光信号.SYBR(R) Green Ⅰ实时PCR能通过熔解曲线有效地区分特异性产物、非特异性产物以及引物二聚体,是基因鉴定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王耀;郑秋月;曹际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国桶装水企业卫生许可证情况监督检查情况通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探讨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沙门菌的检验,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编号为AE016841的沙门菌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在fimY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同时应用BLAST程序进行网上序列比对,并进行筛选、优化.用鼠伤寒标准菌和60份食品样本进行本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与常规法和科玛嘉平板分离法做比较.本方法对沙门菌的检测具高度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达102CFU/ml,从增菌至完成检测仅需24h左右,是一种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作者:郑友限;杨育红;陈培蓉;陈秀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ry1Ie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蛋白对小鼠血液生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为检测大肠杆菌表达的Cry1Ie蛋白为模式蛋白对小鼠血液生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Cry1Ie基因的食用安全依据.将72只ICR小鼠分为Cry1Ie基因表达蛋白组(以833μg/kg BW d-1剂量喂饲小鼠30 d)、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大肠杆菌菌液对照组,观察小鼠体重、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苷、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和肠道菌群数量(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Cry1Ie基因表达蛋白组与大肠杆菌菌液对照组、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比较,小鼠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各指标的影响均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Cry1Ie基因表达蛋白未对动物健康产生影响.

    作者:张小霞;杨宝兰;严卫星;刘允军;王国英;徐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