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真
目的了解台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戒毒所18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吸毒者以无业的青年男性居多,静脉注射吸毒率34.72%.检出HIV感染者7例,HIV感染率0.59%.感染者均来自外省,均有静脉注射和共用注射器吸毒史.结论台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要控制艾滋病在台州的传播蔓延,重点应放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干预上.
作者:刘令初;裘丹红;张宗祥;郑官增;邱春华;徐文珍;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美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场考察、访谈研究和对有关文献的回顾,感到美国、巴西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策略制订、政策开发、管理模式、资金筹集和利用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现将美国、巴西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现状和做法予以介绍,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段明月;蔡纪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的发病增多, 列性病报告数的第2位[1].为了解NGU与其它性传播疾病( STD)的关系, 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 对299例NGU患者进行生殖器疱疹(GH)、梅毒(TP)、淋病(NG)、尖锐湿疣(CA)等疾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晋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重庆市南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作为艾滋病病毒(HIV)初筛实验室后,开展了HIV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2002年10月~2003年2月在区强制戒毒所,抽取新入所的吸毒人员217名,进行HIV抗体初筛和性病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菊文;李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1986~2001年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社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探索梅毒流行规律,发现高危人群,为有关部门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上海市1986~2001年的性病门诊病例和部分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结合梅毒确诊试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6~2001年共对20355人次做了梅毒确诊试验,包括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共发现梅毒阳性13518人次,年均阳性检出率为58.63%.其中男性检出率51.53%,女性检出率70.6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从1995年起,上海市每年梅毒阳性检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并出现先天梅毒和小儿梅毒增多现象.结论上海市性病门诊病例中,梅毒检出数和检出率逐年升高,发病形势日趋严峻.
作者:顾伟鸣;胡伟忠;张皓;杨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复发相当常见,有些CA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目前治疗CA的方法很多,但复发率很高,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高达30%~70%不等.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CO2激光联合免疫疗法治疗C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黄晓玲;肖刚;刘意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在性病门诊开展咨询服务的可行性,为在性病门诊开展有效的咨询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到性病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对象的男性性病患者随机分成咨询组和对照组,咨询组给予平均20分钟的咨询,对照组不进行咨询.分别对两组进行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提供咨询使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患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有了非常显著提高.咨询组的性伴侣通知率(42%)明显高于对照组(21%).咨询促进了医患交流,加强了信息传递.结论咨询对改善目前普通性病门诊诊疗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惠;李冰;张林;刘汝生;李承明;刘晋宁;李中伟;李群辉;周盛基;任翊;刘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外阴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患CA的人群也是患其它STD的高危人群.为此,对外阴CA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淋球菌(NG)、支原体(UU)、衣原体(CT)、梅毒(TP)、艾滋病病毒(HIV)测定,了解其它STD的伴发情况,提高STD的诊治水平.
作者:鲁厚长;俞丽萍;马梅英;龚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艾滋病病毒(HIV) 1+2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对已知血清标本检测抗-HIV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219例(其中HIV感染者61例,其余为各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部分献血员)的HIV检测,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3%.结论快速免疫层析试验具有简便、快速、无需仪器等特点,适合用于临床侵入性检查前、紧急用血、现场调查等.
作者:魏经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沙眼衣原体的流行概况及对健康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近年来,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广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400万新感染病例,整个欧洲的新感染病例数已达到每年1000万,全球每年检出的新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例数约为8900万[1].
作者:李建红;陈树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当前生活状况以及对社会的需求.方法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结果感染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社会歧视严重,生活贫困和就医困难等问题.结论 HIV感染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作者:陈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了解吸毒人群的社会因素和高危行为,对进一步采取针对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于2002年在舟山市强制戒毒所对47名吸毒者的行为和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已经证明,人和猿免疫缺陷病毒(HIV和SIV)之所以能建立长期感染,显然是因其可持续、强烈地进行病毒复制的结果[1].这些病毒代表各自独特的病毒长期存在模式,尽管宿主已经产生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但病毒仍会持续复制并引起疾病.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1147例性传播疾病(STD)病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感染和接受治疗情况.方法将确诊的STD病人的资料按年龄、性别、传染来源、就诊症状、复发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男性尿路感染症状占就诊症状的39%,病原体为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病双球菌(GC),以及CT和/或UU与GC的混合感染.结论嫖娼卖淫是STD高发的主要原因,对尿路感染或宫颈炎的治疗应选择联合、足量、早期、规范用药的原则.
作者:郭晓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贫血并发情况,探讨贫血程度对判定HIV/AIDS患者病情进展的意义.方法对未经治疗的HIV/AIDS患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和全血细胞计数.遵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诊断标准,对94例HIV/AIDS患者按病情阶段分为A、B、C组.对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病情阶段及CD+4T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例HIV/AIDS患者中有37例并发贫血,在A、B、C组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24.1%、61.7%,贫血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1.263,P<0.001).37例贫血患者的HGB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4.978,P=0.013).对94例AIDS患者的CD+4T细胞与HGB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曲线相关(P<0.001),曲线回归方程为HGB=23.246×ln(CD+4).结论 AIDS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HGB随着免疫功能的衰减而下降.贫血的程度对AIDS患者的病情评判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宏;吴昊;张彤;张可;赵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的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15年来各市、县每月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梅毒发病率从1987年的0.08/10万增长至2001年的14.10/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0.41%;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年平均增长率为50.40%;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占89.48%;性别以男性为多;各年梅毒分期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发病的地区主要在沿海开放城市;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占76.61%.结论广东省梅毒流行经历了低流行低增长期和中流行高增长期后,目前进入中流行低增长期.根据其特点,应采取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作者:钟山;郑道城;陈永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情况,2001年10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劳教所、戒毒所、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进行了HIV、HCV的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相德;金京华;卢春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尖锐湿疣(CA)系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目前尚无确切的单一疗法,棘手的问题是复发率高.曾对103例CA患者,分别进行单纯高频电刀切除、电凝及高频电刀切除、电凝+中药内服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现评价其疗效.
作者:吕向东;沈洪;程子良;章久武;吴涛;王宝鑫;叶仁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尿液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荷兰阿克苏检测血液和美国卡里普特检测尿液HIV-1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分别同时检测吸毒人员的血液和尿液中HIV-1抗体,并与血液检测结果比较,计算尿液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结果检测203名吸毒人员,血液HIV-1抗体阳性127人,尿液HIV-1抗体阳性125人,尿液检测阳性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100%,一致性为99.0%.结论尿液HIV抗体检测结果与血液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戴建平;李庆华;覃绍莹;张礼崇;闵向东;张维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性病恐惧症形成的原因,寻找性病恐惧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06例性病恐惧症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性病恐惧症自觉症状以生殖器部位各种不适为主,有不洁性交史者占83.9%.同时与患者的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及某些医学误导有关.结论性病恐惧症的防治,应首先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正确治疗各种性病,必要时可给适当的暗示性治疗.
作者:白莉;张牛仙;叶培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