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芸;韩存芝;张双平;王春利
患者女性,62岁,因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5个月余,于2011年3月14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稍大,质硬;子宫颈结节状不平且质硬,上唇轻度糜烂,触血(+).患者于当日行阴道镜+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型细胞.患者于2011年3月23日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摘除组织病理检查示:(子宫颈)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子宫颈全层,未累及阴道切缘;送检4个左髂淋巴结、6个右髂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送检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作者:齐恒;夏晓丽;于晓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SELDI)蛋白质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及WCX2蛋白获得病理确诊的10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和45名健康人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和BPS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建立乳腺癌的分类树诊断模型,并对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 乳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共有49个蛋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其中3个蛋白质生物标志物(M/Z:5627、8124和2864)组建的诊断模型检测正确率为95%(139/146).经盲法验证,其灵敏度为97%(98/101),特异度为91%(41/45).结论 SELDI蛋白质谱技术可以有效的区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SELDI-TOF-MS在乳腺癌的诊断及乳腺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分子的筛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慧娟;郭向阳;张华一;王春艳;梁帅;杨瑞红;王福花;吴玉梅;郭素堂;李炘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期差异.结果 股静脉血栓6例(30%),腘静脉4例(20%),上肢静脉4例(20%),上腔静脉2例(10%),下腔静脉4例(20%).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5例(75%),纤维蛋白原(FIB)升高13例(65%),部分活化凝血时间(KPTT)延长3例(15%),血浆D-二聚体升高14例(70%).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和溶栓.中位生存时间6.3个月.血浆D-二聚体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者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低于正常值2倍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3个月.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肿瘤患者应及早发现和干预,以防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崔林;姜勇;刘兴祥;吴兴军;刘建军;周向荣;何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CD24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0.832,P< 0.05).CD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无关(x2分别为0.741、0.361、0.930、8.858,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x2=12.349,P=0.000)、TNM分期(x2=10.804,P=0.005)和浸润深度(x2=13.94,P=0.007)呈正相关;不同CDu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2.105(61.022~ 69.273)、2.313(55.108~ 64.176)、1.286(32.388 ~ 37.429),CD24表达强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CD24表达强度较低组.CD24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D24可能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CD24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王聪仁;苏子剑;潘群雄;庄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11例晚期乳腺癌接受以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及毒性评价.结果 11例患者共完成38个周期化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54.5 %(6/11),临床获益率90.9%(10/11).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以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患者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可以为复发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吉亚君;蒋芹;王鑫;刘政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例RAML患者,其中肿瘤破裂9例,采用肾动脉造影加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剂为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和(或)弹簧圈.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完成栓塞术.9例肿瘤破裂者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栓塞术后血压均逐渐恢复正常.1例因肿瘤多发且弥漫占据整个肾脏,血管造影未见肿瘤血管主干,治疗失败.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1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复查时,肿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行二次栓塞,其余患者均见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随访期间未出现肾周或腹膜后血肿.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RAML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防止肿瘤破裂出血,手术安全,大程度保留肾单位,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刘胜;赵万里;周增超;陶兆瑞;王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抗坏血酸在国外作为一种辅助抗肿瘤治疗药物,已经使用多年.尽管一直未被主流医学所接纳,但在近的10年,越来越多的体外试验和动物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一致认为药理浓度的抗坏血酸能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就不同途径、不同剂量下的抗坏血酸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区俊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证实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存在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乳腺癌干细胞,并研究ALDH+乳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从MCF-7细胞中分离并培养ALDH+乳腺癌干/祖细胞,通过划痕试验、MTT法生长曲线测定以及Transwell法等检测ALDH+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MCF-7细胞系中,CD-/low24CD+44细胞比例约为1.4%,ALDH+CD-/low24CD+44细胞比例约为1.2%;ALDH+乳腺癌干细胞与CD-/low24CD+44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CD-/low24CD+44和ALDH+CD-/low24CD+44组细胞划痕区细胞间距离明显缩短,其迁移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且两群干细胞之间存在差异;Transwell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low24CD+44、ALDH+ CD-/low24CD+44两组细胞有大量细胞过膜,三组MTT检测吸光度值分别为1.05±0.098、1.56±0.075、1.67±0.032.结论 MCF-7细胞系中存在CD-/low24CD+44和ALDH+ CD-/low24CD+44乳腺癌干细胞,ALDH可作为鉴定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子标志之一.
作者:潘翠萍;邵军;冯尧军;范威;吴新红;马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全脑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脑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全脑放疗)各25例.治疗组全脑照射为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卡培他滨850 mg/ m2口服,2次/d,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全脑照射同治疗组.放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5/25)、44.0%(11/25)(x2=1.28,P> 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28.0%(7/25)、16.0%(4/25)(x2=1.05,P> 0.05).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 全脑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
作者:周绍兵;刘阳晨;高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异环磷酰胺(IFO)方案(NI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NVB联合顺铂(DDP)(NP方案)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或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40例接受NI方案:NVB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IFO 1.2 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42例接受NP方案:NVB 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均每21 d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NI组与N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50%(21/40)和57.14%(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NI组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效率与NP组疗效接近[43.75%(7/16)比44.44%(8/1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NI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50%(23/40)比57.14%(24/42),P> 0.05];NI组Ⅲ~Ⅳ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P组[7.50%(3/40)比26.19%(11/42),P< 0.05].结论 NI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其总有效率与NP方案相似,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亦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NP组低,是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章恒;李迅;杨顺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已被证实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可靠靶点.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mTOR抑制剂,是雷帕霉素衍生物中的一种,其改善了既往雷帕霉素药物特性,主要抑制哺乳动物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的mTOR.2009年3月,依维莫司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目前其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张华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脉络膜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道2例乳腺癌脉络膜转移病例,并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脉络膜转移临床上较少见,及早筛查并及时发现、合理有效的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情.结论 临床上要高度重视乳腺癌患者脉络膜转移的发生,及时诊治能较好的保持和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张斌;李蔚;章烨;肖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X线钼靶、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26例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钼靶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X线钼靶、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 (22/26)、80.7 %(21/2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1,P> 0.05),两者结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6.1%,与单纯X线钼靶或超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1,P< 0.05).结论 X线钼靶与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佳组合.
作者:王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男,56岁.于2010年1月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偶咳黄痰,无明显胸闷、憋气,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010年2月出现头晕,站立不稳,视物模糊,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行腰椎穿刺无异常,在我院神经科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因刺激性干咳加重于2010年3月4日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
作者:刘淑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规范的抗肿瘤治疗.使用TDL生活质量测定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在心理干预前、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2次问卷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对计划治疗的完成情况.应用SPSS 1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能完成预计治疗的人数为51例,对照组为38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TDL生活质量测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加入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能提高癌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贾利;王丹;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苏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子宫颈病变组织和子宫颈癌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8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05例(CIN Ⅰ 52例,CINⅡ/Ⅲ53例)和子宫颈正常(NC)者53名,收集其手术或活组织检查子宫颈组织标本.选择子宫颈癌Caski细胞(HPV16阳性)和C33A细胞(HPV阴性)进行体外实验.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子宫颈组织和细胞中DNMT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DNMT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在CIN及SCC组织中均较NC组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57,P<0.001;F=2.68,P=0.048);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DNMT1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x2趋势=50.80,P< 0.001),但DNMT1 mRNA的表达在调整子宫颈癌相关因素后,未显示相同趋势(x2趋势=3.63,P>0.05).Caski细胞DNMT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C33A细胞高,特别是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4,P=0.002).结论 DNMT1蛋白和mRNA高表达均是导致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PV16感染与DNMT1转录功能异常对子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金桃;丁玲;郝俊霞;赵维敏;周芩;郝敏;邵淑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对卵巢癌OVCAR-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诱导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合成特异性靶向基因的小干扰RNA (siRNA)并转染卵巢癌OVCAR-3细胞(MMP-2沉默组),以非特异性序列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以培养液代替转染siRNA的试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48 h MMP-2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卵巢癌OVCAR-3细胞诱导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MP-2沉默组转染48 h,OVCAR-3细胞MMP-2和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78.8%和75.5%(P<0.05),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1.2%和78.3%(P<0.05);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显示,沉默MMP-2基因后卵巢癌OVCAR-3细胞诱导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沉默MMP-2基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VEGF表达,并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诱导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抑制MMP-2基因有助于抗血管形成,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宋清源;生秀杰;周冬梅;周映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X)方案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NP组40例,GX组35例.NP方案:长春瑞滨25 mg/ 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21d为1个周期.GX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 m2,静脉滴注,第1、8天;卡培他滨2500 mg/m2,分2次口服,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NP组和GX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5%(17/40)和40.0%(14/3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0和6.5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8和15.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2.5%和57.1%、31.4%,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分别为50.0%(20/40)和42.9%(15/35).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其中GX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NP组[29%(10/35)比0],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高于GX组[95%(38/40)比26%(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NP方案与GX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可作为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解救方案.
作者:裘光贤;周兆春;石阳;崔舒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1例确诊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行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11例)仅行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PR 3例,SD 6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27.3%,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0,P<0.05),rAd-p53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自限性发热,两组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50,P> 0.05).结论 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子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rAd-p53瘤内注射是安全有效并方便的治疗手段.
作者:钱露;王侠;杨春华;张艳;徐钰梅;章龙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男,62岁,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腹胀,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心悸、胸痛,无鼻出血及齿龈出血.我院门诊行腹部CT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以肝癌收住入院,患者发病以来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近期内体质量减轻约2.5 kg.既往体健,吸烟史30年,每日20支,饮酒史30年,每日250 g,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76次/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陈艳凤;田宗彪;杜荣莲;周焕明;李曙晖;柴同海;张新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