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志;郝淑煜;马光铄;李延滨;杨俊;王贵怀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行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06 -2011年的10例腰椎哑铃型肿瘤,肿瘤位于L4~5水平6例、L2~3水平3例、L5~S1水平1例.临床上以根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根据肿瘤主体位置,选择适宜入路一期行肿瘤切除术,其中经后旁正中-峡部外侧入路3例;经后正中椎板切除入路4例;经后路椎板-小关节突切除入路加钉棒系统内固术3例.结果 本组10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手术耗时1.5-4.1h,出血量90 ~3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术后缓解或消失,病理检查9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1例患者术后2个月始伤口周围疼痛,术后8个月消失;另外9例手术后无不适.复查MRI肿瘤复发率为0,腰椎序列及曲度完好.结论 腰椎哑铃型肿瘤,多为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手术应根据术前医学影像学资料选择适宜人路,一期切除肿瘤.
作者:谢京城;王振宇;林国中;刘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19岁.因“右侧下肢麻木3个月、乏力2个月”于2011年6月入院.查体:右侧下腹部腹壁反射消失,右侧腹股沟平面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减退.左侧下肢浅、深感觉无异常.双侧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右侧髌阵挛(+),双侧Babinski征(+).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MRI示:T11~12段偏右侧团块状等T1稍高T2信号影,病灶信号欠均匀,内见环状及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约13 mm×17 mm ×30 mm大小,相应段胸髓明显受压、左移,内见水肿信号影.
作者:贺崇欣;黄述斌;杨涛;马力;董江宁;汪亮;夏连贵;钱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无神经损伤发生,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事件等合并症出现,2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5.23 d.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为92%,术后1年患者无腰椎失稳加重.结论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陈赞;王坤;吴浩;胡鹏;菅凤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报告1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表现为动脉瘤的病例,以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男,57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CTA及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相当于分叉部可见囊状突起,双侧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呈烟雾样改变.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此“动脉瘤”为一动脉盲端,未予处理,仅行脑-硬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半年时,TIA未发作.结论 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存在动脉瘤样改变,远端发生烟雾样现象并伴有缺血症状时,要考虑到动脉闭塞形成残端的可能.
作者:于金录;王宏磊;许冰;许侃;罗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iR - 203靶向抑制survivin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 -203靶基因;通过脂质体将miR - 203模拟物或表达质粒转染至U251细胞,使用Real -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应用细胞生长曲线、MTT实验、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变化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塞来昔布的敏感性.结果 TargetScan预测发现survivin是miR - 203的靶基因;转染miR - 203模拟物或表达质粒后,Real - time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分别提示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技术证实抗凋亡基因survivin为miR - 203的直接靶点;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miR - 203组的生长速度明显受抑(P<0.05);MTT实验表明miR - 203组的增殖能力减弱(P<0.05)及药物敏感性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示miR -203组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miR - 203在胶质瘤细胞中能靶向抑制survivin的表达,是一个抗增殖、促凋亡的miRNA,有可能作为今后胶质瘤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杨红伟;张勇;金秀丽;罗唯师;罗国轩;文勇;刘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腹侧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3 ~58岁,平均33.9岁,患者术中行CT扫描,根据重建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腹侧减压方案,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实施手术,术中验证减压效果,根据Nurick分级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术中CT及导航系统应用顺利,验证准确度平均为1.6 mm(1.2 ~2.0 mm).其中4例患者术中第一次CT验证显示减压不充分,进一步磨除残留骨质后,再次术中CT验证均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根据Nurick分级,其中15例较术前至少改善1级,4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术中CT扫描结合导航系统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也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新光;李连峰;王鹏;周定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混合成分的肿瘤,多见于颅内幕上.脊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少见,同时伴发颈髓间变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的病例鲜有报道.现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诊治的1例10年随访并经病理证实的间变神经节胶质细胞瘤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郝淑煜;李德志;冯洁;李桂林;张玉琪;杨俊;王贵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男,24岁.因腰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07年7月5日人住我院.查体:神志清,被动半卧位,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阴性,T11-12椎体叩压痛明显,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侧腹股沟平面以下麻木疼痛,深浅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胸椎MRI平扫+强化提示:T11~12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为:神经鞘膜瘤.
作者:刘洪恩;陈建梅;陈汝伟;周运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0例椎管肠源性囊肿的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获得囊肿全切除,2例(其中1例为复发病例)获大部切除;19例患者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例出现一侧下肢肌力减退;1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平均随访31.2个月.随访患者中16例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5例囊肿全切除患者MRI复查未见囊肿复发,2例囊肿大部切除病例见囊肿复发.结论 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全切除、彻底治愈椎管内肠源性囊肿非常重要.
作者:车晓明;徐启武;毛仁玲;顾士欣;孙兵;寿佳俊;顾文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病例,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症状改善,4例加重.随访时间为1-8年,肿瘤全切和近全切除患者均没有复发.结论 磁共振上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病灶全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顾士欣;徐启武;陈宏;孙兵;寿佳俊;顾文韬;车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神经外科发展的亮点之一,是术中影像对手术的辅助作用,如术中磁共振成像、术中三维超声、术中CT、术中三维C形臂X线成像等[1].通过术中成像技术,可以“实时”了解病变及周围组织的相关信息,使得手术更加精准或彻底.在此领域,术中磁共振和导航应用更为广泛,研究也为活跃[2].然而,由于CT对于骨质分辨的优势,使得一些神经外科手术更加青睐术中CT和导航的应用.
作者:余新光;李连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脊髓及神经,进而决定了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更多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菅凤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者肿瘤均获手术全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 - 108个月.术前有肌力下降的5例患者,术后3个月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异常: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背外侧生长且边界清楚,均匀强化的脊髓髓内肿瘤伴有明显神经根症状,应考虑髓内神经鞘瘤诊断,手术全切肿瘤是该病的佳治疗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孙兵;车晓明;顾士欣;刘晓东;寿佳俊;顾文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与后路减压对神经根及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NDI及VAS评分,Nurick分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85例患者分成前路及后路手术两组,并对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后路手术组JOA评分分别提升3.33分、3.77分,JOA改善率分别为(62.79±41.12)%、(50.86±50.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采用中位数M(25%、75%)表示,前后路两组术前分别为(1、3、3)和(1、3、4),术后分别为(0、0、2)和(0、1、3),均比术前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NDI、VAS评分方面,经非参数检验后,结果显示前路组改善优于后路组.但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在前路组.结论 前路减压手术在改善根性症状及轴性疼痛等方面可能优于后路减压,但应注意手术相关并发症.
作者:王坤;陈赞;吴浩;菅凤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的3例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以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起病;MRI检查具低T1高T2信号特征,强化多样,瘤周水肿明显,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他类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术中肿瘤边界分辨困难;手术病理诊断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瘤、WHOⅠ级,病理切片上混合表达肿瘤性神经节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未行放疗等其他辅助治疗.结论 脊髓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相对少见,致残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难度大;如手术切除满意预后良好,不需常规行放疔等辅助治疗.
作者:马骏;王贵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性,14岁.主因“右手无力伴右上肢麻木1年余”入院.既往:右腿纤维瘤手术半年.家族史:父亲有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神清,智力正常,全身多处牛奶咖啡斑,直径大有手掌大小.脊柱S形侧弯,右手鱼际肌萎缩,右手“爪形手”畸形,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上肢感觉减退,余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阴性.颈部MRI: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Ⅰ型,颈段上胸段脊髓空洞症,颈椎轻度向右侧弯(图1).
作者:解飞;郝淑煜;陈思源;王贵怀;杨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主诉“双臂麻木1年,双手肌肉萎缩6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侧前臂麻木,10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不伴肢体无力、疼痛,未予重视.6个月前出现双手肌肉萎缩,以大鱼际肌为主,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双上肢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椎MRI检查,回报髓内异常信号,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双手麻木明显缓解,余症状无改善,遂收入病房,门诊诊断“颈椎间盘突出”.既往史无特殊,病程中无外伤史.JOA评分16分.
作者:洪韬;高勇安;董会卿;菅凤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医生常遇到的临床问题,而对于颅内压急剧增高的重症病例,安全、有效、简易、快速的降低颅内压是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措施.自1963年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庆林、张成研创快速细孔钻颅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该技术在多种颅内疾病引发的颅内压增高危象的病例抢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1- 2010年间采用快速细孔钻颅术治疗1929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斌;李刚;李新钢;邓林;苏万东;张庆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婴儿Chiari畸形伴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病例临床罕见,多数患儿早期死亡,预后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2004 - 2011年共收治2例此类患儿,并用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治疗,获得了一些经验,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城炎;沈志鹏;林超;潘露萍;王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10 - 2011年间16例脊髓脂肪瘤初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术前及术后半年的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术中分型及松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比较各型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术中栓系松解程度分为可完全松解型(A组,10例)及不可完全松解型脊髓脂肪瘤(B组,6例).术前无明显排尿功能异常者3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流动力学结果异常.术后半年进行再评估时发现所有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基本能保持原有神经功能,其中临床症状改善率达43.8%(A组6例,B组1例),加重25.0%(A组1例,B组3例).尿流动力学结果改善率62.5%(A组7例,B组3例),加重率25.0%(A组1例,B组3例).结论 脊髓脂肪瘤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于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儿,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手术干预.术后定期行该检查能够帮助监测患儿术后排尿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忻亭;徐蕾;马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