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光;冯秉安;战丽彬;于志红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其中早期胃癌33例)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0.3%,其中T1期为81.8%,T2期为70.4%,T3期为88.9%,T4期为71.4%.EUS鉴别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达95.1%,而鉴别胃黏膜和黏膜下癌的准确率仅为63.6%.EUS对黏膜和黏膜下癌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52.9%和75.0%,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0.0%和70.6%.EUS对隆起型和平坦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均为100%,对凹陷型的准确率仅58.6%;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1.4%和57.9%,差异无显著性(P>0.05).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对早期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90.9%,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96.3%.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超;朱正纲;诸琦;燕敏;陈军;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晚期宫颈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心性复发.我们借鉴头颈部肿瘤、肺癌、膀胱癌、食管癌超分割放疗的成功经验,将其技术应用于宫颈癌,并结合进行192Ir后装腔内治疗,对我院1997年5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ⅢB期宫颈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楼寒梅;楼洪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的CD4+ T细胞、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的比例.选取健康查体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CD4+ T细胞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CD4+ CD45RO+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术后有显著下降,Dukes A、B期患者尤其明显;而CD4+CD45RA+ T细胞比例正好相反.结论 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同结直肠癌的分期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肖刚;赵刚;许晓东;宋京海;黄美雄;韦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含鼠源性4-1BBL真核表达载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大鼠肝细胞癌(HCC)细胞系CBRH7919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方法.方法将4-1BBL全长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获得4-1BBL定向插入重组子PCI-neo-4-1BBL,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I-neo-4-1BBL转染CBRH7919,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命名为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在CBRH7919中的表达.结果 PCI-neo-4-1BBL经限制性内切酶切,电泳后显示有980 bp的4-1BBL目的基因片段和5.4 kb的线性化PCI-neo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4-1BBL cDNA序列相符,证实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4-1BBL在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结论重组4-1BBL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在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
作者:李国强;王学浩;印洁;俞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癌症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但是在20世纪后期,先是发达国家,以后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根据2000年WHO年报全世界癌症死亡在1999年已经超过700万.我国卫生部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中癌症死亡已经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农村中占第二位,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我国政府已经将癌症列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1].
作者:孟志强;于尔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具有影响血管生成的功能,但有关其与肺癌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检测了3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改变,以分析TSP-1与MVD间,以及TSP-1、MVD与NSCLC的关系.
作者:董济民;白加宁;和平;呼晓云;李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发生于胸骨的孤立型骨髓瘤在临床十分罕见.骨髓瘤切除后出现的骨支架缺损可用各种方法及各种材料修复[1],但如修补不善,易导致反常呼吸等不良后果[2].我们报告2例骨髓瘤切除后用不同方法进行骨胸廓再建的病例,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力克;张进华;杨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SE mRNA在5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有25例(49.0%)HPSE mRNA表达阳性.直径≥3 cm的肝癌组织中,HPSE的表达阳性率(63.6%,21/33)明显高于直径<3 cm的肝癌组织(22.2%,4/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侵袭性肝癌组织中,HPSE表达阳性率(70.0%,14/20)明显高于中等侵袭性(46.7%,7/15)和低侵袭性肝癌组织(25.0%,4/16;P<0.05).微血管密度高的肝癌组织中HPSE表达阳性率(62.5%,20/32)明显高于微血管密度低的肝癌组织(26.3%,5/19;P<0.05).结论 HPSE mRNA表达对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友磊;傅志仁;丁国善;傅宏;王元和;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β-环连蛋白(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14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8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P-CAM、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P-CAM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细胞膜的过表达率分别为0、7.1%、20.0%、 62.5%和55.3%,其中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EP-CAM的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CINⅠ组 (P<0.001).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未见β-catenin的异常表达,CINⅠ、Ⅱ、Ⅲ和鳞状细胞癌组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8.6%、40.0%、62.5%和84.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随CIN分级的提高和癌变而相应增高.EP-CAM的过表达与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 EP-CAM、β-catenin可能参与了子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EP-CAM的过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的参考依据.
作者:杨建柱;张祥宏;吴文新;严霞;刘艳丽;王俊灵;王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 方法构建含hCGβ编码基因的质粒TR421-hCGβ,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并以空质粒为对照.采用ELISA法和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IgG抗体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特异抗原体外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后,用3H-TdR掺入法和3H-TdR释放法分别检测其特异性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皮下接种SP2/0-hCGβ细胞攻击免疫小鼠,以成瘤率及实体瘤重量评估体内抗瘤效果. 结果全部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均产生高水平的抗hCGβ-IgG抗体,该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显著差性(P<0.05);hCGβ蛋白、灭活SP2/0-hCGβ细胞以及两者混合均能刺激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SI值分别为1.53、1.81和2.05),与空质粒免疫小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抗原刺激的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对SP2/0-hCGβ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SP2/0细胞(P<0.01);空质粒免疫小鼠接种SP2/0-hCGβ细胞后成瘤率为100%,瘤重达3.37 g,而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的成瘤率为16.66%,瘤重为0.37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基因免疫生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王立新;吴瑾;关庆东;熊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钙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光密度扫描等方法,从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nnexin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annexinⅡ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P<0.01, P<0.05),在中分化和低分化肿瘤中,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 annexin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张洵;支会英;张健;王秀琴;周传农;吴旻;孙耘田;刘芝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系列疗法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多模式系列治疗的老年(≥60岁)原发性肝癌患者153例,其中行肝切除术37例,深度冷冻治疗32例,非手术治疗84例(介入治疗为主81例,局部治疗配合介入治疗为主3例).行肝切除和冷冻治疗者,术后配合多疗程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结果肝切除术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46.4%和35.7%,无手术死亡.冷冻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40.9%和25.0%,手术死亡率为3.1%.非手术治疗患者中,81例介入治疗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3.5%和4.3%,手术死亡率为1.2%;3例局部治疗配合介入治疗者已分别生存2.5,3.8和7.1年.结论多模式系列治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亦好,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模式系列治疗方法中,应优先采用外科治疗.
作者:周立;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曲强;魏学;韩凯;张宁;赵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ERβ表达载体,探讨其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常规PCR技术扩增人全长ERβ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ERβ.用Western blot和体外翻译方法检测ERβ的表达情况.将pCDNA3-ERβ分别转染SV40病毒转化的胚胎肾细胞293T、乳腺癌细胞MDA-MB-435、MDA-MB-436、SKBR3和前列腺癌细胞PC-3,用含雌激素应答元件的报告基因系统检测ERβ在这些不同细胞中的功能.结果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CDNA3-ERβ含有目的基因ERβ.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转染pCDNA3-ERβ的细胞表达了相对分子量为63 000的ERβ蛋白.体外翻译进一步证实该表达载体翻译了ERβ蛋白.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表明,ERβ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激活了雌激素应答的ERE和C3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 pCDNA3-ERβ在肿瘤细胞中既可表达,又具有功能活性,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建华;叶棋浓;江泽飞;钟红君;严景华;吕秋军;宋三泰;黄翠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CMEC)极少见,我们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兮;戚戈;焦晓辉;徐旭光;周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C57BL/6小鼠,检测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经免疫后的小鼠以TC-1肿瘤细胞攻击,观察免疫保护效果;荷瘤小鼠切除肿瘤后接种重组痘苗病毒,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TC-1细胞的特异性的CTL反应;加强免疫后的小鼠能耐受1×104 TC-1细胞的攻击;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肿瘤术后小鼠,能有效地预防肿瘤复发.结论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可作为HPV16的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作者:骆卫锋;韩立群;任皎;田厚文;陆振华;赵莉;谷淑燕;阮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因.方法将280只鸡分为4组,实验组(农肥水+亚硝酸钠)100只;3个对照组(农肥水组、亚硝酸钠组、饮用水组),每组60只.使用玉米和水稻的秸秆、青草和人畜粪尿快速堆肥,取其肥料水亚硝化和酸化.实验组:农肥水750 ml加亚硝酸钠3 g,再加硫氰酸钠0.2 g.对照组:(1)农肥水组:农肥水450 ml加硫氰酸钠0.12 g;(2)亚硝酸钠组:亚硝酸钠1.8 g加水至450 ml,再加硫氰酸钠0.12 g;(3)饮用水组:饮用水450 ml加硫氰酸钠0.12 g.实验组和各对照组分别使用1 mol/L盐酸调节pH为1至2,分别给鸡胃管注入,每周2次,每次5~7.5 ml.各组按照各自配方分别配制一份溶液加水3~5 L,使用1 mol/L盐酸调节pH为3至4,给相应各组鸡自由饮水,每周1次. 结果实验组100只鸡中,第1阶段自然死亡2只;第2~4阶段诱发咽食管癌16例(16/98,16.3%,P<0.01),第4阶段出现腺胃癌5例(5/48,10.4%,P<0.01),肝癌3例(3/48,6.3%,P<0.05);3个对照组无一例癌变. 结论模拟高发区现场,模拟鸡胃液诱发出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以进一步为人类食管癌及其他癌症寻找病因.
作者:徐致祥;谭家驹;陈凤兰;司建华;徐冰南;李广民;吴校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可使食管癌的发生率降低50%~90%[1].而NSAIDs是环氧化酶(COX)的抑制剂.我国关于食管癌中COX的表达报道甚少,为此,有必要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进行研究,以探讨COX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林西;齐凤英;左连富;林培中;郭建文;刘江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方法在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采用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显露右颈气管旁三角进行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不同区域淋巴结进行分组编号及病理检查.结果 333例食管癌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36.04%,转移度为24.96%;颈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6.67%,转移度为44.44%;上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5.45%,转移度为27.04%;中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19%,转移度为24.32%;下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5.79%,转移度为18.92%;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Tis、PT1、PT2、PT3、PT4期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7.24%、28.70%、45.16%和53.57%,转移度分别为0、8.77%、17.62%、33.00%和41.17%,各期转移率及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乳头型早期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0.00%,转移度为23.53%;糜烂型转移率为3.85%,转移度为1.82%;斑块型和隐伏型转移率和转移度均为0;四者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进展期缩窄型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56.5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发癌右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34.98%,转移度24.29%;多原发癌转移率70.00%,转移度53.33%,两者转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转移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组手术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0.60%),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例(1.20%).无锁骨下动静脉及气管损伤,无手术死亡.结论 (1)食管癌具有广泛淋巴结转移倾向,右侧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是一个重要的转移区域.(2)癌肿的部位、浸润深度、分型是影响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病灶部位高、浸润深的缩窄型食管癌,越要重视对该区域淋巴结的清扫.(3)早期食管癌,尤其是乳头型及糜烂型早期食管癌在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很高.(4)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的方法,是进行右颈气管三角区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
作者:薛恒川;吴昌荣;张振斌;朱宗海;马祯凯;林爱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放射反应以及对肿瘤的控制.方法 49例鼻咽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KPS≥80)均采用全程IMRT,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3例患者(N1 2例,N3 1例)在IMRT后, 给予PDD+5-Fu方案5~6个疗程化疗. 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 D95的平均剂量为68.09 Gy,GTV V95的平均体积为 98.46%,靶区内GTV、CTV1和CTV2 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1.40 Gy、63.63 Gy 和59.81 Gy.4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3~16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IMRT结束时有3例(6.1%)出现局部残留, 14例(28.6%)出现鼻咽腔黏膜坏死.结论 IMRT能有利覆盖肿瘤靶区而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隔,对复发性鼻咽癌的再程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鼻咽局部IMRT治疗对于复发性鼻咽癌容易导致鼻咽黏膜坏死,故应适当减少GTV的处方剂量以60~65 Gy为宜.
作者:卢泰祥;赵充;韩非;黄莹;邓小武;卢丽霞;曾智帆;黄劭敏;林承光;崔念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美国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排第一位,死亡率占15%,列第二位.在全球范围内, 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已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乳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死亡率已开始下降,主要得益于更多患者被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以及更多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泽飞;宋三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