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良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表达,以及重组人EPO(rhEPO)对卵巢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探讨rhEPO在癌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RT-PCR方法检测人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 EPOR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EPO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增生影响.结果 卵巢癌细胞表面有EPOR的表达,rhEPO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P<0.01).结论 EPOR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有表达,rhEPO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生.rhEPO可用于卵巢癌伴发的贫血的治疗.
作者:马沐雅;杨泽敏;冯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进展及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CF200 mg/m2.缓慢静脉推注(>5 min).第1天至第5天;5-Fu 300 mg/m2.静脉滴注4 h.第1天至第5天(CF推完后用)128 d为1个周期.行4个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46例中完全缓解(CR)3例(6.5%).部分缓解(PR)18例(39.1%).无变化(NC)16例(34.3%).进展(PD)12例(20.1%).总有效率45.6%.中位总生存期9.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L-OHP联合5一Fu和CF组成的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患者能耐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荣贵;马艳梅;于建兰;吴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子宫颈癌病例168例.将病理确诊为Ⅱ~Ⅳ期的84例作为放化组(A组),化疗用顺铂(DDP)每周40mg/m2,静脉滴注,同时配合止吐、水化等治疗,共3~4个周期.同时行根治性放疗:60Co-γ线体外照射,总剂量为50 Gy.腔内后装采用,'192>Ir后装机,A点7Gy/周,总剂量为42 Gy.以同期收治、条件相同行单纯放疗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84例为对照组(B组),根治性放疗方法同A组.观察两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放化疗并发症.结果 放疗3个月后,A组的有效率为92.85%(78/84);B组的有效率为79.76%(67/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A组2年生存率(83.95%)明显高于B组(60.98%)(χ2=9.4,P<0.005).A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A组虽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生存率,应用DDP安全可行,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韩振华;麻富卯;张继东;兰胜民;何传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前后机体抗肿瘤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20例晚期肝癌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完成后2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表面抗原活性.结果 所有患者肝区胀痛症状均有缓解;治疗后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的NK活性及CD4、CD8、CD4/CD8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刺激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书芹;杨志勇;季艳霞;李海燕;贾军刚;万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L-OHP)与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PIX)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卡培他滨+L-OHP方案组(A组,18例)与卡培他滨+PTX方案组(B组,18例).结果 A组18例有效率6例,B组18例有效12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末梢神经炎以及脱发、肌肉关节酸痛等.结论 初步观察两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均取得较高的有效率,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卡培他滨联合PTX的近期疗效似乎优于卡培他滨联合L-OHP,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晓红;崔秀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P-2α基因对人类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ODNA3.1(+)-AP-2α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pcDNA3.1(+)-AP-2α和pcDNA3.1(+)转染5W480细胞,并以正常SW480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中AP-2α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平板克隆、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以及Transwei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体外增生及侵袭能力.结果 SW480细胞内源性AP-2α蛋白表达缺失;转染AP-2α基因后,在SW480细胞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AP-2αmRNA及蛋白,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软琼脂克隆体积小且数量少,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 转染AP-2α基因可以抑制人类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体外恶性增生以及侵袭能力.
作者:王莹;兰小琴;李美宁;张悦红;梁小波;程牛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表现为持续性低水平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表现为持续性低水平β-hCG升高的GT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观察低水平β-hCG的时间为10~53个月,血清β-hCG值波动范嗣为3~637 U/L.末次妊娠性质5例为葡萄胎,1例为流产.葡萄胎后的5例患者接受了多次化疗,结束化疗后血清β-hCG维持正常1~12个月后又低水平回升,仅1例患者在病程第30个月出现肺部病灶,经手术和再次化疗后治愈,余4例及1例流产后患者在病程及随访中均无临床肿瘤证据,流产后患者未行治疗.结论 表现为持续性低水平β-hCG的GTD是一类特殊疾病,对化疗反应轻微,多数不发病,在无临床肿瘤证据时,给予治疗要慎重.
作者:楼寒梅;陈鑫;毛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干扰素d-2a(IFN-α-2a)治疗大鼠膀胱肿瘤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膀胱肿瘤模型50只,44只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A(11只)、B(11只)、C(11只)、D(11只)4组,膀胱内分别灌注DMSO、IFN-α-2a、ATRA和ATRA+IFN-α-2a治疗.显微镜观察病理分期及分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D组大鼠体重(277.4±18.5)g高于其他3组,膀胱重量(0.19±0.05)g低于其余3组,并且D组病理分期和分级均有显著降低.D组肿瘤细胞凋亡率(13.43±3.06)%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加,而增生指数(19.95±4.17)%则明显降低.结论 ATRA和IFN-α-2a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膀胱肿瘤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宁松毅;谈健;卜强;陆洪兵;崔飞伦;刘红耀;王东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STAT3)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的影响.方法 针对STAT3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编码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Genesil-1-shRNA-STAT3重组质粒,转染人类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3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Genesil-1-shRNA-STAT3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T24及5637膀胱癌细胞;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的STAT3基因表达在RNA及蛋白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明显受到抑制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pGeneSil-1-shRNK-STAT3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后,可有效抑制STAT3的表达,并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马文明;郭金英;陈彦;文阳安;涂植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子宫颈癌手术近年有较重大的变革,特别在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腹腔镜下的子宫颈癌手术、局部晚期及复发子宫颈癌的手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提高了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高永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以多西紫杉醇(商品名:希存)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9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施以1H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1 h),顺铂80mg/m2]或TC[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1 h),卡铂3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并水化2 d]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化疗6~8个周期.以上两种方案在多西紫杉醇用药前12 h..给予地塞米松8mg口服,1次/12h,共3次.结果 CR9例,PR 74例,sD 6例,PD 8例,总有效率91.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15%,Ⅲ度血小板减少占6.5%,非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 以多西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胡传杏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术5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2例,肿瘤楔形切除术5例.一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关闭,二期造口还纳术15例;单纯结肠造口术4例;回肠-横结肠吻合术2例.中、高分化腺癌58例,低分化腺癌13例,黏液腺癌7例.DukeA期0例,B期37例,C期29例,D期12例.结论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有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多种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王再;李锦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癌症恶病质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症.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在癌症恶病质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评述.
作者:汪欣文;郝淑兰;刘丽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子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年龄构成和诱导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调查的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56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妇产科体检的600名非子宫颈癌妇女进行封闭式调查问卷.结果 子宫颈癌发生有年轻化趋势,36~55岁为高危年龄段,绝经期妇女发生率显著下降.孕产次数、不良性行为(初次性交年龄小、多个性伴侣)、吸烟等是子宫颈癌发生的诱因.结论 重视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加强子宫颈癌筛查、加强宣教、增加防癌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子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贺新爱;陈海平;张继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颈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颈癌可疑患者45例于术前行TV-CDU检查,二维超声检查记录其形态特点,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肿瘤内的血流情况,测其阻力指数(RI).结果 45例子宫颈癌患者可探及血流信号(RI值为0.51±0.09),与正常子宫颈上皮(RI值为0.82±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14,P<0.001),RI值与子宫颈癌的癌灶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RI反映子宫颈癌的血管生成特征.并且与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子宫颈癌内血管生成,可作为子宫颈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为其预后评估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高福梅;王英华;刘彩娥;韩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技术在巨块型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射频治疗配合手术或(和)放疗(试验组)的患者,在放疗前1 d(或手术前后装治疗的前1 d),在超声监控下,用射频技术将子宫颈癌块快速除去,次日行放疗.单纯手术或(和)放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行手术或(和)放疗.结果 两组3年生存率:试验组97.5%,对照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实验组7.5%(6/80),对照组22.5%(1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1).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实验组5%(4/80),对照组20%(1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1).一次止血成功率:试验组96%(29/30),对照组66%(22/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P<0.01).止血时间:试验组(30.5±6.4)min,对照组(210±4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P<0.01).住院时间:试验组平均(7.5±1.5)周,对照组平均(9.5±2.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P<0.01);住院费用:试验组每例平均(8500±170)元,对照每例平均(10 000±202)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2,P<0.01).结论 射频技术配合手术或(和)放疗治疗巨块型子宫颈癌,能降低放疗并发症;止血效果好,速度快;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庄甲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AFP、CA125、CA199、CEA四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观察其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检测PHC组68例、良性肝病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58例血清中AFP、CA125、CA199、CEA的含量,分析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 单独检测AFP、CA125、CA199、CEA对PHC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6.4%、35.3%、44.1%、29.4%;联合检测四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为94.1%.结论 四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PHC患者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霍彩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NF-κB、环氧合酶-2(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二步法对48例肾癌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中NF-κ B、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二者与肾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 B、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5).NF-κ B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NF-κ B的表达与肾癌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NF-κ B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NF-κB表达阴性者(P<0.05),而COX-2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低于COX-2表达阳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 B与COX-2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 B、COX-2的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NF-κ B的表达可能还与肾癌的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有关,二者有望作为肾癌早期诊断和判断肾癌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雁钢;吕红凯;王东文;米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全组4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自发性破裂者.7例急诊行肾切除术.2例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择期行肾切手术;8例误诊为肾癌行肾切除;6例单侧巨大错构瘤均行患侧肾及错构瘤切除术;单侧错构瘤行肿瘤单纯切除15例;肾部分切除4例.结果 42例肾错构瘤全部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未发现恶病变者.34例获得4个月~5年随访,单侧病变者手术后均康复良好,肾功能正常,病情稳定,1例病例手术后4年死于肾衰竭.结论 CT和超声是肾错构瘤良好的诊断方法;对肿瘤直径<4 cm患者可作门诊观察;对直径≥4 cm的患者可做肾切除或肿瘤剜除术.
作者:曹永勤;曹建国;朱亚宏;李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产生的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其能够使组织对缺氧产生适应性反应,并与包括卵巢肿瘤在内的肿瘤的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侵袭性转移和预后有关.深入研究HIF-1与卵巢肿瘤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卵巢肿瘤中的作用和表达机制,将可能为卵巢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作者:江飞云;倪现太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