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飞;胡南;葛亮;任燕;冉灵芝
目的:探讨SATB1与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发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MM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T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RT-PCR检测其SATB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其SATB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的增值能力及侵袭能力比LNCaP强(P<0.01),PC3和DU145细胞中SATB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LNCaP细胞(P<0.01).结论:SATB1在前列腺癌表达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增殖和侵袭正相关.
作者:韩阳军;王冰;蒙学冰;刘红雷;谷亚明;张明华;刁英智;黄伟超;佟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6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2周组(91例)、B组:2 ~4周组(108例)及C组:>4周组(401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600例患者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为60例,其中A组患者不孕22例(24.18%),B组患者发生不孕12例(11.11%),C组患者发生不孕26例(6.48%),三组患者发生术后不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46.6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26.67%),再次是盆腔粘连(21.66%).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患者性传播微生物中HPV约为51.67%,HSV-2约为43.33%,Ct则为31.67%,Uu则为36.67%、NG则为23.33%.对各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性不孕与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1).继发性不孕与性传播微生物呈现正相关(r=0.531,P<0.01).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事件与性传播微生物呈负相关(r=-0.576,P<0.01) 结论:人流术后过早恢复性生活可能会增加性传播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建议人流术后至少4周后恢复性生活.
作者:李莉;蒋丽;吕榜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传统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析所选的患者病理标本中PR、P53、ER的表达情况.对比在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中P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x2=5.49,P<0.05;∥=4.76,P<0.05;x2=4.23,P<0.05).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作者:彭微波;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湖州市高龄男性的性生活现状.方法:选择湖州市进行健康体检且年龄≥60岁的高龄男性82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当面咨询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高龄男性终止性生活的年龄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不同年龄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同时分析诱发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湖州市高龄男性终止性生活的低年龄为60岁,高年龄为84岁,平均为(69.5±6.3)岁.高龄男性无性生活率为36.8%,且无性生活率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逐渐提高.高龄男性终止性生活受自身健康状况的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碍因素的影响.827例高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89.4%,且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不断提高.Logistic多元回归表明,年龄、心脑血管疾病、下尿路症状、肥胖、糖尿病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勃起功能障碍在高龄男性人群中十分普遍,是高龄男性终止性生活的重要原因,勃起功能障碍受年龄、慢性疾病、下尿路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彭福生;杨荣华;汤建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Ⅲ型前列腺炎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口服宁泌泰胶囊,4粒/次,3次/d,疗程12周.对照组口服诺氟沙星,400m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以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为疗效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宁泌泰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林毅枢;张钢;薛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开放性手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予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射精疼痛发生率为10.2%、逆行射精发生率为26.53%、ED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射精疼痛发生率为2.04%、逆行射精发生率为16.33%、ED发生率为12.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量增加、精量减少上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在IPSS评分上较治疗前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在IIEF-5评分上较治疗前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IIEF-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IIEF-5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性功能影响性小.
作者:郭亚雄;刘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负性情绪对青年男性性激素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分为正常组26例,轻度焦虑组24例,中度焦虑组24例,重度焦虑组26例,通过对被试者进行SAS和IIEF-5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检测,用以深度探讨负性情绪对青年男性性激素与勃起功能的影响.结果:四组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几率越高,正常组的勃起总障碍率为30.8%,轻度焦虑组的勃起总障碍率为75%,中度焦虑组的勃起总障碍率为100%,重度焦虑组的勃起总障碍率为100%,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IIEF-5评分分别为(22.01±1.53)分,(20.78±4.01)分,(14.22±5.11)分,(14.22±5.11)分,四组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的IIEF-5评分比较,正常组和轻度焦虑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组患者的评分相比于前两组明显降低;四组不同焦虑水平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得出:正常组、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四组患者按照焦虑程度血清FSH、LH、PRL、E2呈升高趋势(F=3.011,P=0.068;F=0.331,P=0.911;F=0.879,P=0.519;F=0.786,P=0.165;F=15.12,P=0.000),但是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焦虑症状、重度焦虑症状组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可引起性激素紊乱,并可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且焦虑程度越严重,影响程度越大.
作者:安新涛;张占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卵巢慢反应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探讨外源性重组黄体生成素(rLH)等相关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260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的反应和治疗状况将其分为三组:A组,增加rFSH剂量,同时给予rLH补充治疗的卵巢慢反应患者,共89例;B组,仅单一增加rFSH用量的卵巢慢反应患者,共73例;C组,对照组,同期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共98例.分析比较三组启动日和刺激第8d的LH水平、促排卵时间、Gn总用量、HCG日E2和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A、B组的Gn使用总时间、Gn总用量明显高于C组,HCG日LH水平、HCG日E2水平和获卵数则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同时,A组HCG日E2水平、获卵数亦高于B组(P<0.05);B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于卵巢反应正常者,控制性超促排卵中卵巢慢反应患者的体外受精结局较差.补充外源性rLH则可有效改善卵巢反应性、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张鑫;罗清炳;徐鸿毅;张昌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且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3日至2014年1月23日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4例宫颈HPV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42例)以及对照组患者(42例),分别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后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转阴率,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小(P>0.05).实验组患者3个月后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效果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类似,效果显著,但是保妇康栓的起效速度更快.
作者:施赛欧;陈倩;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门诊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面,分析门诊女性的性病防治认知特点,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健康宣教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由专业人员设计的《性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问卷》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女性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性病知识水平与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性病知识的来源的关系.并通过得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宣教对策.结果:门诊女性性病患者的性病知识得分与患者户籍性质、学历、年龄、收入水平不同而显著不同,同时性病知识水平越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也越高,心理压力越小.结论:需要规范性病知识获取渠道,加强性病预防知识普及工作,同时正确引导性病治疗,多管齐下,增加患者和健康人的性病预防和治疗认识水平,降低性病的传播风险.
作者:范淑静;李爱明;谢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活血化瘀补肾中药治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施行腹腔镜手术结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补肾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患妊娠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125、LH、FSH、E2等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痛经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年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的怀孕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补肾中药结合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病患怀孕率,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叶青;孙立兰;何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手术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62例,根据患者意愿的分组方法分为药物对照组(非那雄胺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31例,手术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组)31例,两组患者在初诊时对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进行评估,以及对治疗组术后半年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药物对照组服药1年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对照组患者的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PP长度和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该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从而患者可能更快的缓解症状,减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杨立杰;于文晓;杨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夫妇的372个周期,分为4个组: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常规IVF共76个周期(A组),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ICSI共92个周期(B组),同期新鲜精液行常规IVF周期97例(C组),新鲜精液行ICSI周期107例(D组),分别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结果:与新鲜精液IVF-ET组相比较,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常规IVF组及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冷冻精子行ICSI组与新鲜精子行ICSI比较,优质胚胎率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助孕可以获得与新鲜精子相似的结局,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精液保存方法,可用于IVF-ET术前精液冷冻保存.
作者:杨铭;王勇;段金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珍贵的性学文献,它以大胆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社会形形色色的性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丰富性理论著作是该赋作产生的历史渊源,而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则是此类作品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说该赋实际上是对古代历史与社会性文化的文学表现与解读.
作者:徐胜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在多种生殖激素在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正常妊娠分娩者、50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者及50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者的临床资料,以正常妊娠分娩者为A组,以先兆流产继续妊娠者为B组,以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者为C组.分析三组间多种生殖激素含量差异,并探讨多种生殖激素与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孕6周时P、E2及β-HCG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LH、PRL及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P、E2及β-HCG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P、E2及β-HCG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P、E2及β-HCG含量与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P、E2及β-HCG含量对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有着显著的预测价值.
作者:岳来凤;宋末兰;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监测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考察其在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3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Ⅱ期、潜伏期梅毒患者分别有11例、15例和6例.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检测(淋巴细胞CD4+、CD8+绝对数检测)技术检测并计算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的比值.并与同期就诊我科的30例非梅毒患者的相应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非梅毒患者比较,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8+细胞绝对值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非梅毒患者组(P<0.05).在Ⅰ期、Ⅱ期、潜伏期梅毒患者间CD4+、CD8+绝对值计数均值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而在梅毒感染的不同疾病发展时期CD4+、CD8+表达水平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作者:杨静;孙兆伟;张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的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的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雪莲;韦枝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镉(Cd)、铅(Pb)的含量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产妇产后的生殖健康问题.方法:分别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于我院产科接受产检、初次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生死胎、由于不明原因出现先兆流产与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设置观察Ⅰ组、观察Ⅱ组与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微量元素Zn、Cu、Fe、Cd、Pb的含量.结果: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孕妇血微量元素Cd的浓度均和对照组孕妇间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Pb浓度高于对照组,血Cu、Fe、Zn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妊娠期间Cu、Fe、Zn、Pb是非常关键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异常可能引起先兆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应建议孕妇及时检测血微量元素水平,并摄入Cu、Fe、Zn、Pb含量丰富的食物,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聂敦利;张雷;齐小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感染(Ct)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健康孕妇11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孕妇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以及衣原体抗原检测.结果:研究组的Uu感染率为50.9%,Ct感染率为16.3%,Uu和Ct感染率为5.4%,对照组Uu感染率为21.8%,Ct的感染率为3.6%,Uu和Ct感染率为1.8%,结果显示,研究组中Uu、Ct、Uu和Ct混合感染率分别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以上输卵管妊娠患者Uu、Ct、Uu和Ct混合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初次输卵管妊娠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目前引起输卵管炎症、引发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流产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芦笛;白伶俐;任永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息肉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息肉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5例,其中A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B组行宫腔镜直视下以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C组术式同B组,术后辅以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异常出血例数、术后月经情况及随访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首诊时均经记录年龄及病程时长等一般情况,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月经量、息肉数目及宫腔深度上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刮匙定点刮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9.9±1.2) min,术中出血量(33.8±2.4)mL,平均住院时间为(7.4±1.1)d;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明显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病情,刮匙定点刮除术组患者阴道异常出血3例,发生术后闭经4例,术后月经减少8例.环切术组患者发生阴道异常出血l例,发生术后闭经2例,术后月经减少4例.辅以用药组患者发生阴道异常出血0例,发生术后闭经l例,术后月经减少l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进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三组复发人数分别为14例、2例和1例,刮匙定点刮除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环状电极环切术及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优于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
作者:吴阳春;段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