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吾;姜秀峰;周晓平;王来兴;郝斌;金爱国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人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 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 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作者:王昊;周范民;张荣;钟平;谭德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y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96例y刀术后满2年的脑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闪素.结果 平均随访4.3年,2例死亡,2例再行手术治疗.病灶再出血者6例,33例癫痫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3例病灶缩小,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41例出现腩水肿,5例症状加重.结论 y刀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其疗效与脑CA的部位、病程、体积、照射剂量相关;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作者:张红赘;赵洪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占所有垂体腺瘤的20%~30%[1],患者主要产生内分泌紊乱症状及肿瘸占位导致的压迫症状(头痛、视力下降等).前者多由血浆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导致肢端肥大症,引起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并使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的发生率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垂体GH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其治愈缓解率为54%~80%[1];放疗和药物治疗均为辅助治疗,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孟庆虎;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26例侧裂区脑挫伤病人.男89例2,女37例;年龄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15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4h.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侧裂区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3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卜腔出血126例.对冲伤108例,直接暴力伤18例,79例中线移位>0.5cm,环池消失.本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行血肿及坏死腩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3例行内减压术.术中见侧裂区脑挫伤、脑内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区血管周围呈黑褐色、肭搏动差,甚至有的受伤侧人脑组织已没有弹性.切开脑组织时深部已没有新鲜出血,只是褐色血液渗出.术后复查CT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叶大面积梗死21例,对侧3例.
作者:杨国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脑叶内出血的外科学试验(surgical trial in intraeerebral haemorrhage,STICH)是由国际中风学会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对早期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幕上高压脑出血进行前瞻性和随机性试验.试验得出手术不获益的结果,说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无明显效益差异,并于2005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1],结果导致很多医生放弃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可能.如何评价这一结论?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赵宪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胡小吾;姜秀峰;周晓平;王来兴;郝斌;金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巾的应用.方法 采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方式,显微切除人刑岩斜区脑膜瘤6例,肿瘤大直径3.4~6.7 cm,平均4.5 cm,术中切除枕骨和乳突.完全显露横安和乙状窦,通过悬吊硬脑膜将它们分别向上方和前方牵开,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粗大的静脉窦对小脑幕下方和岩骨背面的遮挡,手术视野明显增大,能够充分暴露小脑幕和岩骨背面.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3例,与术前相同3例,2例出现新增脑神经损害,未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58个月.所有病例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具有增加暴露范围、扩大手术视角、早期阻断肿瘤血液供应、避免过度牵拉小脑、改善深部结构的显露、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和重要血管等优点.
作者:张岩松;刘宏毅;常义;刘翔;胡新华;杨坤;何升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正中椎板切除联合胸(腹)腔镜手术切除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应用半椎板切除联合胸(腹)腔镜技术一期对4例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施行了手术.先通过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再经胸(腹)腔镜切除胸腹腔椎旁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手术耗时4-6h,出血量100-200ml.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生长或复发.结论 后正中入路联合胸(腹)腔镜手术一期切除胸腰椎管哑铃形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振宇;梁正;修典荣;刘彬;陈晓东;张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 男,33岁.因1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无小便增多,尤性功能改变.于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6,无其他神经阳体体征.行头部CT检查示:鞍内偏右见一不规则钙化灶,大小约10.7mm×8mm,蝶窦顶壁变薄,考虑肿瘤钙化可能性较大.
作者:刘子彪;陈春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膜Schwannz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2%[1].颅内神经鞘瘤中前庭神经瘤为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偶见于面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嗅神经无鞘膜细胞覆盖,过去认为无神经鞘瘤发生.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治疗中心诊治的1例嗅沟神经鞘瘤,结合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发现的30例嗅沟神经鞘瘤[1].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周开甲;江涛;晋强;谷喜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明确岛叶区域局部解剖、动脉供应及静脉引流,了解岛叶解剖及血管构成是成功进行此区显微外科手术的前提.方法 有色硅胶灌注10个福尔马林周定的成人尸头(20侧大脑半球),研究其岛叶解剖及血管构成.结果 岛盖包覆岛叶,环岛沟是其明确界线;大脑中动脉为岛叶提供惟一血供,其中主要由M2段为岛叶提供血供.岛叶动脉主要供应岛叶皮质、外囊,偶尔供应屏状核和外囊,但不供应壳核、苍白球及内囊;岛叶主要有4条静脉,主要汇人大脑中深静脉,也常与侧裂浅静脉有联系.结论 理解岛叶复杂的血管构筑方式,熟悉岛叶解剖,将有助于完成此区域手术.
作者:王峰;孙涛;徐军;马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属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少见且以突然破裂出血而发病,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005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5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林瑞生;汪伟巍;叶航;李榕;于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颞枕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例经颞枕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在术前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于术患者,肿瘤直径<3.0cm4例;3.0-4.5cm5例;>4.5 cm 9例,大径可达到7.6 cm×7 cm X7 cm.全切8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1例.偏瘫2例,面瘫1例.听力减退1例,无脑脊液耳漏、失语.1例死亡.结论 颞枕经小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可行性,可以使鞍旁海绵窦区、上中斜坡、岩骨背侧小脑脑桥角区暴露充分,利十该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江;孟庆虎;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央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频率20MHZ、探头直径1mm的MDS对133例患者共141个脑动脉瘤术中监测,记录夹闭动脉瘤前后的瘤体内血流信号、载瘤动脉及其主要邻近血管的声频信号和血流速度.术后全部病例行DSA检查,与术中MDS监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手术夹闭全部动脉瘤.42例(31.6%)患者术中应用MDS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向.初次夹闭瘤颈后MDS显示,11个动脉瘤夹闭不全,16例发生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狭窄,调整瘤夹至瘤体内无血流信号、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特征.瘤夹调整率:大脑中动脉40.9%,颈内一后交通动脉段14%,颈内动脉其他段15.2%,前交通动脉段14.3%.术后复查DSA未见瘤体残留及瘤周血管狭窄.结论 MDS是一种无创、快捷、可信赖的术中监测技术,对动脉瘤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高卫真;周彩芳;万杰清;周正文;崔华;殷玉华;王勇;江基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周嗣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腕管正中神经显微减压术及肘管尺神经显微减压、肌下转位术治疗15例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患者(25侧手28根神经).结果 平均随访37个月.15例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患者25侧手部麻木、疼痛症状术后100%缓解,手部力弱、运动功能不良症状术后缓解率60 %(15/25),随访期间症状复发1侧手正中神经(3%,1/28).并发症:手术切口愈合不良3处(11%,3/28).结论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其改善手部感觉障碍的疗效好于改善运动功能不良的疗效.
作者:张黎;于炎冰;林朋;徐晓利;许骏;任鸿翔;刘江;李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NF2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15例有家族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7.3岁.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67例(97%)有听神经瘤,37例(54%)伴发脑膜瘤,31例(45%)伴发椎管肿瘤,33例(48%)以听神经瘤症状起病.13例(19%)以椎管病变起病.57例病人在我院行78次手术,1例死亡(死亡率1.4%).随访到40例,KtX560分以上21例,7例病人死亡.结论 NF2往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需要由多学科协作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郝淑煜;张俊廷;吴震;贾桂军;杨俊;马振宇;张力伟;王忠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潘剑威;童鹰;詹仁雅;周永庆;郑杰胜;沈剑峰;万曙;严敏;范卫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 女,5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偶有小便失禁人院.入院查体:T、P、R、BP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卜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左侧肋缘下、右侧脐下浅感觉减退.
作者:董海明;赵黎明;姚文刚;张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岩静脉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进行的听神经瘤手术3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4例手术中岩静脉被电凝处理,29例保护良好.结果 2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小脑出血性梗死,4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都发生小脑出血性梗死并水肿,1例死亡,3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结论 岩静脉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需在术后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作者:奚健;袁贤瑞;王君宇;刘景平;蒋星军;陈风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我院1997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3127例,其中210例第一次术后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为6.72%.210例中,男118例,女92例.病人车祸伤124例,高处坠落伤45例,击打伤41例.210例病人均经颅脑CT复查,示继发性颅内血肿,均再次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其中硬膜下血肿120例,硬膜外血肿78例,脑内血肿12例.
作者:庞传金;黄启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