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妇教所收容所与娱乐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比较

王丽艳;吕繁;刘中夫;毛宇嵘;王万金;张丽芬;郑锡文

关键词:暗娼, 高危行为, 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娱乐场所暗娼和妇教所、收容所(所内)暗娼的一般人口学状况和性行为、吸毒行为以及性病求医行为状况的差异.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监测中的暗娼行为监测问卷进行一对一的问卷式调查,收集暗娼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状况,使用Epi Info 6.04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AS 8.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在性活动中是否得到过钱作为衡量标准.在来自当地妇教所135名、收容所的67名女学员和当地低、中高档歌城的498名服务小姐中,分别有108名和312名承认有暗娼行为,两者比较后发现,过去1个月从不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5.4%、32.4%,每次都用分别为65.7%、32.4%,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3.75,P<0.001;χ2=36.32,P<0.01).结论所内和歌城暗娼的高危行为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使用暗娼哨点监测的所内暗娼数据解释该地整个暗娼人群的状况时,应该补充进所外暗娼人群的资料.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HIV感染之间的遗传关系

    在过去近20年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现,有一些人经常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却不被感染,这些现象提示,这些人的体内具有某种抵抗HIV感染的物质.愈来愈多的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可能与抵抗HIV感染有关.

    作者:刘成龙;初荣;吴尊友;Roger Detels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IV性传播及影响因素

    到2002年底,全世界有约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其中15~24岁的人约占1/3,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1].

    作者:计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IV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目的用数学模型来预测中国近几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情况.方法用离散型HIV传播动力学的基本模型和分阶段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给出了基本模型和对HIV感染者进行分阶段的模型,确定了一些有关参数,并用Matlab软件对未来几年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进行了预测.结论未来几年内中国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将会继续增加.从两种模型可以看出:如果对AIDS不加有力的控制,到2010年中国的HIV感染者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AIDS患者人数约达到65万人左右.因此,预防和控制AIDS的发生及对其流行动态的研究已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作者:刘茂省;阮玉华;韩丽涛;周义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乌鲁木齐市劳教所在押的脆弱人群吸毒行为求医行为调查分析

    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以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为主,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均存在.为了解劳教所在押人群各种行为与艾滋病(AIDS)发生的关系,做此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乌斯曼·玉素甫;陈阳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24名收容女子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学调查分析

    为了解未婚暗娼有关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学状况,以探讨卖淫、性乱给暗娼,尤其是未婚暗娼造成的生殖健康风险,以及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了此项调查.

    作者:曹杰斌;宋育龄;崔兆麟;王锐敏;王保玲;吕红英;蒋贤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奥平栓联合高频电灼治疗外阴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是妇科门诊常见的性病,治疗的方法众多,但易复发.用奥平栓联合电灼治疗女性外阴CA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巧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对男男性接触者AIDS高危性行为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评价健康干预措施对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AIDS)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干预时间超过1年的MSM,近1年肛交性伴侣数和无保护性被动肛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年者(P<0.05);但近1年性伴侣数、偶遇性伴侣数、外地性伴侣数、外地偶遇性伴侣数、无保护性肛交的偶然性伴侣数、近1年用过安全套、近1次保护性肛交及近1年无保护性主动肛交的比例,近1年在公共场所寻找偶遇性伴侣、参与性交易及参加群交的比例,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改变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干预可减少MSM的AIDS高危性行为,但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

    作者:史同新;张北川;李秀芳;曹宁校;杨鲁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XQ-9302)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变化的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XQ-9302)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测定XQ-9302治疗2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经XQ-9302治疗后,42.9%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51%,为显效;33.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11%~50%,为有效,总有效率为76.2%;CD4细胞计数上升<10%为无效,无效率为23.8%.52.4%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1log,呈显效;38.1%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1log,为有效;仅9.5%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呈无效.结论 XQ-9302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蒋卫民;潘孝彰;康来仪;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STD/AIDS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的患病及相关知识现状,为提高妇女相关知识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行政村的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STD患病率为2.71%,确认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患梅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6.9%~96.9%,并发现妇女的年龄、本人和丈夫的文化程度、丈夫职业、经济收入以及是否患有STD/AIDS,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STD/AIDS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干预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红杰;曾光;岑阳;李凤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深圳市女性性罪错人群梅毒发病有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性罪错人群梅毒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妇教所近5年来3 877例女性性罪错人群的常规体检资料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l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深圳市女性性罪错人群不同年份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0.388,P=0.001),以1997年阳性检出率高(15.38%);不同年龄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1.629,P=0.001),以25岁以上者高(15.71%);不同来源地区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9.803,P=0.044),以西部地区(11.87%)高;不同原职业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503,P=0.482);不同现职业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903,P=0.048),以卖淫者高(11.70%);不同文化程度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1.626,P=0.002),以文盲高(20.00%);不同婚姻状况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5.918,P=0.001),以已婚者检出率高(13.42%).多因素Loglistic回归分析中,年份、年龄、文化程度及籍贯被引入模型,说明它们是女性性罪错人群梅毒发病的有关因素(P<0.05).结论年份、年龄、籍贯、现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女性性罪错人群梅毒发病的有关因素.

    作者:洪福昌;曾序春;罗斌;陈青山;蔡于茂;王海燕;林丽春;颜文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吉林市HIV感染者现况分析

    为了解吉林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对1994~2002年6月确认的61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巧玲;孙莹;孙殿伟;郭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98~2002年HIV监测情况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在各地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地域分布特点,其流行强度与人群的行为、道德、文化、卫生条件及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等多种因素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HIV感染情况,对自治区人民医院做的HIV血清学检测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朱琳;田永芳;王冬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性病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自我效能的研究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安全套自我效能及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为AIDS高危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间/空间定位抽样法,在济南市两所性病诊所确诊的STD患者中抽取40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人口学特征、性病史、性行为史、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再检验法评估调查资料的可靠性.结果 STD患者安全套使用频率较低,过去30天内的性生活中,>80%的肛交和>90%的口交从未使用过安全套,38.1%的STD患者在与其男/女朋友阴道性交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60%的STD患者在与其配偶或其他人阴道性交时从未用过安全套.个人责任感、与性伴侣交流技能以及安全套的获取,是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能力、性伴侣的反应和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感觉则影响不大.结论在对AIDS高危人群的干预中,重点应是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传授给他/她们与性伴侣交流、沟通、协商的技能,克服购买、免费索取安全套时的羞辱感.

    作者:姜宝法;王济川;郭秀英;徐晓菲;付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在暗娼中预防AIDS综合干预研究

    目的降低暗娼感染HIV的危险性.方法营造支持环境,对暗娼实施流动宣传和100%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提供规范的、可及的性病诊治服务,开展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目标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能正确回答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8个条目的人数从7%上升到96%;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与临时性伴侣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34.7%上升到84%;性传播感染(STI)的感染率从61.4%下降到36.7%;在目标人群中建立了一支同伴教育者队伍.结论对暗娼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STI的感染率和感染HIV的危险性.

    作者:刘刚;毛晓英;刘德忠;周久顺;周志强;赖文红;刘莉;秦光明;孙乔;梁姝;龚毅;郑国英;周兴余;王敦志;宋争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OC)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OC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在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中,OC发病率为20.6%~56%[1,2],在278例异性恋和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中,OC发病率为39.6%[3].

    作者:董培玲;吴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与试验进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个体医生培训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个体医生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知识水平及培训需求,探讨如何对他们开展培训.方法 2002年7~9月,在云南、四川省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试点地区,选取100家个体诊所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44名个体医生和41名就诊者.结果发现个体医生多数(84%)未受过STD/AIDS培训,性病诊疗水平较低,STD/AIDS专业知识测试平均不及格(55分).87%愿意接受培训,多数(59.8%)希望采取学术讲座形式培训.结论为加强STD/AIDS的控制,应加强对个体医生的STD/AIDS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规范性病服务.

    作者:杨凭;陈虹;杨志伟;万绍平;王千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艾滋病防制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模式(2)--一般人群和学校的健康教育

    1 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1.1 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2000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和河北省邯郸市的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探索了对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作者:刘民;余冬保;李俊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002~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战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培训村镇计划生育干部艾滋病知识及多种干预活动对当地居民影响的效果评估

    为使农村居民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和不歧视艾滋病,于2002年5~12月以培训计划生育干部为艾滋病预防宣传员为主,配合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开展了预防和正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并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试点工作.

    作者:张建波;黄志威;蒋安民;赵庆昌;杨映梅;张敏;张志全;杨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