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哈萨克族HIV感染者的随访调查

孙峰;朱文静;马军;赛力克·努;阿斯亚·吐;努尔泰·米

关键词:哈萨克族, 感染者,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静脉吸毒者, 艾滋病病毒, 随访调查, 自治州, 伊犁, 奎屯, 报告
摘要:2001年4月,对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属县市(除奎屯)部分哈萨克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并对此次调查发现的静脉吸毒者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299例NGU患者合并其它STD感染情况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的发病增多, 列性病报告数的第2位[1].为了解NGU与其它性传播疾病( STD)的关系, 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 对299例NGU患者进行生殖器疱疹(GH)、梅毒(TP)、淋病(NG)、尖锐湿疣(CA)等疾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晋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在性病门诊开展咨询服务的近期效果及可行性初探

    目的探索在性病门诊开展咨询服务的可行性,为在性病门诊开展有效的咨询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到性病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对象的男性性病患者随机分成咨询组和对照组,咨询组给予平均20分钟的咨询,对照组不进行咨询.分别对两组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提供咨询使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患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有了非常显著提高.咨询组的性伴侣通知率(42%)明显高于对照组(21%).咨询促进了医患交流,加强了信息传递.结论咨询对改善目前普通性病门诊诊疗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惠;李冰;张林;刘汝生;李承明;刘晋宁;李中伟;李群辉;周盛基;任翊;刘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河南省普通人群AIDS知识调查分析

    河南省(豫)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但随着人口的流动,以及人们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缺乏,目前已有配偶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病例出现.为了解普通人群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于2002年7~8月在豫北对候车人群、农村人口、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宾馆服务员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部分对象进行AIDS知识的培训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王哲;崔兆麟;郭大城;孙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海市1986~2001年梅毒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1986~2001年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社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探索梅毒流行规律,发现高危人群,为有关部门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上海市1986~2001年的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结合梅毒确诊试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6~2001年共对20355人次做了梅毒确诊试验,包括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共发现梅毒阳性13518人次,年均阳性检出率为58.63%.其中男性检出率51.53%,女性检出率70.6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1995年起,上海市每年梅毒阳性检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并出现先天梅毒和小儿梅毒增多现象.结论上海市性病门诊病例中,梅毒检出数和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形势日趋严峻.

    作者:顾伟鸣;胡伟忠;张皓;杨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尿液中HIV-1抗体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晨尿、非晨尿和血液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引进尿液HIV-1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平行采集吸毒人员血液和尿液标本,分别用血液和尿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检测483人,血检阳性91人,晨尿检测阳性96人,两种方法一致性98.96%.对应晨尿阳性者采集非晨尿和阴性对照尿液标本各91份(其中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阳性者86份),检出阳性86份,阴性5份,非晨尿标本与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以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为准,晨尿标本检测HIV-1抗体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8.72%;非晨尿标本检测HIV-1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尿液ELISA法检测HIV-1抗体结果可靠,非晨尿可代替晨尿作HIV-1抗体筛查.

    作者:赵立庆;雷素萍;李连学;赵金仙;代昆玉;陈良;鲁建波;李孝安;普学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IV/AIDS患者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的联系,并探讨其在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TB)预防和治疗研究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2例健康者及55例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组服药,对照观察胸部病变情况.结果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10.0%,健康者PPD试验阳性率28.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17,P<0.01).13例CD4细胞计数<200/mm3的HIV/AIDS病例,PPD试验均无反应(0×0mm).当CD4细胞计数升高时,其PPD试验反应增强.病例服药组经化学药物预防治疗后,其肺部病变异常率为30.8%,低于病例对照组的异常率41.7%.结论 HIV/AIDS患者PPD试验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人.对HIV/AIDS患者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和治疗TB是有效的,这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哲;崔为国;刘国华;王林;杨跃进;张长青;陈明朝;孙洁;周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

    1 沙眼衣原体的流行概况及对健康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近年来,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广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400万新感染病例,整个欧洲的新感染病例数已达到每年1000万,全球每年检出的新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例数约为8900万[1].

    作者:李建红;陈树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呼和浩特市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该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于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对来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165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Mh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赛文;杨树春;刘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HIV 1+2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艾滋病病毒(HIV) 1+2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对已知血清标本检测抗-HIV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219例(其中HIV感染者61例,其余为各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部分献血员)的HIV检测,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3%.结论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具有简便、快速、无需仪器等特点,适合用于临床侵入性检查前、紧急用血、现场调查等.

    作者:魏经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卫校学生对AIDS病人态度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为了在青年学生中普及艾滋病(AIDS)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改变对AIDS病人态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卫生学校(卫校)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了对AIDS态度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佩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IV/AIDS患者并发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贫血并发情况,探讨贫血程度对判定HIV/AIDS患者病情进展的意义.方法对未经治疗的HIV/AIDS患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和全血细胞计数.遵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诊断标准,对94例HIV/AIDS患者按病情阶段分为A、B、C组.对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病情阶段及CD+4T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例HIV/AIDS患者中有37例并发贫血,在A、B、C组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24.1%、61.7%,贫血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1.263,P<0.001).37例贫血患者的HGB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4.978,P=0.013).对94例AIDS患者的CD+4T细胞与HGB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曲线相关(P<0.001),曲线回归方程为HGB=23.246×ln(CD+4).结论 AIDS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HGB随着免疫功能的衰减而下降.贫血的程度对AIDS患者的病情评判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宏;吴昊;张彤;张可;赵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

    我们已经证明,人和猿免疫缺陷病毒(HIV和SIV)之所以能建立长期感染,显然是因其可持续、强烈地进行病毒复制的结果[1].这些病毒代表各自独特的病毒长期存在模式,尽管宿主已经产生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但病毒仍会持续复制并引起疾病.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147例STD病人的感染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对1147例性传播疾病(STD)病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感染和接受治疗情况.方法将确诊的STD病人的资料按年龄、性别、传染来源、就诊症状、复发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男性尿路感染症状占就诊症状的39%,病原体为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病双球菌(GC),以及CT和/或UU与GC的混合感染.结论嫖娼卖淫是STD高发的主要原因,对尿路感染或宫颈炎的治疗应选择联合、足量、早期、规范用药的原则.

    作者:郭晓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舟山海岛地区吸毒人群行为与性行为调查研究

    了解吸毒人群的社会因素和高危行为,对进一步采取针对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于2002年在舟山市强制戒毒所对47名吸毒者的行为和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35名护理人员HIV/AIDS防治的KABP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的现状调查,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和通过她们行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方法在调查前下发AIDS的防治知识手册,2个月后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85%以上的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有60.38%的人员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44.30%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1.49%的护理人员对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只有20.19%的护理人员愿意接近HIV/AIDS患者,42.62%的护理人员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交往,87.66%的护理人员对HIV感染者工作和学习给予宽容、接受的态度;43.28%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HIV的危险,表现出在恐惧HIV/AIDS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她们在对普通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秦小平;郑一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750例外科病人HIV感染调查分析

    为了解外科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对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1年中接受手术治疗者(包括孕产妇)进行抗-HIV检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朱玉琨;张悦;权彤彤;陈忠明;李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深圳市孕产妇人群中AIDS流行情况及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AIDS)流行率及艾滋病病毒(HI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以及通过采取综合性预防策略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方法对所有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在首诊时进行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筛查;对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实施综合性干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其新生儿的HIV感染状况进行早期诊断.结果 2001~2003年4月,分别021、69976、23413名孕产妇接受了AIDS自愿咨询检测,分别发现2、10、4例HIV感染者,发生率分别为2.49/万、1.43/万、1.71/万.16名HIV感染孕产妇中,经性接触传播占81.3%(13/16),经血液传播占18.7%;有3人其配偶为HIV抗体阳性.4名孕妇终止妊娠(25.0%),6名产妇接受产后干预(37.5%),失访2名,转外地1名.2名接受综合性干预后分娩,1名正接受随访和干预;1例新生儿证实为垂直传播感染(1/8,12.5%).结论通过对孕产妇人群提供AIDS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示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婚前咨询检查与母婴传播预防控制策略相结合,可取得良好的防制效果.

    作者:冯铁健;陈琳;张丹;刘小立;张英姬;王晓辉;赵广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女用安全套作为一种新的屏障措施,使女性在性交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来保护自己,保护性伴侣.国外在推广女用安全套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绩,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仅对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加以综述,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淼;吴尊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联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28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A)是临床上常见性传播疾病(STD)之一,有潜在癌变可能,易复发.近年来,采用自体疣组织植入、高频电灼、病灶局部注射α-2b基因工程干扰素(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和创面用消疣灵注射液(陕西麒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湿敷等联合疗法治疗CA,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28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吸毒人员HIV和HCV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情况,2001年10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劳教所、戒毒所、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进行了HIV、HCV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相德;金京华;卢春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