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例足趾间尖锐湿疣个案报告

周炳华;夏春花

关键词:首例, 足趾间, 尖锐湿疣, 患者, 公共浴室, 赘生物, 冶游史, 南昌市, 江西省, 主诉, 义县, 已婚, 医院, 桑拿, 干部, 妇检
摘要:患者,男,46岁,干部,已婚,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人.2001年2月22日前来我站就诊.主诉:两足足趾间长满赘生物,不痛不痒,20天左右.患者说,40天前在当地公共浴室桑拿过,但否认冶游史.其爱人在当地医院做过妇检,未查出尖锐湿疣.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在京召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盆腔炎致病因子及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人群盆腔炎(PID)致病因子,同时观察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PID症征处理方法在中国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例P1D病人和155例健康体检的妇女(对照组)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氏菌(NG)、人型支原体(MH)、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毛滴虫(TV)和念珠菌(CA),同时按照WHO推荐的PID病征管理措施给予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治疗14天,2~3周后随访,进行体格检查并复查NG以判断疗效.结果 PID病人组MH、BV、CT、CA、TV、NG阳性率分别为26.0%、25.5%、16.0%、10.5%、4.0%、2.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2%、8.4%、0%、5.2%、0.7%、0%,与对照组相比,PID病人组MH、BV、C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200例PID病人混合感染29例(14.5%);200例PID病人复诊137例(复诊率68.5%),其中治愈64例(46.7%),好转68例(49.6%),无效5例(3.7%).结论我国东北地区PID病人与感染MH、BV、CT相关;按照WHO推荐的PID病征管理措施治疗我国东北地区PID病人是非常有效的,特别适用于缺少实验室条件的基层单位.

    作者:陈昕;尚红;叶千红;张淑兰;董立群;侯香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IV-2可以抑制HIV-1的复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单纯疱疹病毒PCR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对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PCR实验诊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生殖器疱疹患者组82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HSV检测.结果 GH患者组检出阳性75例,占91.46%,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R作为HS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颖;汪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2~2000年血友病甲患者HBsAg、抗-HIV和梅毒阳性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血友病甲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92~2000年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友病研究室确诊和治疗的162例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清检测,并随机选择1 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62例血友病甲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4.32%(7/162)和8.64%(14/162),无偿献血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1 000)和2.00%(20/1 000);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零.结论血友病甲患者ALT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x2=21.65,P<0.05),HBsAg阳性率低于无偿献血者(x2=6.72,P<0.05),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均无HIV和梅毒流行.

    作者:丁培芳;张心声;颜新;张志传;滕彬;张雪芹;申法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东省中山市1990~2000年HIV流行趋势与防制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中山市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现状及趋势,探讨该市HIV/AIDS防制对策.方法对哨点和常规监测以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该市HIV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2)该市HIV感染模式为:从境外到境内,从省外到该市;(3)有从高危人群向其他人群扩散的趋势.结论该市HIV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活动,杜绝共用针具并做好HIV感染者追踪管理,是控制HIV流行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宝燕;周海;李桂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甘肃省1995~200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1995~2000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0.31/10万上升到2000年的4.1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33%.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207.331,P<0.00001).女性梅毒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6.7,P=0.00964).结论 1995~2000年甘肃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应尽快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作者:余爱玲;徐春茂;白丽;王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调查

    临床发现,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常合并感染解脲支原体(UU).UU引起的尿道炎,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医生在诊治有特征性明显皮肤损害的尖锐湿疣时,常容易忽视同时存在的UU感染,导致漏诊,贻误治疗.为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感染解脲支原体状况,对我中心STD门诊就诊的10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UU检测及有关尿道炎的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刘达新;丁胜非;王廓清;文运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免疫荧光法检测衣原体方法的改进

    免疫荧光法检测衣原体是准确率高,便于普及的好方法,但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发现阳性检出率,不尽人意.经过反复实践,我们对原法进行了新改进,不仅使操作更简便,用时少,同时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玉平;赵小卫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2002年度《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性病门诊137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我们于1999年4月~2000年12月对137例女性CA患者的合并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军;王开娟;李月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年的试验证明施多宁(R)是持久有效的新的资料证明了包含依非韦伦方案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对罪错人员性病人口学特征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目的了解罪错人员性病发病情况,及时进行治疗.方法体检与实验室相结合,并按其所犯罪型分为盗窃和其它罪两组.结果性病检出率为5.55%.其中淋病204例(30.63%)居首位,非淋菌性尿道炎126例(18.92%),阴道毛滴虫病70例(10.51%),占女犯性传播疾病的43.5%.人口学情况:农牧民267人(40%),而文盲多达263人(39.5%).平均年龄仅27.6岁.结论(1)罪错人员性病患病率高.(2)性活跃期感染者多.(3)犯罪及患性病均趋向低龄.(4)文化程度低.

    作者:傅强;张建青;傅德;丁创业;喇琦;张玉海;扎洛;杨文娟;张秀春;钱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论AIDS高发区经输血传播HIV的防范措施

    目的研究中心血站在AIDS高发地区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HIV.方法对恩施州45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献浆(血)途径感染率为88.89%(40/45);输血途径感染率为6.67%(3/45);母婴途径感染率为2.22%(1/45);配偶途径感染率为2.22%(1/45).结论恩施州HIV传播以血液途径为主.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作者:陈家学;汪渔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45名吸毒人员HIV监测和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九江吸毒人群HIV感染和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方法,对445名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静脉吸毒率86.7%,共用针具率58.5%,89.7%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的流行.

    作者:肖云;张红波;黄家胜;胡芸;卫星;彭乐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西梧州市1998~200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了解梧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方法对吸毒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0年对梧州市1178名吸毒者调查结果表明,其静脉注射吸毒率84.8%,HIV感染率逐年上升,1998年对438例吸毒者进行调查,HIV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5%;1999年调查319例吸毒者,阳性者7例,阳性率为2.2%;2000年调查421例吸毒者,阳性者139例,阳性率高达33.0%6,3年间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HIV感染者以本市居民为主,且存在共用注射器行为和婚外、婚前性行为.HI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静脉注射吸毒,调查表明梧州市吸毒人群中HIV的感染率已达较高水平,这是广西新发现的吸毒人群HIV流行的又一区域.

    作者:周华杰;黎炽森;李善华;江毅;黎启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0~1998年云南省HIV感染者个人档案资料分析

    目的对HIV感染者危险行为、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方法每年对新发现的感染者进行入户调查和体检,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感染者中88%为吸毒者,其中67%的人经常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28%的女性感染者有卖淫行为,24%的男性感染者有嫖娼行为,感染者与配偶和性伴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3%;主要临床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发热、咳嗽、皮疹和腹泻;164例(7%)感染者在随后的随访中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456人(19.4%)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已经死亡.感染者从发现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长为10年,短为1年,平均为5.06年.结论绝大多数感染者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同时存在卖淫、嫖娼和性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性传播威胁大,感染者多出现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症状,从发现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06年.

    作者:贾曼红;张勇;张小波;余惠芬;李徽;安静;王文新;李劲光;程何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后,艾滋病在我国也蔓延迅速,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

    作者:徐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为携带HIV青年制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971名性罪错妇女STD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危女性人群中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方法于2000年1月~12月,对北京市高危女性进行体检,并做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和HIV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7.31%、6.80%、6.28%、1.44%、1.34%.发现1例HIV阳性者.结论虽然淋病是感染率高的性传播疾病,但是在调查的几种STD中,增幅快的是梅毒,提示加强对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HIV的筛查是防治STD传播的重点.

    作者:张海萍;朱威;刘彦春;赵威;赵琛;田秋华;宋承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