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毛辉;叶敏欢

关键词:CO2, 激光, 5-氨基酮戊酸制剂, 尿道内尖锐湿疣
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制剂(ALA-PDT)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84例,均为男性.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ALA-PD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总满意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5.24%)高于对照组(76.19%),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增加(观察组t=17.7073、13.2775、9.0742,对照组=9.0845、6.9788、4.687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t=7.2674、6.4398、4.4510,P<0.05).结论:CO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复发,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补佳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宫血宁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49例),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44例)高,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E2、FSH、LH、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E,、FSH、LH、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有效调控性激素水平,终改善子宫内膜增生.

    作者:高丹凤;成佳景;宋力雯;邵晓雯;秦锦龙;刘君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清肺利水汤与特拉唑嗪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清肺利水汤与特拉唑嗪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2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A组行特拉唑嗪治疗及B组行清肺利水汤治疗,两组各41例,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且B组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睾酮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两组治疗后血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均< 0.05),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A组(65.85%)(P<0.05).结论:相比特拉唑嗪药物治疗,清肺利水汤更能够减轻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或不适及排尿障碍等症状,降低血雌二醇水平,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轩立华;李兰群;孙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完整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精子DNA完整性的检验选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以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表示.将符合条件的65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配偶有正常妊娠史且无流产史的65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分别测定两组男性精液相关参数和精子DFI.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禁欲时间、精液量、精子活率、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FI为(40.89±14.50),对照组的DFI为(22.89±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付晓君;门波;孙自学;付澎丽;冯俊丽;梁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妇女产后不同类型性问题的发生率以及产后性生活的变化研究

    目的:对妇女产后不同类型性问题的发生率以及产后性生活的变化情况展开探讨与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设计《女性产后性健康调查表》对其孕前及产后的性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将调查时间点分为孕前6个月、产后3个月及产后3~6个月三个不同时间段,对比不同时间点产后妇女的性生活频率、性欲程度、性生活主动性与满意度,以及产后各种性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时妇女的性生活频率较孕前明显下降,至产后6个月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孕前水平(P<0.05).妇女产后性欲程度较孕前明显下降,至产后6个月时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孕前水平(P<0.05).产后妇女在性生活的主动性和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至产后6个月时有回升的迹象,但仍较孕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妇女出现的性问题主要包括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无性快感、性欲低下以及性高潮缺失等,较孕前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的发生率高;各种性问题的发生率较孕前明显升高,且在调查时间段内并未随时间的进展出现明显改善.结论:妇女在产后性生活频率与质量均明显下降.应给予产后妇女性健康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在产后保健服务中完善关于性问题的咨询和治疗,帮助妇女在产后尽快拥有正常的性生活,促进生殖健康和家庭和睦.

    作者:田瑜;孙召群;孙杏芳;程昌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腹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等术中指标及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盆腔引流量、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 (5/40)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35.0% (14/40) (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好,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梁议方;王香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温针灸关元穴配合前列欣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关元穴配合前列欣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变化.方法:将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温针灸关元穴配合前列欣胶囊治疗,4粒/次,3次/d;对照组单纯给予前列欣胶囊.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关元穴配合前列欣胶囊治疗CAP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宋晓琳;赵吉平;徐少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阳痿的医学化与药物化:“万艾可现象”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相关的档案、报道、访谈和二手文献研究,通过分析“万艾可现象”出现的语境和过程,医学技术的扩张,尤其是阳痿的医学化和药物化,批判性地审视社会标准、规范和期望的建构,进而理解医生-病人-制药企业对阳痿的医学化和药物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标准随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变.

    作者:苏静静;张惺惺;万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性激素、ET-1和AngⅡ的影响分析

    目的:运用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血管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AngⅡ),研究其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其血糖控制正常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伐地拉非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性功能恢复症状及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和停药1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ET-1及Ang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勃起功能、IIEF-5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1),停药1个月后两项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ET-1及An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性激素水平中的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在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而卵泡刺激素(FSH)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勃起功能、IIEF-5较治疗前亦有所提高(P<0.01),但停药1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性激素水平、ET-1及AngⅡ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可提高并维持DMED患者的勃起功能和IIEF-5评分.改善性激素、ET-1和AngⅡ水平可能为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尤传静;吴强;杨晓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前列清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清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前列清瘀汤口服,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64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脱落4例,总有效率为87.50%.第1个疗程结束后自身前后对照,中医症候改善、临床疗效、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EPS镜检WBC计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清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其华;李博;赵文雪;周欢;羊羡;胡伟;罗星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周少虎教授从心肾论治阳痿经验

    阳痿,亦称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病之一.阳痿不仅发生在中老年男性患者身上,临床亦常见于青壮年群体,为广大社会男性带来身体及心理双重压力.治疗阳痿多从补肾、疏肝论治,但临床发现效果往往不佳.周少虎教授提出“心肾同补,佐以疏肝”的治法,并自拟“阳起汤”,治疗心虚胆怯、肾气不足、肝气郁结所致阳痿,疗效满意.

    作者:陆泽楷;周少虎;翁治委;林进福;洪佳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 vs.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29、0.148、0.136、0.098、0.289、0.5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TNFα、IL-1β、IL-8低于对照组,TGFβ1、IL-4及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53、8.717、5.569、22.788、9.372、8.348,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5.00%)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2,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反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惠玲;廖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离子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电子灼烧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一组使用高频电子灼烧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方案(联合组),另一组采用单纯高频电离子灼烧治疗方案(电离子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联合组PCR阴性率为62.50%,高于电离子组(x2=8.498,P=0.004);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差别,治疗半年后,联合组患者症状较电离子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半年后,联合组IL-6、hs-CRP和TNF-α等水平低于电离子组(P<0.05).结论:电离子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高频电子灼烧治疗尖锐湿疣.

    作者:吴英桂;欧伟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对进展期梅毒诊疗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进展期梅毒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为进展期梅毒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跟踪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进展期梅毒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暗视野检查结果进行梅毒感染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期梅毒患者组(62例)和非进展期梅毒患者组(56例).所有患者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荧光密螺旋抗体试验(FTA-ABS)、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免疫法(TP-CHA),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进展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以暗视野检查阳性及临床表现(皮疹、扁平湿疣、黏膜损伤等)为诊断进展期梅毒的金标准,上述四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进展期梅毒患者TRUST滴度、FTA-ABS滴度、RPR滴度、S/C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梅毒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后TRUST滴度、RPR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TA-ABS-IgM水平、S/CO值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TP-CLIA、FTA-ABS、RPR试验及相应的组合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RUST、TP-CLIA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TA-ABS、RPR试验,TRUST+ TP-CLIA+ FTA-A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和其它组合指标.结论:非特异性螺旋体血清抗原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血清抗原试验相结合对进展期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梅;李长彬;郭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合并其它性病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尖锐湿疣与其他性病感染的关系的探讨研究,为尖锐湿疣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8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男女两组各124例,并对两组的支原体、衣原体、淋病球菌等进行检测,分析和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在对男女两组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测后结果显示,男性组的其他病原菌总检出率为32.3%,女性组的总检出率为61.3%,女性组的其他病原茵总检出率明显要比男性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衣原体的检出率(男16.1%,女28.2%)明显高于合并淋病菌(男8.9%,女17.7%)和梅毒(男7.3%,女15.3%),三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衣原体的检出率(20.2%)明显低于女性(28.2%),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尖锐湿疣的患者容易合并其他性病的感染,诊断为尖锐湿疣的患者应该常规做其他病原茵的检查,并及时进行相关病原体的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吕君梁;胡晶晶;陈扬敏;张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性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经尿道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冲洗时间、术后拔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Qmax增加,而IPSS评分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Qmax高于对照组而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IIEF25评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IIEF25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性欲减退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明显,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

    作者:杨建伟;关海英;陈晨;陆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诱导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与治疗

    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所诱导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等多方面的改变.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需要社会、心理、病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迄今为止,由于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未完全清楚,因此其治疗手段也呈现多样化.本文就针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亚玮;刘麟玲;李富东;张晓峰;张斌;王养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应用于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评价,并研究其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22例不孕不育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仅给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观察组61例在人工周期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较两组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量.结果:观察组妊娠率85.3%、子宫内膜厚度(1.17 ±0.23)cm、优势卵泡数量(2.89±0.83)个,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率62.3%、子宫内膜厚度(0.75±0.16)cm、优势卵泡数量(1.41±0.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尿促性腺激素、HCG结合人工周期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子宫状态,提高妊娠率,满足患者期望值.

    作者:焦守凤;刘桂娟;李娜;李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治疗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针对子宫切开行子宫下段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分娩过程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时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伤口感染及输尿管损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初乳分娩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4h血浆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实施子宫下段修补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且手术并发症少,更好的促进产后恢复.

    作者:周麦玲;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婚检与孕检医学检查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婚检及孕检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出情况及其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6年婚检及孕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年度婚检及孕检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出情况,总结其内在规律.结果:HBs Ag阳性婚检检出率较高,达到16.5%‰.男性检出率达到28.6%‰,高于女性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阳性率和艾滋病阳性率较低,5年检测梅毒仅检出8例,艾滋病阳性仅有1例.孕检HBs Ag阳性检出率达到23.6‰,孕检梅毒阳性4例,艾滋病阳性1例,与婚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检和孕检对于防治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疾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和撤除,应严格按照婚检及孕检要求,将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纳入到婚检及孕检项目.把握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医疗保健宣教,从提高认识和掌握防病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有效的控制夫妻和母婴传染病传播.

    作者:胡桃艳;袁黎晖;章建红;邱飞君;邵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女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对指导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实施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的女性167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电子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6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HPV基因型21种,其中检出高危HPV感染者158例、低危HPV感染15例(多重感染重复计算).HPV16型感染率高(28.14%),其余依次为52型(19.76%)、58型(17.96%)、39型(9.58%)、53型(8.98%)、18型(8.38%)、51型(6.59%)、56型(5.39%)、33型(5.39%)、11型(3.60%)、31型(2.99%)、66型(2.99%)、68型(2.40%)、59型(1.80%)、CP8304型(1.80%)、45型(1.20%)、6型(1.20%)、44型(1.20%)、35型(0.60%)、42型(0.60%)、43型(0.60%).检出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Ⅱ+)者44例,HPV16型感染者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HPV52、39、53、18型感染者(x2值分别为11.97、8.07、7.35、4.38,P<0.05),而与HPV58、33、31型感染患者相比CIN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2.01、2.90、1.99,P>0.05).HPV16型感染者CINⅡ+的患病风险是不伴HPV16型感染者的3.818倍(OR值为3.818,P<0.05).HPV单一型别感染者与多重感染者CIN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79,P>0.05),多重感染不增加CINⅡ+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对HPV +/TCT-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HPV16型感染率高,致癌性强,对宫颈细胞学阴性而HPV16型感染者应直接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致病力较高的HPV58、33、31型的感染也可转诊阴道镜检查.HPV多重感染不增加CINII+的患病风险,但仍应加强随访观察.低危型HPV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可不予以干预.

    作者:吴寒舒;张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