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99例NGU患者合并其它STD感染情况分析

刘晋凤

关键词:患者, 泌尿生殖道炎, 性传播疾病, 现报告如下, 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 感染情况, 非淋菌性, 性病, 梅毒, 淋病, 发病, 调查
摘要: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的发病增多, 列性病报告数的第2位[1].为了解NGU与其它性传播疾病( STD)的关系, 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 对299例NGU患者进行生殖器疱疹(GH)、梅毒(TP)、淋病(NG)、尖锐湿疣(CA)等疾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

    1 沙眼衣原体的流行概况及对健康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近年来,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广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400万新感染病例,整个欧洲的新感染病例数已达到每年1000万,全球每年检出的新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例数约为8900万[1].

    作者:李建红;陈树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

    我们已经证明,人和猿免疫缺陷病毒(HIV和SIV)之所以能建立长期感染,显然是因其可持续、强烈地进行病毒复制的结果[1].这些病毒代表各自独特的病毒长期存在模式,尽管宿主已经产生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但病毒仍会持续复制并引起疾病.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IV感染者的社会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当前生活状况以及对社会的需求.方法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结果感染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社会歧视严重,生活贫困和就医困难等问题.结论 HIV感染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作者:陈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AIDS防制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模式(1)--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按照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特点,对中国20年来艾滋病(AIDS)防制工作中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多个专题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为该综述的第一部分: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俊勇;刘民;余冬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国巴西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和启示

    通过对美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场考察、访谈研究和对有关文献的回顾,感到美国、巴西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策略制订、政策开发、管理模式、资金筹集和利用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现将美国、巴西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现状和做法予以介绍,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段明月;蔡纪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系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目前尚无确切的单一疗法,棘手的问题是复发率高.曾对103例CA患者,分别进行单纯高频电刀切除、电凝及高频电刀切除、电凝+中药内服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现评价其疗效.

    作者:吕向东;沈洪;程子良;章久武;吴涛;王宝鑫;叶仁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医院STD门诊初诊病例调查

    中国大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因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连年以两位数上升.

    作者:周晓明;张继伦;吴琼;任燕华;俞顺章;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海市1986~2001年梅毒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1986~2001年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社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探索梅毒流行规律,发现高危人群,为有关部门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上海市1986~2001年的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结合梅毒确诊试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6~2001年共对20355人次做了梅毒确诊试验,包括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共发现梅毒阳性13518人次,年均阳性检出率为58.63%.其中男性检出率51.53%,女性检出率70.6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1995年起,上海市每年梅毒阳性检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并出现先天梅毒和小儿梅毒增多现象.结论上海市性病门诊病例中,梅毒检出数和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形势日趋严峻.

    作者:顾伟鸣;胡伟忠;张皓;杨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激光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局部用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复发相当常见,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C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台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台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戒毒所18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吸毒者以无业的青年男性居多,静脉注射吸毒率34.72%.检出HIV感染者7例,HIV感染率0.59%.感染者均来自外省,均有静脉注射和共用注射器吸毒史.结论台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要控制艾滋病在台州的传播蔓延,重点应放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干预上.

    作者:刘令初;裘丹红;张宗祥;郑官增;邱春华;徐文珍;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尿液中HIV-1抗体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晨尿、非晨尿和血液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引进尿液HIV-1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平行采集吸毒人员血液和尿液标本,分别用血液和尿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检测483人,血检阳性91人,晨尿检测阳性96人,两种方法一致性98.96%.对应晨尿阳性者采集非晨尿和阴性对照尿液标本各91份(其中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阳性者86份),检出阳性86份,阴性5份,非晨尿标本与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以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为准,晨尿标本检测HIV-1抗体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8.72%;非晨尿标本检测HIV-1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尿液ELISA法检测HIV-1抗体结果可靠,非晨尿可代替晨尿作HIV-1抗体筛查.

    作者:赵立庆;雷素萍;李连学;赵金仙;代昆玉;陈良;鲁建波;李孝安;普学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AIDS防治项目管理初探

    近年来,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了使防治工作更加落实,防治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针对AIDS防治工作的特点,结合项目管理的方法,笔者对AIDS防治项目的管理作初浅的探讨,与同行商榷.

    作者:王维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35名护理人员HIV/AIDS防治的KABP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的现状调查,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和通过她们行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方法在调查前下发AIDS的防治知识手册,2个月后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85%以上的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有60.38%的人员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44.30%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1.49%的护理人员对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只有20.19%的护理人员愿意接近HIV/AIDS患者,42.62%的护理人员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交往,87.66%的护理人员对HIV感染者工作和学习给予宽容、接受的态度;43.28%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HIV的危险,表现出在恐惧HIV/AIDS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她们在对普通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秦小平;郑一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女用安全套作为一种新的屏障措施,使女性在性交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来保护自己,保护性伴侣.国外在推广女用安全套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绩,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仅对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加以综述,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淼;吴尊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山东省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性病服务质量现状及对策

    目前,中国对性病患者实行有偿服务制度,因而很多公立、私立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性病诊疗服务.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性病诊疗服务机构以经济收入为主,导致误诊、误治、乱收费、延误治疗,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不仅不能保证性病诊疗服务的质量,也不利于利用性病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危险行为和控制艾滋病病毒(HIV)经性传播的目的.

    作者:李冰;陈树民;张福仁;赵天恩;石兴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的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15年来各市、县每月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梅毒发病率从1987年的0.08/10万增长至2001年的14.10/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0.41%;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年平均增长率为50.40%;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占89.48%;性别以男性为多;各年梅毒分期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发病的地区主要在沿海开放城市;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占76.61%.结论广东省梅毒流行经历了低流行低增长期和中流行高增长期后,目前进入中流行低增长期.根据其特点,应采取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作者:钟山;郑道城;陈永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99例NGU患者合并其它STD感染情况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的发病增多, 列性病报告数的第2位[1].为了解NGU与其它性传播疾病( STD)的关系, 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 对299例NGU患者进行生殖器疱疹(GH)、梅毒(TP)、淋病(NG)、尖锐湿疣(CA)等疾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晋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AIDS自愿咨询检测(二)

    3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活动[1,2]3.1 暗娼向暗娼提供VCT服务非常敏感,并且可能会涉及到对暗娼的侮辱.

    作者:王立秋;杨新宇;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HIV 1+2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艾滋病病毒(HIV) 1+2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对已知血清标本检测抗-HIV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219例(其中HIV感染者61例,其余为各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部分献血员)的HIV检测,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3%.结论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具有简便、快速、无需仪器等特点,适合用于临床侵入性检查前、紧急用血、现场调查等.

    作者:魏经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河南省普通人群AIDS知识调查分析

    河南省(豫)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但随着人口的流动,以及人们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缺乏,目前已有配偶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病例出现.为了解普通人群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于2002年7~8月在豫北对候车人群、农村人口、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宾馆服务员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部分对象进行AIDS知识的培训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王哲;崔兆麟;郭大城;孙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