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雄;刘安
目的:观察分析化疗与放化疗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且有术后有危险因素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疗组(51例)和放化疗组(54例),随访观察分析其1年不良反应情况及3年、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放化疗组3年盆腔复发率为1.85%,远低于化疗组的15.69%,其3年生存率为98.15%,明显高于化疗组的82.35%;其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0%、5.56%,远低于化疗组的21.57%、19.61%;其5年生存率为85.19%,明显高于化疗组的74.5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治疗可改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陈小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夫妇的372个周期,分为4个组: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常规IVF共76个周期(A组),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ICSI共92个周期(B组),同期新鲜精液行常规IVF周期97例(C组),新鲜精液行ICSI周期107例(D组),分别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结果:与新鲜精液IVF-ET组相比较,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常规IVF组及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冷冻精子行ICSI组与新鲜精子行ICSI比较,优质胚胎率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助孕可以获得与新鲜精子相似的结局,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精液保存方法,可用于IVF-ET术前精液冷冻保存.
作者:杨铭;王勇;段金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双唑泰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8名2013年7月至2014年9在我院治疗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试验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双唑泰栓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双唑泰栓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6%,而对照组为7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白带增多、疼痛及黏膜充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泰唑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旭琼;易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梅毒在近十余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新出现了一些病患发生在男男性伴之间,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而梅毒的治疗在临床上已经相对规范和稳定.但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梅毒血清固定状态、合并艾滋病感染、孕妇梅毒、神经梅毒等特定人群.青霉素是治疗梅毒各个阶段的首选药物,但是本文也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建议.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的治疗方案BPG(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单次剂量肌肉注射.晚期和晚期潜伏梅毒采用BPG 240万单位一次三周连续给药共720万单位.血清固定的患者不会从再次治疗中受益.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也是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药物.由于潜在的耐药性,阿奇霉素不应该被推荐治疗,除非所有的其他药物不可用.治疗的随访也是有必要的.治疗神经梅毒用水剂青霉素,通过持续输注1800万~2400万单位每日共持续10~14d.不幸的是,支持这一治疗方案的数据是推测出CSF(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临床疗效.HIV感染者对比未合并感染者,需要加倍的注射疗程.怀孕妇女首选青霉素治疗,如果青霉素过敏尽量能够脱敏.
作者:贾亚利;刘珏;蔡莺莲;吴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不孕不育症已成为世界性生殖健康问题,其诊断及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各项临床检查,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痛苦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又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反过来影响助孕结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需临床医师在个体化用药的同时关注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试管助孕的成功率.
作者:陈力;李爱斌;牛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ATB1与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发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MM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T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RT-PCR检测其SATB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其SATB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的增值能力及侵袭能力比LNCaP强(P<0.01),PC3和DU145细胞中SATB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LNCaP细胞(P<0.01).结论:SATB1在前列腺癌表达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增殖和侵袭正相关.
作者:韩阳军;王冰;蒙学冰;刘红雷;谷亚明;张明华;刁英智;黄伟超;佟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合并早泄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就诊于我院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0例合并早泄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前列康片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60例.分析对比两组慢性前列腺炎及早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射精潜伏期(IELT)及早泄评分量表评分(CIPE)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30d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EL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CIP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接受治疗30d后,观察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性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有效的提高合并早泄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岑;陈善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卵巢慢反应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探讨外源性重组黄体生成素(rLH)等相关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260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的反应和治疗状况将其分为三组:A组,增加rFSH剂量,同时给予rLH补充治疗的卵巢慢反应患者,共89例;B组,仅单一增加rFSH用量的卵巢慢反应患者,共73例;C组,对照组,同期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共98例.分析比较三组启动日和刺激第8d的LH水平、促排卵时间、Gn总用量、HCG日E2和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A、B组的Gn使用总时间、Gn总用量明显高于C组,HCG日LH水平、HCG日E2水平和获卵数则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同时,A组HCG日E2水平、获卵数亦高于B组(P<0.05);B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于卵巢反应正常者,控制性超促排卵中卵巢慢反应患者的体外受精结局较差.补充外源性rLH则可有效改善卵巢反应性、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张鑫;罗清炳;徐鸿毅;张昌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基于8位点的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情况,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对严重少精或无精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50例严重少精或无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和多重PCR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AZFa、AZFb、AZFc和AZFd区共8个位点,统计其缺失情况,并分析两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总发生率为6.0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为9 26%;严重少精子症组为4.17%;PCR-荧光探针法和PCR-电泳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关系密切,严重少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行辅助生殖技术前应筛查其微缺失情况;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稳定快捷,结果可靠.
作者:杨洋;王树玉;周丽颖;白万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代性科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然而进入我国仅仅只有30余年.但是,我国的性学研究工作者在中国性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做了大量的性科学研究工作.正如阮芳赋教授所预测的那样,以中国为首的汉语系国家“正进入并引领世界第三次人类性学高潮”.笔者在30余年的行医和接触性学的工作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将性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很有帮助.但是,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师及护理工作者重视学习和应用性学知识的状况还并不尽人意.仔细分析我们临床医护工作者已发表的性学研究论文,并不能真正将性科学观点或性学知识运用到所研究的课题当中,与性社会学、性人文学、性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相比,明显欠缺较多.为此,笔者从临床医学工作的角度向广大的临床医护工作者呼吁:要重视和系统学习性学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性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徐计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的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的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雪莲;韦枝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开放性手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予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射精疼痛发生率为10.2%、逆行射精发生率为26.53%、ED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射精疼痛发生率为2.04%、逆行射精发生率为16.33%、ED发生率为12.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量增加、精量减少上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在IPSS评分上较治疗前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在IIEF-5评分上较治疗前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IIEF-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IIEF-5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性功能影响性小.
作者:郭亚雄;刘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手术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62例,根据患者意愿的分组方法分为药物对照组(非那雄胺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31例,手术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组)31例,两组患者在初诊时对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进行评估,以及对治疗组术后半年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药物对照组服药1年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对照组患者的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PP长度和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该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从而患者可能更快的缓解症状,减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杨立杰;于文晓;杨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站就诊的6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利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阴道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阴道放置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81.8%)(P<0.05);两组治疗前pH值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玲;林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珍贵的性学文献,它以大胆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社会形形色色的性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丰富性理论著作是该赋作产生的历史渊源,而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则是此类作品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说该赋实际上是对古代历史与社会性文化的文学表现与解读.
作者:徐胜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中晚期子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中晚期子宫颈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放射性损伤与毒副反应、近期疗效以及病情转移与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的放射性损伤、毒副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0.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607,P=0.0067);观察组患者的转移情况、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老年中晚期子宫颈鳞癌虽放射损伤以及毒副作用较多,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尹红章;万淑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再婚中年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症状的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在再婚后出现ED的40岁以上中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1)A组(66例):患者接受小剂量西地那非(25 mg/d)治疗12周;(2)B组(66例):患者仅接受补肾虚类中成药调理治疗,未服西地那非.通过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勃起功能评分(IIEF-5)和性生活成功率以及配偶满意度等指标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A组和B组的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A组的IIEF-5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A组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西地那非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再婚中年男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提升性生活质量.
作者:张晨光;钟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在多种生殖激素在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正常妊娠分娩者、50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者及50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者的临床资料,以正常妊娠分娩者为A组,以先兆流产继续妊娠者为B组,以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者为C组.分析三组间多种生殖激素含量差异,并探讨多种生殖激素与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孕6周时P、E2及β-HCG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LH、PRL及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P、E2及β-HCG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P、E2及β-HCG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P、E2及β-HCG含量与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P、E2及β-HCG含量对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有着显著的预测价值.
作者:岳来凤;宋末兰;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探讨易误诊梅毒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梅毒患者的临床皮疹特点和病理特征.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指标RPR/TRUST阳性,TPPA阳性为确诊指标.结果:本研究共18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小年龄22岁,大80岁,中位年龄30.5岁.16例患者皮损对称分布(16/18),全部患者均有外阴受累(18/18);9例患者行皮肤病理检查.病理特点为间质性炎症浸润(3/9)、内皮细胞肿胀(8/9)、表皮突不规则增生(8/9),空泡化模式(4/9)、浆细胞浸润(9/9)、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9/9)、棘层中性粒细胞浸润(2/9)、苔藓化浸润(3/9)、表皮银屑病样增生(6/9).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9/18).结论:梅毒皮损常对称,性交部位常受累.病理上以出现内皮细胞肿胀、表皮突不规则增生、浆细胞围管性浸润、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为主.
作者:王涛;袁柳凤;梁思;徐晨琛;周细平;吴丹;张涛;郑和义;刘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镉(Cd)、铅(Pb)的含量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产妇产后的生殖健康问题.方法:分别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于我院产科接受产检、初次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生死胎、由于不明原因出现先兆流产与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设置观察Ⅰ组、观察Ⅱ组与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微量元素Zn、Cu、Fe、Cd、Pb的含量.结果: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孕妇血微量元素Cd的浓度均和对照组孕妇间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Pb浓度高于对照组,血Cu、Fe、Zn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妊娠期间Cu、Fe、Zn、Pb是非常关键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异常可能引起先兆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应建议孕妇及时检测血微量元素水平,并摄入Cu、Fe、Zn、Pb含量丰富的食物,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聂敦利;张雷;齐小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