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煜;张俊廷;吴震;贾桂军;杨俊;马振宇;张力伟;王忠诚
目的 研究.y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96例y刀术后满2年的脑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闪素.结果 平均随访4.3年,2例死亡,2例再行手术治疗.病灶再出血者6例,33例癫痫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3例病灶缩小,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41例出现腩水肿,5例症状加重.结论 y刀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其疗效与脑CA的部位、病程、体积、照射剂量相关;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作者:张红赘;赵洪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央沟区病变继发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35例首发症状为癫痫的中央沟区病变,应用长程脑电图、偶极子、皮层电极定位致病灶;MRI结合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显微镜下脑沟人路,保护脑功能区,病变切除后功能区残余癫痫波应用脑皮层热灼.结果 术后随访1-3年,疗效达到Engel I级31例、Ⅱ级4例、没有Ⅲ、Ⅳ级患者.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23例,不变7例,加重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定位致痫灶和功能区,脑沟入路皮质下切除病变,配合功能区残余癫痫波皮层热灼,能保护肢体功能、控制癫痫的发作.
作者:王道奎;宋仁兴;王寿先;闰红梅;王增武;王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头颅MRI显示左侧顶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果 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效果良好,病理同报浆细胞肉芽肿;术后3个月MRI检查显示病变消失,脑组织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尢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好.
作者:杜世伟;杨义;马文斌;王任直;李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膜Schwannz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2%[1].颅内神经鞘瘤中前庭神经瘤为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偶见于面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嗅神经无鞘膜细胞覆盖,过去认为无神经鞘瘤发生.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治疗中心诊治的1例嗅沟神经鞘瘤,结合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发现的30例嗅沟神经鞘瘤[1].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周开甲;江涛;晋强;谷喜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我院1997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3127例,其中210例第一次术后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为6.72%.210例中,男118例,女92例.病人车祸伤124例,高处坠落伤45例,击打伤41例.210例病人均经颅脑CT复查,示继发性颅内血肿,均再次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其中硬膜下血肿120例,硬膜外血肿78例,脑内血肿12例.
作者:庞传金;黄启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化疗耐药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及患者预后生存和牛活质量.因此,探讨神经胶质瘤耐药产生原因及其机制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本实验选用常用的化疗药物阿霉素(ADM)和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G44为研究对象,用ADM浓度梯度递增结合间歇诱导法建立多药耐药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HG,44/ADM,并对SHC:44/ADM的耐药特性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陈晋;程远;蒋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周嗣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腕管正中神经显微减压术及肘管尺神经显微减压、肌下转位术治疗15例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患者(25侧手28根神经).结果 平均随访37个月.15例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患者25侧手部麻木、疼痛症状术后100%缓解,手部力弱、运动功能不良症状术后缓解率60 %(15/25),随访期间症状复发1侧手正中神经(3%,1/28).并发症:手术切口愈合不良3处(11%,3/28).结论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其改善手部感觉障碍的疗效好于改善运动功能不良的疗效.
作者:张黎;于炎冰;林朋;徐晓利;许骏;任鸿翔;刘江;李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26例侧裂区脑挫伤病人.男89例2,女37例;年龄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15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4h.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侧裂区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3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卜腔出血126例.对冲伤108例,直接暴力伤18例,79例中线移位>0.5cm,环池消失.本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行血肿及坏死腩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3例行内减压术.术中见侧裂区脑挫伤、脑内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区血管周围呈黑褐色、肭搏动差,甚至有的受伤侧人脑组织已没有弹性.切开脑组织时深部已没有新鲜出血,只是褐色血液渗出.术后复查CT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叶大面积梗死21例,对侧3例.
作者:杨国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正中椎板切除联合胸(腹)腔镜手术切除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应用半椎板切除联合胸(腹)腔镜技术一期对4例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施行了手术.先通过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再经胸(腹)腔镜切除胸腹腔椎旁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手术耗时4-6h,出血量100-200ml.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生长或复发.结论 后正中入路联合胸(腹)腔镜手术一期切除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振宇;梁正;修典荣;刘彬;陈晓东;张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NF2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15例有家族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7.3岁.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67例(97%)有听神经瘤,37例(54%)伴发脑膜瘤,31例(45%)伴发椎管肿瘤,33例(48%)以听神经瘤症状起病.13例(19%)以椎管病变起病.57例病人在我院行78次手术,1例死亡(死亡率1.4%).随访到40例,KtX560分以上21例,7例病人死亡.结论 NF2往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需要由多学科协作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郝淑煜;张俊廷;吴震;贾桂军;杨俊;马振宇;张力伟;王忠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枕叶癫痫患者手术中联合选择性海马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向颢叶内侧传导的枕叶癫痫病例,统计患者的发病、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介绍相关手术体会.17例(85%)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痉挛性发作为主,9例有颢叶先兆或口咽自动症,PET检查中9例有颞叶的代谢异常,MRI及MRS共发现有海马异常13例;脑电图确定癫痫灶位于枕叶外侧皮层8例.内侧皮层6例,枕颞交界区6例,发作期脑电图均显示明显向颢叶传导.手术均行枕叶致痫灶切除和经颞底海马结构切除术.结果 癫痫发作Engle分级示:I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出现视野损害3例;推理智商无明显变化15例,下降4例,改善1例.结论 向颞叶传导为主的枕叶癫痫常可以有颢叶的先兆或自动症,并有影像学的异常,手术联合枕叶致痫灶切除和经颞底海马结构切除术,手术效果好.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姚世斌;赵明;张敏;孙雅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人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 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 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作者:王昊;周范民;张荣;钟平;谭德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额叶癫痫的术前评估特征,观察远期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68例额叶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总结症状学特征、MRI、发作闻期 SPECT、头皮video-EEG、颅内电极EEG检查的定位价值;应用Engel标准进行术后效果分级,随访2-6年,观察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不同评估方法口可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比例分别为:症状学特征38%,MRI40%,发作间期SPECT 28%,头皮video-EEG44%,颅内电极EEG81%.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皮质发育不良44%(30/68).Engel I级的60%(41/68),II级的12%(8/68),Ⅲ级的10%(7/68),Ⅳ~V级的18%(12/68).癫痫灶定位局限于额叶的病例疗效相对好于M时累及其他脑叶的病例(P<0.05).出现短期并发症10例,长期并发症2例.结论 应用术前综合评估方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癫痫灶的位置和范围,手术切除癫痫灶疗效稳定.
作者:张国君;遇涛;李勇杰;王玉平;蔡立新;朱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国产非黏附性液体栓塞材料次乙烯醇异分子聚合物(EVAL)的理化性质,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脑血管畸形(AVM)的栓塞治疗.方法 用旋转黏度计在不同温度下(25℃和37℃),测定不同浓度的EVAL分别含EVOH 6%、8%和20%的黏度.将不同浓度(6%和8%)的EVAL在生理盐水液面以下约1cm处缓慢推出,测定其沉淀时间.用电子显微镜放大不同倍数,观察EVAL在体外析出后形成固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不同浓度的EVAL黏度有明显差别,随着EVAL浓度的增加黏度也增加.温度对EVAL的黏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是下降的.沉淀时间则不受EVAL浓度和温度的影响.EVAL在体外析出后形成的同体在低倍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呈海绵状,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呈带网的片状结构.结论 不同浓度的EVAL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而适合不同类型的脑AVM的栓塞.
作者:贺红卫;WU Zhong-xue;吴中学;王忠诚;夏毅然;姜除寒;李佑祥;张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eranial aneurysm)是感染造成脑血管肇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由于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动脉瘤特点及处理方法与先天性动脉瘤均不同,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翔;游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占所有垂体腺瘤的20%~30%[1],患者主要产生内分泌紊乱症状及肿瘸占位导致的压迫症状(头痛、视力下降等).前者多由血浆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导致肢端肥大症,引起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并使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的发生率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垂体GH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其治愈缓解率为54%~80%[1];放疗和药物治疗均为辅助治疗,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孟庆虎;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骨成型头架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头架塑型组78例,徒手塑型纽106例,比较术后两组颅骨的CT三维币建图片及其美容效果.结果 应用头架组的塑型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塑型组.应用头架塑型组术后患者均对头颅外观满意.结论 颅骨成型头架能够解决钛网修复体与健侧的对称性问题,满足了广大颅骨缺损患者对于美脱的需求.
作者:孙建营;张春阳;石瑞成;张震军;苏里;赵志军;赵立军;董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占小脑脑桥角(CPA)肿瘤的80%,肿瘤起源于内听道段的前庭神经鞘,好发于中年人,小儿罕见,全切除肿瘤可终身治愈.
作者: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潘剑威;童鹰;詹仁雅;周永庆;郑杰胜;沈剑峰;万曙;严敏;范卫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 男,33岁.因1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无小便增多,尤性功能改变.于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6,无其他神经阳体体征.行头部CT检查示:鞍内偏右见一不规则钙化灶,大小约10.7mm×8mm,蝶窦顶壁变薄,考虑肿瘤钙化可能性较大.
作者:刘子彪;陈春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