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抢救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贺华经

关键词:床边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系统疾病, 急、危重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48例,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急诊治疗.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3例,但是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均消失.结论:急诊治疗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且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也比较轻.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将H型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两组.A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B组口服厄贝沙坦、叶酸.对比两组12个月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浆Hcy及血压数据.结果:A组血浆Hcy在治疗8周(13.64±8.16 vs 16.61±7.03)、12周(11.35±5.11 vs 14.57±6.07)、6个月(10.55±4.19 vs 14.26±5.11)、9个月(9.07±5.42 vs 14.31±4.08)、12个月(7.88±6.13 vs 14.02±5.76)均显著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数值(均P<0.05).A组降低血浆Hcy与降压同时有效率在治疗12个月为87.23%,显著低于B组的71.19%(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明显降低血浆Hcy含量,且血压、Hcy同降率较高.

    作者:淮粉燕;杨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对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有助于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高.

    作者:段小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切除患者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的效果.方法:收治脾切除术后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预防PVST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和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能有效预防PVST,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安全可靠.

    作者:罗永香;劳景茂;郑达武;首志雄;石朝绩;麻元亮;吴培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志宏;陈俊香;张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酮替芬联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收治感染后咳嗽患儿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低于试验组的88.24%(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替芬联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

    作者:安正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操作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更优.

    作者:彭林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收治牙列缺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法.结果:观察组的牙列缺失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都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口腔种植修复对于患者的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更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也大大提升了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对比T1时,研究组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见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可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明显,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均得到缩短.

    作者:魏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单侧组进行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进行单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情况比双侧组少(P<0.05).结论: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更适合高龄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

    作者:朱春勇;曹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23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 54例,发生率2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处坠落伤、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发生.

    作者:孙马玲;温超轮;郭纪涛;何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研究进展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绝大多数需要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在治疗期间需进行大量的穿刺,患者非常痛苦,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这种技术的应用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加强维护十分重要.笔者综述目前国内外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现状,目的在于减少AVF并发症,延长AVF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韦深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阻挡螺钉在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中应用时机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挡螺钉在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时机.方法:收治患者75例,分为前置组和后置组.前置组在置入主钉前预先打入阻挡钉,后置组置入主钉后打入阻挡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髓内钉主钉后进行阻挡钉干预在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武晔;王晓磊;杨宗宇;刘非;左俊水;史淑芳;李森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常规组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彭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12月沿用以往护理模式实施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2016年1-12月引入品管圈活动并应用于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中.结果:2016年度患者对科室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优于2015年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显著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对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园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ICU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ICU层级护理,比较两组感染症状评分、感染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症状评分,即导管相关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皮肤及其他感染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行层级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汪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王新明创新之燎灸法

    燎灸法,将针与灸巧妙结合,对多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环保.

    作者:张西翠;王新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肌注诱导,试验组采用改良麻醉方式,比较两组入睡用时、手术室滞留用时、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入睡用时、滞留时间和体动与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入手术室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白族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白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白族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分成参照组及试验组.参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相关评分和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白族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晓芬;陈晓云;闻海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2例,分两组.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和曲美他布汀,试验组口服上述药物+胃穴位贴敷.针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穴位贴敷配合抑制胃酸剂和胃肠蠕动剂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曹钱萍;茅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南宁市武鸣区2015年不同胎龄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该地区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不同胎龄对早产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将382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28~31周、32~33周、34~36周3组,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矫正胎龄1个月左右进行TEOAE复筛,TEOAE复筛未通过者增加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复筛,以AABR复筛结果为准,未通过者于矫正胎龄3个月左右转诊至有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听力诊断.结果:382例早产儿,初筛未通过率22.77%,复筛未通过率5.76%,听力障碍发生率3.66%.胎龄越小,听力筛查通过率越低,听力障碍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前保健管理,预防早产发生.同时加强早产儿听力筛查工作,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以减少聋哑发生.

    作者:潘丹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