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1999-2017年刊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贾飞飞

关键词:《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法, 知识图谱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自1999年以来的刊文情况及发展脉络,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性病(STD)研究领域的进展过程,为科技期刊提高文献水平和出版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收集1999-2017年间刊登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的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77所机构的958位作者参与了5 012篇文章的创作.发文量居第1~3位的作者分别是邵一鸣、吴尊友和邢辉,分别发文87、73、55篇.同时,邵一鸣与邢辉、阮玉华、汪宁、吴昊、赵红心、张福杰等学者,吴尊友与蒋岩、刘伟、林鹏、王璐等学者,形成了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发文量居第1位的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文579篇,远远领先于其他机构.此外,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艾滋病性病》刊文较多的机构来源.关键词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分别出现1 852、1 475和436次.结论 《中国艾滋病性病》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广大读者了解艾滋病及性病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进展和动态,推广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13-2016年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效果分析

    目的 收集湖南省2013-2016年孕产妇的梅毒检测等情况,评价近年来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6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梅毒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婴儿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6年湖南省孕产妇梅毒检测率为98.7%(3 223 407/3 264 843),共检出梅毒阳性者7 622人,阳性率0.23%.各年孕产妇梅毒检测率分别为97.3%、98.9%、99.0%和99.7%(x2趋势=17 178.909,P=0.000);孕期检测率分别为84.4%、89.3%、90.9%和94.1%(x2趋势=42 118.041,P=0.000);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分别为77.1%、78.5%、81.9%和89.4%(x2趋势=96.936,P=0.000);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治疗率分别为68.1%、71.4%、77.1%和86.3% (x2趋势=167.126,P=0.000);胎传梅毒报告率分别为97.9/10万活产、88.4/10万活产,51.1/10万活产,13.6/10万活产(x趋势=503.151,P=0.000).结论2013-2016年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梅毒感染孕产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儿童随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作者:高洁;邹颖;吴颖岚;陈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广东省2016年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东省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淋球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CT)感染及其影响因素,为性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结合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哨点监测开展此项研究.选取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调查对象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718例,平均年龄为(41±13.78)岁,20~49岁占73.7%(1 266例);已婚占71.5%(1 228例),广东籍占86.3%(1 482例),汉族占99.1%(1 701/1 716).近3个月有异性商业性行为的占31.6%(543/1 717),26.8%(460/1 715)的人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淋球菌感染率为3.5%(59/1 699),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8.7%(147/1 6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淋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年龄[比值比(OR)=2.79,95%可信区间(CI):1.20~6.51]、近3个月有异性商业性行为(OR=2.83,95%CI:1.59~5.06)、近1年被诊断为性病(OR=2.11,95%CI:1.13~3.94)和GCT感染(OR=2.56,95%Cf:1.31~4.98).GCT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年龄(OR=3.76,95%CI:1.50~9.43)、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1.56,95%CI:1.09~2.23)、近3个月有异性商业性行为(OR=1.55,95%CI:1.08~2.23)和淋球菌感染(OR=2.55,95%CI:1.32~4.93).结论 广东省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淋球菌和GCT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活跃年龄段且有商业性性行为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磊;王成;薛耀华;黄进梅;沈鸿程;邹华春;黄澍杰;郑和平;杨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互联网背景下社戒社康模式中动态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

    社戒社康是指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在我国,吸毒人员,尤其是阿片类吸毒人员,通常经过强制戒毒所戒毒后,回到社区继续戒毒,直到完全康复为止.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多同行的努力下,创造了不少社戒社康模式[1-6],例如,个案管理[1]、“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性干预模式[2],“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3]、”PC”(Person centered)戒毒模式[4]、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介入社区戒毒服务模式[5]、“三水模式”[6]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多部门参与、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社区基层组织的介入,不一而足.然而,还缺乏动态评估社戒社康人员的康复状态或风险级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精准干预等元素.为此,我们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社戒社康动态风险评估的思路和方法,为动态风险评估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韦焘;杨绍华;杨东霖;黄芩;黄申;朱旭斌;普睿;马懿;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在我国传播的HIV-1 CRF65_CPX亚型毒株pol基因序列特征

    目的 探索亚型为CRF65_CPX艾滋病病毒(HIV)毒株在中国不同高危人群间的传播特征,基因序列及其CTL表位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7年6月之前中国鉴定HIV-1亚型为CRF65_CPX的毒株的pol基因区序列,使用比对好的pol基因区序列进行贝叶斯分析.以系统进化树为根据,选择其中同性性传播人群和异性性传播人群序列,分别生成共享序列后,比较两个人群氨基酸位点和HLA-B位点等位基因限制的CTL表位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获得CRF65_CPX HIV pol基因区序列52条.贝叶斯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性传播人群的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1999年,同性性传播人群的近共同祖先的时间为2003年,CRF65_CPX毒株出现在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时间早于同性性传播人群.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同性性传播人群pol区共享序列有10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丢失了两个有数据证明的保护性CTL表位(B* 2702、B*5103).结论 CRF65_CPX毒株为中国近些年才发现的多重重组的新型毒株,其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从异性性传播转变为以同性性传播为主,氨基酸位点和CTL表位在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加速了疾病进程,故应引起并加强对该亚型及其类似的新型病毒株不断扩散传播的重视.

    作者:赵帅;冯毅;洪坤学;卢红艳;辛若雷;廖玲洁;阮玉华;胡婧;郝明强;邵一鸣;邢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018年4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8年4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99 781例,报告死亡247 607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67 302例,AIDS病人332 479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2 977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 696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珠海市无性病诊疗资质医疗机构梅毒血清学阳性者的转介服务研究

    目的 分析珠海市无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发现梅毒筛查阳性者后提供梅毒转介服务的情况,为合理制定梅毒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珠海市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无性病诊疗资质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记录,获取梅毒筛查阳性者的信息;通过上报的转介单,分析转介情况、转介人群特征和未转介原因;通过追踪转介人群到位情况,分析转介到位的影响因素和未到位的原因;通过收治医院门诊病历系统,收集到位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 24家梅毒筛查机构共发现筛查阳性者364例,其中女性为主,占70.33%(256例),妇产科占57.69%(210例);共转介309例,转介率84.89%,转介病人以女性为主,占73.79%(228/309),孕产妇为主要人群.“医生忘转介”是未转介的主要原因;转介到位共180例,转介到位率58.25%(180/309).影响转介到位的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有:性别、人群和转出机构性质.“追踪失联”和“自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是未到位的主要原因.转介到位人群中的梅毒确诊率为83.33%(150/180),梅毒患者的规范治疗率为92.67%(139/150).结论 梅毒筛查阳性者存在较高确诊率.转介服务意义重大,转介服务可让患者获得较高的规范治疗率,但到位率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民营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转介服务培训,对目标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转介服务.

    作者:黄弦;李少平;韦宁;黄家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13-2016年VCT门诊求询者HIV梅毒HCV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简称乌市沙区)艾滋病自愿咨询(VCT)门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感染的情况,为艾滋病性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乌市沙区2013-2016年VCT门诊求询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液5mL,进行HIV、梅毒螺旋体及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3-2016年,乌市沙区VCT门诊共接待求询者1 433人,男女比为1.79:1,因非婚异性性接触前来求询为主要人群.HIV抗体阳性434人,阳性率30.29%.其中男男性行为者HIV抗体阳性率高达73.15%;>40岁人群HIV抗体阳性率达37.89%,离婚或丧偶人群抗体阳性率达48.50%;不同民族及文化程度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抗体阳性率9.98%,HCV抗体阳性率17.86%,梅毒、HCV抗体阳性率与HIV抗体阳性率存在关联(x2=41.762、96.543,P均<0.001).结论 乌市沙区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应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防范意识.

    作者:易春霞;李蕾;胡亚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武汉市2005-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及其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2005-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情况,以及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武汉市丙肝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正确评估丙肝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武汉市2005-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丙肝疫情资料,分析丙肝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抽取武汉市丙肝病例报告较多的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对该医院2015-2016年网络直报丙肝病例进行报告质量核查,并对其检验科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结果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市2005-2016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20 96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05/10万.2016年丙肝的报告病例数比2005年增长了1.1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3%.所调查医院2015-2016年共报告丙肝病例479例,错报率为29.02%;检验科共检测出HCV RNA阳性病例987例,共报告509例,HCV RNA阳性报告率为51.57%.结论 近年来武汉市丙肝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医院的丙肝病例报告质量较低,存在对武汉市丙肝疫情低估的可能性.

    作者:马红飞;王夏;陈燕达;刘聪;忻骥;周旺;刘普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珠三角地区性病门诊青少年就诊者性病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是在生理上正在进入或正处于性活跃年龄的人群,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性观念开放程度逐年升高,正成为性病艾滋病高发人群[2].但是青少年对于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防控意识差[3].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性病门诊青少年就诊者中性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成;赵培祯;沈鸿程;郑和平;刘健;李正添;林威;杨斌;黄澍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晚发现HIV/AIDS病例和配偶/固定性伴传播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晚发现和非晚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简称配偶),在随访期1年内发生血清阳转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登记的HIV/AIDS病人的配偶建立观察队列,按是否是晚发现分组,统计基线调查后12个月内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频率,并比较各分层因素HIV血清阳转优势比,计算晚发现和非晚发现两组随访1年内患者配偶血清阳转密度,明确晚发现和HIV血清阳转的关系.结果 1 649例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HIV/AIDS病人占66.28%(1 093/1 649),非晚发现HIV/AIDS病人33.72%(556/1 649).282例(17.10%) HIV/AIDS病人的配偶发生HIV血清阳转,晚发现病人配偶的血清阳转占总阳转患者比例为73.40%(207/282),非晚发现病人配偶的阳转比例为26.60%(75/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随访12个月时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密度为30.97/100人年,其中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36.76/100(207/563.17)人年,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为21.58/100人年(75/347.47).和非晚发现病人的配偶相比,晚发现病人配偶的HIV血清阳转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感染途径等分层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HIV/AIDS病人配偶的血清转化密度高是55~64岁组,30~40岁组是另一血清转化高峰.结论 观察期1年内,广西HIV/AIDS病人配偶的HIV血清转化率较高,以55~64岁组为血清转化高峰,主要由晚发现患者导致.应提高HIV/AIDS病人早发现能力,和家庭计划生育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相结合,减少HIV家庭内传播.

    作者:江毅;李勇;覃善芳;郑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1例艾滋病合并性病并发外阴部慢性溃疡

    目前成人艾滋病(AIDS)的3/4是通过性传播,合并感染梅毒、尖锐湿疣,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1].2017年10月本院外科收治了一例艾滋病合并梅毒、尖锐湿疣并发会阴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在当地外科换药治疗效果不佳,久治不愈而形成慢性溃疡[2-3].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北京市东城区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东城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AS 9.3软件,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现住址为北京市东城区且存活可随访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可随访HIV/AIDS病例为844例,其中HIV感染者为628例,AIDS病人为216例.男性感染者占96.80%(817例);20~50岁性活跃人群占83.29%(703例);非本区户籍病例占75.24%(635例);经性传播占97.63%(824例),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9.03%(667例),异性性传播占18.60%(157例);病例来源于检测咨询占38.27%(323例),性病门诊占18.72%(158例).结论 东城区HIV/AIDS病人传播途径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病例主要来源于检测咨询和性病门诊.今后应重点加强男男性行为者及其配偶和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宣传干预和动员检测力度.

    作者:王联君;王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IV耐药的现状趋势与应对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是目前艾滋病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药物的更新换代和治疗方案的改进,全球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介绍了目前全球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前耐药流行的状况,分析了药物及治疗方案改进对耐药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耐药的主要措施建议.

    作者:李敬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云南省5937例HIV/AIDS病人合并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云南两大传染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的5 937例HIV/AIDS病人,分为HIV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5 937例病人中,HIV感染者5 537例,男性占75.06%;HIV/HBV合并感染者400例,男性占70.25%;合并HBV感染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阶段,占7.56%(257/3 398).HIV/AIDS病人中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占56.85%.HIV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1.43%,HIV/HBV合并感染组中性传播占79.5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400人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占24.2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占59.50%.合并感染病人中,HBeAg阳性组的HBV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77.32%.5 937例病人中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的占32.14%,消瘦、乏力占22.13%.单纯HIV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2 272例;HIV/HBV合并感染组合并机会性感染1 69例.结论 HIV/AIDS病人以青壮年男性病人为主.

    作者:张江艳;冉慧粉;李武;汪习成;毛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IV-1新发感染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评估

    目的 评估各实验室利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试验(LAg-Avidity EIA)检测1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的能力,提高我国HIV-1新发感染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按照GB/T 27043-2012、CNAS-GL02:2014、CNAS-GL03:2015文件,选择8份临床样本,制备能力验证质控品并进行均一性和稳定性检验,分发给各实验室,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能力验证质控品均一性分析表明,各组质控品的CV值<15%,单因素方差分析质控品无统计学差异;稳定性检验结果,各组质控品室温放置一周后,检测结果与均一性结果经t检验无差异.此次制备的能力验证样本均一性和稳定性良好,满足能力验证要求.参加能力验证的35家实验室,均按期回报结果,34家试剂盒内控有效,检测结果有效率97.14%;31家能够正确判定8支能力验证样品的感染状态,满意率88.57%,4家实验室误判1例样本;在正确判定能力验证样本的实验室中,有4家实验室各存在1例离群的ODn值.结论 参加能力验证的多数实验室可以准确完成新发感染检测,但检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对相关实验室的培训,提高各实验室HIV-1新发感染检测能力.

    作者:程焕义;王月华;赫晓霞;陈凯;邢文革;蒋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亚市不同人群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者转介情况分析

    梅毒筛查是梅毒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暗娼、男男性行为者(MSM)等高危人群的筛查,能及时发现梅毒患者,及时治愈传染源,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但目前国内对于不同人群筛查中发现的梅毒血清学阳性者多数为口头或短信告知,由病人自行就诊.而这些梅毒的可疑患者是否真的去正规医疗机构确诊治疗,并无确切数据信息.如果筛查出来的梅毒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未控制和消除传染源,其筛查工作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1].为了解三亚市不同人群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者的转介情况,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朱考考;陈伟思;张择榕;黎华波;廖正发;鲁建瑜;王天艺;许玉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广州市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HIV-1感染者亚型和耐药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艾滋病病毒I型(HIV-1)男男性行为者的亚型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现住址为广州市2015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MSM) HIV-1抗体阳性样本631份,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508份pol区基因片段,亚型分布中CRF 07_BC占39.6%(201份),CRF 01_AE占31.3%(159份),CRF 55_01B占14.0%(71份),独特重组型(URF)占6.5%(33份),B型占4.5%(23份),CRF 59_01B占3.1%(16份),CRF 67 01B占0.8%(4份),CRF 08_BC占0.2%(1份).耐药突变率为21.7%(110份),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突变率为20.5%(104份),突变率高的是V179D/E/T(19.1%,97份),包括六个亚型在内的97份样本和所有CRF 55 01B样本均有该突变.低度以上耐药率为2.6%(13份),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2%(6份),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0.2%(1份),NNRTIs耐药率为1.2%(6份),一份样本对所有NNRTIs药物都出现高度耐药,其余均为低度耐药.结论 广州市2015年新确诊HIV感染的MSM中,8种病毒亚型并存,以CRF 07_BC和CRF 01_AE为主,耐药突变率较高但耐药率低,高度耐药毒株尚处于低流行.

    作者:吴昊;张亚丽;高凯;徐慧芳;蔡衍珊;程伟彬;梁彩云;钟斐;韩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1999-2017年刊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自1999年以来的刊文情况及发展脉络,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性病(STD)研究领域的进展过程,为科技期刊提高文献水平和出版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收集1999-2017年间刊登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的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77所机构的958位作者参与了5 012篇文章的创作.发文量居第1~3位的作者分别是邵一鸣、吴尊友和邢辉,分别发文87、73、55篇.同时,邵一鸣与邢辉、阮玉华、汪宁、吴昊、赵红心、张福杰等学者,吴尊友与蒋岩、刘伟、林鹏、王璐等学者,形成了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发文量居第1位的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文579篇,远远领先于其他机构.此外,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艾滋病性病》刊文较多的机构来源.关键词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分别出现1 852、1 475和436次.结论 《中国艾滋病性病》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广大读者了解艾滋病及性病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进展和动态,推广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作者:贾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在校护理大专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意愿的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大专生(简称大专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意愿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大专护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与护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护理意愿问卷,对573名大专在校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均分为(11.65±2.93)分,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职业感染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知晓率严重偏低.大多数护生从事艾滋病的护理意愿不高,仅8.7%的调查对象愿意提供护理服务.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大二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高于大一护生(P<0.05),参与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培训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加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比值比(OR) =8.918,95%可信区间(CI):4.657~17.080]与HIV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OR=1.367,95%CI:1.128~1.658),均是护生从事艾滋病护理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有待全面提高,对艾滋病病人护理意愿低,有必要全面加强大专护生艾滋病知识的专题培训,提高护生从事艾滋病工作的护理意愿.

    作者:刘立芳;刘立珍;吴卫子;贺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和高危性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立意抽样与滚雪球抽样,依据“信息饱和”原则,对20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进行个别深入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获取安全套的途径多样,主要由自己和性伴侣决定是否使用安全套;调查对象缺乏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重视安全套的避孕作用,而忽视其预防疾病的作用.多自学安全套使用技巧,自认为掌握的知识正确;调查对象对偶遇/临时和商业性行为持包容态度.影响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低、性观念开放、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乏.结论 学校应对大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性健康教育,加强同伴教育,重点提高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

    作者:李彦霖;余红梅;杨帆;黄艳玲;谢冬梅;李永盛;杨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