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MC中的IDO。结果梅毒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固定患者的IDO蛋白要显著高于无血清固定的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梅毒患者外周血IDO水平升高与血清固定密切相关。结论 IDO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和免疫耐受。
作者:韩莉;谢震;王有为;刘杨英;万慧颖;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类由于Ⅶ型胶原基因突变或缺失所引起的机械性大疱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水疱及瘢痕的形成,慢性、难以愈合的创伤。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ominant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DEB)和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RDEB)。近年来随着DEB遗传基因、分子发病机制及VII型胶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DEB的治疗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进行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该文对DEB目前的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庄滨瑜;栗玉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查体:神清,精神可,口腔、咽喉部位未见异常,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轻微触痛,余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面颈部、躯干、臀部、四肢、双手掌及外生殖器均可见多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红斑、丘疹及结节(图1),跖部无皮疹。实验室检查: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阳性(1∶256),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抗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均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391个/uL(参考范围:706~1125个/uL)。诊断:①二期梅毒;②HIV感染。预防吉海反应:第1次肌注前30 min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 mg,之后连续2 d醋酸泼尼松片30 mg每日1次口服。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周;第3周复诊时皮疹明显消褪(图2),第4周复诊时皮疹完全消褪,遗留色素沉着,复查TRUST:1∶256,CD4+T淋巴细胞计数:1185个/uL。疗程结束后1个月和4个月复查TRUST结果分别为1∶16和1∶4。2015年11月1日患者左侧臀部、左下肢出现带状疱疹,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392个/uL,TRUST:阴性,给予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于2015年11月5日开始服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2015年11月18日患者双上肢出现散在红斑,渐蔓延至全身,伴瘙痒,诊断“药疹”,给予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口服,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0天后皮疹消褪。2015年12月12日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暗红斑,无痛痒,复查TRUST 1∶32,再次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3周,皮疹消褪。2016年2月26日患者复查TRUST 1∶16,皮疹未复发,目前仍在门诊随访中。
作者:袁柳凤;刘彦春;赵兴云;伦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观。结果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作者:赵军磊;张栋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喜树碱(CPT)对低氧(2%O2)培养下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趋化因子配体(CCL20)表达的影响,探讨CPT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21%O2点)和低氧(2%O2点)组,培养12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CL20 mRNA的相对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Kit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CCL20表达;将12.5、25.0、50.0、100.0、200.0 nmol/L的CPT作用低氧诱导12 h的HaCaT细胞,ELISA Kit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CCL20表达。结果常氧组和低氧组培养12 h,HaCaT细胞CCL20 mRNA表达(ΔCT值)分别为-15.19±0.13和-13.70±0.10,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0,P=0.001);低氧培养12 h后HaCaT细胞(1×105个细胞)较常氧组CCL20蛋白表达增多,分别为(112.18±28.66)pg/ml、(64.36±47.85)pg/ml,但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5,P=0.212);100.0、200.0 nmol/L CPT处理低氧诱导12 h的HaCaT细胞(1×105个细胞)CCL20的表达分别为(64.35±19.70)pg/ml(、74.35±23.85)pg/ml,溶媒对照组为(112.18±28.66)pg/m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可诱导HaCaT细胞CCL20mRNA表达增加;100.0、200.0 nmol/L CPT可抑制HaCaT细胞CCL20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梁宇;郭满盈;王翔;陆亚琪;朱晓杨;郝阳阳;陈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结合文献复习,以《痤疮》为例,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开展教学设计,就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使用和学习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展开解析,对皮肤性病学的日常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作者:杨雅骊;朱元杰;方伟;陈江汉;廖万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儿,女,20天龄。主因头面部红斑10 d,躯干、四肢红斑4 d,于2015年1月26日就诊。10 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头面部出现数个环状红斑,上覆少许鳞屑,皮损渐累及躯干及四肢,无发热、喘息等。患儿系第二胎,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其兄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亲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史20年,曾口服醋酸泼尼松1~2年(具体剂量不详),后口服薄芝、硫酸羟氯喹、雷公藤多甙等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妊娠期间面部曾出现红斑,未予治疗,自行消退。孕检梅毒阴性。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心脏听诊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皮肤科检查: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或环形浸润性红斑,附着少量鳞屑,部分融合(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大致正常;抗核抗体(ANA)阳性1∶10000,核颗粒型;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cl-70抗体、抗Sm抗体、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Jo-1抗体均阴性;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真菌镜检(腹、颈)阴性。心脏超声多谱勒正常。患儿母亲血常规、肝肾功、免疫学检查均正常。诊断:新生儿红斑狼疮。治疗:硅油乳膏外用,尽量避光防晒,密切注意心脏是否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电话随访:患儿3个月时皮疹完全消退,复查ANA及其它抗体为阴性,心电图正常。
作者:杜甜甜;杨宝琦;田仁明;张福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愿景?意义】“万人乐提拉”首次把互联网与医疗美容机构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了医美专家、医美机构、医美设备厂商、医美互联网 APP 平台、国内权威媒体、互联网公司以及投融资机构数百家,旨在打造中国安全医美环境,医美互联网健康生态圈,规范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改变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良莠不齐的整体形象,让中国求美者美的安心、舒心、放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活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ASI评分、DL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红斑、浸润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解毒汤对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
作者:李田田;王萍;周冬梅;姜希;姜春燕;陈维文;徐景娜;苏婕;李伯华;曹洋;金力;孙丽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作者:杨桂兰;苏湘川;潘之;肖辉;马天骄;马燕雪;王泾舟;宋凡军;王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米诺环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性和长效性,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强。除了抗微生物作用,还有多种生物作用,如抗炎、抗凋亡、抑制蛋白水解,以及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临床上,四环素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大疱性皮肤病等。该文综述了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的新的进展,如治疗白癜风、色素性痒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肉芽肿性疾病等,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有药物禁忌时提供辅助或备选方法。
作者:曹燕;王林;贾虹;杨雪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慢性头部化脓性穿掘性毛囊炎是多数毛囊炎及毛囊周围在头皮深处相互连接形成的脓肿,主要发病人群是成年男性,成慢性反复发作,治疗棘手。头部毛囊炎是由于毛囊细菌性感染发生脓性炎症,其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1]。头部毛囊炎易反复复发,皮损较多时可融合成片,愈合可形成小片状秃发斑。该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导致患者精神异常。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联合中药洗剂治疗38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慧;王玮蓁;刘晓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由杨蓉娅、戴耕武、潘宁教授主编的《皮肤外科学》第2版已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全书共100余万字,相比第1版增加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补充了部分以皮肤外科治疗为主的疾病种类,将激光医学与注射美容等前沿科学也囊括其中。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通篇配有精美彩图,可作为皮肤科、美容科医生的实用教材和参考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主因反复发作的双侧腋下及腹部皮损伴瘙痒10年,于2013年6月22日就诊。10年前因辛辣饮食后,患者左腋下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及小水疱,自觉瘙痒,曾于外院按“皱褶部网状色素异常”给予氧化锌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一周后症状缓解。10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遇热、上呼吸道感染或睡眠不足时易复发,口服头孢类药物、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患者的姐姐、姨母、外祖父皆出现上述症状(图1)。系统查体: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双腋下、乳房下、腹股沟及腹部对称性分布色素沉着斑点,直径约1~5 mm,其间夹杂少许暗褐色丘疹,部分丘疹上有褐色痂皮,皮损区由外围向中心,颜色逐渐加深,无鳞屑及角质增厚(图2)。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正常。左腋下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内有裂隙,裂隙内松解的棘细胞呈倒塌的砖墙样,基底层色素无明显增多,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图3)。诊断: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轻型)。治疗:盐酸米诺环素胶囊50 mg每日2次口服,莫匹罗星软膏及糠酸莫米松软膏每日各1次交替外用,2周后大部分丘疹消退,瘙痒症状明显好转。截至发稿日止,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白丽娜;林于樱;黄英;朱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CLOVES综合征是一种以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表皮痣、脊柱侧弯/骨骼畸形或脊髓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的过度生长综合征,其病因为PIK3CA基因突变。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多学科联合管理,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靶向治疗会成为一种可能。本病长期预后不明。
作者:尹瑞瑞;孙玉娟;马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卤米松对角质形成细胞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维生素D3衍生物治疗银屑病效应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卤米松、卡泊三醇在不同时相点下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卤米松在不同时相点作用下HaCaT细胞VDR的表达情况。结果卤米松可增强卡泊三醇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卤米松作用24 h、48 h后,HaCaT细胞中VDR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效应。结论卤米松上调VDR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提高角质形成细胞对维生素D3衍生物作用的反应性,从而有可能提高维生素D3衍生物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治疗效应。
作者:刘莲;张斌;何威;王儒鹏;周春丽;王为;王玉娟;黄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常见的生殖器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与尖锐湿疣、宫颈癌或癌前期病变关系密切,该文简要解读美国2015年HPV及其相关疾病的指南。
作者:徐辉;邹先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骶尾部暗青色皮下结节20余年,于2014年10月13日就诊。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骶尾左上部出现皮下小结节,无痛痒不适,未经治疗,缓慢增大。近期皮损隆起,表面出现暗青色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骶尾左上方可见一略突出皮肤的直径约2cm的暗青色类圆形结节,光滑、无破溃,活动度差,无浸润感,无压痛(图1)。初步诊断:表皮囊肿。门诊手术切除:沿结节边缘行皮损全切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皮下,质地硬,边界清有包膜,切面灰白,质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至脂肪层弥漫分布大量的肿瘤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瘤细胞呈梭形,胞浆略嗜酸性,细胞核梭形或不规则形。核内染色质粗,核仁未见,偶见核分裂相;肿瘤细胞间见色素颗粒沉积(图2)。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4(+++), SMA、desmin、S-100、EMA均阴性, Ki-67<2%阳性(图3)。后诊断: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明确诊断后进行了全身体检,未发现其他皮疹及病变。遂行扩大切除术,切缘距离上次切口约5 cm,深至脂肪全层,间断缝合切口(图4a)。伤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图4b)。
作者:邓德权;胡文星;惠云;桑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