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A)和各项物理检查对指导前列腺活检的意义。方法结合血清PSA、直肠指诊(DRE)、直肠B超(TRUS)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148例可疑前列腺病变患者,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43.9%(65/148)。DRE和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意义(P<0.05),其中PSA加DRE、TRUS及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明显高于PSA或DRE(P<0.01),但前述三者之间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P=0.46,P=0.16,P=0.52)。MRI的敏感性高于DRE和TRUS(P=0.05,P=0.01),TRUS的特异性高于PSA或MRI(P=0.02,P=0.001)。结论前列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其初步筛选以DRE加PSA为主,同时结合TRUS及MRI,可提高筛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不必要的活检。DRE或PSA加TRUS或MRI在前列腺活检筛选中可提高前列腺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钟晨阳;陈敏;万奔;王建业;邵鸿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75年Griffiths引进了肿瘤细胞减灭术(CRs)的概念,并明确提出手术的目标是单个残留灶的大直径不超过1.5 cm之后,CRs已逐步被接受为晚期卵巢上皮癌的标准手术[1,2]。我们回顾分析了铂类药物规范应用后,本院收治的III期卵巢上皮癌的首次CRs,并对其预后意义作一探讨。
作者:臧荣余;张志毅;唐美琴;陈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 (Cox-2)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非类固醇抗炎药在食管癌高危人群中化学预防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食管癌(原位癌30例,鳞状细胞癌60例,腺癌30例)及其113例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29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31例、30例、23例)和27例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以及3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未发现有Cox-2蛋白表达;在6%(4/60)侵袭性鳞状细胞癌和70%(21/30)的食管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Cox-2蛋白表达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形成有关,而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王立峰;张伟;王吾如;王洪平;韩双迁;曲平;刘义;李茉;刘伯齐;林培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在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得成熟和有成效的。因其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中的疗效与化疗相当,而毒副反应较轻、且少,有利于长期治疗,无论在术后辅助治疗,还是在复发转移后解救治疗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国际权威协作临床研究报道37?000例乳腺癌患者的结果表明:①乳腺癌术后辅助三苯氧胺(TAM)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死亡率;②TAM对绝经后患者有效,绝经前患者也有一定疗效;③ ER阳性患者用TAM效果好,ER不明的患者也有效;④辅助化疗后加用TAM,能进一步提高疗效;⑤延长服药时间能提高疗效;⑥服用TAM明显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⑦长期服用TAM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国际公认TAM是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但是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作者:江泽飞;宋三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术式。方法对20例气管、支气管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气管、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肺癌相比缺乏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其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20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率9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0%。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1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3.1%;不典型类癌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7。13例典型类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8及3/4。7例不典型类癌中,6例存活患者术后尚未满5年,1例术后2年余死于远处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类癌的主要手段。手术指征不应限于Ⅲa期及分期较早患者,对可能切净的Ⅲb期患者也应尽早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肺功能状况,对年轻、肺功能正常者,应以手术根治性为目的,否则应选择保守术式。
作者:王永岗;汪良骏;张德超;杨井忠;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已有外侵的巨大肺癌肿块(T3~4)及纵隔淋巴结阳性(N2)的手术切除经验,观察远期疗效,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131例T3~4N2M0期肺癌肺叶切除时,分别扩大切除外侵组织,切除一侧整个纵隔胸膜及脂肪,广泛清扫纵隔内淋巴结。结果肿瘤切除后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封闭状态,3年生存率鳞癌达34.0%,腺癌为18.0%。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3,5年生存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纵隔淋巴结阳性的T3~4期肿瘤扩大切除广泛淋巴结清扫后再行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扩大切除加广泛淋巴结清扫治疗T3~4N2M0期肺癌降低了手术探查率,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但扩大手术指征仍需谨慎选择。
作者:吴熹;李旭东;刘志勇;杨丹宁;陈凡;蒋佩明;朱亚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保护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1992年8月~1994年5月我院对35例40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实施结肠旁沟卵巢移位,术后接受化疗或放疗,随访均满5年,现将此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史彩霞;江啸音;廖革望;王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照研究56例Ⅳ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腹腔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分为腹腔化疗组(腹腔组)35例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21例,记录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患者并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Log rank检验两组生存函数的差异。结果近期疗效两组相仿,毒副反应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症状,腹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腹胀腹痛则腹腔组比对照组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Ⅳ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进行腹腔内化疗,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方;石廷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作者:吴一龙;王思愚;黄植蕃;区伟;杨学宁;余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包膜情况、组织学分型(按照L-B分类及M-H分类)、Masaoka临床分期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其5,10年生存率的差别,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重症肌无力的有无、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L-B分类均与预后无关(P>0.05);而肿瘤有无包膜、M-H分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有包膜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1%,无包膜者分别为54.4%和40.0%(P<0.05)。按M-H分类,髓质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9.8%,混合型分别为97.5%和88.4%,皮质为主型分别为83.3%和50.1%,皮质型分别为60.2%和29.9%,分化好的胸腺癌(WDTC)分别为43.4%和0%(P<0.05)。临床分期中Ⅰ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2%,Ⅱ期分别为84.6%和78.4%,Ⅲ期分别为45.3%和19.8%,IV期分别为38.0%和0(P<0.01)。其中以细胞的异型性及有无侵犯胸腺周围器官对预后尤为重要。结论 L-B分类与预后无关;M-H分类、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尤其是瘤细胞呈多角形或大圆形、临床侵犯胸腺外器官者对预后影响较明显。
作者:林冬梅;吕宁;张汝刚;李爱东;何祖根;刘复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在肾细胞癌中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分析34例肾细胞癌MSI表现;应用RT-PCR方法检测5种人类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肾细胞癌和肾癌细胞系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用PCR-SSCP技术对15例肾细胞癌标本进行MMR基因hMLH1的19个外显子进行筛选,观察基因突变的情况;用PCR方法检查肾癌组织中TGF-β?II型受体(TGF-β?R?II)基因和BAX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34例肾细胞癌中有15例(44.1%)表现为MSI,并多见于晚期肿瘤;15例表达MSI阳性肾癌标本中,3例hMLH1基因mRNA表达缺失,3例表达明显降低,但在正常对照及PCC949细胞系都表达5种MMR基因;PCR-SSCP筛检结果,15例MSI(+)细胞中3例显示异常电泳带型;40%(6/15)及27%(4/15)分别见TGF-β?R?II基因及BAX基因移码突变,但不表现在MSI(-)肾肿瘤及正常细胞中。结论肾细胞癌MSI与MMR基因表达有关,较高的突变率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MSI有关。
作者:俞莉章;唐东起;丁义;刘漓波;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泪囊的恶性淋巴瘤罕见,我们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3岁。1996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泪溢,泪囊区无红肿,曾在当地医院冲洗泪道通畅。右眼泪溢逐渐加重,1年后右眼泪道冲洗不通,并伴有脓性分泌物返流。1999年1月患者无意中发现鼻根部右侧皮下出现一绿豆大小包块,无红肿及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慢性泪囊炎,给予泪道冲洗等治疗,泪溢未缓解。鼻根部包块逐渐长大,1999年4月长至蚕豆大小,1999年10月长至杏仁大小。前来我院就诊,以右侧筛窦包块诊断收入院。 入院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泪囊区皮下约4.0 cm×1.5 cm×1.0 cm包块,上至内眦上方约1.0 cm,下方位于鼻根部中1/2处,质硬、表面光滑、不可压缩、不活动、无压痛,皮肤无红肿及溃破。冲洗泪道时,针头不能触及泪前嵴骨壁,冲洗泪道不通,阻力大,无脓性分泌物返流。眼球无突出,眼球运动及眼部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谢汉平;朱旭果;阴正勤;陈烯伟;于冬梅;阎晓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MAT1、nm23H1 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RT-PCR-SSCP)技术,对8例正常卵巢、20例卵巢癌及其相应的20例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和nm23H1 mRNA表达及突变的检测。结果转移卵巢癌原发灶MTA1 mRNA高表达率为100%(7/7),无转移为38.5%(5/13),P=0.010?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6/7),无癌转移为23%(3/13),P=0.011?8。有转移卵巢癌原发灶nm23H1 mRNA低表达率为100%(7/7),无转移为30%(4/13),P=0.00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100%(7/7),无癌转移为38.5%(5/13),P=0.010?2。MTA1/nm23H1 mRNA表达的相对吸光度值(A值,曾称光密度OD值)的比值随转移而增加。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SSCP)未发现突变。结论 MTA1、nm23H1基因的转录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起着正负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卵巢癌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作者:黄光琦;宋毅;贺国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癌症是现代科学难题,医学的疑难大症。近百年来,人类为解除癌症对生命健康日益严重的威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直到20世纪结束,癌症仍然是个痼疾,它的谜底还远远没有揭开。值此新世纪之初,人们从已经取得的成就能看到人类控制癌症的前景如何?是在不久的将来癌症被降伏,还是要演出新一轮的“世纪之战”呢?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胸部平片、常规CT(CCT)、螺旋CT(SCT)和高分辨率CT(HRCT)等各种影像学手段对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平片、CCT、SCT和HRCT等的检查结果。因咳嗽、咯血等症状就医发现5例,由健康体检发现37例,因其他疾病检查发现17例。病理Ⅰ期53例,Ⅱ期以上6例。结果胸部平片的假阴性诊断率为47.5%,CCT的假阴性诊断率为17.6%,只有SCT可以检出全部病例而未发生漏诊。HRCT在显示肿瘤密度和各种征象细节的能力和准确性方面均优于胸部平片和CCT。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在HRCT征象方面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 SCT、HRCT是检出和诊断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佳影像学手段。应当提倡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作者:韩玉成;袁越;初建国;大松广伸;永井完治;西脶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CST-π)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sandwic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143例食鳞癌石蜡标本和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GST-π在人食管鳞癌石蜡标本和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清标本异有极显著性(P〈0.01)。GST-π在高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分公食管鳞癌中的表达(P〈0.05).GST-π在高分公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天其在低分公食管鳞癌中的表达(P<0.05).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ST-π含量平均值均显著高天正常人CST-π含量平均值,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ST-π含量平均值低于术前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但两者差异著性(P<0.05).结论 GST-π是食管鳞癌的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标志物,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前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作者:LI Zhishan;李之山;张汝刚;罗贤懋;魏慧娟;王迎红;陈风;冯益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促进肿瘤诊断试验评价质量的提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了《中华肿瘤杂志》90年代刊载的临床诊断试验论著。结果在调查的23篇论著中,免疫学诊断试验占比重大,为39.1%(9/23),其次为生化学、影像学检查,分别占17.4%(4/23)、13.0%(3/23);金标准明确可靠者占82.6%(19/23),正确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者占60.9%(14/23),采用盲法者占39.1%(9/23);符合全部7条方法学标准者仅为4.3%(1/23),符合7条方法学标准中4条以上者为56.5%(13/23),仅符合1条方法学标准者为8.7%(2/23)。结论诊断试验评价的方法学标准受到了一定程度重视,肿瘤诊断试验论著质量有待提高与完善。
作者:董卫;马传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与发展,质子技术治疗肿瘤已逐渐走向成熟。由于质子束有一个Bragg峰,能量大、穿透力强,途经的正常组织损伤小,用高度精确计算机技术控制可随意将Bragg峰调整到肿瘤区并释放大量能量。目前其他技术与之无可比拟,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和令人瞩目的肿瘤治疗高新技术。
作者:唐劲天;左焕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对来稿中有关计量、浓度等表示方法有统一要求,详见如下。 1.公差的表示: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地,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写作“(75.4±18.2)ng/L”,不得写作“75.4±18.2ng/L”。中心值与公差用圆号括起,其后写“%”。例如:(65±2)%。任何时侯都不得写作“65±2%”,也不宜写作“65%±2%”。 2.量的名称改变:根据GB 3102.8-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标准,有以下改动:(1)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量的符号为Ar。(2)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量的符号为Mr。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均为量纲一的量,SI单位为一,不能用Dalton(D)或u。如文稿中有“分子量为585 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000(或585×103)”。(3)关于浓度:只有“B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国家标准中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量的符号为CD,单位为“mol/m3”或“mol/L”。应正确使用以下量的名称:①B的体积分数:量的符号为φB,取代习用的B的体积百分浓度。如“2%(V/V)的二氧化硫”应说成“体积分数为0.02(或2%)的二氧化硫”。如果作者只写“2%的二氧化硫”,有时编辑不能确切地判断是否是指体积分数,故在来文中即应标示明确。②B的质量分数:量的符号为ωB,取代习用的B的质量百分浓度。如“5%(W/W)的硫酸”或“5%(m/m)的硫酸”应说成“质量分数为0.05(或5%)的硫酸”。③B的质量浓度:量的符号为ρB,定义为“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L”或“kg/m3”。 3.单位符号的组合: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原规定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用中文或者是同用符号)。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附素(E-CD)及链接素-α(α-CA)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70例手术切除新鲜胃癌组织进行了E-CD及α-CA表达情况的检测,每例均行腹腔脱落癌细胞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胃癌组织E-CD及α-C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6%和28.6%。在侵袭型、未分化型、弥漫状生长、侵透浆膜(T3/T4)、淋巴结转移阳性及Ⅲ、Ⅳ期胃癌中,E-CD及α-CA表达显著减弱(P<0.025~0.005)。在淋巴结多数转移(>5个),转移度>50%及转移至Ⅱ站以远的胃癌中,E-CD及α-CA表达亦明显减弱,且α-CA比E-CD降低更明显(P<0.05~0.005)。E-CD(+)/α-CA(-)及E-CD(-)/α-CA(-)组淋巴结转移率和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均高于E-CD(+)/α-CA(+)组(P<0.05~0.005),但E-CD(+)/α-CA(-)组肝转移率高于E-CD(+)/α-CA(+)及E-CD(-)/α-CA(-)组(P<0.005)。结论 E-CD/α-CA联合检测对评估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肝转移、TNM分期及腹腔癌细胞脱落状态有较大意义,其中α-CA比E-CD表达更敏感。
作者:戴冬秋;陈峻青;徐惠绵;王舒宝;赵凤凯;王梅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