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光;李虎庆;张维兵;张泽立;张加初
目的 探讨岛叶海绵状血管畸形(CMs)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4例岛叶CMs患者,采用术中B超(2例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CMs,分析手术策略及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4例岛叶CMs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经侧裂-经岛叶入路完整切除CMs.术后随访3~ 72个月(平均36.75个月),1例患者术后神经学恶化,永久神经学缺陷;1例出现语言缺陷,1周后逐渐恢复.Engel疗效分级,4例患者癫痫预后均为Ⅰ级.结论 经侧裂入路可安全可靠的暴露并切除岛叶CMs;神经导航、术中B超可为成功切除岛叶CMs提供指导.
作者:王峰;刘阳;刘诤;宋子木;李宗正;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畸形非常少见,占椎管内血管病变的5%~12%[1].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腰椎管内单纯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鹏;蔡利;刘汉东;李锋;周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0.8%~1.5%的开颅术后患者可发生BM[1].BM的早期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至关重要,未及时治疗者病死率为20%[2].早期识别术后BM,及时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将可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风险.
作者:张扬;季楠;高之宪;张力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39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右上肢无力感1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颅神经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右上肢远端肌力Ⅳ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患者10年期前左下肢皮下肿物手术,5年前左下肢肿物复发,再次手术切除,2次均未行病理检查.头部CT示左侧额后部高密度灶,CT值52 Hu,周围低密度水中带(图1a),骨窗像颅骨无异常改变;颅脑MRI:左侧额叶不规则团块状等长T1长T2信号,病灶明显强化(图1b),周围弯曲的条索状流空血管影,周围无强化水肿区;SPECT-CT全身骨骼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双肺多发结节,胸部CT双肺内多发结节(图1c).
作者:王明光;孟凡国;孙爱刚;郇林春;李金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从病灶检出及血管构筑显示方面探讨320排CT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CAVM患者行4D-CTA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示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及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深浅、数目方面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经4D-CTA诊断为CAVM,其中1例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瘘(CAVF);4D-CTA对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所示一致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CTA能实现颅内血流状态的无创性动态显示,在CAVM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制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英俊;出良钊;余晖;沈桂权;汪春红;文伟;高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颅内硬膜外脑膜瘤(primary intracranial extradural meningiomas,PIEMs)指原发于颅内硬脑膜外腔的脑膜瘤,包括原发于硬脑膜外层向硬脑膜外腔生长的脑膜瘤或颅骨脑膜瘤突破内板向硬膜外腔发展者,但未侵犯硬膜下腔及其结构[1-3].颅内脑膜瘤硬膜外发展与远距离转移不包括在内.PIEMs起源于硬脑膜外层[4-6],或来自颅骨板障或内板,侵入硬膜下腔生长[1,3,7-12].自Rao 1971年报道首例起源于硬脑膜外层的硬膜外脑膜瘤以来[4],文献中仅有12例报道[3-12],国内鲜有报道.我们于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PIEMs,占同期脑膜瘤的0.14%.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光;李虎庆;张维兵;张泽立;张加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时机及病理结果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71例小儿难治性癫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至少随访1年,根据Engel预后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的难治性癫痫患儿中,无癫痫发作(Engel Ⅰ级)的45例(63%),其中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3例,仍有癫痫发作(EngelⅡ~Ⅳ级)的26例(37%),效果与致痫灶切除程度密切相关(P<0.05).病理结果: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31例,低级别肿瘤18例,瘢痕脑回13例,小脑回畸形6例,结节性硬化3例,其中双重病理9例.无手术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早期外科手术对小儿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病理类型与手术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单永治;赵国光;樊晓彤;安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主要表现为咽部、扁桃体区、舌根部的阵发性疼痛,严重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相当一部分患者需外科手术介入[1].目前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2].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GPN的外科治疗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广峰;张黎;于炎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硬脑膜外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成分多为血凝块和血液[1],罕见以脑脊液为主要成分者.我科共收治以液体成分为主的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18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1h而入院,坠落伤.查体:左枕部可见皮肤挫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颅脑CT示:急性硬膜外血肿(图1a),中线位置居中,给予常规处理.入院3h复查颅脑CT示:急性硬膜外血肿扩大,以液体成分为主,可见液平(图1b),中线结构居中.入院19 h复查颅脑CT示:急性硬膜外血肿缩小,液体成分消失(图1c),继续给予保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痊愈出院.
作者:岳修臣;李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Ms)与动静脉畸形(AVMs)的结构差异和对于放射外科治疗反应的不同.方法 实验样本共33例,包括放射外科治疗后的CMs 3例,放射外科治疗后的AVMs 3例,未经照射的CMs 6例,未经照射的AVMs 17例和健康对照4例.取材后立即处理,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组间的超微结构差异.结果 CMs显示管腔直径与血管壁的厚度较大而且缺乏内皮下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Ms放射外科治疗后形成部分蛋白质凝块(管腔的19% ~22%),在放射治疗后长达6年后也未出现完整的血管闭塞.AVMs观察到由纤维蛋白血栓组成永久性的血栓,使血管完整的闭塞(管腔的91% ~ 98%).照射诱导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发生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原纤维变性.结论 CMs与AVMs的血管结构及细胞成分的不同导致它们对放射外科治疗的反应不同.
作者:侯宇希;胡志强;苏海洋;申俊峰;杨敏;屠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除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外,过高的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分泌,还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严重的并发症使其病死率显著提高[1].目前垂体GH腺瘤继发性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的控制以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为主,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22例垂体GH腺瘤继发性糖尿病患者,研究兰瑞肽在垂体GH腺瘤继发性糖尿病术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燕飞;李向东;李伟生;郁明惠;陆黎春;惠国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胶质瘤类型,约占胶质瘤发病率的4% ~ 15%[1].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cytoma,OD)以及间变性少突胶质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cytoma,AOD),与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以及混合型肿瘤相比,具有显著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更佳的预后[2-3],然而具体机制不明.蛋白组学通过高通量研究方法对蛋白质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有可能发现与胶质瘤相关的特异性分子及病理学机制,揭示隐藏于临床现象之后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自2002年Hanash等[4]对胶质瘤蛋白组学进行报道以来,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组织来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张鹏;孙伟;张扬;田永吉;张力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烟雾病(MMD)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直至闭塞,从而在颅底形成代偿性增生扩张的烟雾状血管,这些异常的血管除部分为新生的血管外,多为脑底扩张增粗的穿支血管,同时颈外系统也逐渐进行颅内代偿形成交通[1-3].
作者:刘海玉;王宏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我们于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共行7例急性期前额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整复、前颅底重建、脑脊液漏修补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组内共7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6岁.男5例,女2例.车祸6例,坠落伤1例.神清5例,昏迷2例.合并前额部开放性创口4例,合并视神经损伤2例,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
作者:洪勇;武焕颖;张海军;乔建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与开颅手术过程中测量的数据相符.术前对于动脉瘤夹选择的预估亦与术中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结论 通过术前旋转3D-DSA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体位,可使手术者获得大量信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华;马江红;陈谦学;胡秋善;夏军勇;魏恒;邹志鹏;张化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Flt-1基因对BT325胶质瘤细胞VEGF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Flt-1基因片段,基因重组技术将Flt-1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pEGFP-C1-Flt-1重组质粒.pEGFP-C1-Flt-1重组质粒转染BT325胶质瘤细胞,转染后72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RT-PCR方法证实从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中成功获得1 384 bp Flt-1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EGFP-C1-Flt-1构建成功;ELISA检测发现,BT325细胞被转染后72 h VEGF含量转染组为(56.3±41.2) pg/ml,空载体转染组为(95.5±35.3) pg/ml(P<0.05);MTT法检测发现,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的生存率分别为(42.6±3.7)%和(92.8±6.6)%(P<0.05).结论 Flt-1基因可抑制BT325细胞VEGF的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张鹏飞;周建华;周婉琦;张亚卓;王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放射治疗是颅脑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于颅内恶性肿瘤.自Albert等首次报道放射治疗可诱发颅内肿瘤以来,不断有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病例报告[1].本文报告3例放疗后出现了不同组织类型的颅内肿瘤并对文献复习.
作者:曾而明;李东海;洪涛;唐斌;杨玄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前,国内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技术日益成熟[1-2].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手术切除142例垂体腺瘤,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手术经验和技巧如下.
作者:朴浩哲;姚冰;张烨;孙佩欣;隋锐;陈一;郭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大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占同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11.3%(37/326),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湘;叶敏;谢锋;张文波;陈纪欢;刘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电流的电生理和药理学特征,为相关的生理或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酶促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运用膜片钳电流钳技术研究其静息电位,膜片钳电压钳技术研究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以及二价阳离子载荷离子浓度和Nifedipine对其的影响.结果 静息电位为(50.42±0.26) mV,阶跃电压10 mV和斜坡电压(9.80±0.92) mV时大VDCCs电流密度分别为(-5.22 ±0.51)pA/pF和(-4.89 ±0.65)pA/pF(10 mmol/L BaCl2).VDCCs峰电流完全由高电压激活(HVA-VDCCs)电流构成(P=0.17),无低电压激活(LVA)-VDCCs电流.VDCCs电流密度与细胞外液Ba2+浓度正相关(P<0.05),Nifedipine对VDCCs电流的大抑制作用为(86.13±0.76)%,IC50为6.02 nmol/L.结论 本研究证实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VDCCs电流来源于HVA-VDCCs,以及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存在Nifedipine不敏感电流(NICCs),NICCs所依赖的离子通道以及在脑血管张力和脑血流自身调节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飞;王焕之;夭晓燕;孙涛;马以骝;余化霖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