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疾病谱系认识加强疾病整体观念

刘玉峰;沈柱

关键词:皮肤病, 谱系
摘要:21世纪是以创新发展作为标志的世纪,生命科学突飞猛进,新理论和新理念不断涌现.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临床皮肤病学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对皮肤疾病的整体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谱系皮肤病的动态理解.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主因左下肢红色皮疹1年就诊.1年前左胭窝附近出现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向上、向下延伸,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偶吸烟.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科检查:左下肢屈侧、左侧臀部见条带状不规则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境界清楚,压之褪色(图1).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可见较多扩张的毛细血管,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图2).诊断:单侧痣样毛绌血管扩张.

    作者:李娅奇;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点阵式剥脱CO2激光与非剥脱激光嫩肤治疗对照研究

    深部激光嫩肤与延长患者治疗后休息时间及愈合时间相关.我们的目的是比较点阵式剥脱CO2激光与点阵式光热作用(FP)非剥脱激光嫩肤治疗的效果、治疗后患者的休息时间及愈合时间.

    作者:陈金波;王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泛发性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报告一例4个月大男婴,全身泛发结痂性丘疹、红斑及水疱、脓疱性皮损.皮损病理示真皮内组织细胞浸润,核为圆形或.肾形,CDla及S-100阳性,诊断为急性泛发性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周晓鸿;张佩莲;郝伟丽;樊应俊;邓丹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文身105例体会

    目的 探讨正确治疗文身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5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105例文身病人,随访1~2年,比较各种手术方法的适用症、手术注意事项和疗效.结果 5种手术方法对不同的文身情况均有较好的效果.结论 对文身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文身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谷廷敏;隋志甫;刘静杰;赵志力;常冬青;杨蓉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汗腺汗囊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双颊部皮色丘疹3年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颊部出现数个米粒大小丘疹,质地稍硬,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未予处理,后皮疹渐增多,夏重冬轻,尤以出汗多时明显,偶尔伴有轻痒.于2007年9月12日全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游弋;杨希川;郝飞;钟白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应用铜针治疗皮肤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 总结应用铜针栓塞治疗皮肤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 应用直径1~3mm铜丝制成的铜针直接经皮刺入血管瘤体内,通以4~6V直流电并留置铜针1周或者单独留置铜针.结果 治疗病例23例,其中面颈部6例,上肢5例,躯干部2例,下肢臀部10例,治疗后出现患处萎缩、硬化,患肢周长缩小,皮肤蓝紫色变浅,接近正常,患肢肿胀沉重感减轻或消失等明显效果.结论 应用铜针治疗对手术切除较困难、面积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易、有效、创伤相对较小的方法.

    作者:李比;朱力;夏有辰;李健宁;牛星焘;王大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提高疾病谱系认识加强疾病整体观念

    21世纪是以创新发展作为标志的世纪,生命科学突飞猛进,新理论和新理念不断涌现.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临床皮肤病学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对皮肤疾病的整体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谱系皮肤病的动态理解.

    作者:刘玉峰;沈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润肤剂及居家护理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近年来,全球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作者:马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艾滋病治疗研究进展

    艾滋病自1981年被认识以来,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增长迅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果严重,受到人们的深切关注.本文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预防、治疗等方面对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曹嘉力;何焱玲;张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节病1例

    结节病又称为肉样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由上皮样细胞组成无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侵犯全身各系统,也可以只表现在皮肤上.在皮肤上的表现也往往多种多样,临床上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现将报道1例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

    作者:杨维玲;王秋枫;张继刚;孙锁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评估方法探讨

    强脉冲光是一种非创伤性治疗而部光老化、光损伤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而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松弛、粗糙及细小皱纹等.强脉冲光的疗效确切,但是目前缺少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寻找客观、准确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强脉冲光更加合理的使用.

    作者:苏伟;朱威;连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容皮肤科非创伤性修复

    本文针对美容皮肤科中所常见的皮肤损伤或创伤如痤疮瘢痕与表皮缺损,意外擦伤、激光或光子术后、化学剥脱术(美容换肤术)等皮肤损伤修复;或自然恢复结果不满意,时间长留下瘢痕和色素异常等问题的修复问题,就其病因与各种细胞修复因子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怀亮;潘钰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 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CD4+T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分离1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状态(T4-1s)与疾病无活动状态(T4-2s)T的CD4+T细胞,应用长标签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LongSAGE),获得CD4+T细胞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选取289个具有明显表达量差异(疾病活动状态与疾病无活动状态下表达量相差4个拷贝以上)且与独特基因相匹配的基因,在PubMed上进行文献挖掘,获得相关的功能信息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发现基因功能的异常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多个方面,包括与CD4+T细胞的异常发育、调节T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可能启动了自身免疫过程以及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等众多的基因表达信息.结论 CD4+T细胞功能的异常有助于阐明SLE的发病机制,CD4+T细胞的不成熟性可能是SLE致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郝飞;邓永键;周村建;游弋;王继文;宋志强;向明明;钟白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5%咪喹莫特霜治疗结节型基底细胞癌1例及文献复习

    报道5%咪喹莫特霜治疗1例结节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57岁,左侧额部斑块20年.病理活检证实为结节型基底细胞癌.以5%咪喹莫特霜外用治疗,每日1次共8周,接着每日2次共4周,总疗程12周.皮损部分消退.停药2周后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内仍可见癌巢.免疫组化显示治疗后肿瘤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减少.国外报道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基底细胞癌可收到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被激活有关.

    作者:赵刚;邓列华;胡云峰;徐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多伴发糖尿病,故又称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而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病例十分少见,我们于2007年4月诊治1例,获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英华;史月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我科门诊亚急性、慢性湿疹197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99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复方什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疗程为三周.治疗前后记录皮损表现EASI评分、瘙痒程度VAS评分、总积分值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34%和86.96%;对照组分别是70.59%和63.8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宋佩华;杨顶权;张立新;蔓小红;马蕾;白彦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面部色素痣的诊断与处理

    本文通过对面部常见的痣细胞痣、表皮黑素细胞损害和真皮黑素细胞损害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进行介绍,以期对这类疾病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庆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抗BP180自身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研究

    目的 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抗BP180IgG和IgE自身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方法 利用柱亲和层析的方法从10例BP患者血清中提取抗BP180-NC16A自身抗体,用免疫印迹技术对所获IgG和IgE自身抗体分别进行抗原表位鉴定.结果 所有10例患者的自身抗体均识别aa507-aa532区域内(NC16A-2和NC16A-2.5)至少一个抗原表位,而且来自同一患者的IgG和IgE自身抗体在该区域所识别的表位完全一致.BP自身抗体与NC16A-1、NC16A-3和NC16A-4区域的结合率较低,与NC16A-5片段不结合.结论 BP致病性自身抗体所识别的主要抗原表位可能位于BP180分子NC16A片段的aa507-aa532区域内.

    作者:王刚;沈柱;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皮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1例

    报告1例皮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女,56岁.躯干四肢多发疣状斑块1年半,左侧头面部疼痛5个月.右下聪睑肥厚性丘疹.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散在或成片异型细胞浸润,核深染偏一侧,胞浆丰富,部分细胞呈印戒样.免疫组化示CK(+),AB/PAS(+).诊断为皮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骨髓活检组织病理示骨髓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全身骨ECT示肿瘤全身骨转移.妇科B超示右侧附件区实质性包块为右卵巢转移可能.未能发现原发肿瘤.

    作者:金纳;岑建萍;虞海燕;徐妍;朱可建;程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汗症诊断和治疗进展

    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本文对多汗症的病理生理、病因和分类、临床症状、诊断,特别对多汗症的治疗做了详细的讨论.全身药物治疗,局部外用药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近10余年来采用A型肉毒毒素(BTA)皮内注射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虞瑞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