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静;高榆;丁国伟;叶少东;黑发欣;庞琳
目前成人艾滋病(AIDS)的3/4是通过性传播,合并感染梅毒、尖锐湿疣,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1].2017年10月本院外科收治了一例艾滋病合并梅毒、尖锐湿疣并发会阴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在当地外科换药治疗效果不佳,久治不愈而形成慢性溃疡[2-3].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衡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经典指标,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用CD4细胞绝对计数难以精确反应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500个/μL以上的患者.CD4/CD8比值在正确评价免疫功能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HIV感染后导致CD4/CD8比值倒置,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也难以恢复正常.基线状态、治疗方案、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均影响CD4/CD8比值的恢复.CD4/CD8比值与HIV感染后异常免疫激活相平行,不仅作为艾滋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也与非AIDS相关事件的发生以及HIV储存库有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有望作为评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新指标.
作者:荆凡辉;吕玮;李太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沈阳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社会网络特征与无保护肛交行为的关联性.方法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VCT门诊应用滚雪球方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抽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结果 共有402名MSM到VCT门诊参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其中266人(66.2%)参与了社会网络调查并提供信息.参与社会网络调查的MSM群体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9.5%,未参与社会网络调查的MSM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P=0.001).MSM的平均性社会网络规模为4.5,平均性社会网络密度为0.5.266名MSM网络成员中,在过去3个月有150人(56.4%)与同性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周岁[调整比值比(aOR)=1.9,P=0.025]、类中心网络规模=3.1(aOR=1.3,P=0.034)是沈阳MSM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较低的MSM更愿意报告其性社会网络信息,年龄≥30周岁和类中心网络规模较小的MSM发生无保护肛交比例较高.
作者:张永惠;石锋;楚振兴;胡清海;云科;徐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蛋白激酶C-θ(PKC-θ)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免疫突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刺激分子的下游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KC-θ表达的局限性不仅能用于调节T细胞功能,也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的潜在靶点.对PKC-θ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帮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章就PKC-θ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中的相关生物学效应进行论述.
作者:刘显;王登嵘;肖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是在生理上正在进入或正处于性活跃年龄的人群,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性观念开放程度逐年升高,正成为性病艾滋病高发人群[2].但是青少年对于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防控意识差[3].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性病门诊青少年就诊者中性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成;赵培祯;沈鸿程;郑和平;刘健;李正添;林威;杨斌;黄澍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按照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评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9个中西医结合[中医+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 AART)]对比西医(HAART)的随机对照研究.其中21个报告了随机分配方法.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相比西医治疗艾滋病的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更低[相对危险度(RR) =0.38,95%可信区间(CI):0.28~0.52,P<0.01]、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值更高(MD=46.97,95%CI:22.37~71.56,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降低艾滋病的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CD4细胞值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研究间异质性较大,该结果有待于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王健;梁碧颜;何丽云;刘雅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社戒社康是指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在我国,吸毒人员,尤其是阿片类吸毒人员,通常经过强制戒毒所戒毒后,回到社区继续戒毒,直到完全康复为止.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多同行的努力下,创造了不少社戒社康模式[1-6],例如,个案管理[1]、“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性干预模式[2],“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3]、”PC”(Person centered)戒毒模式[4]、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介入社区戒毒服务模式[5]、“三水模式”[6]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多部门参与、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社区基层组织的介入,不一而足.然而,还缺乏动态评估社戒社康人员的康复状态或风险级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精准干预等元素.为此,我们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社戒社康动态风险评估的思路和方法,为动态风险评估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韦焘;杨绍华;杨东霖;黄芩;黄申;朱旭斌;普睿;马懿;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的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DUs)中,HCV对NS3蛋白酶抑制剂的天然耐药相关变异(RAV)的流行情况.方法 2014年1-6月,在云南省连续收集HIV-1和HCV抗体均阳性IDUs的血浆样品288份.对NS3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所得序列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CV的亚型,并对耐药相关的氨基酸变异位点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共241份样品获得NS3基因序列,在la、1b、3a、3b、6a、6n、6u亚型中都检测到了与NS3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变异.la亚型的优势RAV为M175L(发生率为25/25);1b亚型的优势RAV为S122T(发生率为7/21);3a亚型的优势RAVs为V36L(发生率为56/56)、R123T(发生率为56/56)、I132L(发生率为55/56)、D168Q/H(发生率为56/56)和M175L(发生率为56/56);3b亚型的优势RAVs为V36L(发生率为90/90)、R123T(发生率为88/90)、I132L(发生率为90/90)、D168Q/H(发生率为90/90)和M175L(发生率为90/90).6a亚型的优势RAVs为Q80K(发生率为13/13)和S122N/R(发生率为12/13).6n亚型的优势RAV为S122N/T(发生率为31/31).6u亚型的优势RAVs为S122T(发生率为5/5)和I132L(发生率为5/5).结论 云南省IDUs中流行的HCV亚型普遍存在针对NS3蛋白酶抑制剂的天然耐药相关变异,选择该类药物开展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本地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和相应的天然耐药突变.
作者:陈敏;陈会超;戴洁;杨朝军;董莉娟;杨莉;马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晚发现和非晚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简称配偶),在随访期1年内发生血清阳转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登记的HIV/AIDS病人的配偶建立观察队列,按是否是晚发现分组,统计基线调查后12个月内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频率,并比较各分层因素HIV血清阳转优势比,计算晚发现和非晚发现两组随访1年内患者配偶血清阳转密度,明确晚发现和HIV血清阳转的关系.结果 1 649例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HIV/AIDS病人占66.28%(1 093/1 649),非晚发现HIV/AIDS病人33.72%(556/1 649).282例(17.10%) HIV/AIDS病人的配偶发生HIV血清阳转,晚发现病人配偶的血清阳转占总阳转患者比例为73.40%(207/282),非晚发现病人配偶的阳转比例为26.60%(75/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随访12个月时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密度为30.97/100人年,其中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36.76/100(207/563.17)人年,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21.58/100人年(75/347.47).和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相比,晚发现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感染途径等分层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HIV/AIDS病人配偶的血清转化密度高是55~64岁组,30~40岁组是另一血清转化高峰.结论 观察期1年内,广西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转化率较高,以55~64岁组为血清转化高峰,主要由晚发现患者导致.应提高HIV/AIDS病人早发现能力,和家庭计划生育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相结合,减少HIV家庭内传播.
作者:江毅;李勇;覃善芳;郑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亚型为CRF65_CPX艾滋病病毒(HIV)毒株在中国不同高危人群间的传播特征,基因序列及其CTL表位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7年6月之前中国鉴定HIV-1亚型为CRF65_CPX的毒株的pol基因区序列,使用比对好的pol基因区序列进行贝叶斯分析.以系统进化树为根据,选择其中同性性传播人群和异性性传播人群序列,分别生成共享序列后,比较两个人群氨基酸位点和HLA-B位点等位基因限制的CTL表位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获得CRF65_CPX HIV pol基因区序列52条.贝叶斯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性传播人群的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1999年,同性性传播人群的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2003年,CRF65_CPX毒株出现在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时间早于同性性传播人群.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同性性传播人群pol区共享序列有10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丢失了两个有数据证明的保护性CTL表位(B* 2702、B*5103).结论 CRF65_CPX毒株为中国近些年才发现的多重重组的新型毒株,其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从异性性传播转变为以同性性传播为主,氨基酸位点和CTL表位在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加速了疾病进程,故应引起并加强对该亚型及其类似的新型病毒株不断扩散传播的重视.
作者:赵帅;冯毅;洪坤学;卢红艳;辛若雷;廖玲洁;阮玉华;胡婧;郝明强;邵一鸣;邢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是目前艾滋病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药物的更新换代和治疗方案的改进,全球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介绍了目前全球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前耐药流行的状况,分析了药物及治疗方案改进对耐药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耐药的主要措施建议.
作者:李敬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云南两大传染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的5 937例HIV/AIDS病人,分为HIV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5 937例病人中,HIV感染者5 537例,男性占75.06%;HIV/HBV合并感染者400例,男性占70.25%;合并HBV感染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阶段,占7.56%(257/3 398).HIV/AIDS病人中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占56.85%.HIV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1.43%,HIV/HBV合并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9.5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400人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占24.2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占59.50%.合并感染病人中,HBeAg阳性组的HBV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77.32%.5 937例病人中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的占32.14%,消瘦、乏力占22.13%.单纯HIV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2 272例;HIV/HBV合并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1 69例.结论 HIV/AIDS病人以青壮年男性病人为主.
作者:张江艳;冉慧粉;李武;汪习成;毛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艾滋病病毒I型(HIV-1)男男性行为者的亚型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现住址为广州市2015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MSM) HIV-1抗体阳性样本631份,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508份pol区基因片段,亚型分布中CRF 07_BC占39.6%(201份),CRF 01_AE占31.3%(159份),CRF 55_01B占14.0%(71份),独特重组型(URF)占6.5%(33份),B型占4.5%(23份),CRF 59_01B占3.1%(16份),CRF 67 01B占0.8%(4份),CRF 08_BC占0.2%(1份).耐药突变率为21.7%(110份),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突变率为20.5%(104份),突变率高的是V179D/E/T(19.1%,97份),包括六个亚型在内的97份样本和所有CRF 55 01B样本均有该突变.低度以上耐药率为2.6%(13份),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2%(6份),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0.2%(1份),NNRTIs耐药率为1.2%(6份),一份样本对所有NNRTIs药物都出现高度耐药,其余均为低度耐药.结论 广州市2015年新确诊HIV感染的MSM中,8种病毒亚型并存,以CRF 07_BC和CRF 01_AE为主,耐药突变率较高但耐药率低,高度耐药毒株尚处于低流行.
作者:吴昊;张亚丽;高凯;徐慧芳;蔡衍珊;程伟彬;梁彩云;钟斐;韩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收集湖南省2013-2016年孕产妇的梅毒检测等情况,评价近年来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6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梅毒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婴儿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6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率为98.7%(3 223 407/3 264 843),共检出梅毒阳性者7 622人,阳性率0.23%.各年孕产妇梅毒检测率分别为97.3%、98.9%、99.0%和99.7%(x2趋势=17 178.909,P=0.000);孕期检测率分别为84.4%、89.3%、90.9%和94.1%(x2趋势=42 118.041,P=0.000);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分别为77.1%、78.5%、81.9%和89.4%(x2趋势=96.936,P=0.000);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治疗率分别为68.1%、71.4%、77.1%和86.3% (x2趋势=167.126,P=0.000);胎传梅毒报告率分别为97.9/10万活产、88.4/10万活产,51.1/10万活产,13.6/10万活产(x趋势=503.151,P=0.000).结论2013-2016年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梅毒感染孕产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儿童随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作者:高洁;邹颖;吴颖岚;陈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男男性行为者(MSM)的高危性行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针对该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在男同会所定期开展的外展活动招募MSM,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搜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5mL检测HIV抗体等.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34份.334名MSM的平均年龄为(29.88±7.56)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79.94%;182人(占54.49%)首次性行为的对象为男性,近半年,224人(占67.07%)发生过多性伴行为,53.67%(168/313)发生过同性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共采集267份血样,HIV感染率为22.47%(60人).x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4.12% (112/119);不同月收入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月收入>8 000元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77%(30/31).既往是否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者的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接受过VCT服务者的HIV感染率较低,为17.04% (23/13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MSM的HIV感染率较高,且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频繁,需要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干预工作.
作者:孙群露;涂玉山;钱兵;钟正;饶展宏;方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珠海市无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发现梅毒筛查阳性者后提供梅毒转介服务的情况,为合理制定梅毒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珠海市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无性病诊疗资质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记录,获取梅毒筛查阳性者的信息;通过上报的转介单,分析转介情况、转介人群特征和未转介原因;通过追踪转介人群到位情况,分析转介到位的影响因素和未到位的原因;通过收治医院门诊病历系统,收集到位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 24家梅毒筛查机构共发现筛查阳性者364例,其中女性为主,占70.33%(256例),妇产科占57.69%(210例);共转介309例,转介率84.89%,转介病人以女性为主,占73.79%(228/309),孕产妇为主要人群.“医生忘转介”是未转介的主要原因;转介到位共180例,转介到位率58.25%(180/309).影响转介到位的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有:性别、人群和转出机构性质.“追踪失联”和“自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是未到位的主要原因.转介到位人群中的梅毒确诊率为83.33%(150/180),梅毒患者的规范治疗率为92.67%(139/150).结论 梅毒筛查阳性者存在较高确诊率.转介服务意义重大,转介服务可让患者获得较高的规范治疗率,但到位率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民营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转介服务培训,对目标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转介服务.
作者:黄弦;李少平;韦宁;黄家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梅毒筛查是梅毒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暗娼、男男性行为者(MSM)等高危人群的筛查,能及时发现梅毒患者,及时治愈传染源,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但目前国内对于不同人群筛查中发现的梅毒血清学阳性者多数为口头或短信告知,由病人自行就诊.而这些梅毒的可疑患者是否真的去正规医疗机构确诊治疗,并无确切数据信息.如果筛查出来的梅毒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未控制和消除传染源,其筛查工作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1].为了解三亚市不同人群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者的转介情况,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朱考考;陈伟思;张择榕;黎华波;廖正发;鲁建瑜;王天艺;许玉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自1999年以来的刊文情况及发展脉络,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性病(STD)研究领域的进展过程,为科技期刊提高文献水平和出版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收集1999-2017年间刊登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的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77所机构的958位作者参与了5 012篇文章的创作.发文量居第1~3位的作者分别是邵一鸣、吴尊友和邢辉,分别发文87、73、55篇.同时,邵一鸣与邢辉、阮玉华、汪宁、吴昊、赵红心、张福杰等学者,吴尊友与蒋岩、刘伟、林鹏、王璐等学者,形成了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发文量居第1位的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文579篇,远远领先于其他机构.此外,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艾滋病性病》刊文较多的机构来源.关键词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分别出现1 852、1 475和436次.结论 《中国艾滋病性病》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广大读者了解艾滋病及性病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进展和动态,推广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作者:贾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大专生(简称大专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意愿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大专护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与护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护理意愿问卷,对573名大专在校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均分为(11.65±2.93)分,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职业感染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知晓率严重偏低.大多数护生从事艾滋病的护理意愿不高,仅8.7%的调查对象愿意提供护理服务.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大二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高于大一护生(P<0.05),参与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培训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加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比值比(OR) =8.918,95%可信区间(CI):4.657~17.080]与HIV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OR=1.367,95%CI:1.128~1.658),均是护生从事艾滋病护理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有待全面提高,对艾滋病病人护理意愿低,有必要全面加强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的专题培训,提高护生从事艾滋病工作的护理意愿.
作者:刘立芳;刘立珍;吴卫子;贺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人群中筛查出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诊疗状况.方法 在辽宁、河南等5省9家医院中,对所有首次诊断为丙肝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其丙肝相关检测原因、肝功能等有关生化指标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情况,并对不同级别医院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的丙肝患者599例,其中61.4%o(368例)患者是通过被动筛查发现的,就诊者主动检测仅占17.9%(107例);16.5%(99例)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出现了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诊断出的丙肝患者中67.9%(407例)未进行核酸检测,由于缺乏核酸检测能力,就诊于二级医院的患者均未进行核酸确诊.治疗方面,三级医院中77.6%(319例)丙肝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二级医院抗病毒治疗能力较差,60.1%(113例)患者接受保肝或中药治疗.在确诊丙肝病例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仅占14.6%(28/192),其中49名急需治疗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仅有2名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结论 中国丙肝患者主动检测意识较差,抗病毒治疗率较低,基层医院丙肝诊疗严重能力不足,应加大丙肝防治宣传力度,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丙肝确诊能力.
作者:闻静;高榆;丁国伟;叶少东;黑发欣;庞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