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肃省1995~200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余爱玲;徐春茂;白丽;王斌

关键词:梅毒, 流行趋势,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1995~2000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0.31/10万上升到2000年的4.1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33%.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207.331,P<0.00001).女性梅毒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6.7,P=0.00964).结论 1995~2000年甘肃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应尽快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梧州市1998~200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了解梧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方法对吸毒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0年对梧州市1178名吸毒者调查结果表明,其静脉注射吸毒率84.8%,HIV感染率逐年上升,1998年对438例吸毒者进行调查,HIV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5%;1999年调查319例吸毒者,阳性者7例,阳性率为2.2%;2000年调查421例吸毒者,阳性者139例,阳性率高达33.0%6,3年间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HIV感染者以本市居民为主,且存在共用注射器行为和婚外、婚前性行为.HI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静脉注射吸毒,调查表明梧州市吸毒人群中HIV的感染率已达较高水平,这是广西新发现的吸毒人群HIV流行的又一区域.

    作者:周华杰;黎炽森;李善华;江毅;黎启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为携带HIV青年制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甘肃省1995~200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1995~2000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0.31/10万上升到2000年的4.1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33%.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207.331,P<0.00001).女性梅毒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6.7,P=0.00964).结论 1995~2000年甘肃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应尽快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作者:余爱玲;徐春茂;白丽;王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年的试验证明施多宁(R)是持久有效的新的资料证明了包含依非韦伦方案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CR5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CR5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以用于抗HIV-1的研究.方法用RT-PCR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获得趋化因子受体CCR5翻译起始区的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此目的基因以正、反两个方向定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用PCR、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转染PA317包装细胞,建立稳定表达重组假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系.结果从正常人PBMCs中获得的目的基因成功地构建了CCR5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已在PA317细胞中得到整合.结论构建的CCR5正、反义RNA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感染PA317细胞并在基因组中整合,为进一步研究CCR5反义RNA的抗HIV-1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邢卉春;徐小元;王勤环;于敏;邵一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0~1998年云南省HIV感染者个人档案资料分析

    目的对HIV感染者危险行为、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方法每年对新发现的感染者进行入户调查和体检,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感染者中88%为吸毒者,其中67%的人经常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28%的女性感染者有卖淫行为,24%的男性感染者有嫖娼行为,感染者与配偶和性伴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3%;主要临床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发热、咳嗽、皮疹和腹泻;164例(7%)感染者在随后的随访中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456人(19.4%)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已经死亡.感染者从发现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长为10年,短为1年,平均为5.06年.结论绝大多数感染者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同时存在卖淫、嫖娼和性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性传播威胁大,感染者多出现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症状,从发现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06年.

    作者:贾曼红;张勇;张小波;余惠芬;李徽;安静;王文新;李劲光;程何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D4淋巴细胞计数在HIV感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CD4淋巴细胞属于T细胞中的一种,现通常将免疫细胞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而免疫活性细胞又包括T细胞及B细胞两类.1983年起,经国际会议商定,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抗原统一命名T细胞,目前已发现的CD抗原有100多个,CD4即为其中之一,目前多用流式细胞仪以CD4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CD4细胞,而该细胞在免疫功能又有极重要的作用,所以CD4细胞的检测在HIV感染的各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卫民;潘孝彰;康来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美国的HIV/AIDS流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诊疗体会

    笔者从1998年以来,共收治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180例,均采用泰利必妥(氧氟沙星)系统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天增;孙民献;李振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16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年龄28天以内,男10例,女6例.来院就诊时间短2天,长23天,其中大多数5~14天就医.本组患儿其母均有淋病史,本组均生后2~3天内发病,并双眼同时受累,畏光,流泪,眼睑高度水肿,睑球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病初,眼分泌物为浆液性13例,血性分泌物3例,2~3天后变成脓性分泌物,自睑裂不断流出,耳前淋巴结肿大12例.

    作者:艾燚;孙钰玮;张丽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盆腔炎致病因子及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人群盆腔炎(PID)致病因子,同时观察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PID症征处理方法在中国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例P1D病人和155例健康体检的妇女(对照组)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氏菌(NG)、人型支原体(MH)、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毛滴虫(TV)和念珠菌(CA),同时按照WHO推荐的PID病征管理措施给予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治疗14天,2~3周后随访,进行体格检查并复查NG以判断疗效.结果 PID病人组MH、BV、CT、CA、TV、NG阳性率分别为26.0%、25.5%、16.0%、10.5%、4.0%、2.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2%、8.4%、0%、5.2%、0.7%、0%,与对照组相比,PID病人组MH、BV、C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200例PID病人混合感染29例(14.5%);200例PID病人复诊137例(复诊率68.5%),其中治愈64例(46.7%),好转68例(49.6%),无效5例(3.7%).结论我国东北地区PID病人与感染MH、BV、CT相关;按照WHO推荐的PID病征管理措施治疗我国东北地区PID病人是非常有效的,特别适用于缺少实验室条件的基层单位.

    作者:陈昕;尚红;叶千红;张淑兰;董立群;侯香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东省中山市1990~2000年HIV流行趋势与防制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中山市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现状及趋势,探讨该市HIV/AIDS防制对策.方法对哨点和常规监测以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该市HIV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2)该市HIV感染模式为:从境外到境内,从省外到该市;(3)有从高危人群向其他人群扩散的趋势.结论该市HIV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活动,杜绝共用针具并做好HIV感染者追踪管理,是控制HIV流行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宝燕;周海;李桂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政策研究(二)--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

    (续上期)前一篇论文,主要论述了艾滋病防治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中包括的各个方面之间,以及每一个方面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从艾滋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与行动计划,艾滋病防治与人权问题,艾滋病防治与其它社会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

    作者:胡飞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调查

    临床发现,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常合并感染解脲支原体(UU).UU引起的尿道炎,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医生在诊治有特征性明显皮肤损害的尖锐湿疣时,常容易忽视同时存在的UU感染,导致漏诊,贻误治疗.为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感染解脲支原体状况,对我中心STD门诊就诊的10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UU检测及有关尿道炎的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刘达新;丁胜非;王廓清;文运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我国某村0~7岁儿童2000~200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经采供血造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HIV感染情况.方法分别于2000年9月和2001年4月在我国中部某省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率较高的某村,对该村0~7岁儿童连续进行了两次横断面调查,分别采集了血液和尿液做HIV抗体检测.结果2000年在169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10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9%(10/169),2001年在165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9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5%(9/165).将两年检测儿童查重后累计,两年共累计检测280名0~7岁儿童,其中共检出17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6.1%(17/280).结论我国中部经采供血造成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

    作者:王岚;郑锡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安徽省安庆市1991~2000年性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1991~2000年安庆市报告发病数12 585例,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10年性病疫情概括分析如下.

    作者:刘江梅;汪娟;金育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IV/AIDS感染与免疫反应

    通常当环境中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使机体隐性感染或患病,人体通过免疫应答抵抗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后,使得疾病康复.HIV感染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和造成免疫细胞和组织的破坏,并终导致AIDS.

    作者:高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单纯疱疹病毒PCR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对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PCR实验诊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生殖器疱疹患者组82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HSV检测.结果 GH患者组检出阳性75例,占91.46%,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R作为HS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颖;汪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脑功能显像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其后期的艾滋病(AIDS)本身和它们诱发的机会疾病(肿瘤、细菌与病毒感染、寄生虫病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中晚期患者CT及MRI(核磁共振成像)可见脑萎缩和/或占位病变,早期则无异常改变,而核素脑显像可在HIV-1感染的早期发现脑的异常血流和/或代谢改变.至少50%的脑CT及MRI正常HIV1(+)者中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显像脑内有异常变化[1-5].核素脑显像可对HIV性脑损害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蒲朝煜;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IV-2可以抑制HIV-1的复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