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观察

彭林林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操作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更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清除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常规组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彭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B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功能.

    作者:周满相;黄任秀;张靖;杨孝霞;李俊;韦新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激素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明显,对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60例,依据超声诊断结果及Scr(血肌酐)检测结果分组.其中合并急性肾损害者为研究组,未合并急性肾损害者为对照组,比较相关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RI、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cr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超声诊断准确度90.00%,高于Scr检测(P<0.05).结论: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王友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江敏;曲海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病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护理技能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马惠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52例,平分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行护理干预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试验组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控制并发症发生.

    作者:保汾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23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 54例,发生率2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处坠落伤、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发生.

    作者:孙马玲;温超轮;郭纪涛;何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铋剂四联及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胃炎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铋剂四联及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小儿胃炎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胃炎患者84例,分别采用传统三联法(三联组)及铋剂四联治疗法(四联组)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联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Hp清除成功率88.10%,均显著高于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铋剂四联治疗Hp阳性小儿胃炎患者,与常规方案相比,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安全、可行.

    作者:胡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彩超诊断与评估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心功能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应用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受血儿心功能的诊断与评估效果.方法:收治TTTS双胎孕妇19例,受血儿为观察组,供血儿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心肌做功水平、左心胸面积比值均高于对照组;ATVI、PUV、TR、ARDV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在TTTS受血儿心功能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与评估价值,能够有效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早期采取措施能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赵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研究进展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绝大多数需要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在治疗期间需进行大量的穿刺,患者非常痛苦,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这种技术的应用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加强维护十分重要.笔者综述目前国内外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现状,目的在于减少AVF并发症,延长AVF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韦深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

    寰枢椎联合骨折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和神经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寰椎骨折或枢椎骨折.损伤原因多为高能量创伤,患者致瘫致死可能性大,造成不可恢复的后果.目前,寰枢椎联合骨折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和指南.本文综述目前国外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以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贾聘武;窦家伟;赵忠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将H型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两组.A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B组口服厄贝沙坦、叶酸.对比两组12个月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浆Hcy及血压数据.结果:A组血浆Hcy在治疗8周(13.64±8.16 vs 16.61±7.03)、12周(11.35±5.11 vs 14.57±6.07)、6个月(10.55±4.19 vs 14.26±5.11)、9个月(9.07±5.42 vs 14.31±4.08)、12个月(7.88±6.13 vs 14.02±5.76)均显著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数值(均P<0.05).A组降低血浆Hcy与降压同时有效率在治疗12个月为87.23%,显著低于B组的71.19%(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明显降低血浆Hcy含量,且血压、Hcy同降率较高.

    作者:淮粉燕;杨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ICU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ICU层级护理,比较两组感染症状评分、感染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症状评分,即导管相关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皮肤及其他感染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行层级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汪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定方法探究

    目的:探讨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定方法.方法:真品和伪品各25份,分别对实验样本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荧光试验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定,对比4种鉴定方法的鉴定准确率.结果:显微鉴定、荧光试验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定方法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性状鉴定(P<0.05).结论:显微鉴定、荧光试验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定均为大黄和伪品大黄的有效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方便、省时,但准确率较低.

    作者:何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志宏;陈俊香;张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与围术期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左侧膈疝患者10例,取患侧后外侧第8肋间切口入胸7例,肋缘下经腹切口3例;经胸组将腹内脏器还纳腹腔膈肌修补4例,采用涤纶补片膈疝修补3例;经腹组将肠管牵拉入腹腔,直视下修补膈肌缺损.术前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严密呼吸系统监测;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加强肺循环监测.结果:本组10例患儿均存活,5例术后胸片提示左侧气胸,左肺不张,4例予胸腔穿刺,1例重置引流管,加强肺部理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无膈疝复发.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根据膈肌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缝合,在患儿一般生命体征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而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为手术成功和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韩坤;朱良明;李前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脑损伤儿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损伤儿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损伤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GCS、GDD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清醒及昏迷变浅人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儿大脑发育,使患儿早日清醒、昏迷变浅,康复快,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韦元芳;潘芳华;罗春利;危华;黄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铁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的临床关系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铁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的临床关系进行探究.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病情分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A1组(糖尿病肾病Ⅲ期)、A2组(糖尿病肾病Ⅳ期).对不同组微量元素铁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从A组到A1组到A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铁逐渐上升,3组SBP与血清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A1组到A2组,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和年龄、BUN、UA、血清铁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铁水平、年龄、BUN、UA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发生风险的因素,需要在早期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控.

    作者:仇晓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