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于宁;陆家睛;易雪梅;丁杨峰
目的 观察复方消银膏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复方消银膏组、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组、消银膏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周、2周、4周、8周,对患者皮损进行评估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终比较3者临床疗效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种药物均在治疗第2周起效,且复方消银膏与激素药膏起效速度相当,均优于消银膏.结论 复方消银膏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疗效相当,均优于消银膏.
作者:贺海英;曲生明;李福秋;苏姗姗;李扬;范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疗效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门诊入选67名确诊的CA患者,进行ALA-PDT治疗,连续3次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 ALA-PDT治疗67例CA患者的有效率高达100%、痊愈率88.06%、疣体清除率96.84%、总复发率11.86%.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可降低PDT的疗效并增加患者的复发率.完成PDT疗程后,高危型HPV感染的转阴率为40%,提示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得到缓解或清除.结论 相较于以往的治疗方法,ALA-PDT治疗CA是一种疗效好、低复发、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于HPV潜伏感染的清除也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李育胜;袁定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我院银屑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120例银屑病患者和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98例对照病例,应用腹部超声检测2组中NAFLD的发生率.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甘油三酯(rG)及空腹血糖(FBS)水平.结果 银屑病组中NAFLD发病率升高(46.7%vs.30.6%,P=0.016).银屑病并发与无并发NAFLD者比较,2组血清AST、TC、HDL-L及LD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并发NAFLD者血清ALT、GGT、TG和FBS明显高于无并发者(均P<0.01).结论 银屑病易并发NAFLD,合并NAFLD银屑病患者常伴随肝酶、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
作者:李影;于宁;陆家睛;易雪梅;丁杨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绕这些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从近年所发现的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与银屑病T辅助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各个辅助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关联机制,以期能帮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曾亚军;李玲玲;段行武;张润田;陈广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微观中药西用组方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微观中药西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微观中药西用组给予自拟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4.21%,总有效率为97.37%,平均疼痛缓解时间1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3~5 d,平均病程4~7 d;对照组痊愈27例,治愈率71.05%,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平均疼痛缓解时间3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5~10d,平均病程7~10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微观中药西用配药组方,可显著改善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缓解疼痛快,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可谓显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方法 将3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维A,1次、d;治疗组予以口服阿维A加凉血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银屑痛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秀君;刘栋;聂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氩气高频电刀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与氩气高频电刀单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的优化疗效.方法 将130例肛管多发性CA患者分为2组: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治疗组)68例,氩气高频电刀疗法组(对照组)62例,先采用氩气高频电刀祛除疣体,治疗组再用20% 5-ALA湿敷封包4h,用635 nm的红光以100 J/cm2能量照射,1次、周,共做3次ALA-PDT,对照组只进行氩气高频电刀治疗.结果 在首次氩气高频电刀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24周时分别判定其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在24周时治疗组仅2例复发,对照组有12例复发.结论 氩气高频电刀联合ALA-PDT能快速去除疣体,复发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肛管内CA的首选方案.
作者:唐正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纳米微针处理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方法 募集16例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25 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另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5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处理后4、8、24、48、72 h分别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红斑量.结果 经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两侧面颊部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红斑量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在处理后即刻、4、8、24 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TEWL数值显著低于传统微针侧;在处理后8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红斑量数值显著低于普通微针侧.不同针长的纳米微针在处理后4~8 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而传统微针侧,皮肤处理后48~72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才能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与相同针长的传统微针治疗相比,纳米微针处理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作者:陶艳玲;苗颖颖;吴婷妍;刘娟;许阳;徐百;骆丹;周炳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和亚型分布及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50例SLE和5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IL)-6、MCP-1、SAA等多种SLE相关标志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总HDL抗氧化能力;用lipoprint system分析HDL亚型;以酶水解底物对氧磷法和乙酸乙酯法检测PON1对氧磷酶活性及其芳香酯酶活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SLE组HDL-C(P=0.012)和ApoA1(P=0.003)浓度显著下降;SLE组总HDL抗氧化能力(P=0.002)、HDL亚型(P<0.05)浓度、PON1芳香酯酶活性(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SLE组hsCRP、ESR、IL-6、MCP-1、SAA显著增加(P<0.05).SLE组HDL-C和总HDL抗氧化能力与PON1芳香酯酶活性及PON1对氧磷酶活性成正相关(P<0.05),与ESR、hsCRP、IL-6、MCP-1、SAA呈负相关(P<0.05),其中PON1芳香酯酶活性和ESR与总HDL抗氧化能力具相关性.结论 HDL抗氧化能力及PON1活性降低、HDL亚型改变、系统性炎症增加等多因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增加.
作者:高田原;田琼;刘文丽;穆欣;张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儿女,9岁,四肢关节鳞屑性红斑伴掌跖角化痒1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区域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大致交替出现,部分区域水平与柱状角化不全交替出现,毛囊角栓,其周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轻度棘细胞间水肿,部分表皮突和真皮乳头相应增宽.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轻度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毛发红糠疹.
作者:姜群群;柳君如;陈洪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消银片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口服阿维A胶囊和活血消银片.比较2组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PASI指数,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观察组对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36/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31/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消银片可以显著减低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曼妮;石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额、躯干泛发红色丘疹斑片伴瘙痒半年于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乳房内出现肿块,同时躯干部出现散在针头至粟粒大紫红色丘疹,略痒.当时因左乳房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治疗,而皮疹无明显不适,故未诊治.后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面积增大,瘙痒加重,遂就诊.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儿男,1岁,额顶部大片鳞屑性斑片伴脱发1个月余.皮屑镜检可见发内成串孢子.28℃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出圆形,光滑发亮,有典型紫色色素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菌丝较粗有多数分隔,有大量关节孢子和后壁孢子不规则畸形分支,无大小分生孢子.诊断:紫色毛癣菌所致头癣(黑癣).
作者:刘亚红;王聪聪;张宇;聂振华;李桂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和阿维A组,2组患者均口服阿维A胶囊20 mg/d,午饭间口服,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联合组同时口服复方青黛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并评价疗效.记录并分析起效时间,并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1次,分析复发情况.并定期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1.52±1.21)d,阿维A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7.24±3.5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32%,阿维A胶囊组有效率6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合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0.42%;阿维A组复发率2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结论 联合用药在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作者:韩雪松;尹东;田坤;郭星;岳致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报告1例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症状的艾滋病(AIDS).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1∶8(±)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ELISA)阳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阳性,诊断为AIDS合并带状疱疹、梅毒.结论 临床上遇到带状疱疹年轻患者伴剧烈神经痛者,如排除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应警惕HIV感染.
作者:商婷;彭明霞;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06例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3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和肥胖的几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中男性患代谢综合症(22.22%)和高尿酸血症(30.00%)均高于女性患者(6.25%,6.25%,P<0.05).对照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合并各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与无代谢相关性疾病比较,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在病程、发病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严重程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合并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的银屑病患者,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伴发高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因此应重视银屑病患者健康宣教.
作者:蒋建华;卜晓琳;范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男,27岁.双手足遇水后出现灰白色丘疹、斑决3~5年.左手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汗管轻度扩张.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病.嘱患者少接触水,未进行治疗.
作者:王维;郝爽;谢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右侧小腿及足背、足底出现多处成簇性淡红色丘疹结节2年余,于2014年3月1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处集簇的丘疹结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经中药艾蒿熏蒸,火针外治配合口服抗组胺药治疗无明显效果,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病史.
作者:宋显利;柳曦光;李琛;马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35例SSSS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疼痛明显、口周放射状皲裂及正常皮肤尼氏征(+)为患儿特异的症状及体征,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使用,能获得显著疗效.结论 SSSS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及时予明确诊断及治疗,可使患儿病情迅速缓解,获得痊愈,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王红兰;黄艳丽;庄永灿;游晓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且符合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断标准的60例女性面部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外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医学护肤品薇诺娜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2组均随访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张琳玲;荣光辉;邹桂连;麦爱芬;陶璇 刊期: 2017年第01期