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卢新昌;汤小东;郭卫;王国文

关键词:Runx2, 去分化软骨肉瘤, NDCS-1
摘要:目的 检测Runx2基因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与普通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明确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培养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1及普通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提取细胞mRNA及总蛋白,RT-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学检测Runx2在细胞系中的表达,之后对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软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普通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相比,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1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普通软骨肉瘤成分相比,Runx2在组织中的高度恶性成分中高表达.结论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高表达参与了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分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PTEN、p53及Ki-67的表达率分别是54.4%、45.6%及48.5%,随着肿瘤级别增加,PTEN的表达率下降,而p53、Ki-67的表达率上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TEN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呈负相关,p53、Ki-67的表达与分级呈正相关.PTEN阳性表达的37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是24.3%;而在PTEN阴性的31例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是77.4%,PTEN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TEN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呈负相关,Ki-67、p5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TE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艳花;温文;关弘;宋建明;钟雪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靶向髓系抑制性细胞抗肿瘤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IMC),在荷瘤小鼠及肿瘤患者的骨髓、脾脏、外周血大量扩增,并募集到肿瘤组织.MDSC高表达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族(ROS)、过氧亚硝酸盐等介质,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或非依赖方式诱导效应T细胞失能,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等机制,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靶向MDSC抗肿瘤策略成为研究热点,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当前靶向MDSC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刘鑫;李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食管癌及其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作用和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患者食管癌组织及17例患者癌旁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和73%,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0.05).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部位、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3,P<0.01).结论 COX-2、VEGF-C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和淋巴转移有关,并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作者:高文胜;薛玲珑;杨玉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准确设定脑胶质瘤肿瘤靶区体积的研究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准确设定高分级胶质瘤(HGG)肿瘤靶区体积(GTV)的方法.方法 19例HGG患者均采集CT、MRI图像,将两种影像融合.每位患者均由一位主任医师和一位住院医师分别独立依据增强CT、MRIT1增强序列勾画GTV,并叠加得到融合的GTV.计算各个GTV:GTVCT、GTVMRI、GTVCT+MR1,详细比较各GTV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主任医师和住院医师勾画,均GTVMRI>GTVCT(均P<0.050).GTVMRI/GTVCT+MRI:主任医师勾画为(98.57±7.00)%,住院医师勾画为(97.84±10.00)%.术后放疗患者与单纯放疗者GTVCT与GTVMR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依据CT图像,主任医师勾画的GTV大于住院医师所勾画(P= 0.020);依据MRI或融合图像,两级医师勾画的G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结论 对于HGG患者,GTV的准确设定必须综合CT与MRI的影像信息,包括应用CT-MRI融合技术,术后放疗的HGG患者更应如此.融合GTV应为依据增强CT及MRIT1增强序列勾画的GTV的叠加,并且,GTV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勾画或审核.

    作者:张蕾;兰胜民;邢晓汾;罗宁;王帆;郑旭亮;王鹤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1~N4)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60~70 Gy/6~7周;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时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 min.结果 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忠明;刘桂荣;袁春銮;李秀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型磁共振(MR)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颅脑常规核磁共振(MRI)扫描和二维多体素144 ms序列扫描.采用Functool软件包后处理,分别测定病变实质、病变周围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比值及肌醇(MI)值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数据采用SAS8.2软件处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Cho/Cr、Cho/NAA、NAA/Cr比值及MI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Cho/Cr、NAA/Cr比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在鉴别诊断脑胶质瘤中有重要价值,结合MR其他成像方法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分级.

    作者:王雁冰;张通;徐锐;王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苏木水提物对卵巢癌细胞增生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苏木水提物对人类浆液性囊腺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抑制曲线;光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SKOV3细胞经锥虫蓝染色后的形态变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苏木水提物作用后细胞的超微结构;不同质量浓度苏木水提物作用于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凋亡及周期分析.结果 生长曲线显示苏木水提物对SKOV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电镜图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如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及凋亡小体形成;FCM分析证实:体外培养的SKOV3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的苏木水提物作用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随苏木水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苏木水提物对人类卵巢癌细胞株SKOV3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张雪棉;王国平;任连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25例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患者25例,其中22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男5例,女20例.所有病例均经细针穿刺发现嗜酸粒细胞,术中快速冰冻均确诊,恶性3例行根治手术,良性者17例行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5例行单纯腺叶切除.术后随访2~5年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 对于甲状腺嗜酸粒细胞肿瘤,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冰冻切片检查往往可确诊,同时应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治愈.

    作者:郝建军;多永胜;杨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27与Ki-67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剂p27和核蛋白Ki-67对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27和Ki-67的表达,利用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p27低表达且Ki-67高表达者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x2=7.56;P=0.003);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08)、肿瘤大小(P=0.002)、p27低表达(P=0.001)、Ki-67高表达(P=0.015)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p27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同时存在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显著的预后因子(P=0.008).结论 对乳腺癌组织中p27和Ki-67的检测有利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p27低表达及Ki-67高表达预示乳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绍礼;郭贵龙;朱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102个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病灶行冷循环RFA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脉搏和周围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治疗前后肝肾、肺功能的改变以及CT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32例晚期肺癌患者冷循环RFA治疗中血压、脉搏及周围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肝肾功能、肺功能无明显影响;治疗后1个月内CT扫描见肿瘤体积较术前有所增大,3个月后102个肿瘤中,肿瘤完全消失(CR)23个,肿瘤缩小80%~100%(Pra)53个,缩小50%~80%(PRb)24个,缩小不足50%(NR)2个.结论 冷循环RFA治疗晚期肺癌创伤小,近期疗效好,比较安全,可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封元清;贺泽文;唐铁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吸脂术对肋间臂神经保护的意义

    目的 探讨吸脂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保护肋间臂神经的意义.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诊治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吸脂组(脂肪切除术33例)和传统组(腋窝淋巴结切除术21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肋间臂神经保护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吸脂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脂组可明显提高肋间臂神经保护成功率(P<0.05)、术后疼痛及麻木感降低(P<0.05),两组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在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情况下,吸脂术可明显改善术中肋间臂神经损伤,可减少患者术后麻痹、疼痛.

    作者:林宗伟;赖平妹;谢有志;罗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中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在59例胃癌患者中P-gp阳性率高[86.4%(51例)],其次为LRP[84.7%(50例)],二者呈正相关(r=0.803);MRP阳性率低[27.1%(16例)].P-gp、MRP、LRP与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P-gp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742),MRP、LRP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gp、MRP、LRP在未接受化疗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胃癌中存在P-gp、MRP、LRP介导的原发性耐药.

    作者:胡文庆;闫曙光;王泽华;彭春伟;周英;李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体表血管瘤266例

    目的 探讨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ZAY-6B及BK-2000型电化学治疗仪对266例患儿实施电化学治疗.结果 其中252例随访6个月~10年,共8例复发,有效率100%,首次治疗Ⅰ级(完全缓解率)98.8%(249/252).结论 利用电化学疗法治疗儿童体表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对全身干扰小、治疗较彻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手术无法切除者,或特殊部位及经其他治疗后复发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曾;李翔;贺启华;王东风;田姗;陈青娟;曹霞;曹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NY-ESO-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检测NY-ESO-1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喉癌免疫治疗靶标的实验依据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检测69例喉鳞癌患者原发灶及其常规病理报告为阳性的121个颈淋巴结中NY-ESO-1的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在喉鳞癌标本的癌中心区、癌周0.5、1.0 cm及9例全喉切除术患者的喉正常黏膜组织(对照)中的表达.结果 69例喉鳞癌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48%(30/69),在癌中心区、癌周0.5、1.0cm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NY-ESO-1在对照组喉正常黏膜组织中无表达.NY-ESO-1蛋白在不同T分级、病理分级和不同颈淋巴结转移喉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转移淋巴结中NY-ESO-1的表达下调.结论 NY-ESO-1在喉鳞癌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以某种方式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是否能将其作为喉癌免疫治疗靶标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田俊;王斌全;李建民;皇甫辉;温树信;张艳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急性穿孔32例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胃癌急性穿孔32例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术前考虑到胃癌穿孔 9例,根治性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9例,单纯穿孔修补16例,其中腹腔镜下修补4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短路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 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刘海斌;雷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冬凌草甲素经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是从中草药冬凌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ORI作用于肿瘤细胞后,主要经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发现,ORI可能通过四条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它们分别是p53通路、Ras/Raf/ERK通路、PI3K/Akt通路和NF-κ B通路.深入研究ORI经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对进一步阐明ORI在细胞内的作用靶点及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十分重要.

    作者:李晓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Runx2基因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与普通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明确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培养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1及普通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提取细胞mRNA及总蛋白,RT-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学检测Runx2在细胞系中的表达,之后对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软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普通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相比,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1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普通软骨肉瘤成分相比,Runx2在组织中的高度恶性成分中高表达.结论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高表达参与了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卢新昌;汤小东;郭卫;王国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所致肝损害方面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及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78例胃癌及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6例,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B组62例,化疗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C组60例,化疗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3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例数、程度和时间.结果 各组均未见Ⅲ度及以上肝脏毒性发生;B组、C组胆红素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肝损害患者72.7%首次发生于第7周期化疗前,而B组和C组分别为27.3%、33.3%,B组、C组肝损害发生时间均明显迟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胆红素和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或是肝损害发生时间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预防并延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效果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当,又因其不良反应轻并具备抗肿瘤作用,故更具临床优势.

    作者:陈晓秋;刘楠楠;申东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5家医院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18例SBP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8例SBP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4.2岁,男女比2.6∶1.通过随访治疗1~10年,采用化放疗治疗的10例患者有8例生存,2例死于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的8例患者中有1例因化疗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死于进展为MM.全部患者目前共有11例处于持续缓解状态(CCS),2例因进展为MM在积极治疗中,平均CCS时间为47.3个月.结论 SBP是低度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化放疗相结合预后满意,部分患者可转化为MM.

    作者:郭智;陈丰;马德彰;何学鹏;陈惠仁;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经靶动脉灌注治疗难治性大肠癌36例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肿瘤经靶动脉灌注维帕米及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经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导管至靶动脉,依次灌注维拉帕米15 mg、抗肿瘤药物、维拉帕米10mg.介入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36例大肠癌肝脏或盆腔转移患者的有效率(CR+PR)58.3%,Karnofsky评分临床受益阳性91.7%,体重临床受益阳性83.3%,止痛药用量临床受益阳性80.6%.所有患者未出现与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相关的化疗不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结论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经靶动脉灌注,对常规治疗失败的大肠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冯克海;童少明;范平生;桂留中;俞修坤;刘亚贝;鲁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