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婚检与孕检医学检查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对比研究

胡桃艳;袁黎晖;章建红;邱飞君;邵桂芳

关键词:婚检, 孕检, 艾滋病, 梅毒, 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研究婚检及孕检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出情况及其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6年婚检及孕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年度婚检及孕检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出情况,总结其内在规律.结果:HBs Ag阳性婚检检出率较高,达到16.5%‰.男性检出率达到28.6%‰,高于女性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阳性率和艾滋病阳性率较低,5年检测梅毒仅检出8例,艾滋病阳性仅有1例.孕检HBs Ag阳性检出率达到23.6‰,孕检梅毒阳性4例,艾滋病阳性1例,与婚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检和孕检对于防治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疾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和撤除,应严格按照婚检及孕检要求,将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纳入到婚检及孕检项目.把握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医疗保健宣教,从提高认识和掌握防病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有效的控制夫妻和母婴传染病传播.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女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对指导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实施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的女性167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电子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6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HPV基因型21种,其中检出高危HPV感染者158例、低危HPV感染15例(多重感染重复计算).HPV16型感染率高(28.14%),其余依次为52型(19.76%)、58型(17.96%)、39型(9.58%)、53型(8.98%)、18型(8.38%)、51型(6.59%)、56型(5.39%)、33型(5.39%)、11型(3.60%)、31型(2.99%)、66型(2.99%)、68型(2.40%)、59型(1.80%)、CP8304型(1.80%)、45型(1.20%)、6型(1.20%)、44型(1.20%)、35型(0.60%)、42型(0.60%)、43型(0.60%).检出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Ⅱ+)者44例,HPV16型感染者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HPV52、39、53、18型感染者(x2值分别为11.97、8.07、7.35、4.38,P<0.05),而与HPV58、33、31型感染患者相比CIN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2.01、2.90、1.99,P>0.05).HPV16型感染者CINⅡ+的患病风险是不伴HPV16型感染者的3.818倍(OR值为3.818,P<0.05).HPV单一型别感染者与多重感染者CIN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79,P>0.05),多重感染不增加CINⅡ+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对HPV +/TCT-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HPV16型感染率高,致癌性强,对宫颈细胞学阴性而HPV16型感染者应直接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致病力较高的HPV58、33、31型的感染也可转诊阴道镜检查.HPV多重感染不增加CINII+的患病风险,但仍应加强随访观察.低危型HPV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可不予以干预.

    作者:吴寒舒;张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对进展期梅毒诊疗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进展期梅毒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为进展期梅毒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跟踪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进展期梅毒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暗视野检查结果进行梅毒感染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期梅毒患者组(62例)和非进展期梅毒患者组(56例).所有患者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荧光密螺旋抗体试验(FTA-ABS)、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免疫法(TP-CHA),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进展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以暗视野检查阳性及临床表现(皮疹、扁平湿疣、黏膜损伤等)为诊断进展期梅毒的金标准,上述四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进展期梅毒患者TRUST滴度、FTA-ABS滴度、RPR滴度、S/C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梅毒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后TRUST滴度、RPR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TA-ABS-IgM水平、S/CO值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TP-CLIA、FTA-ABS、RPR试验及相应的组合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RUST、TP-CLIA诊断进展期梅毒的特异度均明显高于FTA-ABS、RPR试验,TRUST+ TP-CLIA+ FTA-A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和其它组合指标.结论:非特异性螺旋体血清抗原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血清抗原试验相结合对进展期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梅;李长彬;郭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老年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治疗前、后IL-2、IL-3及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外阴瘙瘁、皮肤发红、性交痛、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IL-2、IL-3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老年阴道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在戊酸雌二醇基础上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素芳;刘妍;么琦;周剑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胚胎移植后10天血清E2、P、β-HCG水平对不同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0d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不同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376例患者,根据不同移植周期分为三组,A组197例,新鲜周期ET;B组97例,冻融胚胎移植(CET)自然周期准备内膜;C组82例,冻融胚胎移植(CET)非自然周期准备内膜.检测三组ET后10d E2、P、β-HCG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回顾性分析.结果:(1)三组移植后10d E2、P、β-HCG水平对临床妊娠均有预测价值,β-HCG的敏感性均高于E2、P;(2)β-HCG水平的临界值,A组中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组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C组E2临界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三组移植后10d E2、P、β-HCG水平对流产和多胎妊娠的预测意义均不大,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结论:胚胎移植术后10d血清E2、P、β-HCG水平对不同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敏感性及临界值均不同,β-HCG具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君探;时枚坤;赵淑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结石患者术后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结石患者术后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前40例患者中仅有13例对性生活情况表示满意,术后29例患者表示对性生活情况满意,手术前后性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在疼痛、精力、睡眠、积极感受、消极感受、性生活及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具有微创、恢复快等特点,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影响均较小,可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庆峰;谭宜傲;孟小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性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经尿道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冲洗时间、术后拔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Qmax增加,而IPSS评分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Qmax高于对照组而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IIEF25评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IIEF25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性欲减退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明显,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

    作者:杨建伟;关海英;陈晨;陆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广西地区健康体检人群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价值研究

    目的: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广西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筛查宫颈病变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782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将其结果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共检测出宫颈阳性病变105例,占1.34%,且逐年升高;在分布上以ASC-US、LSIL、AGC-NOS发生率高,分别占全部的33.33%、25.71%、17.14%,和其他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共检测出阳性数94例,液基薄层细胞符合率89.52%,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2,P=0.092);组织病理学CIN Ⅰ、CINⅡ、CINⅢ检出数分别为26、23、24例,随着病变程度加重,两种相对危险度均逐渐升高.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结合组织病理学对宫颈癌早期防治和干预有重要价值.

    作者:韦小丹;欧惠萍;周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应用于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评价,并研究其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22例不孕不育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仅给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观察组61例在人工周期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较两组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量.结果:观察组妊娠率85.3%、子宫内膜厚度(1.17 ±0.23)cm、优势卵泡数量(2.89±0.83)个,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率62.3%、子宫内膜厚度(0.75±0.16)cm、优势卵泡数量(1.41±0.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尿促性腺激素、HCG结合人工周期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子宫状态,提高妊娠率,满足患者期望值.

    作者:焦守凤;刘桂娟;李娜;李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性生活、前列腺疾病及HPV感染情况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与观察性生活、前列腺疾病及HPV感染情况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性生活评估指标、前列腺疾病史及HP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性生活评估指标、前列腺疾病史及HPV感染情况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初次遗精年龄较小、性生活年龄较小、手淫、30岁之前性生活频率较高、前列腺炎史、前列腺增生病史、其他前列腺疾病史、HPV16、HPV18及HPV33感染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与前列腺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性生活、前列腺疾病及HPV感染情况均对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影响,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控措施的制定.

    作者:何安仁;马鑫;史涛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定期孕检和分娩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34周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测,记录妊娠期阴道感染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0例孕妇中,67例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20.94%),其中VVC发生率高(44.78%),其次为BV (22.39%)、支原体感染(16.42%).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在受教育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行为频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死胎发生率均高于非生殖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学历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交频次增加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VVC、BV较为常见,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刘文静;林秋婵;关咏超;黄钰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来曲唑诱导排卵的进展及安全性探究

    来曲唑(Lteorozle,LE)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ormataseinh ibitors,Als),在临床不孕症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诱导排卵的作用.但目前其适用人群、用药剂量、使用时间及用药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对其应用优势及其安全性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来曲唑的适用人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展、其相比CC(clomophenei ctarte,CC)的应用优势以及安全性和目前存在的不足等环节进行综述.

    作者:撒元红;孙振高;宋景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婴幼儿性早熟的诊断方法和形成的病因

    目的:探讨婴幼儿性早熟的诊断方法和形成的病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婴幼儿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性早熟的形成的主要病因为饮食习惯,占总数的97.5%,主要为经常服用蜂皇浆及牛初乳,占总数的35.0%;其次为误服避孕药,占总数的20.0%;再次为经常服用蛋白粉、经常应用增白化妆品,均占总数的15.0%;之后为有新生儿脑膜炎史,占总数的12.5%;后为其他,占总数的2.5%.40例患儿中,外周性性早熟12例,部分性性早熟28例,分别占总数的30.0%、70.0%.LHRH试验结果显示,LH、FSH基础值分别为(0.35 ±0.18) IU/L、(1.55±1.43)IU/L,峰值分别为(14.92±15.47) IU/L、(13.36±9.37)IU/L,LH峰值/FSH峰值>0.6,其中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LH、FSH基础值分别为(0.86±0.16) IU/L、(2.40±0.40) IU/L,峰值分别为(1.32±0.27) IU/L、(3.00±0.50) IU/L,LH峰值/FSH峰值>0.6;部分性性早熟患儿的LH、FSH基础值分别为(0.95±0.20)IU/L、(2.54±0.51)IU/L,峰值分别为(1.44±0.31) IU/L、(10.20±1.86) IU/L,LH峰值/FSH峰值<0.6.结论:婴幼儿性早熟的诊断方法为主要为LHRH试验,形成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习惯.

    作者:单丽琴;林益琴;金佩丽;胡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两所医科大学和两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正确率高的是“胎儿生长的器官是子宫”为92.7%,知道“皮下埋植是一项避孕措施”的仅为17.0%;88.4%的大学生赞成对未婚者讲授避孕知识,74.4%的大学生接受同性恋;52.0%的人正在恋爱和曾经恋爱,8.3%承认有过性生活.医学相关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男女生在生殖健康知识、相关行为及态度上都有不同差异.结论: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不够系统、全面,性观念比较开放.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大学生喜欢的上网方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卞文萍;胡桂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应用膦甲酸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膦甲酸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120例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配治疗组65例、对照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膦甲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宫颈炎指标评分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PV转阴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88,P=0.0270);治疗组患者HPV病毒载量判定的总有效率9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88,P=0.0326);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宫颈炎指标评分(1.35±0.57)分低于治疗前指标评分(3.24±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373,P=0.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宫颈炎指标评分(1.35±0.57)分低于治疗前指标评分(3.24±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932,P=0.0000).治疗组宫颈炎指标评分(1.35±0.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HPV持续感染患者疗效较好,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余慧;杜坤;苏江维;柳林;汪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风险的知情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风险的知情度.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人工流产术孕妇146例,均采用负压吸引术,且于术后抗茵药物常规预防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2~3 mL至宫腔底部,平卧30 min.术后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检查明确.观察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知情度情况、术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术后腹痛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结果:本组146例患者中,完全不明确患者9例、很不明确患者20例、不明确患者55例、基本明确47例、很明确15例;本组146例患者发生术后宫腔粘连患者43例,占29.45%.其中轻度宫腔粘连20例、中度宫腔粘连16例、重度宫腔粘连7例;本组146例患者经术后干预后术后腹痛时间为(36.42±6.51) min,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6.54±1.46)d,月经复潮时间为(32.14 ±4.56)d.结论:人工流产患者对术后宫腔粘连风险的知情度不高.

    作者:吴琼;周伟伟;宗旦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谈中医男科特色望诊

    中医诊断是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前提.而望诊作为四诊之首,是医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获得的关于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李海松教授认为,部分男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特点,常可以通过望诊获得病人的重要信息.笔者师从李海松教授学习,试将李教授临证中对于望诊的运用进行总结,以供同道交流学习.

    作者:宫僖浩;王继升;耿金海;代恒恒;李霄;祝雨田;李海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进行HIV/AIDS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初探

    目的:在新疆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艾滋病线上健康教育,观察平台用户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分析线上干预在高校的可行性.方法: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每周推送2~3次HIV/AIDS有关图文及视频,开发“防艾”及学习功能菜单.结果:6个月累积1526人关注该平台,推文的总阅读人数高达3749人/月,总阅读次数高达9814次/月;各类型HIV/AIDS资讯的平均阅读人数为70人/篇,其中“有关会议”主题低,平均32人/篇,“宣传活动”主题高,平均121人/篇;具有学习功能的菜单点击总人数及总次数达5565人与6645次.结论:应用高校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可成为一种新的宣传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在高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可达到持续干预及二次传播的效果.

    作者:黄冰雪;张发东;戴江红;阿比旦·艾尼瓦尔;叶·叶克吉尔格力;蔡爱杰;田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性激素、ET-1和AngⅡ的影响分析

    目的:运用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血管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AngⅡ),研究其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其血糖控制正常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伐地拉非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性功能恢复症状及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和停药1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ET-1及Ang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勃起功能、IIEF-5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1),停药1个月后两项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ET-1及An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性激素水平中的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在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而卵泡刺激素(FSH)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勃起功能、IIEF-5较治疗前亦有所提高(P<0.01),但停药1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性激素水平、ET-1及AngⅡ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可提高并维持DMED患者的勃起功能和IIEF-5评分.改善性激素、ET-1和AngⅡ水平可能为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尤传静;吴强;杨晓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诱导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与治疗

    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所诱导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了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等多方面的改变.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需要社会、心理、病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迄今为止,由于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未完全清楚,因此其治疗手段也呈现多样化.本文就针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亚玮;刘麟玲;李富东;张晓峰;张斌;王养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近远期性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对患者术后近远期性功能的影响,为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药物保守治疗组(56例)和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完成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的变化.分析手术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性功能近远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表现、就诊时IIEF-5评分、CIPE评分、Ⅰ-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3个月手术组患者IIEF-5评分、CIPE评分、Ⅰ-P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但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手术治疗组患者腰痛、输尿管结石尿路梗阻症状和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合并输尿管结石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近期性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术后6个月性功基本恢复至术前,且术后12个月性功能较术前明显提升;保守治疗组性功能基本无变化.说明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对患者能提升患者远期性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刚;王涛;何海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