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佰运;江基尧;张赛
目的 本研究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亚低温和常温条件下,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侧方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模型,亚低温组(n=3)于伤后维持体温(33±0.5)℃持续3h,常温组(n=3)始终维持体温(37±0.5)℃.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获得二维的蛋白质分离图谱,然后通过胶内酶切、抽提酶解肽段、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差异的蛋白质点,鉴定出变化的蛋白质.结果 通过DeCyder5.0(GE Healthcare)软件分析报告发现差异1.5倍以上的蛋白点17个(P<0.05).通过对这些蛋白考染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14个蛋白质,2个为同一种蛋白,实际差异蛋白数为13个.分别是细胞骨架蛋白、介导能量代谢的酶类、参与核酸合成、氧化应激反应的蛋白质、神经突触功能蛋白、细胞内信号传递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 脑损伤后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存在表达差异,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能与亚低温保护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张夔鸣;冯军峰;高国一;傅西安;包映辉;梁玉敏;潘耀华;江基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 总结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入院治疗的866例急性脑损伤,分析损伤原因和类型,从GCS评分、手术时机、脑疝、脑肿胀、呼吸功能不全、高热、低血压、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等方面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越高,死亡率越低;出现脑疝患者死亡率高,迟发性脑疝比早期发生的脑疝危害更大;保守治疗失败及时手术并不影响患者预后;合并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死亡率较普通脑疝高;合并呼吸功能不全、高热、低血压患者死亡率高;高血糖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对预后产生影响.结论 GCS评分的高低直接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但手术时机、脑疝、脑肿胀、呼吸功能不全、高热、低血压、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等因素对颅脑损伤的预后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作者:周凡;张世明;王中;周幽心;李向东;崔岗;周岱;惠国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室管膜瘤是脊髓常见的胶质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脊髓上下生长,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1].现将上海长征医院1992-2006年收治的62例颈髓室管膜瘤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学华;楼美清;卢亦成;胡国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材料与方法提取总RNA(胶质瘤47例,相对正常脑组织14例),合成cDNA.
作者:余良;肖绍文;范蓉;谢小薰;何少健;罗彬;罗国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资料与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对受伤后24h内开放性颅骨凹陷骨折的患者行清创并对复位后不稳定的骨片行颅骨锁内固定,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4~57岁,平均35.4岁.凹陷骨折部位:额骨8例,顶骨13例(其中跨窦2例),颞骨8例,枕骨7例.
作者:李强;张建生;丁永忠;任军;李兰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个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的简单、方便、准确率高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分析方法,选择8个预后因子,对6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预后以外伤后6个月生存或死亡为标准.结果 GCS评分是好的预测因子,血糖、瞳孔情况是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头颅CT表现、年龄是有效的预测因子,白细胞计数也对预后产生有意义的影响.CART中的所有变量都与预后相关,预测生存的准确率达91.4%.结论 CART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是简单有效、准确率高的预测方法.
作者:王建莉;金国良;郭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创伤流行病学从人群的角度研究创伤的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种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作者:周良辅;胡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常称听神经瘤)的治疗目的已由早期的肿瘤切除、挽救生命,发展到肿瘤全切除,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铭文;沈晓黎;赖贤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手术适应证:(1)严重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占位效应明显;(2)急性硬膜下血肿出现脑疝者;(3)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4)外伤性颅内占位病变所致双瞳散大者.
作者:刘佰运;江基尧;张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甘露醇应用已成为临床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甘露醇使用不当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时常发生.有些临床医师对于甘露醇使用的指证、量效关系、脱水机制、可能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尚未完全掌握.
作者:江基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54年12月的一天上午,我们被分配向苏联专家学习的医生,院方通知专家要见大家,即把我们领到北医附院石头楼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看到何穆院长正和一位外宾说话,经介绍方知一位是苏联专家,同时还有一位身材高大、非常健壮与和善、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陌生人在场,就是我们仰慕已久、但未见过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教授.
作者:赵雅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52岁.胸背部不适,伴左上肢及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无病变及异常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查广盛;洪广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17~56岁.颅缺修补部位:颞顶19例,额部4例.发生并发症时间:24h 17例,5-6个月2例,3-5年3例,12年1例,6个月以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在外院行颅骨修补术的病例.修补材料:有机玻璃片2例,硅橡胶6例,钛金属网15例.
作者:乔建勇;张海军;洪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CNSL)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收治的16例PCNSL的临床特征、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 1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中全切9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11例手术患者于术后2周辅以放射治疗,6例病人予以化疗,采用CHOP方案.术后除1例因反复术野出血早期死亡外,其他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2例随访3-60个月,目前仍有3例存活,采用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病例生存时间比单一治疗方法生存时间长.结论 PCNSL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特征性,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手术病理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手术仍为PCNSL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徐国政;杜浩;冯瑞;秦尚振;袁先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998-2006年22例无症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11例手术患者肿瘤都得到全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增生.8例随访患者观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大径增长不超过1cm,长随访(33个月)患者脑膜瘤由原来2cm增生至2.8cm.无症状脑膜瘤具有以下特点:(1)老年患者居多.(2)脑膜瘤一般较小.(3)脑膜瘤多发生于大脑凸面,且远离脑脊液通路和功能区.(4)首诊症状不典型,甚至无任何症状.(5)病理类型以内皮型、砂粒型、成纤维型等生长缓慢的为多.(6)影像学检查瘤周水肿不明显.结论 若发现了无症状性脑膜瘤,并非需马上手术治疗,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瘤周水肿等因素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
作者:史克珊;曹作为;李钢;金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HG44发生多药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阿霉素浓度递增和间歇诱导法建立SHG44/ADM耐药株,采用过表达COX-2和COX-2特异抑制剂NS398分别干预SHG44/WT和SHG44/ADM细胞株,免疫印迹法检测COX-2和MDR-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分析PGE2产生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 过表达COX-2增加细胞PGE2生成量,同时增加MDR-1表达和活性;NS398抑制细胞PGE:生成量,减少MDR-1表达和活性.结论 COX-2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作者:陈晋;程远;万敬员;蒋永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伴鼻腔大出血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2例严重的颅底骨折伴鼻腔出血患者,单独或联合采取鼻腔填塞、血管内介入栓塞、开颅清除血肿、直接手术封闭破裂血管等治疗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2例患者鼻腔出血均及时成功止血,其中恢复良好7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鼻腔填塞、血管内介入栓塞、开颅清除血肿、直接手术封闭破裂血管等措施的适时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颅底骨折伴鼻腔大出血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梁海乾;张赛;焦德让;常斌鸽;杨树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材料与方法经端粒酶转染人胚胎脑室下区(SVZ)细胞建立永生化的神经前体细胞系,并转基因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用于标记和示踪.
作者:谭可;鲍圣德;倪石磊;王霄英;张家涌;张扬;沈丽;石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无症状性脑膜瘤的发现越来越多,但在治疗策略上仍存在争议[1-6].1990年2月至200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无症状性脑膜瘤84例,占同期脑膜瘤手术病例的7.80%(84/1083),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光;李峰;朱树干;刘猛;李新钢;吴承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NP-470联合化疗药物卡氮芥(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注射至裸鼠皮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TNP-470治疗组、BCNU治疗组、TNP-470和BCNU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测体质量及肿瘤大小,以山羊抗小鼠CD10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108.93±17.63)mm3]明显小于TNP-470治疗组[(576.10±114.29)mm3]及BCNU治疗组[(473.01±48.04)mm3](P均<0.01);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1512.61±470.25)mm3](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92.80%±11.37%)显著高于TNP-470治疗组(61.91%±6.29%)和BCNU治疗组(68.73%±9.65%)(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抑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移植瘤MVD[(4.23 4±0.83)个/视野]明显低于TNP470治疗组[(5.70±0.85)个/视野]和BCNU治疗组[(8.60±0.87)个/视野](P均<0.05);TNP-470治疗组移植瘤MVD显著低于BCNU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移植瘤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P-470联合化疗药物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姚东晓;赵洪洋;张方成;陈剑;姜晓兵;朱贤立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