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传金;黄启平
目的 总结额叶癫痫的术前评估特征,观察远期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68例额叶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总结症状学特征、MRI、发作闻期 SPECT、头皮video-EEG、颅内电极EEG检查的定位价值;应用Engel标准进行术后效果分级,随访2-6年,观察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不同评估方法口可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比例分别为:症状学特征38%,MRI40%,发作间期SPECT 28%,头皮video-EEG44%,颅内电极EEG81%.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皮质发育不良44%(30/68).Engel I级的60%(41/68),II级的12%(8/68),Ⅲ级的10%(7/68),Ⅳ~V级的18%(12/68).癫痫灶定位局限于额叶的病例疗效相对好于M时累及其他脑叶的病例(P<0.05).出现短期并发症10例,长期并发症2例.结论 应用术前综合评估方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癫痫灶的位置和范围,手术切除癫痫灶疗效稳定.
作者:张国君;遇涛;李勇杰;王玉平;蔡立新;朱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biopsy for the diagnosis of cavernous sinus lesions.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sinus lesions were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transnasal biopsy.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with this technique WSS 100%.Postoperative results included:5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received radiotherapy,1 pauent with meningioma underwent yknife treatment,and 1 patient received antifungal therapy.2 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 and 1 patient underwent local radiotherapy were follow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one patient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jury was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ballon occlusion and one with transient eerebrospinal leakage.Conclusion Endoscopic transrmsal biopsy is an effective.safe and mini-invssive approach for the diagnosis of cavernous sinus lesions.
作者:刘海生;张秋航;陈国强;王世杰;左焕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 女,5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偶有小便失禁人院.入院查体:T、P、R、BP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卜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左侧肋缘下、右侧脐下浅感觉减退.
作者:董海明;赵黎明;姚文刚;张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造影(30-CTA)检查证实后即在24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6h内手术5例、6-24h手术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10例,V级3例.术后根据出院时COS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并临时阻断4例,分离困难6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肺部感染3例,下丘脑反应伴上消化道出血2例,额叶梗死1例;出院时效果良好6例;预后差5例;死亡2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Ⅳ~V级的患者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3D-CTA的应用使超早期手术成为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潘剑威;童鹰;詹仁雅;周永庆;郑杰胜;沈剑峰;万曙;严敏;范卫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巾的应用.方法 采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方式,显微切除人刑岩斜区脑膜瘤6例,肿瘤大直径3.4~6.7 cm,平均4.5 cm,术中切除枕骨和乳突.完全显露横安和乙状窦,通过悬吊硬脑膜将它们分别向上方和前方牵开,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粗大的静脉窦对小脑幕下方和岩骨背面的遮挡,手术视野明显增大,能够充分暴露小脑幕和岩骨背面.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3例,与术前相同3例,2例出现新增脑神经损害,未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58个月.所有病例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具有增加暴露范围、扩大手术视角、早期阻断肿瘤血液供应、避免过度牵拉小脑、改善深部结构的显露、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和重要血管等优点.
作者:张岩松;刘宏毅;常义;刘翔;胡新华;杨坤;何升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颅内蛛网膜囊肿约占非创伤性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绝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患者无症状,也不需治疗,但是头部受到撞击时,则有可能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1].另外,极少患者也可自发出现硬膜下血肿或积液.我院1992至2005年收治10例上述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张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26例侧裂区脑挫伤病人.男89例2,女37例;年龄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15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4h.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侧裂区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3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卜腔出血126例.对冲伤108例,直接暴力伤18例,79例中线移位>0.5cm,环池消失.本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行血肿及坏死腩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3例行内减压术.术中见侧裂区脑挫伤、脑内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区血管周围呈黑褐色、肭搏动差,甚至有的受伤侧人脑组织已没有弹性.切开脑组织时深部已没有新鲜出血,只是褐色血液渗出.术后复查CT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叶大面积梗死21例,对侧3例.
作者:杨国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我院1997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3127例,其中210例第一次术后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为6.72%.210例中,男118例,女92例.病人车祸伤124例,高处坠落伤45例,击打伤41例.210例病人均经颅脑CT复查,示继发性颅内血肿,均再次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其中硬膜下血肿120例,硬膜外血肿78例,脑内血肿12例.
作者:庞传金;黄启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颞枕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例经颞枕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在术前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于术患者,肿瘤直径<3.0cm4例;3.0-4.5cm5例;>4.5 cm 9例,大径可达到7.6 cm×7 cm X7 cm.全切8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1例.偏瘫2例,面瘫1例.听力减退1例,无脑脊液耳漏、失语.1例死亡.结论 颞枕经小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可行性,可以使鞍旁海绵窦区、上中斜坡、岩骨背侧小脑脑桥角区暴露充分,利十该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江;孟庆虎;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eranial aneurysm)是感染造成脑血管肇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由于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动脉瘤特点及处理方法与先天性动脉瘤均不同,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翔;游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膜Schwannz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2%[1].颅内神经鞘瘤中前庭神经瘤为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偶见于面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嗅神经无鞘膜细胞覆盖,过去认为无神经鞘瘤发生.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治疗中心诊治的1例嗅沟神经鞘瘤,结合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发现的30例嗅沟神经鞘瘤[1].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周开甲;江涛;晋强;谷喜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岩静脉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进行的听神经瘤手术3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4例手术中岩静脉被电凝处理,29例保护良好.结果 2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小脑出血性梗死,4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都发生小脑出血性梗死并水肿,1例死亡,3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结论 岩静脉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需在术后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作者:奚健;袁贤瑞;王君宇;刘景平;蒋星军;陈风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缓慢发展过程中,斑块可能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引发许多危险的并发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巾风[1-6].虽然血管内超声弹力图、血管造影、血管镜检查和温度测量法已应用于斑块的显像[7-12],但由于其有创性,使应用受到了限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可结合到一些分子如白蛋白、纤维蛋白、血管内皮形成特异标志物的新型顺磁性和超顺磁性磁共振(MR)靶向对比剂的出现,使得磁共振成像(MRI)成为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前途的尤创影像学技术.本文主要对MR及MR靶向成像(1.5T及以上)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中的应用作--综述.
作者:杨冀萍;刘新峰;刘怀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化疗耐药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及患者预后生存和牛活质量.因此,探讨神经胶质瘤耐药产生原因及其机制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本实验选用常用的化疗药物阿霉素(ADM)和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G44为研究对象,用ADM浓度梯度递增结合间歇诱导法建立多药耐药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HG,44/ADM,并对SHC:44/ADM的耐药特性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陈晋;程远;蒋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颅咽管瘤(CP)的细胞增殖、凋亡指数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观察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及增殖、凋亡分数,测定CP组织细胞s期分数,Tanel·POD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结合电镜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与周界正常组织关系,评价CP亚型釉质上皮型/鳞形上皮型、复发组/非复发组、原发组/复发组间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结果 CP细胞为二倍体,釉质上皮型肿瘤实质部分坏死、凋亡率小于鳞形上皮瘤实质成分(P<0.05),但二型肿瘤细胞凋亡率均较低下;釉质上皮型肿瘤细胞较鳞形上皮型增殖活性强,前者S期分数、G2/M+s值也显著高于后者,釉质上皮瘤、鳞形上皮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也得出类似结果(P关键词:颅咽管瘤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复发
作者:徐建国;游潮;黄思庆;姜曙;蔡博文;贺民;周良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占所有垂体腺瘤的20%~30%[1],患者主要产生内分泌紊乱症状及肿瘸占位导致的压迫症状(头痛、视力下降等).前者多由血浆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导致肢端肥大症,引起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并使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的发生率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垂体GH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其治愈缓解率为54%~80%[1];放疗和药物治疗均为辅助治疗,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孟庆虎;于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在国内[1]首先报道下丘脑错构瘤(Jaypothalamic hamartoma,HH)以来这一罕见疾病逐步被大家认识,随后病例日益增多,我们陆续总结治疗经验、发表多篇文章[2-4]及下丘脑错构瘤的专著[5].
作者:罗世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骨成型头架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头架塑型组78例,徒手塑型纽106例,比较术后两组颅骨的CT三维币建图片及其美容效果.结果 应用头架组的塑型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塑型组.应用头架塑型组术后患者均对头颅外观满意.结论 颅骨成型头架能够解决钛网修复体与健侧的对称性问题,满足了广大颅骨缺损患者对于美脱的需求.
作者:孙建营;张春阳;石瑞成;张震军;苏里;赵志军;赵立军;董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属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少见且以突然破裂出血而发病,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005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5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林瑞生;汪伟巍;叶航;李榕;于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头颅MRI显示左侧顶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果 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效果良好,病理同报浆细胞肉芽肿;术后3个月MRI检查显示病变消失,脑组织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尢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好.
作者:杜世伟;杨义;马文斌;王任直;李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