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居才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机会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与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马拉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病人中,CNS感染的病例资料,数据录入Excel进行处理.结果 1023例艾滋病病人中,合并机会性CNS 168例,发病率16.42% (168/1023).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占47.02%(79/168),结核性脑膜(脑)炎占24.40%(41/168),弓形虫脑炎占19.05%(32/168),不明原因的CNS感染占7.74%(13/168),巨细胞病毒(CMV)性脑炎占1.79%(3/168).检测的136例病人CD4细胞计数为8~493/mm3,平均为98.56/mm3.其中CD4细胞<50/mm3 22例,51~100/mm345例,101~200/mm3 44例,201~350/ mm3 10例,>350/ mm3 15例.118例好转出院,死亡50例,死亡率29.76%(50/168);以CD4细胞<100/mm3为常见.结论 机会性CNS感染是艾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主要发生于CD4细胞<200/mm3的病人,且病死率高.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
作者:韩居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诊检测结果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的组合,对HIV感染与否进行确证,避免单一WB确证实验的“不确定”结果,区别WB实验中“已感染-不确定”和“未感染-不确定”结果,及时精确判定阳性与阴性结果.方法 以2007-2013年筛查为“阳性”结果的1190例需进一步进行确证实验的所有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包括确证结果为“阳性”、“不确定”及“阴性”者.三种确证结果及实验条带结果均与两种ELISA(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和两种快诊(胶体硒和胶体金)的联合检测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190例HIV抗体待复查标本中,确证试验为阳性的930例样本,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试验均为阳性;144例确证试验为阴性的血清样本,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试验至少有一种为阴性,其中快诊无一例为强阳性;116例确证试验为“不确定”者,其中“不确定-阳性”样本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试验均为阳性(包括强阳性、阳性与弱阳性),“不确定-阴性”样本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试验至少有一种为阴性,其中快诊无一例为强阳性.结论 两种ELISA与两种快诊的联合运用敏感性、特异性均达到100%(除窗口期),可以有效区分WB结果的“感染-不确定”与“未感染-不确定”,建议国家调整艾滋病确证策略,利用HIV抗体筛查试验的联合运用来替代WB的确证试验,既排除了“不确定”结果,又节约了大量资源及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还可以满足及时精确判定结果.
作者:汤琰;王涛;盛燕华;李旭;朱林英;孙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开发适合基层组织和人员对暗娼(FSW)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质控的工具.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现场试验法,形成质控工具的框架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结果 FSW干预质控工具包括质控条目、标准、方法、支持性证据、频率与时间、结果、记录、人员8个方面,组织与能力建设、场所掌握、环境营造、现场干预、咨询检测、督导评估6大板块共21个条目.基层组织试用表明:该工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结论 该质控工具可供全国各地相关组织借鉴.
作者:万绍平;郑世凡;廖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在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筛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医疗救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改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初见成效,随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HIV/AIDS病人受益.
作者:王健;邹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近年新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HIV-1的基因亚型分布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144份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提取核糖核酸,巢式聚合酸链反应扩增及序列测定,对测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144份全血标本中,得到103例HIV感染者的有效基因序列,包括CRF01-AE、B(B')、C、CRF-BC亚型及未确定重组型.其中CRF01-AE重组型占62.14% (64/103),B(B')占25.24% (26/103),C亚型占1.94% (2/103),BC重组型占9.71% (10/103),未确定重组型占0.97% (1/103).系统进化树显示,大连毒株与东北、北京等地区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存在交叉传播.结论 大连市HIV感染者中,CRF01 AE为主要流行亚型,性途径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是各亚型主要传播途径,与全国范围分子流行病调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大鹏;张群;任月;佟伟;周玲;赵志杰;孙茂利;李德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某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异性性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法招募MSM,对符合条件的MSM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和高危性行为特征.结果 共调查957名MSM,近6个月中,19.9%(190/957)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35.0% (63/180)有两个及以上异性性伴,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38.7%(72/186);16.6%(159/957)与男性及女性均发生过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婚或同居[比值比(OR)=9.67,95%可信区间(CI):4.94~18.90]、月收入较高(OR=2.26,95%CI:1.48~3.43)、性取向双性或异性(OR=5.32,95%CI:3.27~8.66)、首次性交对象为女性(OR=3.21,95%CI:1.81~5.71)、首次男男性交至今的年数≥5年(OR=1.68,95% CI:0.92~3.05)、近6个月有多个男性性伴(OR=8.06,95%CI:3.59~18.14)、近6个月向同性卖性(OR=3.25,95%CI:1.65~6.42),是MSM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或同居(OR=2.05,95%CI:0.92~4.57)、近6个月与男性性交时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OR=7.54,95%CI:3.39~16.78)的MSM,与异性性交时更倾向于不使用安全套;近6个月向同性买性(OR=0.30,95%CI:0.09~1.03)的MSM,与异性性交时更倾向于使用安全套.结论 某市MSM中异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应从社会及家庭的角度加以防治,以控制艾滋病病毒通过该人群向女性人群扩散.
作者:晏瑞琳;黄竹林;单飞;肖水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 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作者:张豪;韩志刚;高凯;梁彩云;麦惠霞;徐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 选择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部分县区作为调查现场,在2012年2-8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011年1-12月期间有过随访记录的单阳家庭阳性方未治疗的原因.结果 4个省12个地区共调查单阳家庭阳性方3192例,其中11例为重复报告病例,实际调查3181例,平均年龄为(39.9±12.5)岁.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因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高,认为无需治疗”的占17.6%(560/3181),“调查对象不在本地”的占12.8%(407/3181),“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的占9.6%(305/3181),以及其他,如配偶未告知也是未能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论 积极转变治疗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治疗咨询能力的培训,强化配偶告知和配偶检测工作,提高HIV单阳家庭的治疗覆盖率,减少家庭内的传播.
作者:金霞;熊燃;朱秋映;江河;张勇;韩瑜;倪明健;马媛媛;孙定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是发现HIV感染者的唯一手段,如何扩大HIV检测成为艾滋病防治面临的难题.医疗机构是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窗口,为扩大HIV咨询检测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咨询检测(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策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作为武汉市首批“综合性医院扩大HIV咨询检测综合服务模式试点项目”试点单位,2012年6月1日至12月30日,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等12个科室开展PITC项目试点,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董玉梅;靳桂明;祝松;杨连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SM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12月,动员昆明市辖区内MSM进行HIV抗体检测,收集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等信息,并运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7名MSM参与此次调查,并进行HIV检测.HIV阳性检出率为8.9%(224人),梅毒阳性检出率为3.3%(83/2523).统计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近3个月的男性性伴数、近3个月及近1次(3个月内)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既往HIV检测,均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不同特征的MSM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采取不同的模式,注重实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张婉筠;李丽;李婕;李怡;吴文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转及高危行为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MSM组建队列.纳入队列的MSM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 共纳入90名HIV抗体阴性的MSM,队列基线调查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3.3%,队列保持率为78.9%(71/90),比较基线调查和随访到的性行为情况,随着随访次数增加,近3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安全性行为所占构成比增加;近3个月与固定同性性伴和临时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都采取保护措施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与异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无变化.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3.9 /100人年.结论 参与队列定期随访和检测后,MSM的高危性行为有所下降.由MSM社会组织鼓励动员参加定期随访和检测是值得推广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唐慧玲;胡跃强;王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艾滋病综合防治“1234”健康教育模式,对艾滋病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浙江工商大学1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调查组为接受“1234”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对照组为刚入学的新生;比较两组艾滋病综合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KAP)情况.结果 调查组艾滋病综合防治KAP总分和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86.4、53.4、15.3、16.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得分66.7、39.9、13.2、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滋病综合防治“1234”健康教育模式,对艾滋病干预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吕亚南;彭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4年8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490 521例,死亡149347例.现存活HIV感染者297 355例,AIDS病人193 166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9512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557例.本月报告死亡1799例中,本月死亡857例,既往死亡942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6: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3.8:1;15岁以下HIV感染者88例,AIDS病人8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红河州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体内HIV基因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2011年入组的、抗病毒治疗超过1年的在治病人3371例,于2010-2012年间检测血浆HIV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扩增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结果 治疗1年以上的3371例病人做过血浆HIV病毒载量检测,HIV毒株总耐药率为4.5% (152/3371),对核苷类反转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率为3.1%(105/3371)、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为3.7%(121/3291)、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2.5%(2/80),对NRTIs、NNRTIs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PIs类(x2=94.791,P<0.05).为常见的耐药基因位点有M184V、D67N、T215Y、K219R、K70R、K103N、Y181C、G190A、K101P.经静脉吸毒感染者,HIV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性接触途径感染者(x2=10.898,P<0.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近期吸毒、无固定性伴、不规范服药与耐药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云南省红河州进行HAART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HIV毒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对PIs耐药率极低,PIs仍可作为非核苷类药物耐药后的替代药品.应加强吸毒、无配偶或无固定性伴病人的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有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
作者:吴欣华;杨兰辉;霍松;祝文君;吕浩;董艳玲;陈梅;李楠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尚无有效药物能彻底治愈,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是控制艾滋病疫情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对2008-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HIV/AID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探讨综合医疗机构在艾滋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高玥;张文丽;任琳;赵心懋;杨雪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描述本土文化背景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LWHA)披露诊断的现状;识别PLWHA资料中影响披露诊断结果的因素.方法 选择济宁市目前能随访到的尚存活的PLW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资料,对PLWHA披露诊断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37例PLWHA,其中男187例,女50例,平均年龄(31.76±8.13)岁(4~70岁).59.9%(142/237)的PLWHA向他人披露自己的HIV阳性诊断情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居住地、确证时间、病程阶段、感染途径以及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PLWHA披露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婚姻状况、职业、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PL-WHA是否向他人披露自己的HIV诊断情况有影响,能够解释披露诊断变异的为43.8%.结论 PLWHA的婚姻状况、职业、抗病毒治疗因素对披露诊断有影响,应尽早探索建立披露诊断模式,促进及早披露阳性诊断,预防新发感染.
作者:刘连青;李季;李平;傅继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影响艾滋病(AIDS)病例发现及时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广东省某市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报告病例的分析,了解可能影响病例发现及时率的相关因素(不包括感染者本人的主观因素).结果 此间报告的489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有37.6%(184/489)发现不及时.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发现不及时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途径感染者(x2=21.53,P<0.01);医院报告的病例及时率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羁押场所及血站等其他单位[比值比(OR) =0.42,95%可信区间(CI):0.28~0.64,P<0.01]报告的病例;主动提供检测发现病例的及时率显著高于接受被动检测发现的病例(OR=3.17,95% CI:2.17~4.65,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监测类型对病例发现及时率构成影响(OR=2.91,95%CI:1.67~5.04,P<0.01).结论 积极为各种高危人群提供主动检测,是提高病例发现及时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主动检测的重点人群应该以可能发生异性性传播的人群为主.
作者:李雷;汪涛;王曼;陈楚莹;陈建海;孙映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南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行为特点、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及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网络及同伴推动等方式招募MSM,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32名MSM中,未婚占36.73%(526人),已婚占54.68%(783人).寻找性伴选择网络联系的比例为46.93%(672人).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79.61%(1140人),男性性伴中位数为2个,≥2个者占62.99%(902人).共采血1339人,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119例,阳性率8.89%;梅毒抗体阳性62例,阳性率4.6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1.64%.其中13人同时感染了HIV和梅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男性性伴总数≥6个、有性病相关症状和感染梅毒,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阳市MSM已成为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HIV在MSM中正迅速蔓延,HIV流行形势十分严峻,探讨有效的干预模式和推广干预措施已迫在眉睫.
作者:李秀菊;施建春;崔士磊;张莹;丁琳;赵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肾脏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中HIV相关性肾病(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HIVAN)自1984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受到艾滋病界的广泛关注.该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迅速恶化,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HIVAN是以快速进展到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血透维持.ART改变了该病的自然进程,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文章对1例收治的HIVAN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报道,以期达到增强对本病认识的目的.
作者:李鹏;刘水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06年发现了一个可引起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新变种(New va-riant of CT,nvCT).该菌株是菌株质粒中缺失了377个碱基对(base pair,bp)长片段,该缺失的片段是当时的罗氏和雅培诊断试剂目标片段区域.该缺失导致了许多假阴性诊断的nvCT能够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尽管许多核酸诊断试剂公司已经研发了新的能够检测nvCT的试剂,但目前我国国内nvCT的流行情况及其对我国公共卫生的影响尚不清楚.CT主要经性传播,有研究显示年轻女性更易感染[1].因此,探讨暗娼对其生殖道感染nvCT的可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控制CT感染及其检测诊断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韩燕;尹跃平;施美琴;郑冰洁;钟铭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